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引起严重感染,自Hib疫苗问世以来,已有九十多个国家的儿童接种了该疫苗,在常规接种疫苗的国家Hib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Hib疾病成为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本文对Hib疫苗的发展及免疫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 据报导,医护人员连续接种三针疫苗后,93%~98%的接种者抗体上升。几年后抗体下降,其比率与每一接种者获得最大抗体应答的具体情况有关,尚无文献记载免疫后抗体的持续时间,五年的随访调查证实,接种疫苗的同性恋者,早期具有抗体应答的,五年后抗体仍是阳性者占58%。  相似文献   

3.
<正>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高效力易释放疫苗的研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多剂疫苗到单剂疫苗的转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它可能导致疫苗接种率的改善并降低接种成本。 要完全免疫抵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等疾病,须连续注射三针疫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接种第一针后没有继续接种的比例可高达70%。漏种原因很多:得不到有效的疫苗、家长不清楚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种、对接种不信  相似文献   

4.
<正>幼龄预防肺炎球菌感染有其必要性,可通过母亲接种疫苗或者婴儿尽可能早接种疫苗来实现。在一项开放对照的研究中,给孕妇接种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或者单独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荔湾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以便更好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荔湾区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荔湾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3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93/10万;全区22个街道都有病例发生;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呈夏季高发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占38.06%;男女比例为1.89∶1;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72.75%;有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的病例占27.25%,其中接种2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病例占2.75%。结论 2013年荔湾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学生和托幼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应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4岁儿童接种第2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以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
<正>作者评价了轮状病毒疫苗的首次剂量在6周时(42天)接种以取代在2月龄时接种的潜在影响。这种疫苗在美国建议在2月龄时进行接种,作者评价了提前接种首剂对轮状病毒病住院后的影响。作者应用公布的住院率资料、疫苗覆盖率资料以及一剂疫苗接种后的有效性资料,评估了在美国投递疫苗后血清转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接种麻疹疫苗就不会得麻疹,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是这样吗?不一定。即便完全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也可能感染这种疾病,并传染给别人。这个令人吃惊的案例研究获得了对疫苗的新认识,也揭示出近期发达国家的麻疹暴发可能意味着患者也存在于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就麻疹疫苗而言,两次注射的效果好于一次。大多数美国人在出生后不久便接受第一次注射,并且在学步期再加强一针。接受两次注射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1.几种疫苗(麻—腮—风三联,注射用小儿麻痹疫苗,口服小儿麻痹疫苗,白—百—破)能否同时接种? 答:麻—腮—风三联疫苗和口服小儿麻痹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其后果(指血清阳转和副作用)和这两种疫苗分别注射时相仿。 当白—百—破—小儿麻痹灭活疫苗或白—百—破以及麻疹活疫苗同时接种时效果满意。未曾发现严重的接种后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接种麻疹疫苗就不会得麻疹,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是这样吗?不一定。即便完全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也可能感染这种疾病,并传染给别人。这个令人吃惊的案例研究获得了对疫苗的新认识,也揭示出近期发达国家的麻疹暴发可能意味着患者也存在于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就麻疹疫苗而言,两次注射的效果好于一次。大多数美国人在出生后不久便接受第一次注射,并且在学步期再加强一针。接受两次注射的人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辖区2005-2009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辖区内麻疹病毒流行现状,评价该院辖区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为今后制订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5-2009年间的麻疹发病情况作了分析。2005、2007两年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较高,随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使疫情有了较大的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63年麻疹(M)疫苗被批准使用以来,每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数比疫苗使用前下降98%以上。1981~1988年,麻疹发病相对稳定,每年大约3000例。但是,1989~1990年,麻疹发病率上升,超过以前的5倍。据认为这与M疫苗一剂接种,免疫应答不足者的积累有关。为减少此种积蓄,新近建议新入学的大学生及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第二剂M疫苗接种。第二剂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则同时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之免疫。  相似文献   

12.
<正> 几内亚比绍地区Bandin以前的几项研究表明,现行的麻疹免疫接种策略还不能充分控制麻疹的感染。有许多9月龄以下的儿童患麻疹,并有许多儿童在接种Schwarz减毒麻疹疫苗后发病。因此,我们在该地区对从4月龄开始接种Edmonston-Zag-reb(EZ)疫苗是否优于从9月龄开始接种Schwarz疫苗进行了考核。  相似文献   

13.
目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是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及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重症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HIV infector)是COVID-19的高风险人群,多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学术团体均建议优先为HIV感染者接种新冠疫苗,且已有研究显示HIV感染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益处远大于风险。现通过梳理和总结近两年的相关研究,就HIV感染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接种效果、影响HIV感染者接种新冠疫苗效果的因素及接种新冠疫苗对HIV感染者的影响等作一概述,以期为HIV感染者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Perrillo等曾探讨过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初次接的回忆应答可能性。作者亦发现,在乙型肝炎疫苗(‘Hepavax-B’)接种后,产生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于免疫接种前,放射免疫测定血清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的136例受试者中,16例因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X’)40μg后第3~5周检出抗-HBs抗体(即免疫应答迅速),而选作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知该16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新一代麻疹疫苗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最有效的措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全世界广泛使用30多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对控制全球麻疹流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母传抗体的干扰作用,该疫苗不适合早龄接种。疫苗不耐热,需要完整的冷链系统。麻疹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免疫原性的变化也有可能使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有效率降低。发展适合早龄婴儿接种的、耐热的、免疫原性更强的新一代麻疹疫苗、配合最佳的免疫策略,将会加速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水痘是常见的儿童疾病。预防水痘的理想方法是接种安全有效的水痘疫苗。自水痘疫苗应用于人类以来,各国学者作了大量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对水痘疫苗亦有了新的认识。现将近年来水痘疫苗研制进展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疫苗是延长人类平均寿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疫苗的应用成功地从地球上消灭了天花,显著降低前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广泛接种疫苗带来的健康效益,不论对群体或个体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疫苗的发展史也伴随着悲剧:在19世纪晚期,使用神经组织细胞生产的狂犬疫苗预防了大量死亡,但每接种230人中就有1人出现癫痫、麻痹和/或昏迷[2];1942年,数十万美军士兵接种了包含人血清的黄热病疫苗,由于部分人血清中携带乙肝病  相似文献   

18.
疫苗犹豫是指在疫苗服务可及的情况下对接种疫苗产生延迟或拒绝的态度。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会影响人群疫苗的接种水平,导致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威胁人群的健康。国内关于疫苗犹豫的研究有限,而疫苗犹豫具有背景特异性,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疫苗犹豫进行研究。现从疫苗犹豫的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正>Jilg博士及其同事(8月25日,P458)对健康受试者接种乙肝疫苗(Merk疫苗)后抗—HBs抗体的持久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疫苗再接种的最佳时间。我们对参加巴斯德疫苗效力试验的92名健康受试者给予全程免疫并进行长期随访,包括第一次疫苗注射后18±1(SD)月,38±2月和60±1月的抗-HBs滴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对疫苗的分类,理顺了疫苗的流通和接种秩序;从疫苗的流通、监管等方面作出规定来保证疫苗质量;并对预防接种反应从定义、认定、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