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和住院人次的变化,探讨了基本药物制度和支付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住院服务产生的影响。基本药物制度和支付制度改革的综合作用使乡镇卫生院的次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但是补偿费用并没有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约束了医生的用药习惯,同时也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建议政府调整基本药品结构,扩大基本药品种类,适当增加财政补偿额度,加强监管,防止县级医院重蹈城市大医院盲目发展的覆辙。  相似文献   

2.
新医改后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目的 了解新医改后上海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城乡结合区和郊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门诊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 结果 基层医务人员对新医改的总体满意度为3.06,属于一般满意,满意率为85.8%;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3.15,属于一般满意,满意率为82.7%。男性、护理人员、药剂、医技人员、本科文化程度是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海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基层医务人员实际的收入报酬远远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基层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医患关系和社会地位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及双向转诊的知晓利用情况;调查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的意愿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顺利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六区3家三级医院和8家社区医院的18周岁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录入问卷并分析。结果 (1)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低。(2)科室、职称和工作年限3个因素是医务人员参与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因素。(3)医务人员在进行双向转诊遇到的问题:转诊标准不统一、医疗机构缺乏信息交流、经济利益驱使、医疗保险政策影响、病人不接受。结论 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双向转诊知晓情况普遍较低,但是大部分比较赞同开展双向转诊。应加强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和医院与社区机构的沟通交流,平衡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并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政府在推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视角界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方法 以广东省A市为例,根据该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微观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市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对该市128个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别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个病种、乡镇卫生院101个病种、社区卫生服务站38个病种和村卫生室34个病种作为四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结论 应依据四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从诊疗项目、药品目录、基层首诊制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乡镇卫生院负责本乡镇的医疗,预防和妇幼卫生等综合卫生服务,并指导村级医生,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南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了解农民于乡镇卫生院的就诊情况与农民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医疗设施情况、医院的收费情况等与农民的就诊情况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条件和农民的就诊情况分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互动模式下,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信息互动情况,为改善两者互动关系提供建议。方法 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调查了武汉市、恩施市、深圳市和南昌市的医院临床医生。结果 院管院办模式下的医院医生与社区医生的沟通状况相对更好。互动模式、性别、职称、医院对本院是否开展双向转诊认知、医生是否知晓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医生认为是否有必要与社区医生进行病人家族史等信息的沟通均对医生对社区基本情况了解程度有影响。结论 医院医生对与社区医生的沟通预期不高,同时沟通意识尚未建立。行政部门可督促医院加强对女性医生,中、低职称医生的宣传教育,同时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配置的内部构成及各级机构间的分布差异情况,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纵向整合和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用EXCEL2010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的人口学特征及内部构成比,用SPSS20.0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类型的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构成与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总体上男性医务人员多于女性医务人员,但由于村卫生室以乡村医生为主,所以医务人员的内部构成比例和性别分布情况与县乡两级机构不同。60岁及以上人员在县级医疗机构为2.69%,在村卫生室的比例达27.51%(P<0.05)。与2014年相比,2015年该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引进了15人,流失了27人,而县级医院引进了50人,流失了24人。结论 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影响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床日负担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分布均有差异,不同地域类型乡镇卫生院均需对高学历医务工作者给予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不同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差异。方法 结构问卷调查,样本机构是上海市某区所有卫生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样方法为20%比例系统抽样,计划调查1 047人,实际回收问卷937份,问卷回收率为89.5%。调查内容为人际关系、工作前景、工作条件、医院管理、相对报酬、工作压力、工作强度、社会地位和职业风险。采用因子分析和百分折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医疗卫生人员对人际关系满意程度最高,为88分;对相对报酬满意程度最低,为60分。这个结果在3类机构之间有一致性。此外,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对各方面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机构,尤其是社会地位。结论 应当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薪酬待遇,同时改善医院医疗卫生人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促进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方法:选取山东省20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确定本次调查的指标,即基本药物配备量、门诊工作量、门诊收入、人均医疗费用等。制定调查问卷,由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进行填写,通过对比分析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本药物配备量只占基本药物目录的58.9%;门诊量和处方张数增加25%以上,但人员编制只增加5.2%;门诊费用下降24.4%,药品费用下降39.6%,人均诊疗费用下降42.9%;财政补偿增长52.6%。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初见成效,能够降低患者门诊费用,使基本医疗下沉到社区,有效引导患者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但基本药物配备量不足,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缺乏等问题突出,配套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且加大推行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汉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的各种模式,提出推动城市两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建议措施。方法 运用快速评估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 武汉市两级医疗机构的协作模式主要有大医院托管、直管、直接举办和对口帮扶。2007—2009年,各协作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提供情况、双向转诊工作完成情况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综合医院大力扶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医技水平的提升,是实施有效分工协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华东某省三级公立医院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补偿机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某省58家三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财政补助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薪酬支出占总支出的26.6%,无地域差异;医务员工年人均收入9.47万元,存在地域差异;医务员工薪酬水平是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1.76倍。结论 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力度,放宽对医疗行业薪酬总量管控,提升医务员工薪酬水平和社会薪酬地位;公立医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家庭护士”服务模式对慢性病延续医疗服务的作用与影响。 方法 三级医院成立家庭护士服务部及顾问医生团队,与出院慢性病患者签定延续医疗服务约定,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以签约对象为中心,以家庭、社区、医院为一体的无缝医疗服务链。统计2016年1—9月“家庭护士”服务模式应用的相关指标。 结果 “家庭护士”服务模式应用后,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签约并成立医疗联合体,262例慢性病出院患者与家庭护士服务部签定延续医疗服务约定;慢性病签约患者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9.8%和90.0%等。结论 “家庭护士”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引导了慢性病患者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增强了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上下联动,提高了慢性病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省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薪酬制度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方法 以湖北省12家公立医院的1 155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利用描述性统计与χ2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薪酬与市场价值背离;半数左右的医护人员认为薪酬制度不科学、不满意当前收入。结论 当前湖北省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就医流向的原因与因素,为合理引导老年患者适宜就医、提高医疗有效利用率、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利用SPSS20.0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生病时首选三级医院就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比例最低。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医疗保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 应通过加强宣教、合理引导,强化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畅通双向转诊/转查渠道,积极推进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来吸引老年就医群,优化老年人群就医流向,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立医院科室的薪酬分配及绩效考核工作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和经济运行监管、完善满意度工作、转变公立医院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医院管理者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以服务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及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和思路设计,宏观统筹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成本控制、科研教学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系统化建构新医改大背景下院科两级的薪酬分配新模式,期望在现有大环境下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社会等多方能达到一种共赢的稳态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China is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of rapidly increasing rural-to-urban migration. Migrants are in a vulnerable state when they attempt to access to primary care service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rural-to-urban migrants’ experiences in primary care, comparing their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experience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Guangzhou, China.

Methods

The study employe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736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Guangzhou, China in 2014. A validated Chinese version of 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Adult Short Version (PCAT-AS), representing 10 primary care domains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migrants’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experiences. These domains include first contact (utilization), first contact (accessibility), ongoing care, coordination (referrals),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comprehensiveness (services available), comprehensiveness (services provided), family-centeredness, community orientation and culturally competent. These measur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performance as reported from patients’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as conducted for comparison on PCAT scores among migrants accessing primary care in tertiary hospitals, municipal hospitals,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community health stations, an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rural health station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xplor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CAT total scores.

Results

After adjustments were made, migrants accessing primary care in tertiary hospitals (25.49) reported the highest PCAT total scores, followed by municipal hospitals (25.02),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community health stations (24.24), an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rural health stations (24.18). Tertiary hospital user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performance in first contact (utilization), first contact (accessibility),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comprehensiveness (service available),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community health station user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experience in the community orientation domain. Township health center/rural health station users expressed significantly better experience in the ongoing care domain.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settings in the ongoing care, comprehensiveness (services provided), and family-centeredness domain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factor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CAT total scores also included insurance covering parts of healthcare payment (P<0.001).

Conclusion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primary care provided by primary care institutions for rural-to-urban migrants. Relevant policies related to medical insurance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providing affordable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migrants accessing primary ca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的机构调查,收集并分析2008—2012年3所公立综合性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教育、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及重点学科建设状况的相关数据。结果 闵行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教育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重点学科建设也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教学能力薄弱,科研水平层次偏低,缺乏高质量的重点学科等问题。结论 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学教育、科研能力和学科建设,但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教和学科建设的鼓励和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