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处理医疗损害,对因医务人员过失导致的医疗损害进行赔偿,这一模式为解决医患纠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中也存在着当事医师赔偿比例不清、对因无过错医疗行为导致的医疗损害救济不够、赔偿周期漫长等问题。主要针对目前医疗损害赔偿模式的困境与问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损害补偿制度,并对医疗损害补偿制度中的资金来源与使用、赔偿标准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里有多少医疗同行倒在患者的屠刀下已经记不清了.如今的临床一线工作好比是战场前线,剑拔弩张,刀光剑影,流血冲突不断,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面对病魔,医患双方非但没有携起手来并肩战斗,反而相互猜忌甚至大打出手!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已经把超过50%的精力用来自我保护,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首先考虑的已经不再是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而是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3.
当前医疗纠纷呈快速上升趋势,医患之间的信任急剧滑坡,医患关系成了社会焦点问题。医患关系作为医疗活动开展始终的核心,在医疗活动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医患关系的把握不能仅仅从概念上获得,还必须分析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及其紧张的内外部原因,预估其发展形势,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医患风险管理制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最终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医患矛盾和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无锡市人民医院通过调研、实践,明确医疗服务沟通中的重点环节,建立标准化的医患沟通模式,编出符合当前实际的“医疗服务重点环节沟通指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从而实现强化以医方为主导的医患沟通理念、提升沟通能力、融洽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是医患纠纷妥善解决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四种主流观点往往把医患关系归属于某种法律关系,这样的做法都显得会以偏概全或牵强附会。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律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但具有区别于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是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医患纠纷阶段,是民事侵权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医学和社会学交叉的概念,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促进医疗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医患关系的关注程度日渐增加,通过多维视角下中国医患关系的内涵、现状分析,探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慢性病患者视角探讨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慢性病科室抽取410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9份,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年龄、学历水平和所患疾病类型显著影响对医患关系的认知(P<0.05)。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多方面(政府、医院、患者、媒体)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医生的视角,了解首都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的现状、医患信任建立的途径,剖析医患信任建立机制,为提高医患信任程度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取3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家医院分别选取12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6人;每家医院进行5天的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累计15天。结果 不同人际信任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家人、亲戚、朋友,而最低的是医患信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取三家三级甲等医院(X、Z、B)作为实地观察的研究现场;医患信任建立类型的选择人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声誉型、关系运作型、社会背景相似型、法制型;医患信任建立渠道的选择人次前三位分别是是经人介绍认识、和医生交谈建立关系、彼此熟悉(亲戚)。结论 首都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呈现普遍主义信任的特点,且医患间信任程度不高;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建立方式以声誉型、关系运作型为主;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型信任建立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与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法对深圳市13家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回收有效问卷289份,为从医生视角看医患关系搜集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结果 深圳市医生普遍面临着工作时间长、诊疗强度大、执业环境变差、患者投诉和医患冲突不断、社会地位明显下降等职业挑战;医生比较看重医院实力,但是对医院的报酬公平性最为不满。 结论 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造成的,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从而增加医患沟通时间和重建医患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医患关系是民生领域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医患双方医患关系测量工具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为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患关系测量工具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医院需要推动规范服务向主动服务甚至是感动服务转化。为此,以分院急诊科为试点,发挥医院基层党员的能动性,帮助病人成立病人互助组并给与指导。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发现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节省医务人员的精力,而且让医患信任度大幅增加,客观上减少了医患关系对立的潜在风险,促进了和谐型医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对北京、武汉和成都的6家医疗机构的375名医务人员和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方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明显高于患方,医患关系现状对医方影响较大;医患双方均认为医疗体制、媒体舆论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患双方对现行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解决措施认可度均较低。结论 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健全医疗体制,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的6家医疗机构的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就医类型和医保类型的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认知存在差异。结论 微观个人因素影响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知,需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缩小地区间差距,逐步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及报销费率,减少宏观经济保障因素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人群开展提高非技术性服务质量、缩小人群认知差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制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并给出制度角度上具体的实施建议。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及专题小组讨论法得出医患关系的制度影响因素集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 医患关系深深嵌入到复杂的社会制度体系中,制度、道德文化、目标等八个领域决定医患关系和谐程度,基于因子分析结果,投入制度、强制约束制度和运行与管理制度是医患关系问题的深层制度根源。结论 通过立法建立可持续投入机制,建立解决医患冲突的法律法规、仲裁机制和责任分担制度,采取分级诊疗分化医疗费用压力,加强制度手段对医患关系的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之势,医疗纠纷数目不断攀升,各大医院纷纷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各大医学院校也反复重申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但往往注重沟通过程本身,忽视沟通前的准备以及沟通效果的评价。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研究的趋势和现状,提出“围医患沟通”的理论实施与评价,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评价,探究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 对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14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和378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产生的原因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总体感受相关。结论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评价的差异与其各自的岗位特点有直接关系;医院行政管理需加强人本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医院,同时追求更高的医疗质量,打造坚实的医院品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