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生成素 (TPO)有望成为特异性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理想药物 .对TPOcDNA离体细胞表达和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初步尝试 :构建了pcDNA3 TPO高表达质粒 ,基因转移离体细胞 ,检测表达产物rhTPO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 ;pcDNA3 TPO分别注射正常小鼠和血小板减少症小鼠 ,小鼠血浆中检测到rhTPO的表达 ,并且正常小鼠血小板水平上升至 1 .9倍 ,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降低的幅度减小、恢复的速度加快并达到原来值的 1 .8~ 2 .0倍 .该结果为TPO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其功能是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调节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由于它在临床上纠正较难对付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短短两年时间其开发研究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据称初步结果比较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TPO基因的克隆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根据最新文献,综述人们在有关TPO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原癌基因c—Mpl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专一性促进巨核细胞的生长发育和血小板的生成,其生物学功能由其受体c-Mpl介导。c-Mpl的发现源于其同源对应物v-Mpl的克隆。c-Mpl是位于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表面的跨膜蛋白。其表达专一而保守。c-Mpl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保守的造血功能区决定结合TPO的能力,其膜内结构具有一些与传导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信号相关的保守结构。TPO的信号传导途径涉及c-Mpl自身及部分相关蛋白的磷酸化,除了Jak-STAT途径和Ras途径外,TPO可能还激活其他与c-Cbl有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60)Coγ-射线或深部治疗的X光机的“硬”X射线照射微生物及动植物,引起细胞染色体的突变,并用于育种工作,这已成为常规的育种手段。有关硬X射线引起的植物细胞染色体的辐射损伤效应,报道甚多,而低剂量的X射线,尤其是超软X射线的辐射染色体损伤效应,报道却寥寥无几。本工作利用上海新跃仪表厂生产的DGX-4型软X射线机,钼靶、波长为0.62—0.71的X射线(根据这一波段范围应属  相似文献   

5.
涂强  张卿西 《生理学报》1990,42(4):363-367
本文应用血小板生成液体培养体系,检测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对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影响。r-EPO 能在1U 至6~U/ml 浓度范围内增加体系血小板数,r-EPO剂量与血小板数之间呈线性关系。r-EPO 还能促进巨核细胞 DNA 合成,并使 Ⅱ、Ⅳ 期巨核细胞比例增加,Ⅰ、Ⅱ 期巨核细胞比例减少。结果表明:r-EPO 可以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并作为一种主要刺激因子,以增加血小板数的方式促进血小板生成。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观察到大鼠经γ-射线照射后胰淀粉酶活性降低和分泌减少[1],为进一步探讨照射后胰酶分泌减少的机制,本研究制备出分散的大鼠胰腺腺泡悬液并以不同浓度的~3H-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3Hquinuclidinyll benzilatc,简称~3H-QNB)进行M受体结合测定,同时观察胆碱能介质氨甲酰胆碱刺激腺泡所引起的淀粉酶释放反应。结果表明,γ-射线10Gy照射后3天,大鼠分散的胰腺腺泡在氨甲酰胆碱刺激时淀粉酶释放量减少到对照的50%,腺泡M受体与~3H-QNB最大结合量(Bmax)减少到对照的38%,伋M受体与~3H-QNB结合的解离常数(K_D)无改变,说明胰腺腺泡细胞M受体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照射后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由巨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早期认为它在血小板生成晚期发挥作用。1994年TPOcDNA克隆成功,从而使得对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更加深入。TPO cDNA全长1774 bp,其中编码区为1059 bp,编码353个氨基酸,从其结构上看,它可以分为N端区和C端区两部分,其N端区与EPO同源性较高,称为EPO样结构区(EPO-like domain),而且仅此结构区即具有完整TPO分子的功能。TPO与EPO不但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对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肾功能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收治的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龙花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肾功能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TPO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LT、TPO水平较低,Scr、BUN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能够升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60)Co—γ—射线以不同剂量(30,50,70,90万拉德)照射瓶装酱油,然后对酱油中细菌总数及总酸和氨基酸态氮进行分析。结果证明:γ—射线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剂量30万拉德已能使细菌总数降低到标准含量以下。而各个剂量的γ—照射对总酸及氨基酸态氮的数值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涂强  张卿西 《生理学报》1990,42(4):368-373
本 文应用血小板生成液体培养体系及纯化的血小板生成刺激因子(TSF)研究了 TSF对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作用。TSF 在0.5—2U/ml 浓度范围内能够刺激巨核细胞DNA 合成,胞浆成熟,胞体直径增加以及血小板直径增加,但对巨核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没有影响。实验表明 TSF 作为一种血小板生成素,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增加血小板体积的方式,促进血板小生成。  相似文献   

11.
大豆辐射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X、钴~(60)-γ射线照射大豆干种子能引起后代生育期、含油量、丰产性、抗倒伏性等的变异。生育期的变异一般以M_2生育期的变异起主导作用,在M_2发生成熟期变异后,有传递给后代的性能。从钴~(60)-γ射线5,000伦琴照射东农4号中选出比对照早熟25天的极早熟类型。用X、γ射线照射大豆干种子能诱发后代子实内粗脂肪含量的变异,通过选择能选出含油量高的品种,如从X射线照射满仓金的后代中选出黑农6号,四年平均粗脂肪含量为23.25%,比对照满仓金的粗脂肪含量四年平均为22.25%提高1%。X、γ射线照射大豆种子对后代的产量及抗倒伏性均有影响,通过选择能选出抗倒伏及丰产的大豆品种,并能分离出新的变异类  相似文献   

12.
调控血小板生成的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rin,TPO)基因序列最近被阐明,这为人们了解血小板的发育调节打开了缺口,同时也为临床治疗血小板贫血提供了一种极有潜力的候选蛋白因子。为了研究TPO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其体外高效表达的途径,同比较不同人种TPO cDNA序列的多态性,我们参照文献发表的西方人TPO cDNA序列,用聚合酶  相似文献   

13.
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生成的血小板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强  张卿西 《生理学报》1988,40(3):258-264
应用液体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了比较稳定且有一定数量血小板生成的培养体系。培养3、5、7、9d时体系中的血小板数均高于接种时。在培养7d时可见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现象,~(35)S掺入也证实体外有血小板生成。这些体外生成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基本正常,其直径为1—5μm,新生成的血小板体积较大。无论体积大小,其活动性均稍强于正常。这些体外生成的血小板具有正常粘附功能,2×10~(-4)mol/L ADP可诱导出单波聚集。体系中血小板及巨核细胞生成量稳定且与接种细胞数呈正相关,提示可将其应用于巨核系生成调控的研究。进一步增加并稳定血小板生成量可使此体系更有效地应用于血小板形态、功能及生成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时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后辅助化疗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75×109/L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将其分为TPO组与IL-11组,分别为35例和33例。分别皮下注射rhTPO 15000U,每日1次;rhIL-11 1.5 mg,每日1次,当血小板计数125×109/L或比用药前上升50×109/L,即停止给药,疗程最长为14天。每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 m L,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资料、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升至75×109/L和125×109/L的时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化疗方案、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化疗周期及临床病理分期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动态值的比较,第9天出现显著差异(P=0.032)。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109/L和125×109/L所需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41,P=0.013)。TPO组中,有3例(8.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IL-11组中,有13例(39.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TPO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P=0.006)。结论:rhTPO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时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已有报告指出,低剂量的电离辐射能够促进水稻和芸苔(Brassica napus)花药培养中胚胎发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在1991年细胞和组织培养国际会议上,Young Il-Lee报道,用γ射线照射盆栽水稻的花药,愈伤形成率比非照射植株的高得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R.R.Aldemita和F.J.Zapata用电离辐射照射水稻种子,使之生长并取其穗进行花药培养,发现辐射对难处理种花药培养的影响与敏感种类花药培养的相反。γ射线辐射处理  相似文献   

17.
Novo Nordisk A/S的子公司ZymoGenetics,Inc.的科学家们与其华盛顿大学的合作伙伴已经发现、分离并克隆了一种激素thrombopoietin(TPO),该激素能刺激产生促进血液凝集的细胞,在动物模型中应用此激素可产生明显反应。这一发现可引导对化疗引起的疾病的治疗。 《自然》杂志6月号发表的2篇科学论文中的结论是开发一种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第一步,这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循环DNA(cfDNA)浓度与血常规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fDNA的来源。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选定人群的血浆cfDNA浓度,用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用双变量关联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血浆cfDNA浓度与性别、年龄及血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的血浆cfDNA浓度(23.23±3.186)略高于女性(18.55±2.037),但差异无显著性(P=0.2183);在各年龄段中,61~70岁年龄段的cfDNA浓度(23.20±4.274)最高,其次为70岁以上年龄段(20.92±2.089),51~60岁年龄段最低(15.81±1.747),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3276);双变量关联分析表明血浆cfDNA浓度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其他血常规指标无关;逻辑回归分析提示血浆cfDNA浓度升高只与平均血小板浓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cfDNA增加可能与平均血小板浓度升高及过氧化物酶含量或活性有关,血小板前体细胞(即巨核细胞)可能是cfDNA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中外制药公司和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合作纯化并克隆目前未报道过的新型巨核细胞(血小板的前驱细胞)增殖因子获得成功。现在正在探讨用基因操作大量生产,使动物个体增加血小板。增殖红细胞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殖白细胞的粒细胞刺激因子都作为大型医药。 该公司等从人胰癌的HPC-Y5株用小鼠骨髓细胞集落刺激形成法纯化巨核细胞增殖因子(MPF)获得成功。分子量为32000,在N配糖体键上结合一个糖链。目前报告了具巨核细胞增殖活性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离体的巨核细胞增殖活性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长期低剂量γ射线照射和照射加电击对老年前期(18~21月龄)大鼠血浆性激素水平、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活力以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长期照射加电击使雄性大鼠血浆睾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照射与照射加电击均使雄鼠肝微粒体MFO活力明显下降(p<0.05)。长期低剂量γ射线照射和照射加电击组的睾丸自由基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长期照射使雄性大鼠肝匀浆与微粒体,睾丸匀浆与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照射加电击组的脂质过氧化物较照射组(以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实验结果说明照射与照射加电击对老年前期大鼠的作用有所不同,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加速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