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 目的 以北京市医院为例,了解现阶段医务人员对积极性的认知现状,探索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法并深入访谈法。结果 逾八成的医务人员对积极性至少有一定程度了解,积极性最重要体现前五项为:自觉履行救死扶伤的宗旨;良好的医疗质量;适宜的工作量使患者能得到妥善救治;快捷的服务效率;过度医疗。近八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员工积极性正在削弱,积极性削弱最重要原因前五项为:付出与所得不相称;医患关系不和谐;缺乏职业安全感;工资待遇低;工作的不到应有的认可、重视、尊重。逾九成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调动员工积极性,积极性调动最重要措施前五项为: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员工意见和建议受认可、重视、尊重的程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对积极性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岗位、部门、编制、月收入等。结论 积极性认知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医务人员服务积极性认知现状调查,熟悉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从源头上为切实落实“调动积极性”提供一个参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当前我国医务人员薪酬公平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和座谈会的方法,自编医务人员从业状况调查问卷进行整群抽样。 结果 我国医务人员月收入水平较低,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薪酬公平感差,在医生群体中高达73.0%;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公平感较高。医务人员薪酬公平感差的诱因:薪酬构成不合理、工作压力大、从业环境差。结论 重视医务人员人力成本价值,提升医护人员的薪酬公平感,借助非经济激励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讨医院市场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医院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市场管理规定,最后组织专家进行达标验收。结果 医院的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大幅提高,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结论 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医疗行业市场的发展,促进医院市场经营性和社会公益性兼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病人分级护理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12月,对6家三甲医院主管临床护理的管理者进行分级护理方面的调研,对6家三甲医院的病人进行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护理等级的护理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04%的病人暂时尚无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在7 911名有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病人中,97.5%的病人希望有基本治疗服务,95.9%的病人希望有病情观察服务,95.7%的病人希望有健康教育服务,87.5%的病人希望有清洁服务,36.8%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活动服务,26.1%的病人希望有饮食指导服务,22.7%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排泄服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与文化程度有关(r=0.288,P<0.01),年龄和病人自理能力有关(r=0.266,P <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护理等级是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自理能力越差,护理等级越高,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度越高。社会与政府应当重视病人的分级护理,明确等级划分标准,规范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加强分级护理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医务人员视角出发,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方法 选取广东省10所医院,以“科室”为层,抽取1 125名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21%的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医疗技术方面、候诊服务、医患沟通、非医疗技术方面、医院管理。患者抱怨最多的是药价贵和排队时间长,分别占29.7%,26.9%。结论 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信心不足,医生技术水平、医患沟通、医院管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对北京、武汉和成都的6家医疗机构的375名医务人员和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方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明显高于患方,医患关系现状对医方影响较大;医患双方均认为医疗体制、媒体舆论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患双方对现行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解决措施认可度均较低。结论 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健全医疗体制,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致医患信任危机的多维影响因素与解决策略。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查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寻找对医患关系信任构成重要影响的潜在公因子,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成因。结果 医疗服务因子、医疗纠纷调解与行业监管因子、社会制度因素及文化价值因子、医患沟通因子是驱动医患信任危机形成的主因。结论 医患信任危机的形成受到医疗服务过程、外部社会制度及文化观念、行业监管及医患沟通和互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消解医患信任危机的坚冰,促进医患关系修复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医德自我评价和患者对医护人员医德评价。方法 对某教学医院306名患者、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信息通过Epidata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护人员对患者需求的反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药费用问题、患者的信任、医患沟通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完善医德医风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注重对医学生医德信念的培养,转变医德医风的教育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城市医院患方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医患信任的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3个大型三甲医院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观察,并对72位患者进行定性访谈,分析患方对医方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对城市大医院信任评价得分为(4.20±0.65)分,影响医患信任的因素主要是医生技术和态度,医院规章制度、就诊流程等医院管理因素以及医保制度、医院补偿机制等政策因素。结论 提高医患信任可通过加强医患沟通、优化就诊流程、完善医保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住院病人的看法,为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08年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用描述性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病人对所住医院的评价以及影响住院病人不满意的因素。结果 一半以上的住院病人比较满意。费用高、设备差、手续繁琐、态度差是最不满意的4个方面。收入、住院时间、自费高低等因素会影响患者满意。 结论 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当前学术界及实践工作者聚焦关注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以及文献综述发现其测评量表忽视和缺失考察了患方及社会舆论因素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医患满意协同的作用,修正研制完善其测评量表并进行信效度评价。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及专题小组讨论法编制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并对浙江省8家综合医院57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评价。结果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7,分半信度为0.953,各条目得分与总体得分相关系数在0.403~0.759之间(P<0.01);因子分析发现量表6个维度结构较为合理,可累积解释总体方差变异的72.89%。结论 量表在条目设计上弥补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尊重、认可、信任及社会舆论环境等因素对其满意度影响的考察,总体及各维度信效度较好,可作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及治理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及双向转诊的知晓利用情况;调查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的意愿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顺利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六区3家三级医院和8家社区医院的18周岁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录入问卷并分析。结果 (1)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低。(2)科室、职称和工作年限3个因素是医务人员参与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因素。(3)医务人员在进行双向转诊遇到的问题:转诊标准不统一、医疗机构缺乏信息交流、经济利益驱使、医疗保险政策影响、病人不接受。结论 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双向转诊知晓情况普遍较低,但是大部分比较赞同开展双向转诊。应加强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和医院与社区机构的沟通交流,平衡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并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政府在推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医患双方对医患信任改善对策的认知现状及差异,提出基于双方视角的医患信任重构对策。方法 在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的基础上,北京市6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共1 209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医患信任改善对策的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结果 医患双方在就医患信任关系改善对策的3个维度有认知差异,分别是患方改善对策、医方改善对策和政府改善对策。结论 提出基于双方视角的医患信任关系重构对策:加强法制建设净化行业环境,深化医改、减轻双方经济负担,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医患双方的“诚信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广州地区医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状况的评价、对医疗危机事件发生的态度及行为选择,分析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危机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55.4%的患者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状况好或较好;66.0%的患者认为诊疗中的医患沟通效果较好;63.9%的患者对医患沟通状况比较满意;大多数医务人员未能主动履行告知义务;72.8%的患者对医生开药或做检查有过疑问;72.8%的患者遇到医疗纠纷会首先找院方投诉;认为诊疗过失和对事件处理不够及时最易引发医疗危机事件,56.8%的患者认为危机事件会影响其选择。结论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提高患者满意度;重视医疗危机事件的善后管理,树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的6家医疗机构的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就医类型和医保类型的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认知存在差异。结论 微观个人因素影响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知,需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缩小地区间差距,逐步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及报销费率,减少宏观经济保障因素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人群开展提高非技术性服务质量、缩小人群认知差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国外公立医院薪酬激励比较分析,为我国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研究国外公立医院薪酬分配、薪酬确定方法、激励方式等,得出对我国公立医院薪酬激励优化的建议。结果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薪酬激励政策,薪酬制度标准明确,并且薪酬水平不受业务收入的影响。国际上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往往是混合型的,除了基本薪酬外,使用各种津贴、定期的奖金、加班费用以及其它形式的报酬来增加工作的吸引力。结论 通过完善薪酬制度设计和薪酬评价指标体系,逐渐提高薪酬水平,增加非经济性激励因素;采取多样的激励补偿方式,细化薪酬决定要素来完善我国公立医院薪酬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医务人员执行补偿机制改革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在县级公立医院更好地执行补偿机制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结构式访谈,对山东省2所县级公立医院12名医务人员进行个人访谈。结果 医务人员对改革的态度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上级领导和患者的期望影响了医务人员执行改革的行为,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和医院收入的下降阻碍了医务人员执行改革。结论 补偿机制改革后,由于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缺口巨大、医务人员薪酬福利降低和患者对诊疗的不合理认知,阻碍了医务人员执行改革;与此同时,政府和医院要求执行改革的压力和患者对药价降低的期望,使得医务人员非常愿意支持改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江苏省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江苏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2 407名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整体满意度得分为68.76分,处于居中水平,各维度满意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目前工作、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医院设备条件、工作报酬、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提升机会,得分依次为80.11分、77.66分、75.07分、69.03分、65.16分、65.09分、64.02分和53.97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职称、学历、主要从事专业类别、工作年数、机构类别、月平均收入、社会地位、受患者尊重程度和是否正式编制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患者尊重程度、社会地位、主要从事专业类别、最高学历、机构类别和职称情况对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水平需提高,重点应放在改善医患关系,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针对不同医务人员的特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对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采用多元线性阶层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情绪衰竭(β= -0.292,P<0.01)和情感疏远(β= -0.300,P<0.01)能显著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绪衰竭(β= 0.247,P<0.01)和情感疏远(β= 0.173,P<0.01)显著增加了医务人员的离职倾向;成就感低落可以预测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β= 0.175,P<0.01)。结论 职业倦怠显著降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水平并增加了他们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