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尾松和黄山松疱锈病病原及转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太升  刘世骐 《真菌学报》1992,11(3):243-246
  相似文献   

2.
油松与赤松疱锈病是两针松类枝干上的重要病害,从油松和赤松主干病皮上取锈孢子分别向山芍药、芍药、返顾马先蒿、轮花马先蒿、长白茶藨子、东北茶藨子、香茶藨子和刺李进行室内和室外人工接种试验,终于在山芍药、芍药上接种成功,产生与自然状态下相同的典型症状。同样方法用夏孢子接种也都成功,在两种芍药上所产生的夏孢子堆与冬孢子柱以及夏孢子与冬孢子的形态也基本相同。由此可以肯定,油松疱锈病与赤松疱锈病是同一病原,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取锈孢子用同样方法经多次在返顾马先蒿、轮花马先蒿、长白茶藨子、东北茶藨子、香茶藨子和刺李上接种,均未成功,因此认为这些植物与此两种疱锈病的发生无关,两种疱锈病在辽宁的转主寄主是山芍药(Paeonia obovata Haxim.)和芍药(P.lactiflora Pall.)。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疱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病菌的性孢子、锈孢子(O、Ⅰ)阶段发生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枝干上,夏孢子、冬孢子(Ⅱ、Ⅲ)阶段出现在玄参科的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叶背、茎、萼片及果实上。取马尾松病干上的锈孢子人工接种,只有阴行草感病,产生与自然状态下相同的典型症状。该病菌性孢子器平展或不规则形,生于皮下;锈孢子表面塔状疣突的基部两层环纹很厚;冬孢子柱较小,长度很少超过800μm。因此认为,马尾松疱锈病菌是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阴行草专化型(C.flaccidum f.sp.siphonostegium)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与黄山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中讲到:“马尾松分布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下;如果高于这个界限,则会被黄山松所代替。”这是海拔高度影响植物分布的一个实例。那么,黄山松与马尾松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就对此作一简介,以供读者在教学或野外实习时参考。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又称青松、山松等。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 Hayata)又称台湾松、长穗松、台湾二针松等。它们均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科,松属,双维管亚属。在三十年代,一些国外学者曾将黄山、庐山、天目山的黄山松定名为油松,1936年夏纬英根据其具有“树脂道中生”等稳定性状曾定名为黄山松(Pinus.  相似文献   

5.
利用两个核基因座位C3HGI, 对重叠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两个松属(Pinus)物种马尾松(P. massoniana)和黄山松(P. hwangshanensis)的22个群体8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分化模式研究。在这两个核基因座位上, 两种植物都表现出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马尾松πsil = 0.001 71; 黄山松πsil = 0.003 40), 但是马尾松要显著低于黄山松; 在种内分化水平上, 马尾松的种内遗传分化也明显低于黄山松(马尾松FST = 0.059; 黄山松FST = 0.339)。这可能是由于黄山松的海拔分布高于马尾松, 而高海拔分布使黄山松的分布区域更加片段化, 促使其形成较高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 两物种基于两个核基因座位的种间差异为48.86%, 而GI基因座位上的种间差异明显高于C3H座位(GI: 77.24%, C3H: 20.48%), 同时, 基因谱系显示两物种的共享单倍型仅在C3H座位上存在。结合这两个基因的功能, 推测GI基因可能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选择压力, 因为GI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 而C3H与木质素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得GI的进化速度相对较快, 从而加速了黄山松和马尾松的物种分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松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0种松树的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比铰,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单维管束松类的五针松的红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为代表,包括华山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另一是以双维管束松类的云南松疱锈病菌(C. flaccidum)为代表,包括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思茅松等。孢子表面突起的形状及环纹层次是识别这两种锈疱子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铁皮石斛锈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对云南瑞丽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调查,运用形态学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锈病由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 sp.)引起,发生期为每年2~11月,鞘锈菌的夏孢子直接侵染铁皮石斛叶片,以冬孢子越冬。1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50 mL·hm-2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 g·hm-2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药剂,3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2.16%和82.88%,这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铁皮石斛锈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马尾松雌球果的发生和早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球果原基发生时间为10月中旬,不同的树龄和着生部位,其发生时间不同。雌球果原基与营养茎端在外部形态及内部细胞组织学分区结构有明显差异。营养茎端外形扁平,内部顶端分生组织结构有顶端原始细胞区、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过渡区、周围分生组织区及肋状分生组织区5个明显的分区;而雌球果原基外形呈圆锥状,内部结构只有套层和髓区。12月初,最初的苞片原基在雌球果原基的鳞片的叶腋处产生,之后其由基部向顶部连续发生。翌年1月初,在苞片原基的叶腋处,珠鳞原基发生,发生方向亦为向顶发育。2月底,苞片体积不再发生变化,珠鳞膨大端的基部的近轴面分化出2个倒生胚珠。从雌球果原基发生到胚珠分化历时4个多月。亚热带的冬季气候对马尾松雌球果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外生菌根菌Xerocomuschrysenteron接种相思树与马尾松幼苗,不灭菌栽培,植株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测定,都优于对照.以外生菌根菌Calvatialilacina加VA菌根菌Glomusspiganus双接种于相思树幼苗,灭菌栽培.植株含N量和脯氨酸等含量优于VA菌根菌单接种的效果.幼根切片观察到接种的外生菌根菌进入根皮层细胞间隙,原有菌根的发育和结构状况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10种松树的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比铰,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单维管束松类的五针松的红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为代表,包括华山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另一是以双维管束松类的云南松疱锈病菌(C. flaccidum)为代表,包括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思茅松等。孢子表面突起的形状及环纹层次是识别这两种锈疱子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黄山松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形态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和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 ate)两者在形态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染色体特征不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两者的遗传距离很远,甚至大于黄山松和马尾松之间的遗传距离。结论是台湾松和黄山松决非同一种系,应恢复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酸度和铝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铝对马尾松 ( 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马尾松耐酸性较强 ,在 p H为 3.5— 5 .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马尾松对铝中度敏感 ,在 p H4 .0条件下 ,铝毒害的阈值浓度为 4 .0 ppm。铝在溶液中存在的状态依 p H值而变化 ,不同形态的铝离子对马尾松的毒性不同 :Al3 的毒性大于 Al( OH) 2 和 Al( OH) 2 。极低浓度 ( <0 .1 5 mmol/L)的 Al3 对马尾松生长有刺激作用。 Ca2 对 Al3 的毒性有拮抗作用 ,对马尾松产生抑制作用的 Al/Ca摩尔比小于 1  相似文献   

13.
1994~1998年,在塔城和哈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分布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收获后,野燕麦、黑麦和自生麦苗是麦双尾蚜的重要替代寄主,偃麦草和羊草上有少量的麦双尾蚜发生,其它禾本科杂草上很少发生麦双尾蚜。在塔城冬、春麦混合种植区,冬麦田是麦双尾蚜的主要越冬点。从5月份开始有翅蚜不断迁移到春麦上为害,秋季主要从晚熟春麦迁移到冬麦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4.
菌根化技术在广西马尾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天忠  赵志鹏  郭秀珍   《广西植物》1993,13(4):389-392
通过对马尾松苗木的菌根土接种及苗圃地选择的试验,可知培育马尾松菌根化苗木,应选择土壤中菌根菌含量丰富的马尾松疏残林地、近年采伐迹地、林中空地、林缘下方,以及前茬是马尾松或湿地松的老苗圃地作为马尾松苗圃地。在这些地类上,结合施以足量腐熟有机肥做基肥,培育的马尾松苗木菌根感染率一般都在85%以上,苗木质量好。上述地类外的新垦苗圃地,应在生长健壮,无病原菌,而且最好是生长有马勃子实体的马尾松林下,挖取0—20厘米表土层进行菌根土接种,培育的松苗也可获得较高的菌根感染率。历史上未种过松类、栎类,附近又无松林的荒山荒地,用作马尾松苗圃地,苗木的菌根感染率极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15.
广西马尾松林分类、分布和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献溥  蒋高明 《植物研究》2002,22(2):151-155
马尾松林是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的一个演替阶段,在广西各个地理区域都有广泛的分布,主要见于海拔1300m以下红、黄壤丘陵山地。本文通过群落分类研究划分出3个群丛纲76个群丛。分析这些群丛的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变化,可确定其演替趋向和所处的演替阶段,为其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铝对马尾松幼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自疏规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并提出了许多经验的或理论的表达式。本研究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首次建立了马尾松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的三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符合实际的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从而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