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基于听觉模型的基音提取方法.它主要是模拟人类听觉系统音调感知功能,在跨通道累加自相关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神经系统在感知时的时间连续性模拟,由于对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信息的综合累加作用,使所提的方法不仅能提取出淹没在各种噪音下的语言信号的基音信息,而且能够判断所处理信号是否由重叠语言信号构成,并进一步提取出叠在一起的独立的基音信息.初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关于听觉诱发电位早成分的一种统一理论和模型,并通过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的比较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外周听觉系统的工程模拟,在现有听觉理论和生理实验数据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外周听觉系统的计算模型.文中给出了用自然语言激励该模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并结合耳蜗编码的时间原则和部位原则对模型的输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外周听觉系统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外周听觉系统的工程模拟,在现有听觉理论和生理实验数据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外周听觉系统的计算模型.文中给出了用自然语言激励该模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并结合耳蜗编码的时间原则和部位原则对模型的输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个听觉外周及部分中枢系统的计算模型。除基底膜、内毛细胞/突触模型之外,我们实现了对耳蜗核三个子核(AVCN、PVCN、DCN)的模拟,并且根据上橄榄复合体到耳蜗外毛细胞的下行联接能明显地提高发放率谱表示这一生理依据,利用同步谱特征实现了对基底膜外毛细胞的自适应反馈控制,增强了在噪声环境及语音强度变化情况下的发放率谱表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基于听神经放电时间模式的高度简化的听觉模型。该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耳蜗模型,其中HRB和LRB粗略的模拟不同自发放电率听神经纤维的某些放电特性。第二部分是一个转换器,它产生一个频域表示:选择性同步滤波器数(Numbers of Selectively Synchronized Filters,NSSF)。这种NSSF频谱表示具有清,能强调高频域的频率分量及强调频谱的变化对比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耳鸣是一种主观感觉 ,其产生机理不清楚 ,尚无反映耳鸣的临床客观指标 ,也没有确切满意的治疗耳鸣的方法。大剂量水杨酸 (salicylateacid ,简称SA)能引起人和动物耳鸣已是公认的事实。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大鼠被注射SA后有耳鸣产生。本实验观察了SA模型动物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及脑干听诱发反应 (ABR)的变化 ,并记录下丘外侧核神经元单位放电 ,探索动物耳鸣情况下听觉传导通路电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中药复方对大鼠耳鸣的预防作用。1 材料与方法(1)分组及实验设计 成年雄性有色大鼠 (LongEvans) ,…  相似文献   

8.
基于听觉模型的语音信号听觉神经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个高层听觉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模型实现了对内侧膝状体和听觉皮层的模拟。在内侧膝状体计算模型中,具体模拟了听觉系统的两条上行通路,其中一条是拓扑的、不可塑的,另一条是非拓扑、可塑的。在听觉皮层计算模型中,构造了多层拓扑自组织网络和复杂序列检测网络,模拟并实现了听觉皮层的等频率带、功能柱、复杂特征检测器和短时记忆等多种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听觉系统能感受的声音干变万化,其参数变异范围极大,如频率上下限可相差1000倍,强度按能量计算上下限可相差10000倍。那么听觉系统是如何对如此巨量的听觉信息进行编码的呢?我们知道,声波经过耳蜗毛细胞的换能作用转变为神经冲动,成为传递声音的信息。但神经冲动是以全或无形式传布的,单纤维的神经冲动其振幅和与波形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神经冲动的振幅波形不能反映声音的特性,只能依据神经冲动的节律、冲动的时间间隔以及发放神经冲动的纤维在耳蜗基底膜上的起源部位来传递不同形式的声音信息。我们把神经冲动在听神经纤维上传输…  相似文献   

10.
耳声发射的听觉外周系统主动同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听觉外周系统的主动性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声电等效理论基础上的同态模型。它共分成三个部分:耳道、中耳及内耳耳蜗。整体模型中主动性特征的引入是通过耳蜗部分的受控源来体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仿真两种重要的耳声发射-TEOAE及DPOAE,且由此模型得到的TEOAE及DPOAE在波形的形态及数量关系上都与临床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计算听觉侧抑制参数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听觉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根据听觉生理的有关知识提出了一种计算听觉侧抑制参数的方法,并进行了利用所提出的听觉侧抑制参数改善语音频谱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听觉前向掩蔽效应是听觉动态非线性的重要表现, 也是听觉适应机制的重要表现, 由此产生听觉前后向参考编码机制,而传统的语音信号处理机制是帧与帧独立的线性处理方式,所以不能反映实际听觉系统的动态非线性适应特性。传统的听觉模型对这种动态非线性适应机制的模拟是通过自适应调节听觉耳蜗滤波器的增益来完成的, 这不管在计算量上还是在滤波器的稳定性设计上都有其缺陷。我们根据听觉的生理学机制,建立前馈自适应模型,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引出静态增益曲线,再在静态增益曲线上引入动态过程,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心理学试验数据得到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前向掩蔽效应,对听觉的动态非线性适应机制是一种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听觉早潜伏期电位同步记录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脑干电位(BAEP)和耳蜗电图(EcochG)是从头部不同位置记录出来的听觉早潜伏期电位。听觉早潜伏期电位由快波电位(快成分)和慢波电位(慢成分)组成。BAEP由快波电位(FW-BAEP)和慢波电位(SW BAEP)组成,是从颅顶记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作物种植制度的计算机模型与系统分析的研究动态与现状杨京平(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杭州310029)ResearchActivityandSituationofComputerModellingandSystemAnalysisinCrop...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听觉感受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建新 《生物学杂志》2001,18(3):48-48,F003
对声音的感觉是听觉最广义的定义。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生物对声波振动的感觉逐步形成了专一的听觉感受器官。动物界中只有昆虫和脊椎动物具有听觉功能。听觉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逃避捕食者、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等 ,对人类来说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关键。现存的感受器官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感触毛 (听觉毛 )在直翅目昆虫尾须上及鳞翅目幼虫身体上 ,有很多特殊的刚毛———感触毛 ,刚毛基部有关节腹 ,下联感觉细胞及感觉神经元 ,这套装置除了感受机械刺激外 ,还能感受低频率的音波及气流所给予的压力。这类听觉感受器与感…  相似文献   

16.
17.
在系统进化的过程中 ,动物对声波振动的感觉逐步形成了专一的听觉感受器官。听觉器官最早出现于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 ,但节肢动物听觉感受器与感受触觉器没有明显的界限。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水生的鱼类出现了内耳 ,在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中出现了中耳 ,内耳也逐渐复杂化形成了原始的基底膜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听觉器官达到了发育的最高点 ,也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听觉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逃避捕食者、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等 ,对人类来说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关键。1 无脊椎动物的听感觉器官无脊椎动物中只有节肢…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室内噪声控制的方式模拟野外自然噪声环境,以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幼鱼为实验对象,使用TDT听觉测试系统,在100—500 Hz的刺激频率下,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法)测定其听力阈值。结果显示,长江鲟的最敏感频率为300 Hz,声压为(133±0.5) dB,听力曲线呈“V”型,听觉阈值随着频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看,长江鲟听觉阈值较高,听力较弱,不能听到500 Hz以上的声音,其中,长江鲟的听觉阈值与湖鲟和匙吻鲟等鲟鱼类基本相似,但比长江中常见的淡水鱼类的听觉阈值高、听频范围窄。研究结果将为长江鲟的野外放归和种群重建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为评价涉渔工程建设运行对长江鱼类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刺激强度、刺激音持续时间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的关系郑辉,李善民(暨南大学医学院听觉生理学研究室广州51063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听觉诱发电位的早期成分,由听觉刺激后10ms内所记录到的7个阳性快波所组成,该波群重叠在缓慢的阳性慢波上...  相似文献   

20.
听觉阈值是判断听觉系统机能变化的灵敏指标。70年代后期Gerken等的实验室系统地研究了给予强声刺激之后听觉阈值的变化,观察到在听神经发生暂时性阈移(TTS)或永久性阀移时,听觉系统的中枢部分电刺激阀值降低,即灵敏度增加,称之为刺激超敏,但是外周部分(耳蜗)是否也会出现听觉敏度增加,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此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