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冬青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沙冬青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Cheng f.染色体基数目为x=9,其核型公式为 2n=18=4m十14sm(2SAT)。  相似文献   

2.
沙冬青属植物花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冬青,为豆科强度旱生常绿灌木,沙质及沙砾质荒漠建群植物,仅两种。在亚洲中部旱生植物区系中属第三世残遗种。其花大、色艳,花期较长,衬之以绿色的植丛,在早春光秃的荒漠景观中尤为引人注目,是颇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灌木资源。  相似文献   

3.
新疆沙冬青生态环境及渐危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新疆沙冬青生态环境及渐危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珍稀渐危植物新疆沙冬青的野外调查,并结合自然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对其生态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疆沙冬青渐危的原因进行探讨,初步认为其天然灌丛减少的原因是:1.种子不易传播;2.种子被害虫蛀食率高;3.落地种子不易获得适宜生长发育的条件;4.随意樵采破坏。  相似文献   

5.
沙冬青属植物具有抗寒、抗旱、抗盐碱等特性,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和筛选天然抗逆基因库的理想材料。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为发掘其相关抗逆蛋白质及探索抗逆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综述沙冬青属植物对低温、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在非生物胁迫下沙冬青属植物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特定的蛋白质网络以及相关逆境应答机制,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沙冬青属植物抗逆分子机制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沙冬青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对比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义忠  张凯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8):1323-1332
该研究以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1)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全长为153 935 bp和154 140 bp,其中大单拷贝区(LSC)分别为83 891 bp和84 126 bp,小单拷贝区(SSC)分别为18 022 bp和18 014 bp,以及长度各自为26 011 bp和26 000 bp的成对反向重复区(IRs);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均注释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37个转运RNA(tRNA)以及8个核糖体RNA(rRNA)。(2)沙冬青和矮沙冬青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出26和15个回文重复序列,39和50个串联重复序列,23和34个散在重复序列。同时都鉴定出96个SSRs位点,包括74和73个单核苷酸重复,5和6个二核苷酸重复,以及各有17个复合SSR位点;边界分析显示两者IR区相似,但仍有一定差异。(3)通过近邻结合法(NJ)对沙冬青和矮沙冬青在内的17种蝶形花亚科以及2种云实亚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沙冬青和矮沙冬青以较高的支持率聚为一个独立分枝。该研究结果为沙冬青属的种间鉴别、SSR分子标记开发、保育工作、种群动态以及进一步研究坡塔里族的演化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曾沧江 《植物研究》1989,9(4):29-30
本文发表了冬青属一新种,即平和冬青Ilex pingheensis C.J.Tseng,sp.nov.。  相似文献   

8.
从蒙古沙冬青分离得到了7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白藜芦醇(2)、染料木素(3)、芒柄花素(4)、毛异黄酮(5)、maackiain(6)和trifolirhizin(7).其中化合物2、6和7为首次从蒙古沙冬青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吴伟生  罗运祥 《植物研究》1992,12(1):123-124
本文发表了冬青属一新变种, 即短柄香冬青Ilex.suaveolens(Levl.)Loes.var.drevipetiola W.S.Wu et Y.X.Luo, var.nov.。  相似文献   

10.
沙冬青根瘤菌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透射电镜研究沙冬青根瘤中的根瘤菌。这种根瘤菌的精细结构不仅与生态环境有关,而且还随寄主细胞发育程度不同而异。在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很高,位于细胞壁附近。在成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多,布满了整个细胞,形态出现多样化。在衰老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形状不规则,细胞质收缩,电子密度增高,内部结构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变成一团膜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荒漠特有植物沙冬青濒危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果厚 《植物研究》1998,18(3):341-345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荒漠特有的,并且是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的野外调查,并结合自然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和种子发芽试验,探讨了造成沙冬青濒危的原因。研究表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落地种子不易获得适宜生长发育的条件是造成其衰落、稀有的重要原因;繁殖材料的缺乏是造成种群老化的原因之一,此外,还从地质历史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论证了沙冬青既是自然稀有种,又是人为稀有种,并由此提出了对其有效保护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沙冬青根瘤菌的抗逆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综合沙冬青分布区内气候、土壤和水分等因子,选取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磴口县、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作为样区,于2004年4月中下旬沙冬青的花期调查和收集根瘤,并结合地理环境对分离得到的根瘤菌进行抗逆性初步分析。调查发现根瘤的生成及其在宿主植物上的着生部位、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生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水分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分离得到根瘤菌17株,对其耐盐性、耐酸碱性、生长温度范围和抗生素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4.7%的菌株可以在含3%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94.1%的菌株可以在pH 5~11的范围内生长;全部菌株在60 ℃处理10 min后仍能生长;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抗性,ZW4和WH41对各抗生素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分离自磴口县的根瘤菌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抗酸碱和抗高温的能力,这是对其环境的适应。本研究证明沙冬青根瘤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但菌株间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对沙冬青分布区多种景观生态类型的适应。同时测定了几种伴生植物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和柠条(Caragana corshinskii)根瘤菌的抗逆性,与沙冬青根瘤菌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具较强的抗逆性,说明生态环境对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有重要的影响。沙冬青的高抗性可能与沙冬青根瘤菌的高抗性有关。沙冬青与其根瘤菌的共生关系有利于其植物群落的发育和多样性的维系。  相似文献   

13.
对阿拉善荒漠区不同生境出现的3种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的生态格局、密度特征、形态格局和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群因生境异质性而形成了各自的生态格局。在流动和半固定风沙地上,种群呈均匀分布,在半固定及砾质沙地、冲积洪积坡地和古河床上,种群呈集群分布。2)单株生长状况因种群密度和区域环境特点而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格局。种群密度按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砾质沙地交错带→冲积洪积砾质坡地的次序依次减小,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与个体高度、幅度间、个体高度与幅度间的相关性不同。3)种群年龄结构因生境异质性形成了各自的年龄格局。在流动沙地上,种群内中、老龄个体数分布较均匀,但缺少幼龄个体,种群走向老龄化。半固定和砾质沙地交错带的种群内不但幼龄个体极少,而且种群内不同龄级个体数的分布不均匀,种群趋于衰退。砾质坡地上的种群内不同高度级和幅度级的个体数分布极不均匀,种群严重退化。4)3种生境中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组成单优群落,种群内均出现严重断代现象,表现为老龄个体多,幼龄、中龄个体极少,种群缺乏后备资源的势态。  相似文献   

14.
沙冬青叶肉细胞中一种特殊内含物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沙冬青(Am m opiptanthusm ongolicus)叶肉细胞中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近似椭圆形的特殊内含物的发育. 它始于中央液泡外侧,起初只是少量的泡状成分和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然后两种成分逐渐增多,并随液泡膜内吞形成突起,不断伸向液泡中央,有的突起占据了液泡很大一部分体积. 接着突起中的泡状成分开始解体,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越来越多,直至充满整个突起. 当突起继续内伸时,它的尾部不断收缩变小,最后完全脱离液泡膜而游离在中央液泡里面. 这种内含物一般只出现在严冬季节,里面含有大量的脂.  相似文献   

15.
国产稗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7种(含变种)稗属Echinochloa植物的细胞学进行了初步研究。9个供试材料的体细胞分别表现两种染色体数目2n为36或54。除光头稗E.colonumL外,分析了其余种的核型,其结果为:稗E.crus.var.crusgalli2n=54=58m+6sm;西来稗E.crus.var.zelayensis(H.B.K.)Hitchc 2n=54=42m(2SAT)+12sm(4SAT);  相似文献   

16.
矮沙冬青种子特性和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种子的特性和萌发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不易传播;虫蛀率高,室温贮藏60 d的种子虫害率为38%;易形成硬实,含水量为7.68%的种子在30 ℃温水中浸泡90 h,只有33.33%能吸水膨胀。种子萌发时不需光,在15~30 ℃和室温(18~32 ℃)条件下,经9 d的萌发,发芽率均可达80%以上,30℃时萌发最快;在1~2 cm深的沙壤中,种子出苗率可达75%以上,超过3 cm显著降低,超过6 cm则低于20%;种子在沙壤中萌发时,沙壤的适宜湿度为19.35%~28.75%,高于32.43%或低于3.85%,很少有种子萌发;含水量分别为19.36%、10.64% 和7.68%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在-10 ℃和5 ℃下贮藏7个月,发芽率也无显著降低,但在室温和35 ℃下贮藏7个月则显著下降,发芽率下降的速度与种子本身的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正相关;在湿度分别为7.41%、13.79%和28.57%的沙壤中播种育苗,幼苗死亡率高达77.49%、81.25%和89.49%,即使用三唑酮拌种,死亡率亦高达50.27%、69.53%和76.03%,幼苗死亡率与沙壤湿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沙冬青种子微形态与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分析电镜,对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地方居群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种子微形态作了对比观察。并报道了用能量色散谱分析法,对种子主要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chromosome number and karyotype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whose karyotype formula is 2n = 18 = 4m+14sm(2SAT), and the basic number of the genus is x = 9.  相似文献   

19.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 (室温)、40、60、80和90 ℃的温水浸种5 min。结果表明: 60 ℃温水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并有效地降低硬实率。对比分析了15、20、25、30、35和40 ℃环境温度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30 ℃,而胚根及下胚轴伸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 ℃。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延续时间较长,并且种子萌发后下胚轴和胚根伸长缓慢,易形成畸形(胚根严重扭曲、缢裂)幼苗。15 ℃时畸形幼苗占发芽种子数的28.1%,而30~40 ℃时仅占5.2%~8.6%。温度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40 ℃时,吸胀种子绝大部分丧失活力,发芽种子在35 ℃以上温度下生长2~3 d,胚根胚轴组织呈水渍状坏死。另外,催芽后的种子播种在河沙中子叶出土最快,出土率可达63%,显著高于在粘质壤土中出土率(11%)。不同粒径的种子播种后幼苗生长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粒径5 mm以下小粒种子播种后幼苗长势弱,苗期成活率低,生长70 d后幼苗成活率仅为35.4%,而粒径5 mm以上种子同期幼苗成活率达56.2%。据上述试验结果,结合自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资料,分析了沙冬青濒危原因,并为植被恢复育苗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