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银耳栽培生产中存在菌株优良性状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银科1#和Tr21两个不同品种菌株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分离选取50个有性孢子单核体、两两配对有性杂交试验,显微观察镜检鉴定,统计杂交成功率为36%、杂交菌株与亲本的拮抗试验选育出7株杂交株,栽培对比农艺性状评价选育出1株(GT3)比亲本菌株生长快,生物转化率较高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有性杂交育种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筛选银耳优良菌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银耳二型态细胞差异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银耳的担孢子、节孢子和菌丝体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和电泳分析揭示银耳二型态细胞间的差异性。显微形态及核相观察表明:节孢子直径略大于担孢子,担孢子为单核细胞,节孢子绝大多数为单核细胞,少数为双核细胞,菌丝体为双核细胞并具有典型的锁状联合结构。总蛋白及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菌丝相总蛋白谱带多于酵母相,过氧化物及酯酶与酵母相存在一定差异,而多酚氧化酶基本相同。因此,伴随银耳二型态细胞两相形态的转变,细胞代谢水平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2017,(3):339-348
为了提高外源基因表达胞外分泌水平,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化学物质对银耳孢子转化子细胞生物量、培养液电导率及胞外漆酶酶活的影响,探索不同化学物质对银耳孢子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分别为1%、0.3%、0.2%和0.1%的二甲基亚砜、triton X‐100、氯化钾、两性霉素B均可显著提高电导率;同时银耳孢子胞外漆酶酶活分别提高至7.00U/L、6.67U/L、5.00U/L和5.00U/L,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而表面活性剂(SDS)及有机溶剂(甲苯、戊二醛)则不利于银耳孢子的生长及漆酶的分泌。该研究结果显示,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对促进目标产物的外泌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这将为银耳孢子作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外源基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银耳巳作为食用商品,其色泽已视为品选银耳等级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工栽培银耳的色泽远不如野生银耳白晰,代料栽培又不如段木栽培白晰。笔者认为,影响银耳色泽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金银耳不同基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银耳(TrmellaauranfiaSc-hw.exFres.)又名金耳、黄耳,是我国名贵的食、药兼用菌。黄金银耳的人工栽培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十几年来发展很快,在全国各地黄金银耳栽培已相继开展。随着食用菌产品外销出口创汇的不断发展,黄金银耳栽培越来越被重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本文立足本地资源,以棉籽壳为主料,探求黄金银耳代料栽培的高产基质配方。期望推进黄金银耳栽培生产的发展。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黄金银耳菌种原引自昆明,为本地商品种。经PDA+5q0麦粒浸出液加富培养基活化,转接配方为:棉籽壳78畅…  相似文献   

6.
银耳栽培已是鄂东大别山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 ,遍及十几个县市 ,随着栽培品种的不断增加 ,银耳栽培中的病害、虫害也日趋突出 ,菇农经常来信来函及上门的人数不断增加。为了解决他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就有关银耳栽培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征和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银耳分解木材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栽培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对银耳生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过。本文着重报道银耳菌不能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这类基质上难以生长发育,不能长出银耳子实体,所以银耳不是木腐菌。  相似文献   

8.
银耳栽培     
银耳栽培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352200)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销量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发展银耳生产,这里特介绍栽培关键技术。1选择对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银耳菌种质量要求:(1)菌龄12~18天为宜;(2)菌瓶内白色菌丝纽...  相似文献   

9.
从四个不同银耳段木栽培场地采集杂菌样本,经初步鉴定后纯化得到48个菌株。通过对子实体、孢子及菌丝等的形态观察确认从银耳栽培段木上分离的48株杂菌隶属于炭团菌属,在形态上与截头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annulatum最为相似。为了进一步确认从银耳栽培段木上分离的48株杂菌的分类地位,对其中14个供试菌株进行了ITS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4个供试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时可以形成两个明显分枝,且分枝与地理来源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供试菌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炭团菌属,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并与截头炭团菌的关系最为接近,遗传距离在0.2左右;与银耳伴生菌香灰菌的遗传距离为0.29左右。从75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引物对所有48个供试菌株进行ISSR扩增,扩增共获得10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2条,占条带总数的6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75%时,48个菌株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且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多数供试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这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为制订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栽培中农药合理使用的建议,以我国银耳主栽菌株Tr01为对象,研究8组常用农药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估长期膳食银耳导致的农药残留慢性暴露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除咪鲜胺乳油和哒螨灵、啶虫脒微乳剂的部分处理外,其余6组农药对银耳子实体生长并无显著影响.银耳中的农...  相似文献   

11.
银耳又名白木耳,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品。它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福建、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山区.过去,基本上都是处于自然生产的原始状态,每担木棒只收半两左右银耳(干重)。自银耳瓶栽与木棒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2.
银耳及其伴生菌营养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银耳与其伴生菌在木屑培养基和废棉渣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中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及其有关的酶学基础。试图从营养生理角度探讨银耳与其伴生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银耳菌单独在木质纤维素上生长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当银耳与伴生菌生长在一起时,银耳菌在木质纤维废物上生长发育良好,可形成子实体。银耳子实体生长对培养基中的纤维素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的多糖类化学成分,并探讨了分离得到的一个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银耳孢子发酵粉用热水煮提除去水溶性组分后,再采用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Sevage法除蛋白,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3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分布均一的多糖TFBP-A。糖组成分析显示,TFBP-A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为90∶5∶5;HPGPC测定TFBP-A分子量为58962。TFBP-A的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在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试验中,以蒸馏水抑制率为0%计算,TFBP-A抑制率为78.6%;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中,TFBP-A最高抑制率为53%;在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中,TFBP-A的EC50为0.191 mg.mL-1。从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用碱液提取得到的多糖组分TFBP-A为酸性杂多糖,重均分子量为58962,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银耳孢子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固体培养法得到的中国福建产银耳孢子(Tremella fuciformis Berk.),经沸水提取、三氯醋酸-正丁醇除蛋白、乙醇沉淀分离制备的多糖具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应用C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络合法进一步精制后的银耳孢子多糖干品,含糖量达80%左右。经纸层析,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琼脂糖电泳分析表明,其主成分为单一斑点。组成分析发现分子中富含己糖醛酸,主要组成单糖有木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葡萄糖醛酸等。组成中不含蛋白和核酸类物质。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分子中具有典型酰基结构。  相似文献   

15.
银耳‘绣银1号’由福建省安溪县采集的野生银耳(TWW01-AX)经多次分离纯化和反复驯化系统选育而成。适合袋栽、瓶栽和段木栽培,银耳菌丝白色或淡黄色,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由多片波浪状卷曲的耳片组成绣球状或菊花状,耳片边缘呈锯齿状,不规则;新鲜银耳呈淡黄色、半透明。栽培周期约为43 d,鲜耳平均直径13.4 cm,厚度7.0 cm,干耳平均产量81.9 g/袋,相比于主栽品种,总糖含量高,耳心硬度部分小,子实体隆起度高,适应性广,稳定性强,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银耳目银耳科的3个新种——黑褐德克耳(Ductifera nigro-brunnea Peng)、黑蜡壳菌(Sebacina fuscata Peng)和长担银耳(Tremella longibasidia Peng)。其形态特征,黑褐德克耳与钙德克耳(Ductifera calcarea Lowy)接近,但前者担子常具柄状基部,担孢子为卵形可与之区别;黑蜡壳菌与蜡壳菌[Sebacina incrustans(Pers.ex Fr.)Tul.]接近,但黑蜡壳菌担子果为黑色膜状,担子有短柄状基部;长担银耳与波纳银耳。(Tremella boraborensis Olive)接近,但前者担子果为黑色,菌丝无小鳞茎状结构,下担子头部决无横分隔者。对这三个新种进行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7.
以土豆汁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用液体深层发酵法接种特殊培育的银耳孢子进行发醇。发酵液可直接提取孢子粉,配制系列产品,也可直接配制成饮料。该项技术已申报两项发明专利。本技术工艺成熟,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周期短,利润高,效益明显。银耳多糖饮料味正爽口,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与天然银耳功效相同,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银耳芽孢完整细胞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属于高等担子菌,其担孢子芽殖产生酵母状分生孢子称为银耳芽孢.银耳芽孢单核,能像酵母那样快速生长且容易培养,具备优良外源基因表达宿主的特点.本研究以gpd—Gl启动子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G1g—gfp和pG1q—hph;设置潮霉素浓度梯度在3种培养基中对银耳芽孢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银耳芽孢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对潮霉素的敏感性不同,在MA培养基上其最低敏感浓度为5μg/mL;采用电击法把pG1q—hph质粒转化进银耳芽孢完整细胞,假定转化子经MA筛选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银耳芽孢完整细胞电击转化的最佳参数为:STM电击缓冲液、银耳芽孢浓度1.0×10^8个/mL,电击体积200μL,表达质粒6μg,电击电压2.0kV/cm,电击后采用MB液体培养基静置预培养48h,转化率达277个/μg DNA.采用最佳电击参数把质粒pG1g—gfP和pG1g—hph按1:1共转化银耳芽孢,转化子经过筛选培养基筛选、PCR鉴定及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受鉴定的8个转化子中有3个整合了gfp基因,其共转化率为37.5%.这3个gfp基因转化子的芽孢在激光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出强烈的荧光,表明了外源gfp基因能够在银耳芽孢中获得高效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银耳‘Tr2016’是由福建省尤溪县枕头山的枯木上发现的一株野生银耳,进行反复多次分离和多年驯化而来。银耳菌丝具锁状联合,可形成白色或淡黄白色菌落;子实体呈雪白色,由多片波浪状卷曲的耳片组成牡丹花状,烘干后为淡黄色。栽培周期从接种到采收约45d,鲜耳平均直径13.2cm,高度7.2cm,平均产量为114.0g/瓶,干耳平均产量34.1g/瓶。  相似文献   

20.
罗信昌 《菌物学报》2013,32(Z1):14-19
银耳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又是我国医学中一种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我国的银耳研究凝聚着几代菌物学家和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银耳纯菌种的分离培养、生活史、生态系、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及人工栽培等研究方面,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富于创意的探究,终于取得了诸多颇有分量的科研成果,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中国银耳的研究历程,我国的菌物学科研工作者,特别是菌物学的前辈们,在缺资金、缺设备的艰苦条件下,始终坚持科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将激励着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