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波 《生态学杂志》1991,10(2):49-56
利他行为,是指生物个体的行为直接增加了另外个体的适合度,而降低了行为者自身的适合度。利他行为无需受益者对行为者行回报。回报则称为互利的利他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合作,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2.
生物间的合作行为如何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显示出对欺骗者的优势,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上的经典问题。实验室构建的具有合作行为的微生物种群是研究这一问题的良好素材。本文综述了几种基于微生物模型的合作行为进化理论,如亲缘选择理论、辛普森悖论、竞争抑制理论、进化博弈理论等,对其中涉及到的微生物模型进行介绍和评价,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合作繁殖是当前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目前,鸟类学工作者对鸟类合作繁殖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简单回顾鸟类合作繁殖研究历史发展基础之上,对鸟类合作繁殖的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依据最新研究对进化途径和进化假说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将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灵长类动物社会群体中,不具亲缘关系的个体存在着利他行为,如通过相互理毛换取互惠理毛、婴儿照顾、交配权、食物资源或攻击支持等.由此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市场理论及逐步提高投资策略和等价回馈策略来解释这些行为。灵长类动物这些互惠利他的经济行为,为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对灵长类动物交换资源与服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经济行为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5.
非对称性有利于合作行为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释合作行为的演化一直是社会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经典的亲选择和互惠选择理论认为, 合作双方由于高度的亲缘关系(遗传相似性)或互惠关系而存在合作均衡或进化稳定策略. 这些经典合作演化理论都暗含合作双方是对称的前提假设, 即合作双方的实力对等. 然而, 在现实的合作系统中, 博弈双方几乎都是实力不对等的非对称性相互关系. 运用“鹰鸽博弈”模型及博弈理论发现, 若博弈双方的实力不对等, 博弈双方冲突的频率与博弈双方实力的对比有着密切关系, 即: 博弈双方实力对比越悬殊, 合作的频率越大, 而实力对等时发生冲突的频率最大. 该结果表明, 相互作用个体间的非对称性将可能是合作关系演化的关键动力之一, 且非对称性合作系统并不存在稳定的纯策略Nash均衡. 模型结果有效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几乎所有的著名合作系统中都观测到了合作双方的冲突行为. 该模型同时发现, 博弈双方发生合作频率的大小与冲突的单位成本收益呈负相关, 而合作方冲突行为的单位成本收益可能取决于合作个体从其系统扩散到其他系统的几率或从原有系统退出的成本大小. 而扩散到其他系统几率越小, 或退出成本越高, 合作接受方(优势方)对合作方的不合作行为惩罚越可信, 合作系统因而可能越稳定.  相似文献   

6.
昆虫性选择行为一直是行为生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所关注的热点。早期对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随机性交配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近些年对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包括多次交配的行为机制、性选择的识别机制、精子传送及竞争等。为全面地了解瓢虫性选择行为研究现状,本文总结了瓢虫非随机性交配模式,综述了近十余年对瓢虫性行为及进化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瓢虫性选择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鸟类合作繁殖系统的进化机制是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领域的热点,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青藏高原草甸荒漠气候恶劣、植被贫乏,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地理区域.自2004年以来,我们以此极端环境的特有物种地山雀(Parus humilis)为模式系统,探讨合作繁殖系统的特征和适应方式.在掌握合作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继续进行长期数据的积累.通过比较帮助者和独立繁殖者的终生适合度,检验亲属选择理论;建立时空尺度上合作繁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揭露生态压力的作用机制;理清不同种群合作繁殖与婚外父权的关系,阐明遗传单配制作为合作繁殖行为进化的驱动力;联系外源与内源因素,确定合作繁殖物种种群动态的调节机理.地山雀社会系统的神秘需要研究者用不懈的努力去探索.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以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灵长类的位置行为研究对于理解灵长类进化、适应性的多样化以及生态学和解剖学十分关键。该文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综述,针对位置行为的分类、季节性、以及具体地点和年龄性别差异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灵长类位置行为的发展、特征以及研究现状,以期对今后非人灵长类位置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09,(3):336-336
爱登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研究人员通过其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蚂蚁和蜜蜂此类昆虫群体的进化模式。该研究结果刊登在2009年《进化生物学期刊》(J.Evol.Biol.)的第22卷第4期上。人们一直认为蚂蚁和蜜蜂可以长期不知疲倦地工作,最近研究表明这些昆虫行为更像模范公民。  相似文献   

10.
亲缘关系与啮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动物除了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等方面适应周围环境之外 ,也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 ,其中种内个体社会联系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由于自然选择提高了个体的生存价值和广义适合度 (inclusivefitness) ,所以如果个体间亲缘程度不同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亲缘关系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源于行为生态学 ,其中以Hamilton[32 ] 提出的亲缘选择和广义适合度理论为代表 ,将亲缘关系和自然选择联系起来 ,扩展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范围 ,较好地解释了利他行为 (alt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