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刺激或降低细胞外的镁离子浓度,会引起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通道的开放,造成胞内外离子浓度失平衡.使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结合脑片技术,对电刺激和低镁溶液引起的大鼠内嗅皮层游离钙和钾离子浓度及电位的动态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和低镁溶液引起的内嗅皮层游离钙和钾离子浓度的改变,在细胞层Ⅳ-Ⅴ(皮层表面下900-1100μm)变化最大。低镁溶液引起游离钙离子浓度下降,同时钾离子浓度呈双相变化,即先增加后减少。低镁溶液灌流内嗅皮层脑片数小时后,胞外钙离子浓度持续地停留在低浓度水平,而钾离子浓度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铜离子稳态平衡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志兀  姚琳 《生命科学》2012,(8):847-857
铜离子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作位酶的辅助因子,铜离子驱动着包括细胞呼吸、神经递质的传递、铁离子的摄取和抵抗氧化应激在内的重要生理过程。然而,过量时,铜离子是有害的,能损坏像DNA、蛋白质和脂肪这样的生物分子。正因为如此,生物体必须平衡细胞体内铜离子的水平。铜离子稳态平衡相关的遗传缺陷是造成Menke和Wilson疾病的原因。铜离子也被发现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对酵母和其他生物体的研究发现,存在铜离子的摄取、分送、储存、排泄和抵抗毒性水平铜离子的专一机制。调控这些专一机制的铜离子信号分子是细胞平衡铜这个必不可少却又有害的离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离子胁迫诱导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浓度离子胁迫诱导剂(NaCl、CaCl2)对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发现0.1M、0.5M的NaCl和CaCl2处理2小时即可诱导出细胞凋亡现象,随处理时间延长直至10小时,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和凋亡小体更加明显,基因组DNA降解更加梯状条带化。本实验对离子诱导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凋亡现象做了较系统的描述,为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及细胞凋亡实验教学提供了经济、快捷、有效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透析术(Braindialysis),又称微透析术(Microdialysis)是在推挽灌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灌注并采集清醒自由活动动物特定脑区内灌流液的一种新方法。该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放射免疫测定(RIA)等灵敏的检测系统相结合可测定脑内细胞外液中许多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及它们的代谢产物、游离氨基酸、小的肽类、磷酸乙醇胺、维生素和各种离子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沈丽敏  陈郁初 《生命科学》1999,11(3):137-139,134
应用透析原理对脑内细胞外液中神经化学物质进行取样分析的想法已有20多年历史,对脑内细胞外液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而微透析技术就是一种用来测定脑内细胞外液神经递质浓度的取样方法,随着探头设计的微型化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建立,微透析技术在许多实验室已成为一种常规实验手段,近年来,以猴脑的研究对象的微透析实验呈增长趋势,并获得了一些崭新的结果,本文介绍在猴脑上进行微透技术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土壤中过量的可溶性盐(主要指Na~+)可使植物受到渗透胁迫、离子胁迫和氧化胁迫等次生胁迫。在高盐环境下,植物通过Na~+外排或胞内区隔化等策略来降低胞内Na~+浓度,进而重建或维持植物体内的离子稳态平衡。主要综述了盐胁迫下植物细胞维持Na~+离子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和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对盐胁迫下离子动态平衡过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创制更高耐逆性的作物品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所造成的毒害作用皆源自细胞中水平衡和离子平衡的破坏,因此可以推断对耐盐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能恢复细胞内水和离子平衡。鉴于调渗物质的积累对提高细胞耐盐性所起作用有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与耐盐无关,本文集中讨论与恢复细胞内离子平衡相关的基因调控及其信号级联系统。盐胁迫时,这些基因产物在相关信号级联系统的协调下,通过有效地降低细胞内Na+ 的浓度,增加K+ 的吸收,恢复Na+ /K+ 比,使细胞获得相当的耐盐性 。  相似文献   

8.
离子平衡及其相关信号传导在细胞耐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胁迫所造成的毒害作用皆源自细胞中水平衡和离子平衡的破坏,因此可以推断对耐盐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能恢复细胞内水和离子平衡。鉴于调渗物质的积累对提高细胞耐盐性所起作用有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与耐盐无关,本文集中讨论与恢复细胞内离子平衡相关的基因调控及其信号级联系统。盐胁迫时,这些基因产物在相关信号级联系统的协调下,通过有效地降低细胞内Na^+的浓度,增加K^+的吸收,恢复Na^+/K^+比,  相似文献   

9.
烟青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耗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翠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89,32(1):17-21
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测定96小时及24小时内呼吸率的变化.在96小时内,正常幼虫呼吸率趋于平衡,保持在1.0154—1.0955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之间,而染病幼虫的呼吸率逐日降低,最低降到0.5521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在24小时内正常幼虫的呼吸率亦维持在1.4870—1.6663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的水平,而感染幼虫的呼吸率与正常的不同,在6—12小时出现一个高峰,18小时后开始下降.染病幼虫呼吸率和体重的变化相一致,均比正常幼虫的低.正常和染病幼虫呼吸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社南平衡是杜南河(F·G·Donnan)提出的一种说明离子积累现象的特殊平衡,即细胞内可扩散正离子和负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正负离子浓度的乘积时的平衡。如何应用这个平衡公式计算离子积累量,在曹宗类和吴相任[1]合编的《植物生理学》一书中是这样演示解释权南平衡和说明细胞内离子积累量的:将适当pH的蛋白质溶液(蛋白质带负电荷)放在火棉胶袋中,呈阴离子状态的蛋白质可以与一定量的K 结合。当火棉胶袋浸在一KCl溶液中,开始时,袋内的K 浓度为Ci,CI-浓度为零,蛋白质浓度亦为Ci;外界溶液中,开始时K”的浓度为C。,CI…  相似文献   

11.
N+离子注入对大豆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用25keV N+注入丰豆103的种子后,N+离子对其种子的活力及子叶伸展后48小时和96小时的幼苗内蛋白质含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H-Ts)、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注量在2.6×1016N+/cm2~5.2×1016N+/cm2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在6.5×1016N+/cm2~10.4×1016N+/cm2注量时,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96小时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高于48小时,说明辐射引起的损伤可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恢复.高注量可引起幼苗内一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且随注量的增加酶的活性升高也越明显,96小时幼苗的GSH-Px和ASA-POD活性高于48小时幼苗,GSH-Ts活性略有下降.而低注量(1.3×1016N+/cm2~5.2×1016N+/cm2)的上述酶指标升幅不大.说明经N+离子处理后可通过诱导这些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起到减轻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离子吸收补偿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吸收无机离子时,内流和外流同时进行。内流为主动运输,外流为被动扩散,两者平衡时的介质离子浓度C_(min)被定义为离子吸收补偿点。本文从植物组织吸收无机离子的机理推出C_(min)的表达式,并纠正了文献中有关C_(min)的错误概念,最后还讨论了C_(min)的实际应用,尤其在筛选农作物品种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短杆菌肽A-DMPC通道内离子输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近提出的构建膜体系初始构象的有效方法 ,构建了在DMPC脂膜环境下短杆菌肽A通道模型 (GA -DMPC)。通过对Na 、Ca2 、Cl-三种不同离子在GA -DMPC通道内不同位置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离子在通道内输运过程中与通道及通道内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从分子动力学的角度阐明离子在通道内的输运机制。主要计算结果表明 :(1)离子在通道内的输运使GA的构象发生变化 ,GA的柔性是离子在通道内通透的重要因素 ;(2)Cl- 离子可扩大通道半径 ,Na 离子和Ca2 离子则减小通道半径。Cl-离子不能在GA通道内通透 ;(3)离子的出现使通道内水分子的偶极方向发生变化。上述结果均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高重复顺序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分离了重复顺序并观察了复性后的稳定性。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极易交织成网状结构,用低离子强度缓冲液透析,特别是除去磷酸根离子能使网状结构拆开,而镁离子对这种网状结构有稳定作用。用~(125)Ⅰ标记的高重复顺序用核酸酶S_1处理后热稳定性增加,但T_m值仍低于天然DNA,表明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除包含有单链片段外,碱基对中仍有错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高重复顺序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复性动力学方法分离了重复顺序并观察了复性后的稳定性。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极易交织成网状结构,用低离子强度缓冲液透析,特别是除去磷酸根离子能使网状结构拆开,而镁离子对这种网状结构有稳定作用。用~(125)Ⅰ标记的高重复顺序用核酸酶S_1处理后热稳定性增加,但T_m 值仍低于天然DNA,表明复性后的高重复顺序除包含有单链片段外,碱基对中仍有错配。  相似文献   

16.
李威  谭相石 《生命科学》2012,(8):867-880
金属离子在生命体细胞内的转运、代谢、稳态平衡调控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是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锰被称作“细胞护卫”或“生命体保镖”,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内锰离子的含量必须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锰缺少或过量都会导致疾病或生物毒性。因此,生物体内锰离子的稳态平衡调控对维持体内锰离子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对细菌、出芽酵母、动物的锰离子运输、代谢及其稳态平衡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Du WD  Bao YD 《生理学报》1999,51(3):279-283
本文应用neo-Timm染色法,观察了鲫鱼视网膜内锌离子的分布情况以及明,暗适应条件下鲫鱼视网膜内锌离子分布的变化。结果发现,明适应条件下,外网层、部分光感受器、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胞体锌离子着色明显,含锌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的突起伸入外网层,暗适应条件下,外网层锌离子染色减弱或消失(P〈0.01)。外核层胞体锌离子染色阴性,少数散在分布的视锥细胞呈锌离子阳性,上述资料提示,明适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用压力室、电导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综合分析测定了连翘[Forsythiasuspensa (Thunb.) Vahl]和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在不同程度脱水胁迫时细胞外部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脱水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随着脱水胁迫强度的加大,细胞内离子外渗的累计量不断加大,但细胞内离子外渗的速度在不同的区间内并无明显的改变,即细胞膜的透性在所测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2)脱水胁迫同时造成了叶片质外体和共质体溶液中钠、钾离子浓度的增加,但质外体比共质体溶液中钠、钾离子浓度的增加幅度更高,导致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的改变和离子平衡膜电位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引起细胞的次生生理变化,并有可能与植物的伤害反应和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使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QAE-交联葡聚糖A-50)提取人血清或人脐带血清中的IgG所需要的一些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1)平衡及洗脱缓冲液用乙二胺-醋酸(pH=7.0,离子强度μ=0.10),再生缓冲液用醋酸铵-醋酸(pH=4.0,μ=0.075)最好;(2)对于交换容量等于3.0±0.4毫克当量/克的交换剂来说,血清体积与干交换剂重量之比以略小于2:1为好;(3)为了获得均一产品,血清必须事先对平衡缓冲液充分透析。在以上条件下,IgG产品可以相当纯,不含IgA及运铁蛋白,只含微量清蛋白。其纯度胜于某些进口品或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标准品。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来提取血清IgG,具有简单,可在柱上直接再生,反复使用,节省试剂,适于大量连续提取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膜片钳玻璃微电极内插管进行胞内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GH  Li ZW  Wang SD  Wei JB  Zheng XK 《生理学报》2002,54(2):179-182
本文介绍一种膜片钳微电极内插管进行胞内透析的方法。利用通用的微电极夹持器在其抽吸负压的侧管上方钻一斜孔直通夹持器中央管腔。插入微量移液管头拉制成的细管(外径约0.1mm),后者与Ag-AgCl电极一起伸出夹持器口端。通过相连的注射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极内液置换及胞内药物透析,此法和二次钳压技术及国外介绍的微插管电极内液置换相比,更加简便易行,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