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6种,1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该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的种在花粉粒大小上有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  相似文献   

2.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6种, 1变种, 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该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的种在花粉粒大小上有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即该属在花粉形态上具有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山丹居群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群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群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群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群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相似文献   

4.
用非固定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的、异硫氰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方法,观察了紫萼(Hosta caerulea Tratt.)未萌发的花粉粒及不同生长时期的花粉管中的肌动蛋白纤丝的形式。显示未萌发的花粉粒中具有结晶状的梭状体,为肌动蛋白的一种贮藏形式。花粉萌发时,这种梭状体转移到短的花粉管中,逐渐松解、分支和形成肌动蛋白纤丝交错的网络。在花粉管迅速生长和达到一定长度时,肌动蛋白纤丝形成以与花粉管长轴平行的细丝占优势的网络系统,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中紫萼花粉管典型的肌动蛋白纤丝的形式。在某些条件下,在花粉管接近顶端的前部,肌动蛋白纤丝可集合成长的粗束,这种粗束也常有分支和并合。肌动强白纤丝一直分布到花粉管的末端。讨论了研究肌动蛋白纤丝的非固定方法的重要性和进一步研究花粉管肌动蛋白纤丝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薯属10种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于育种研究的甘薯属(Ipomoea)10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以补充该属植物花粉形态学信息. 结果表明,甘薯属植物花粉粒的形状均为近球形,体积较大;花粉萌发孔多为散孔,少数萌发孔不明显;表面纹饰有3种:刺状类型、网状带刺类型和网状类型.根据花粉粒大小、刺的长短、萌发孔特征和表面纹饰类型等可以把这10种植物区分开来,同时发现I.wrightii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梗苦草花粉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沈显生  周忠泽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5):1022-1025,T001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首次对沉水植物梗苦草(Vallisneria longipedunculata)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其花粉粒的细胞壁非常薄,无萌发孔,但有2-3个具有较质丝的凹穴。花粉粒细胞壁的覆盖层十分不明显。具散生的颗粒;外壁内层较为厚实,但柱状结构分化不明显,整体呈海绵状;花粉内壁较厚。在花粉粒内部,有大量的单粒和复粒的淀粉粒,但未见到半复粒。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透射电对朱顶红成熟花粉水合、活化和萌发的动态过程中营养细胞质的结构和组成变化进行了观察,成熟花粉具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微丝束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花粉活化后,细胞器的数目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质体和线粒体的片层明显增加,内质网片层狭窄,高尔基体活跃产生小泡,脂体降解及微丝聚集体散开。花粉萌发后,细胞质中出现周质微管和被刺小泡,此期细胞器的变化不明显。微丝以纤丝状遍布整个花粉管中。  相似文献   

8.
东北杜鹃花科4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科甸杜属(Chamaedaphne Moench.)、杜香属(Ledum Linn.)、松毛翠属(Phyllodoce Salisb.)、越橘属(Vaccinium Linn.)4属6种, 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以上4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属种的花粉粒在大小上有区别,花粉粒平均直径为34.0~43.7μm。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为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四分孢子及花粉粒均见有粘连现象。花粉气囊的形态、大小变化复杂多样。除一般具两个正常气囊的花粉粒外,还观察到气囊不发育、具一个气囊、二个异形气囊、三个气囊和四个气囊的花粉粒。成熟花粉壁从外至内可分为外壁外层、外壁内层、内壁外层和内壁内层,它们的构成成分及形态均有明显差别。贮存后花粉的内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固定、DMSO渗透和异硫氰酸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染色方法,观察水稻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花粉管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1)水稻花粉水合2min后即可萌发,花粉管生长速度在600~1500μm/h之间。(2)水合而未萌发的花粉粒中,大量较短的梭形微丝束构成微丝网络结构,萌发过程中花粉粒内的梭形微丝束松解,部分微丝转移至萌发的花粉管内沿花粉管纵轴呈束状结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微丝束主要分布在花粉管中前端,但在花粉管顶端区域始终未见明显的微丝束。(3)水合后不能正常萌发的花粉粒内肌动蛋白微丝呈弥散不规则分布,在相同萌发时间生长迟缓的花粉管中,微丝束较少,且主要位于花粉管近萌发孔的部位。表明微丝骨架的形态和分布影响水稻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山西霍山罂粟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林  魏学智  毕润成 《广西植物》2003,23(3):231-232,I003,I00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饰较光滑 ;白屈菜花粉粒长球形或近球形 ;秃疮花花粉粒近球形。角茴香花粉表面纹饰为刺状纹和细网状纹的复合纹 ,白屈菜花粉表面纹饰为细网状纹和颗粒状纹的复合纹 ,秃疮花花粉表面纹饰为细颗粒状纹。延胡索、白屈菜、秃疮花花粉粒的萌发沟均为三沟 ,但沟的形态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以南蛇藤花粉和柱头为研究对象,用日立TM-1000扫描电镜(SEM)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用TT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法测定不同贮藏温度对雄花花粉活力的影响;用固体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不同温度下雄花花粉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南蛇藤花粉粒呈长球形,赤道观细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裂圆形,具三孔沟,网状雕纹。南蛇藤雌花、两性花的柱头形态及不同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相似,而雄花柱头形态明显区别于雌花和两性花的。不同的贮藏温度对雄花花粉活力的影响差异明显,贮藏温度越高,花粉失活越快,说明低温利于花粉贮藏。南蛇藤雄花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约25℃。  相似文献   

13.
柽柳花粉的萌发及生殖细胞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生物学通报》2005,40(6):47-48,F004
被子植物的花粉粒是一个极简化的雄配子体。成熟的花粉粒具两种结构形式。即有二细胞的和三细胞的类型。其中,二细胞型花粉的植物约占70%。利用花粉的萌发,观察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的活动,对于认识和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非常重要。以分布广泛、花期较长的柽柳为材料.介绍了花粉培养、染色、制片的简易步骤和方法,并对观察的内容特别是花粉管内容物的释放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陕西省境内30种常见蜜源植物的花粉粒进行了观察研究,描述了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孔类型及其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种的蜜源植物,其花粉粒的形态特征明显不同。本文还就花粉粒形态特征,在鉴定蜜源植物花粉的属种,确定蜂蜜的产地、评价蜂蜜的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红树(Rhizophora a piculata)花粉粒赤道面的形状为球形-近球形,极面观为圆三角形,偶见圆四方形,3-4孔沟,具有连续的环赤道内孔,花粉外壁的典型纹饰为细网状一皱纹状(microreticulate-rugulate)。作者首次报道红树花粉的多态现象,其花粉外壁纹饰和萌发孔数量存在显著的变异,SEM观察到花粉外壁纹饰的变异主要是孔状(perforate)、皱纹状(rugulate)和穴状(foveolate)等类型,LM观察发现4个萌发孔的花粉变异类型。花粉形态的观察与描述为化石花粉的鉴别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对比依据。研究红树的花粉形态和发现多态现象有助于了解红树科红树属的花粉外壁演化。花粉的多态现象表明单个花粉形态特征并不能完全代表种的特征。花粉的分类也应该充分考虑花粉性状的间断和连续性,以期正确认识花粉性状在种群内的变异和变异式样,达到客观认识和正确划分植物种下等级的目的。花粉的多态现象为化石花粉的种类鉴定增加了新的参考信息,作者也讨论了花粉多态现象在植物系统演化和古生态学等研究中的可能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花粉粒赤道面的形状为球形-近球形,极面观为圆三角形,偶见圆四方形,3-4孔沟,具有连续的环赤道内孔,花粉外壁的典型纹饰为细网状-皱纹状(microreticulate-rugulate)。作者首次报道红树花粉的多态现象,其花粉外壁纹饰和萌发孔数量存在显著的变异,SEM观察到花粉外壁纹饰的变异主要是孔状(perforate)、皱纹状(rugulate)和穴状(foveolate)等类型,LM观察发现4个萌发孔的花粉变异类型。花粉形态的观察与描述为化石花粉的鉴别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对比依据。研究红树的花粉形态和发现多态现象有助于了解红树科红树属的花粉外壁演化。花粉的多态现象表明单个花粉形态特征并不能完全代表种的特征。花粉的分类也应该充分考虑花粉性状的间断和连续性,以期正确认识花粉性状在种群内的变异和变异式样,达到客观认识和正确划分植物种下等级的目的。花粉的多态现象为化石花粉的种类鉴定增加了新的参考信息,作者也讨论了花粉多态现象在植物系统演化和古生态学等研究中的可能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杂志》2009,(3):7-7
为了解花粉萌发的详细细节,中国科学家利用拟南芥基因组芯片,首次发现从脱水成熟花粉粒,到含水花粉粒,再到拟南芥的花粉管的转录组变化。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与细胞存活、转录、信号传导和细胞转运有关的表达基因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那些正调控的基因。此外,类钙调蛋白、阳离子交换因子、以及热激蛋白家族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云南含笑花粉萌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离体培养和人工授粉的方法对云南含笑花粉的萌发进行了研究。栽培和野生云南含笑花粉的萌发率有很大的差异,分别为20%和90%。首次报道了云南含笑的花粉粒在离体培养基上萌发2条花粉管的现象。云南含笑花粉在灰岩含笑花柱头上的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与离体培养基上的相同,表明灰岩含笑的柱头对云南含笑的花粉没有排异现象。  相似文献   

19.
紫金龙属花粉形态与种子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罂粟科Papaveraceae国产紫金龙属Dactylicapnos Wall. 4种植物的花粉和种子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该属花粉粒常为近球形,6散沟,花粉粒直径为29.2-50.8。本属植物的花粉有很多共同特征,但种之间有区别。萌发沟清晰(宽果紫金龙D. roylei (Hook. f. et Thoms.) Hutch.),或不清晰(紫金龙D. scandens (D. Don) Hut ch.和丽江紫金龙D. lichiangensis (Fedde) Hand._Mazz.)至模糊  相似文献   

20.
杜仲花粉离体萌发特征及花粉管微丝骨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燥的杜仲成熟花粉为材料,对杜仲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并对花粉萌发特征及花粉管微丝骨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杜仲花粉离体萌发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g/L蔗糖+30mg/L硼酸+10mg/L Ca(NO3)2,于26℃条件下离体培养18h的花粉萌发率可达46.29%±3.75%。(2)在适宜液体培养条件下,杜仲花粉萌发率在培养6h内急剧增长,随后趋于平稳;而花粉管在培养8h内伸长较快,之后有放缓趋势,至培养48h时,花粉管长度可达363.14±30.51μm。(3)杜仲花粉属于2胞花粉,花粉萌发过程中,营养核和生殖核的移动存在一定的时序性,通常营养核先于生殖核进入到花粉管;杜仲花粉生殖核的有丝分裂发生在花粉管中,离体培养12h可逐渐观察到有丝分裂行为。(4)花粉萌发过程,微丝骨架形成束状,与花粉管伸长方向平行排布,与较为稀疏的网状微丝阵列组成连续系统,引导细胞核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