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5个红菜薹(Brassica co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upurea Hort.)基因型为试材,探讨了基因型和活性炭对产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胚量最高的是基因型8902,达到42个/皿,最少的为零;加适量活性炭可以使产胚量提高近3倍。同时,对胚状体进一步再生成苗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1.2%的琼脂浓度再生率最高,达到50.1%;4℃下处理10d可使再生成苗率从45%提高到65%;随胚状体年龄的延长,其再生成株率明显降低,最适的胚龄是20-24d;而培养基B5和MS对小孢子再生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游离小孢子培养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小孢子培养技术不但可用来生产单倍体植株和加倍单倍体植株,而且可望成为转基因的理想受体系统。目前转基因技术、分子杂交技术与小孢子培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加快水稻育种速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水稻小孢子分离纯化、影响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生的因素以及植株再生三个方面综述了水稻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就水稻小孢子培育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小孢子培育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用二个水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 L Sub.japonica.)中花11号和盐粳的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经低温处理10—20天,在无糖培养基中预培养2—4天后游离花粉进行培养。培养基为KM8P,附加1mg/L 2,4-D,1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酪蛋白,9%蔗糖。培养5天,花粉进行一次分裂,10天后分裂频率为21.3%,21天可见小愈伤组织形成。随即将直径为0.5—1.0mm的愈伤组织移至分化培养基上,2—4星期后得到绿苗,频率为70%。并从许多花粉诱导的愈伤组织克隆中筛选出高频率再生绿苗的花粉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4.
水稻游离花粉培养的高频率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二个水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LSub.japonica.)中花11号和盐粳的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共药,经低温处理10-20天,在无糖培养基中预培养2-4天后游离花粉进行培养。培养基为KM8P,附加1mg/L2,4-D,1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酷蛋白,9%蔗糖。培养5天,花粉进行一次分裂,10天后分裂频率为21.3%,21天可见小愈伤组织形成。随即将直径为0.5-1.  相似文献   

5.
以大田及温室生长的植株为材料,成功地建立了直接从禾谷类花器官(大麦穗切段、水稻颖花、小麦小穗)机械游离小孢子的程序及培养系统。从供试的二个大麦材料上重复获得大量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从一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上得到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以及从三个小麦品种(系)上获得小孢子形成的多细胞结构(MCS)和早期胚状体(ELS)。相对较长时间的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提高ELS(大麦)及MCS(小麦)的得率,改善培养物的通气状况,以及提早再分化有利绿色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6.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和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小孢子胚再生植株频率低是目前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其小孢子胚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提高胚再生植株频率,对促进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中更好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结球甘蓝中甘11和青花菜TI-111等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成植株的固体培养基类型、琼脂浓度、胚的类型及胚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滞留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琼脂浓度为1%–1.25%的B5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最高。进一步通过8个不同基因型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1%琼脂浓度的B5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达77.8%–97.2%。  相似文献   

7.
不同萝卜品种游离小孢子的诱导及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个萝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各种因素对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13个品种可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达到68.4%,但不同品种间产胚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路路通翠雪产胚量可达每蕾10个,而圆白萝卜的产胚量最小为每蕾0.125个,进一步培养有8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2)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和6-BA对萝卜游离小孢子出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小孢子分离30d后将胚状体转移至固体MS培养基上,子叶型胚可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而畸形胚状体转移后不能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羽衣甘蓝10个品种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其胚状体及其再生植株诱导方法的结果表明,琼脂糖和活性炭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及发育有促进作用;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01%的活性炭可促进植株再生;确定1/2MS NAA 0.1 mg·L-1是优化生根的培养基;小孢子再生植株成活率可达74.6%.  相似文献   

9.
10.
以在MSB培养基(MS无机盐,B 5有机成份附加2mg/L 2.4-D)中继代一年的87-l籼型花粉愈伤组织和由籼型水稻株系81-3在改良的RY一2培养基中继代半年的悬浮培养物游离原生质体,分别在RY 2和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或琼脂糖包埋培养,并在琼脂糖包埋培养时饲喂以粳型广亲和材料02428的悬浮培养细胞或除去}王胞的调渗悬浮液。原生质体植板率达8.7%-12.5%。将3—4周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台o.5mg/L 2.4-D的N6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待愈伤组织长到直径达2—3mm大小时,分别或串换使用三种不同激素水平的分化培养基,最终由籼型株系81-3的原生质体再生了植株,而87-1籼型花粉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只再生了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1.
用籼稻IR52、IR8和IR45的幼花序和幼胚愈伤组织在LS培养基建立了稳定的悬浮培养物。悬浮系的建立经历三个阶段:褐变期,长根期,成熟期。建立了适合籼稻原生质体生长的Y8培养基,其植板率显著高于KPR和PCM培养基。悬浮细胞系间差异明显,只有部份系可以提供有分裂能力的原生质体或具看护活性。以上三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均分裂良好,但只有IR52和IR8分化出苗,其中IR52分化率1.25%,得再生植株50余株,移至田间生长结实正常。  相似文献   

12.
大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叶紫花苜蓿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快速,易于分散。继代第12d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得率为6.5×107/g鲜重。原生质体培养基为SH基本培养基,含有1.0mg/L2,4-0、0.5mg/LBA、2.0g/LCH、2%蔗糖、6%葡萄糖、5mmol/LMES,培养密度为1.0×105/mL。培养至第12d时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植板率为3.7%。由原生质体形成的小愈伤组织在含2.0mg/L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大量增殖。增殖的愈伤组织转移至2.0mg/L2-ip+0.1mg/LNAA的B5培养基上,形成体细胞胚并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3.
低温预处理影响籼稻花药培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预处理使籼稻花药在培养初期退化花粉百分率低于对照;多核花粉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经过低温预处理的花药来见新的可溶性蛋白谱带出现;淀粉酶同工酶谱带少和弱于对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碱性区活性初期弱而后期强于对照。低温处理使药壁组织衰退进程有所延缓,但未能制止衰退,也未出现如粳稻中所见的药壁细胞充实发育的现象。低温预处理只能稍微延缓籼稻药壁组织的衰退进程,有限度地促进籼稻花药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4.
Microspores from a highly anther culturable rice line (Oryza sativa L. spp. indica) derived from the anther culture of F2 hybrids of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sterile rice, after 7 days of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and another 7 days of preculture within anthers, were isolated mmechanically. They were cultured in Ne medium containing 3% manitol, 6% sucrose, 5 g/L inositol, 100 mg/L serine, 800 mg/L glutamine, 1 000 mg/L L-proline, 10% (V/V) coconut milk and 2 mg/L, 2,4-D, and 1 mg/L kinetin. After 5 days, microspores initiated first division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ed into multicellular pollens and calli. Green plant could be recovered when compact calli were transferred onto agar-solidified MS medium containing 3% sucrose, 0.5 mg/L kinetin, 2 mg/L 6-BA and 1 mg/L IAA.  相似文献   

15.
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筛选初级三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同源四倍体水稻 ( Oryza sativa L.)各世代杂种和四倍体籼、粳原种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 ,诱导花粉植株再生。根据三体植株表型上相互区别的特性 ,且又显著区别于二倍体 ,对其中所诱导的 1 5个花药培养品系 4 390株 H1花粉植株进行了重点固定和染色体镜检。结果表明 ,花粉 H1植株染色体组成包括二倍体、四倍体和非整倍体 ,其频率分别为 88.0 %、5 .5 3%和 6.67%。鉴定出 2 72株三体 ,占全部花粉植株的 6.2 0 %。对照已配套三体系的形态 ,将鉴定的三体株划分为 9种类型 ,并对其中的 91 2 4 - 7窄叶三体进行粗线期核型分析 ,鉴定为三体 8。将三体 8的种子播种 ,在 H2 代苗期统计额外染色体的传递率 ,三体株占 34 .1 1 % ,其农艺性状也同于 H1亲代  相似文献   

16.
植酸(C_6H_(18)O_(24)P_6)添加到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能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培养基中pH值和mV值,并能促进水稻细胞生长,增强细胞抗褐化和水渍化能力,从而改善细胞状态。在培养基中植酸的最佳添加量为0.1%,配合使用MES可以增强其稳定pH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是获得强优势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主要存在如何克服杂种F_1结实率低的问题。影响F_1结实率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部分胚囊败育而丧失授精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阐明籼粳杂种雌配子体败育的机理,成了当前籼粳亚种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对籼粳杂种雌配子体败育的细胞学研究特别是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不多。Oka和Doida观察到败育发生在大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25℃)条件下处理15min,大黍原生质体经过60Kr软X射线照射处理。对获得的28株融合再生植株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在花器官形态、结构及生殖特性上与对照亲本水稻植株有显著的差异,出现多花药(一朵颖花具7~11枚甚至13枝花药)、多胚珠(1个子房内有2~3个胚珠)及“多胚囊”(1个胚珠内有2个以上类似胚囊的结构)等现象。雌、雄性育性显著降低或完全不育,仅有5株能够少量结实,I-KI溶液着色的花粉从0至68%不等。细胞胚胎学检查表明不能结实的植株雌性均不育,即不能分化出正常的胚囊结构。  相似文献   

19.
水稻120KDa光敏色素的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 Grimm 等方法,从晚粳“农垦58”水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var.nongken 58)6天龄黄化苗中提取光敏色素。经液氮深冻的胚芽鞘在含有乙二醇和苯甲基磺酰氟化物等、pH 为8.45的 Tris 缓冲液中匀浆。对聚乙烯亚胺沉淀后的提取液照射红光,经硫酸铵盐析后、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梯度洗脱。合并的含有光敏色素的洗脱液再经硫酸铵盐析和三次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磷酸缓冲液洗涤。最后溶于 HEPES 缓冲液的天然光敏色素(120kDa)经 SDS-PAG 电泳检测为一条带,并具有经典的纯净光敏色素的吸收光谱,产率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