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 目的 探讨医院市场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医院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市场管理规定,最后组织专家进行达标验收。结果 医院的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大幅提高,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结论 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医疗行业市场的发展,促进医院市场经营性和社会公益性兼得。  相似文献   

2.
管理信息化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直线式管理结构和复杂行政流程,与当前医院快速发展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引入协同的理念,通过公开、分析和挖掘有用信息,加强信息的反馈与再利用、建立信息流通的环路,实现人、数据、和流程的协调运作,从而最终实现医院透明化与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坚实的医院品牌。  相似文献   

3.

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完善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推行绩效工资的宏观背景下,探讨绩效分配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公立医院绩效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经济运行绩效、患者绩效和社会绩效。一个完善的绩效分配方式的理想目标是三者的统筹兼顾,但现实中,我国的医院差异很大,应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顺应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的绩效分配模式,以公益性和公平性为目标,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实现由原来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向绩效工资改革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区域医疗中心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在全面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南部区域医疗中心——浦东医院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浦东医院的战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方以及患方对过度医疗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过度医疗的形成机理。方法 随机抽调某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软件SPSS19.0和AMOS17.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医务人员自身薪酬待遇不足等因素对过度医疗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和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规范建立科室质控小组的基础上,利用PDCA持续改进理念,结合经典管理工具,提升了科室质控小组的质量管理意识。5年间逐步形成了科室PDCA-SDCA文化,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曾报道过家蝇生长过程中的3个基因attacin, defensin, cecropin的转录体. 通过运用实时定量PCR定量分析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和诱导后不同时间点的三龄幼虫mRNA水平, 结果显示3个基因在三龄幼虫和成虫期转录水平较高. 同时分析发现, 在诱导后mRNA水平显著增加, 3个抗菌肽基因在敏感菌诱导后转录水平相对诱导前分别有cecropin 805倍、attacin 1009倍、defensin 2500倍的增强. 结果提示, 家蝇抗菌肽基因的转录在不同发育阶段和诱导后的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病人分级护理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12月,对6家三甲医院主管临床护理的管理者进行分级护理方面的调研,对6家三甲医院的病人进行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护理等级的护理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04%的病人暂时尚无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在7 911名有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病人中,97.5%的病人希望有基本治疗服务,95.9%的病人希望有病情观察服务,95.7%的病人希望有健康教育服务,87.5%的病人希望有清洁服务,36.8%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活动服务,26.1%的病人希望有饮食指导服务,22.7%的病人希望有帮助排泄服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与文化程度有关(r=0.288,P<0.01),年龄和病人自理能力有关(r=0.266,P <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护理等级是分级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自理能力越差,护理等级越高,病人分级护理服务需求度越高。社会与政府应当重视病人的分级护理,明确等级划分标准,规范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加强分级护理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9.
B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是细胞G2期向M期转化的重要调节因子. 家蚕基因组数据分析表明, 家蚕有2个Cyclin B基因, 即BmCyclin B和BmCyclin B3. 利用家蚕EST数据, 成功克隆了家蚕Cyclin B3基因(EU074796), 该基因全长1665 bp, ORF长1536 bp, 由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构成, 编码511个氨基酸, 含有1个蛋白破坏盒和2个周期蛋白盒, 预测分子量57.8 kD. 家蚕卵巢细胞系BmN-SWU1的BmCyclin B和BmCyclin B3基因RNA干涉结果表明, BmCyclin B和BmCyclin B3是家蚕细胞完成细胞周期进程所必需的, 二者干涉后均能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的日益严重,对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碱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对改善作物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Na+ /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vacuolar Na+/H+ exchanger or antiporter,简称NHX、NHE或NHA),对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植株进行了遗传转化。经抗生素筛选以及针对TaNHX2基因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获得了28株转TaNHX2基因的普那菊苣植株。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普那菊苣野生型和T0代种子、愈伤组织和幼苗生长情况胁迫的研究,结果表明:转TaNHX2基因普那菊苣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比野生型明显提高。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种子的出芽率、外植体出愈率和分化率是野生型植株的2-4倍,而500 mmol/L NaCl浓度为野生型和转基因外植体能否生长的临界点。在此临界值下野生型外植体或不能形成愈伤组织、或幼苗不能正常生根、或已生根幼苗不能正常成长,而转基因外植体可以继续形成愈伤组织并正常生根生长。同时对500 mmol/L 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转基因普那菊苣幼苗其体内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氢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的MDA含量降低了1-3倍,POD活性提高了1-3倍,SOD活性提高了2-3倍,分析发现普那菊苣的耐盐性与其体内的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氢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