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概述 伤寒病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相继发生伤寒暴发流行,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伤寒症状不典型,加之出现耐氯霉素的M1型菌株,这就给临床诊断以及预防、治疗和控制疾病带来了新的困难。伤寒病的早期、快速、特异和  相似文献   

2.
用纯化伤寒沙门氏菌的Vi抗原,以1 μg/ml量致敏鞣化醛化绵羊红细胞,研制成Vi—PHA试剂,用于伤寒病后慢性带菌者的检出及食品从业人员伤寒健康带菌者的筛选。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本试剂能检出1.16μg/ml Vi-抗体。对健康人群血清无交叉,而与非伤寒病种患者血清仅有0.84%交叉反应。用于检测274例伤寒病后3个月以上和1年以内康复者血清,阳性19例,占6.93%。其中14例粪便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占Vi—PHA总阳性率的73.68%o 106例疫区食品从业人员Vi—PHA阳性3例,其中1例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255例Vi—PHA≤1:20的伤寒病后康复者,无1例粪检阳性。结果表明,伤寒康复者血清中Vi抗体与其体内带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关性。此外,本试剂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时间快速,结果判断清晰,易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3.
1975年6月,在伤寒病暴发流行的防治工作中,分离了八株典型伤寒杆菌。此后每年又从一些散在病例中同样分离到典型菌株。但到1979年6月,从住院病人中分离出三株变异菌。现将变异菌株的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
王礼文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5):287-289
伤寒病的诊断,来自病原学的证据最为可靠。检测伤寒特异性抗体,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有关抗体,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的患者中,检测抗体往往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而检测抗原则可  相似文献   

5.
薛峰 《化石》2023,(1):63-68
<正>泥河湾盆地是世界上探索人类进化的经典区域,也是全球古人类文化遗址分布最为密集、考古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分布着距今170多万年至1万年前后的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从空间范围上看,蔚县盆地是广义上泥河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南隅,北靠恒山余支,南临小五台山脉,其南、西分别与保定地区涞源县和山西省广灵县毗连,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地理单元。蔚县盆地东西长60余公里,  相似文献   

6.
葛梅钰 《古生物学报》1990,29(3):364-370
一、前言江苏宁镇山脉是我国发现笔石最早的地区之一(Frech,1912),也是我国下古生界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昆山及苏北沿海地区的奥陶、志留系中陆续发现笔石、牙形刺等化石(葛梅钰等,1982;葛梅钰,1984;段金英,1985;丁连生,1987),证明了这些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的存在,同时,也表明这些地区在奥陶纪、志留纪应属于扬子区或扬子海的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手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不缺少手斧,东亚、南亚其他地区也不缺少手斧;手斧在这里某些旧石器初期工业中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类工业的工具组合和欧非手斧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上述发现逐步填平东西方文化上的“鸿沟”,表明两大地区的文化交流早在旧石器初期可能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广袤而重要的地区比较一致的看法,年降水量400mm 等值线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这条线东自大兴安岭起,向南偏西经坝上草原,过陕北到兰州,再到拉萨。这条线以北以西地区都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之间,也有一条分界线,大致是东起二连浩特,  相似文献   

9.
半城市化地区已成为城市地理与城市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社区为单位展开环境意识调查,旨在利用统计分析手段,探寻影响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揭示在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中居民环境意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居民环境意识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社区类型居民的环境意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居民环境意识提高的重要保证;同时,提升社区高环境意识形成的氛围,推动社区现代化或城市化改造是提高居民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地区植被演变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作为祁连山系中段南麓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区。这里的以草原为基带及其周围山地的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垂直系列,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整个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本区植被也具有一系列的明显变化。大片森林趋于消退,仅残存有少数适应高寒生境的树种;温性植被类型局限于海拔较低处,而高寒植被类型相对分布较广。分析表明,青海湖地区的整体植被景观有向寒旱生境方向发展的演变趋势。本区植被出现上述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生境因抬升而趋于寒旱的过程中,植物种对其生境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忍耐性和适应性所致。  相似文献   

11.
伤寒病的诊断,来自病原学的证据最为可靠。检测伤寒特异性抗体,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特异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有关抗体,有一定的时间过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的患者中,检测抗体往往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而检测抗原则可更早、更准确地作出诊断。为此,如何提高病  相似文献   

12.
粘虫“能手”毛毡苔茅膏菜科是一个食虫植物类群,有4属、110余种,我国有2属、7种。该科中最大的属为茅膏菜属(Drosera),有110种,我国有6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茅膏菜属植物的叶有互生的,也有基生莲座状的;花序单一或有分枝,有顶生也有腋生的;植物体有多种颜色……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叶片上的腺毛来捕捉小昆虫,尤其是蝇类。  相似文献   

13.
苏枫 《生命世界》2006,(7):15-18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青藏铁路沿线聚居区的藏族同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世代沿袭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 推广抗虫品种,是害虫综合防治中一项既经济有效,又安全简便的措施。但是,在抗虫品种推广后,有时出现抗虫性减退或丧失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二:(1)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害虫在取食的适应性上有所不同,即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型。所以在一个地区表现抗虫的品种,推广到另一个地区有可能变成感受品种。(2)在一个地区推广抗虫品种后,原来占优势的害虫某生物型受到了淘汰。但由于遗传差异,发生数量不多的  相似文献   

15.
《天目山》杂志作为自然保护区自己创办的刊物,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自然保护区中极少见的,而且能够坚持十几年,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也正是这个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支撑它走到今天。天目山历来是名人纷至的地方,他们不仅丰富和提升了当地文化的内涵,对自然保护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天目山》杂志自创办以来就和来访过天目山的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寻访名人的足迹,编辑们顺着种种蛛丝马迹,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谜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植物水分研究与旱地农业增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我国西北的大部分地处沙漠化的干旱地区和水土流失的半干旱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历来为世界各国研究者所瞩目;同时,这里也是主要由于缺水而形成的我国最大的一个低产地区。从本地区的自然特点和生产需要出发,开展植物水分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理论特色。我们认为,当前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植物水分研究应从生态生理角度出发,从迫切的生产问题入手,逐步深入提高研究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生长在不同海拔生境条件下(云南省元江、玉溪、昆明、大理、丽江)的水稻叶片及茎鞘氮素含量的变化。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自然生境条件下,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进展而变化,有一个由高到低的下降趋势。而前期低海拔地区的含量比高海拔地区的高,成熟期则是海拔越高其叶片含氮量也越高,茎鞘含氮量的情形与叶片相反。 2.穗肥施用时期不同,对叶片和茎鞘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和较低海拔地区施用时期越晚,成熟期残存于叶片及茎鞘的氮素就越多;而且海拔高的地区的含量也高。在冷凉的高海拔地区丽江以颖花分化期追肥比幼穗分化和减数分裂期施用则黄熟期保持较高的含氮量。  相似文献   

18.
多变石栎林是小百草岭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 ,也是该地区州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通过该植被类型中 116种常见种和优势种的群落结构和植物区系分析表明 :仅有中国特有分布种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种能贯穿于该植被类型的整个群落结构之中 ,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中国 -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类型为主 ,表明它隶属东亚植物区 ,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云南高原地区 ,云南高原亚地区 (IIIE13a)的一个具体区系单元的基本特征 ;其中的中国特有种又以小百草岭与周边的滇西北、川、黔、藏地区 (主要为横断山地区 )所共有的种占优势 ,从而也表明了小百草岭种子植物区系与横断山植物区系的联系相对紧密 ;通过与周边地区相同植被类型的比较 ,显示其地处滇中高原北缘的地理位置及受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影响使得该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海拔较高 ,更偏“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是我国北方生存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区,也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之一,根据1985年和2000年2期土地利用空间图形数据,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和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该地区近15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985~2000年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的面积大小依次是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中,草地向耕地的转化和草地向林地的转化是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并且各土地利用及变化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20.
摄影作品     
<正>贵州省咸宁县的草海是一个完整且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特有的高原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该地也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居民们不得不与黑颈鹤等鸟类争夺生存空间。摄影/周秋亮贵州省务川县的喀斯特洞穴。喀斯特是岩溶作用形成的,由陡坡、狭缝、溶斗、地下河流和洞穴等构成的一种石灰石地貌。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高度特化且高度依赖特定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