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大头蛙的核型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骨髓细胞蒸气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fujianensis)黄山居群的核型、C 带和Ag NORs。结果表明,福建大头蛙核型为2n =2 2 =2 0M 2SM ,NF =44,次缢痕位于No 1 0q ;各染色体均有着丝粒C 带,3p、9q出现插入型C 带;Ag NORs位于1 0q。  相似文献   

2.
三个家猪品种和rob易位群染色体分带多态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家猪不同品种及家系间的染色体组型、C-带、Ag-NORs多态性进行的研究表明: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长白猪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核型2n=10sm+12m+4st+12t,而13/17易位纳合子猪(36,rob.13/1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36,核型2n=10sm+12m+6st+8t;13/17易位杂合子猪(37,rob.13/1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7,核型为2n=10sm+12m+5st+10t。5种家猪的C-带在13~18号染色体上存在大、中、小三种类型,且呈多态性分布。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长白猪、13/17易位纳合子猪、13/17易位杂合子猪的Ag-NORs均数分别为2.05、2.062.00、1.99、1.98,说明Ag-NORs在品种、个体及细胞间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5%过氯酸抽提、丙酮分级分离以及CM-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别从正常大鼠肝和大鼠移植性肝癌(BERH-2)细胞核中获得了HMG蛋白,并且比较了它们的电泳和层析行为以及生物学作用,发现正常鼠肝和肝癌HMG没有明显的质的差别。比较了正常大鼠肝细胞核和BERH-2肝癌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并比较了DNA酶Ⅰ消化这两种细胞核的动力学和有限消化时释放出来的HMG和组蛋白H_1相对量的变化。发现肝癌细胞核转录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肝细胞核;肝癌细胞核对DNA酶Ⅰ消化的敏感性大于正常肝细胞核;肝癌细胞核在DNA酶Ⅰ有限消化时HMG的释放较正常大鼠肝细胞核多。实验结果说明,在肝癌的细胞中HMG与正常肝细胞的HMG可能没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但与活性核小体结合的HMG量有所增加。这可能是肝癌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基因转录失常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及肝细胞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肝切除模型和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组:分离的残肝肝细胞分两组:对照组(Control组、C组)、雷帕霉素组(Rapamycin组、R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mTOR蛋白在不同时相点的变化;采用3H-亮氨酸(3H-Leucine)掺入法测定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扫描电镜(AMRAY 1000B,US)获取肝细胞图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北航CM2000B)测定细胞面积。结果:1)C组中,磷酸化mTOR蛋白的含量由0h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以后即降低,而R组明显较C组含量降低;2)在术后的各时相点,C组的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率较R组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时间点的延长,蛋白质合成率呈上升趋势;3)在2h和6h时相点C组肝细胞面积较R组显著增大(P<0.05)。但是,在C组肝细胞24h时相点面积较2h和6h减小(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部分切除术后mTOR信号通路即活化,促进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因此,我们推测mTOR信号通路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对核因子kB(NF-kB)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用玉米油;模型组(13只)用白酒+玉米油;茶多酚组(13只)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茶多酚。7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肝组织中NF-kB及COX-2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NF-kB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损伤明显,茶多酚组较轻。模型组大鼠血清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茶多酚组大鼠血清ALT、AST、MDA明显降低(P〈0.01)。RT-PCR及免疫组化均显示,肝组织中NF-kB及COX-2表达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茶多酚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茶多酚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和COX-2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以骨髓为材料,利用空气干燥制片法和BSG、Ag-AS显带技术分析比较了四种蛙属两栖动物——滇蛙、牛蛙、昭觉林蛙和无指盘臭蛙的C带、银带和次缢痕。总结如下:(1)根据分布位置和染色深浅可见5种C带,无指盘臭蛙的端部C带有多态现象。(2)四种蛙都有标准NORs和众多的额外小NORs。滇蛙和无指盘臭蛙分别有14和11对NORs,它们是至今所发现的具有最高数NORs的脊椎动物。(3)滇蛙、无指盘臭蛙、昭觉林蛙和牛蛙分别有13、12、9和6对次缢痕,根据C带和银带的染色特征,它们可被归纳为5类。此外,每个种其出现频率最高的次缢痕位点就是标准NORs的位置所在。(4)对次缢痕、Ag-NORs和结构异染色质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NF-κB和TNF-α在暴发性肝衰竭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TNF-α与暴发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D-GalN+LPS制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①动态观察了暴发性肝衰竭病理变化过程。②模型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肝细胞、枯否细胞。造模后4h、8h、12h时核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逐渐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2h组主要是非实质细胞的胞质着色。而4h、8h、12h、24h组以肝细胞胞核着色为主。对照组不同时间点NF-κB p65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则随着肝细胞坏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r=0.694,P〈0.01)。③随着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的增加,模型组肝细胞质TNF-α表达逐渐增加(r=0.896,P〈0.01),以肝细胞表达为主。对照组肝细胞质TNF-α表达较弱(P〉0.05)。④肝组织中NF-κB活化与TNF-α表达呈密切正相关(r=0.852,P〈0.01)。结论NF-κB和TNF-α参与了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NF-κB可能是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炎症坏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Meynert核TrkB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Meynert核(NBM)神经元Trk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青年组(3-5月龄)、老龄组(24-27月龄)及给药组(24-27月龄).给药组大鼠自18月始饲以人参皂甙至24-27月龄.对各组NBM神经元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染色,采用图象分析法测定各组平均灰度值并作t检验.结果老龄组大鼠NBM神经元TrkB mRNA表达显著低于青年组,而给药组较老龄组大鼠表达增多.结论人参皂甙对NBM神经元TrkB 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本结果为人参皂甙抗脑衰老及A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 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CH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替诺福韦酯治疗)和观察组(n=40,肝爽颗粒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红素(TBIL)、层黏连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更低,Nrf2 mRNA、HO-1 mRNA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HB患者采用肝爽颗粒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可促进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改善,调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rf2/HO-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染色质的组成成分,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特异的蛋白激酶作用下可以发生磷酸化修饰,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可能在染色质的结构,基因表达以及DNA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是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核和正常小鼠肝细胞核内酸溶性蛋白质及其磷酸化的差异。正常小鼠肝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有一条明显可见的组蛋白H_1~0蛋白带,而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来说,此带极浅,但在腹水型肝癌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上可见到表观分子量约为68K的一条蛋白带,而正常小鼠肝未见此带。此外,从电泳胶片~(32)P放射自显影图谱可见腹水型肝癌组蛋白H_1,H_2A和非组蛋白带Ⅱ(MW43K),带Ⅲ(MW.67K)带Ⅳ(M.w.97K)磷酸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克隆了大鼠肝和肝癌BERH-2 DNA的分子大小约为5kb的BamHI片段(Bam5族重复顺序)。从筛选出的克隆中取一个来自肝癌细胞基因组DNA的克隆片段H5 B-1和来自肝细胞基因组DNA克隆片段L5 B-4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采用RNA点杂交法对L5 B-4DNA片段的转录产物在细胞核、质间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L5 B-4 DNA片段转录产物在肝癌细胞的总核RNA,poly A~ 核RNA和poly A~-核RNA中的相对量,比正常肝细胞的相应RNA组分低;在肝癌细胞的总胞质RNA和多聚核蛋白体RNA中的相对量,则比正常肝细胞的相应RNA组分高;其转录产物在poly A~ 核RNA中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细胞RNA组分,几乎不存在于rRNA中。当用大鼠肝和肝癌总RNA进行RNA点杂交比较时其转录产物在肝癌细胞中的相对含量则高于正常肝。结果提示,L5 B-4 DNA片段的转录产物从细胞核向细胞质内转运,肝癌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以H5 B-1 DNA片段代替L5 B-4 DNA片段进行RNA点杂交,得近似的杂交放射自显影图谱。  相似文献   

12.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嵴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肝脂肪变性是长期饮酒、肥胖、药物中毒等致脂肪肝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严 重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但是有关肝脂肪变性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 楚.本实验利用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四氯化碳处理组较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 量增加68%,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明显增加;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培养中,加入四氯化碳处理后内质网发生应激,并导致SREBP-1表达增加且活化.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导致的肝脂肪变性与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有关,其分子机理可能为内质网应激发生后促进SREBP-1转录因子的表达与活化,SREBP-1在细胞核内参与生脂相关酶如HMG CoA 还原酶等基因的诱导表达,生脂相关酶含量的增加进一步使肝细胞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增加,脂质的异常堆积导致了肝脂肪变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森林革蜱雌蜱唾液腺的结构与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革蜱 (DermacentorsilvarumOlenev)雌蜱唾液腺由唾液腺管和大量的腺泡组成。从假头基到唾液腺末端 ,唾液腺管分为三部分 ,即中央腺管、主分支腺管和小叶管。球状的腺泡分布在各级腺管上。气管和中央腺管并行。腺泡呈圆形或近圆形 ,表面呈褶皱状 ,并有细小的气管分布。饥饿雌蜱唾液腺长度短 (5 4 7 3 3 μm) ;吸血后长度增加 ,吸血后 3天达到最大值 (1 1 0 9 40 μm)。从吸血后 3天到饱血后前 3 天 ,无明显变化 ,饱血后 4天明显缩短 (5 0 0 0 0 μm)。饥饿雌蜱的腺泡直径短 (45 2 4 μm) ,吸血期逐渐增大 ,吸血后 5天达到最大值 (74 1 0 μm)。饱血后腺泡逐渐萎缩并于饱血后 4天退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新型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建立小鼠肝脏成像方法,并用于肝脏肿瘤的活体成像。方法 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纳米颗粒造影剂Exi Tron nano 12000 50μL和100μL;在注射前、注射后3 min、24 h、7 d、14 d、28 d和56 d对所有小鼠肝脏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分别在小鼠肝左叶和肝右叶内选取感兴趣区(ROI)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对比度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造影剂剂量,尾静脉注射至3只雄性16月龄HBV转基因肝癌模型小鼠(C组),同上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并于第56天全部安乐死后取肝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A组和B组小鼠在注射不同浓度造影剂后,冠状位重建图像及肝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肝脏实质造影后均比注射前明显增强,24 h达到峰值,注射后56 d内,小鼠肝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与注射前相比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B组显著高于A组(P〈0.01),确定后续实验采用B组造影剂剂量(100μL)。C组注射100μL造影剂后,各时间点均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肝脏癌性结节存在,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出现非典型增生,肿瘤细胞核大,染色质加深和肝细胞坏死。结论利用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活体成像方法,并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活体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氯吡格雷主要由CYP3A4催化使其激活,CYPlA2也参与氯吡格雷活化。关于氯吡格雷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和CYPlA2的表达,探讨氯吡格雷对大鼠肝药物酶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氯吡格雷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7,13.5,6.75mg/kg/d),雄性健康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脱臼处死,取肝组织,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CYP3A4和CYPl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3A4蛋白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大鼠CYP3A4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鼠CYP3A4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2)、氯吡格雷抑制大鼠CYPlA2蛋白表达,氯吡格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大鼠CYPlA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氯吡格雷低中高剂量组间进行比较,大鼠CYPlA2蛋白表达量呈梯度减少(P〈0.05)。结论:氯吡格雷使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和CYPlA2的表达量减少,因此氯吡格雷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肝脏CYP3A4和CYPlA2的表达,提示当氯吡格雷与某些主要经CYP3A4和CYPlA2代谢的药物合用时,发生代谢性相关作用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_2肝细胞(L0_2-HBx),Western Blot鉴定细胞株中HBx蛋白的稳定表达。以L0_2-HBx、转染空质粒(L0_2-pcDNA3.1)和未转染肝细胞(L0_2)的条件培养基,分别孵育肝星状细胞株LX-2,即LX-2/L0_2-HBx、LX-2/L0_2-pcDNA3.1、LX-2/L0_2,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各组细胞α-SMA (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和NOX4的蛋白表达。以L0_2-HBx的条件培养基孵育LX-2细胞,分为转染si-NOX4(LX-2/L0_2-HBx+si-NOX4)、无关干扰片段(LX-2/L0_2-HBx+snc-RNA)、未转染(LX-2/L0_2-HBx)3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LX-2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结果:L0_2-HBx中稳定表达HBx蛋白;LX-2/L0_2-HBx细胞中α-SMA和NOX4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X-2/L0_2-pcDNA3.1、LX-2/L0_2细胞(P0.01);LX-2/L0_2-HBx细胞敲减NOX4后(LX-2/L0_2-HBx+si-NOX4),α-SMA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LX-2/L0_2-HBx+snc-RNA和LX-2/L0_2-HBx细胞(P0.05)。结论:肝细胞中表达的HBx蛋白可以通过HSC中NOX4上调α-SMA的表达,促进HSC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的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脊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相似文献   

20.
bcl-2与FAS在NO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bcl 2与FAS在NO介导的重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Balb/C小鼠 2 4只随机分为A、B、C、D 4组 ,每组 6只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 Arg干预组 (NO供体干预 )、L NAME干预组 (NOS抑制剂干预 )。各组动物均于用药后 6h处死 ,留取血清、肝组织。用Griess法测定血清NO代谢产物NO-2 ,TUNEL原位检测肝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肝组织Fas表达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肝组织bcl 2mRNA的表达。结果  1.应用NO合成干预因素后 ,C组及D组NO-2 水平分别较B组升高及降低。 2 .正常肝组织经TUNEL检测未见凋亡细胞 ,其凋亡指数为 0。B组存在肝细胞凋亡现象 ,凋亡指数为 16 2 7% ,C组凋亡指数上升 (2 4 5 2 % ) ,而D组凋亡指数下降 (7 92 ) %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值 <0 0 1。 3.正常肝细胞内未见Fas蛋白及bcl 2mRNA表达。B组Fas表达较广泛 ,C及D组Fas表达呈不同程度的增强和减弱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1。B组及C组均未见bcl 2mRNA杂交信号 ,仅D组见肝细胞内出现杂交信号。结论 高水平的NO具有明显的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NO对于肝细胞的损伤可以通过介导凋亡的方式实现。NO在介导肝细胞凋亡的过程中 ,启动了FAS凋亡途径 ,而抑制NO的过量产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