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云南各民族对植物花的食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喜爱,食用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和烹调技巧都各不相同,食花的部位也有所选择,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云南的303种食用花卉,它们分别属于74个科,178个属。其中广泛分布或栽培的70种,热带地区118种,亚热带地区93种,温带及寒冷地区22种,本文还对食花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不同民族之间食用花卉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食用花卉的开发利用前景,文末附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花卉名录,包括拉丁名、当地名(含民族语名和汉语名),中文名、科名、分布地区、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其它用途等。  相似文献   

2.
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植物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的入药种类、地理分布、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和功效等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油瓜Hodgsonia macrocarpa,葫芦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自20世纪初其食用价值被发现以来,各国科学家对其油脂组成、栽培利用进行了广泛研究。而油瓜的民族植物学系统研究则鲜为报道。本文运用关键人物访谈、小组讨论等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油瓜的传统知识进行深入调查。本研究对西双版纳地区23个村寨的8个民族进行多次野外调查,记录民间传统利用数据,采集凭证标本。调查结果显示,油瓜的民族民间名多样;烤熟后的种仁被各民族所喜食;油瓜的根、茎、叶、果皮、种仁均可入药,主要用于肠道类疾病与皮肤类疾病的治疗。当地名称的多样性反映了各民族认识油瓜角度的差异,各民族间在油瓜食用知识方面较为一致,在药用知识上具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信息报告人访谈法以及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金佛山地区居民利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的种类及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共55科100属117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15种)、菊科(Asteraceae)(13种)和百合科(Liliaceae)(11种)种类较多。根据食用价值,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可以分为茶饮类(代茶类54种和药酒类18种)、野菜类(46种)、野果类(水果类24种和坚果类2种)、调味品类(5种)和淀粉类(3种)。根据药食两用植物的食用部位,食用部位为嫩茎叶(32种)、根(31种)和果(29种)的种类较多,食用部位为叶(嫩叶)(14种)和全株(10种)的种类也较多,其他食用部位的种类较少。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共具有45种药效,其中具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滋补、止血、止咳、活血、利尿、化痰、促消化和消肿等药效的种类较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拥有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传统知识与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保健治病的需求有关。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主要通过家庭中长辈向晚辈口授手传的方式传承。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对金佛山地区居民在家乡生产创业、改善当地居民经济条件、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长期的民族植物学调查,我们发现通道侗族端午节文化习俗古老,保留有传统的祭祀、药浴、配戴饰品、食用保健野菜等习俗.在端午节中,人们利用的植物种类丰富,用于悬挂门户的植物有4种,涉及4科4属;用于药浴的植物有31种,涉及20科28属;用于保健的野生植物有47种,涉及33科44属.这些植物大多为野生药用植物,它们作用不一,用法也不尽相同,而其中一些能用来悬挂、药浴及保健的植物未见有相关报道,它们所包含的科学知识需要进一步去揭示.通道侗族聚居区的民族植物学知识蕴藏丰富,值得仔细深入地发掘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思茅中药材资源与生产基地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思茅地区的地势与气候、中药资源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主产、特产、地道药材、思茅特有的药物和少数民族药概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思茅地区目前药材生产的基地现状进行了分折,为开发思茅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出道区大部分药用植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又是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天然花园”。据我们近年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发现云南少数民族中食花相象相当普遍,在民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白族、彝族、傣族,文化内涵丰富。据调查,云南各族群众经常食用的花卉种类有近200种之多。从用途分,有家常食谱花卉、药膳花卉和具有宗教文化意义的食用花卉三大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之间,所食花卉又有所不同,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的多样性。云南盛产杜鹃花,尽管其中许多种的花有毒,但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文化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已知至少有16种…  相似文献   

8.
赵栋昌  刘锋 《生态学报》2020,40(15):5397-5407
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贵州苗族食用野菜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苗族传统食用的野菜有80种,隶属46科67属,苗族对野菜的食用方式、食用部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2)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野菜采集文化、野菜处理传统知识、野菜饮食传统文化、野菜相关的苗医药文化、与野菜相关的文学与谚语等5个方面;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α和β分别为0.75和0.29,说明贵州苗族食用野菜相关传统知识具有多样而空间分布不连续的特征;(3)苗族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与野菜相关传统知识α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44,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食用野菜有关传统知识多样性对食用野菜种类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肯定野菜价值、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野菜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海拔(2 100~2 700 m)下,野生和人工栽培云南黄连的生物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生物量平均值在海拔2 600 m和2 700 m处分别为87.5 kg·hm-2和97.0 kg·hm-2,显著高于海拔2 300 m处(34.8 kg·hm-2,P<0.05),且海拔2 300、2 600和2 700 m的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均大于野生云南黄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野生云南黄连的根茎和根生物量均与全株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700 m处最高,分别为4.60%和1.93%; 根茎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根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巴马汀含量在2 300 m处最高.人工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600 m处最高,分别为4.41%和1.90%; 根茎巴马汀含量,根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茎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300 m处最高.海拔2 600~2 700 m处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中各有效成分产量显著高于海拔2 100和2 300 m处(P<0.05). 野生云南黄连分株的根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高度和冠幅沿海拔梯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增大种植密度和加强人工管理可以提高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仁怀市药食兼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及传统知识,为该地区药食兼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民族植物学与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对仁怀市野生药食兼用植物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结果:仁怀市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兼用植物共涉69科137属163种,其中以菊科和蔷薇科的植物较多,分别为26种和14种;在食用习惯上,该地区药食兼用的植物多以茶饮类和野菜类为多,分别为92种和99种;在食用部位上,以食用嫩茎叶、果实和嫩苗较多,分别为43种、25种和24种。这些药食兼用植物共涉及90种药效,多集中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滋阴润燥、消炎等清热功效方面。结论:贵州省仁怀市的药食兼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资源保护和应用传承现状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拉祜族食疗花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拉祜族的食疗花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拉祜族有着丰富的食疗花卉知识,其形成有着特殊的医药和文化背景以及朴素的早期传统民族医药特征;拉祜族民间普遍存在的花卉食疗现象,是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食物的自然选择结果,是传统知识的积累使然,是在与各民族相互学习交流中得到启迪而加以利用的结果,具有原住民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食疗花卉约有53种,分别隶属于28个科,较有特色的花卉包括杜鹃花(Rhododendron spp.)、姜花(Alpinia spp.、 Amomum spp.、 Zingiber spp.)、山茶花(Camellia spp.)、蜜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等.此外还探讨了拉祜族传统文化与当地自然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认为今天拉祜族聚居地还保留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和物种,与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合理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端午节的传统药市进行了初步的民族植物学调查。毕节地区的端午药市出售药物种类繁多,经过2008年至2012年5次的调查,共记录了250多种植物药,其中鉴定整理的药用植物有131种,隶属于55科121属;此文对131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名称、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此外,还对毕节地区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自2013年开始对阳春开展了全面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在全面了解阳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于2013年和2014年两次对阳春重阳传统药市进行全面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阳春重阳传统药市出售的药物种类丰富,共收集鉴定得出134种药用植物,隶属于60科117属,并对收集到的药用植物进行编目,包括俗名、学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等。从药用植物的科、属分布上来看,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大戟科(11种)、蝶形花科(10种)、菊科(10种)、茜草科(9种)、马鞭草科(6种)、姜科(5种)、防己科(5种)。药用植物的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属中,而非集中于少数科、属内。此外,还对阳春重阳传统药市所形成的文化基础、植物应用特色和药材地域特色进行了分析,在药市中调查到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滋补养生类的药材,得出阳春当地具有将药用植物融入日常饮食的习惯。药市中售卖的药材功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联系,其中尤以治疗与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和瘴疠虫蛇等特点所引起的常见疾病为主。同时,对阳春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高黎贡山怒族对植物传统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形式。结果表明: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祟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讨论了怒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在植物多样性管理中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端午药市”流传至今,体现了民族医药的独具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为了解瑶族端午药市交易现状和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湖南省蓝山县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地方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出现频度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表明:蓝山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收集鉴定103科 222属262种,药用植物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各属中,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五加科(11种)、茜草科(11种)、菊科(11种)、百合科(10种)、唇形科(9种)、蝶形花科(8种)、芸香科(7种)。药市药浴植物畅销且种类多样,达94种,占总数的35.9%,体现瑶族在治疗疾病上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经统计药市上均未被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31种,占总数的50.2%,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对端午药市售药者年龄的调查发现,售药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间,占总人数的67%,40岁以下的仅占总人数的3%,可见民族药用传统知识的传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的现象。此外,还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民族药用特色进行分析,探讨了端午药市对药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并对蓝山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 utilization in Cuyin Manzano, a small rural population located near the Andean forests of Argentina. We also studied where and when plant knowledge was learned, who the principal transmitters were, and how people were taught. The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individually and at random, by means of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in 16 familie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present use of wild plants. The inhabitants of Cuyin Manzano cited 87 plants: 63 medicinal and 24 edible species. They mentioned on average 31 ± 10 species per person. Similar patterns of plant use were found in young and old people alike, irrespective of gender. Learning about useful plants took place at an early age as a result of family tradition. This local knowledge is acquired and taught “by doing,” and is mostly transmitted vertically through family dissemination. Wild plant learning implies the acquisition of plants'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as well as their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traditional medicinal markets held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in China’s countryside. In Jianghua, a Yao autonomous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in China, the medicinal marke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application,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Yao medicinal knowledge.

Method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2016 and 2017, ethnobotanical surveys and inventor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medicinal market of Jianghua County, and voucher plant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identified, and deposited in a herbarium.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cluded measurement of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for species in the marketplace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 for the number of uses for a given species.

Results

A total of 306 plant species (249 genera, 113 families) and their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dicinal market were collected. Some major finding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Using the whole plant as medicine is more common than other medicinal plant parts; (2) treating rheumatism and clearing inner heat are the most frequent medicinal uses; and (3) taking a medicinal bath is the most frequent modality to administer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 of some medicinal plant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demographics and the number of stalls and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Yao medicinal knowledge in Jianghu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better protecting the medicinal market and preserving traditional medicinal knowledge in Jianghua County.

Conclusion

The medicinal market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Jianghua County possesses an important cultural value and helps to conserve the traditional Yao medicinal knowledge. The medicinal plants sold at the market showed great diversity and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medicinal market is facing some challenges in such a rapidly developing era. Cultivation of young healers and maintaining the local biodiversity might be the key sol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edicinal market and local Yao medici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属、种及地史文献资料三方面对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包括15属56种及13变种。2.从起源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热带起源为主,热带属占66.7%(10属),温带属占33.3%(5属),而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十分微弱。3.从种的分布区式样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温带分布型为主,温带分布型的物种占全科种数的88.4%(61种),这一统计结果与属的统计结果(66.7%)的属系热带属)形成很大的反差,其原因在于掸邦一马来亚板块上的高黎贡山植物区系源于赤道热带,在板块位移过程中,随着高黎贡山的北移,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隆升,五加科这一起源于热带的古老木本植物,因不适于比赤道带冷得多的气候环境而先后被淘汰,部分属种则在新的环境中经过适应、演化和重新分化,除个别热带属的北缘种在高黎贡山北端独龙江河谷中幸存下来(如树参属Dendropanax)以外,其余新分化出来的植物则是温带性的(如常春木属Merrilliopanax),因此,现在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中,热带起源的属多于温带属,但温带种大大多于热带种。所有这些成分中,中国一喜马拉雅分布的成分(15种)和中国特有的成分(43种)构成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基本骨架,这些成分标志着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东亚温带性质。4.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特有现象突出。一方面表现在种类丰富,计有中国特有类群22种和变种,云南特有类群12种和变种,高黎贡山特有类群9种,另一方面表现在特有类群的丰富度与纬度成正比,就高黎贡山特有种来说,北段(贡山)的特有类群(8种和变种)远远多于南段的腾冲(仅1种)。5.由于掸邦一马来亚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生物区系的影响,部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从滇东南或滇南至高黎贡山的一些连续分布区被间断为滇西北与滇东南的对角分布式样(如少毛云南 木Aralia thomosonii var. glaerescens,单枝五叶参Pentapanax leschenaultii var.simplex,拟白背叶鹅掌柴Schefflerahy poleucoides),而与此同时,在云南形成了一条从滇西北一滇东南走向的生态地理对角线,由于该对角线的形成,导致部分五加科植物仅能在对角线以西及以南生存和繁衍(如大叶鹅掌柴Schefflera macrophylla)。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数据库的建立与相关数据挖掘,对民族药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对广西靖西端午节药市及周边地区实地调查时获得的药用植物标本和照片进行形态学特征、药用价值、民族传统利用方式等信息的整理,由此设计和建立开放的民族药用植物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和Java编程对数据进行管理、查询和统计,通过提取药用植物特征的不同权值来计算不同科属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结果表明:该数据库系统能以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将数据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反映出各种植物特征和各种功能属性之间的联系。同时该数据库系统还可以用于数据的管理、检索和查询相关民族药用植物的背景资料、药用价值等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有利于挖掘数据和发现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民族植物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云南高黎贡山北部独龙江流域内独龙族的农业生态系统和采集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处于近乎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独龙族与植物及植物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独龙族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山地轮歇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存在不少有价值的传统品种和地方品种,并以种植桤木(Alnus nepalensis)来促进轮歇地的休闲管理为特色,对保护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独龙族人人参与野生食用植物的采集活动,它是独龙族社会中仅次于农业生产而位居第二的重要经济活动,共采集100余种野生食用植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能代替粮食的产淀粉类植物。独龙族采集利用100多种药用植物,云黄连(Coptis teeta)和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等草药储量丰富,是独龙族用于同外界进行物资交换的主要物品。在其它植物资源的利用方面,独龙族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包括对纤维植物、染料植物等的认识和利用。桤木和董棕(Caryota urens)两个树种是体现独龙族传统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的代表种类。独龙族对植物的传统知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