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呛咳功能的影响,探讨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一口量为评定指标,对治疗前,治疗3周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3周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恢复正常率达35%,饮水一口量增加率为60%,康复治疗干预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干预前(P0.05)。结论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罗利金  罗瑞科 《蛇志》2022,(1):109-111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约46% ~73%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甚至会影响进食与进水,容易出现误吸、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窒息死亡.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就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3.
郭素青 《蛇志》2007,19(1):33-33
吸入性肺炎是指经吸入进入气道的“吞咽物”,包括咽下的食物、液体和药物,也包括经胃、食管逆行反流至咽的反流物,还包括鼻、咽的分泌物以及从气管、支气管内被咳出至咽的分泌物,即所谓的“痰”。这些“吞咽物”可在吞咽时被吸入,也可在吞咽动作之后,食团的绝大部分进入食管,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品管圈活动对临床恶性肿瘤进食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进食困难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此期间我院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共49人;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情况、一般营养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吞咽能力均有所上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自评项目、功能尺度显著提升,单项测量项目和症状尺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进食困难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和营养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正常成人在鼓气、吮吸和吞咽时口腔气流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成人吮吸时所需的最小口腔负压约—69mmHg,最大鼓气压为168mmHg。吞咽时口腔内有一个正负压变化过程,正压的范围为21mmHg~46mmHg,负压为-9mHg~-17mmHg。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与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接受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n=50)、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干预,n=50)。观察两组疗效、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吞咽障碍相关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下降,吞咽功能(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升高,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与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干预,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高压氧治疗,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5 d和30 d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 d(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高压氧可促进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9月~2020年10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MES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且实验组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增大,且实验组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SWAL-QOL总分均升高,且实验组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改善,提高舌骨肌肌群肌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及拔管时机的选择。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遵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40例,置管后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并适时拔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重新置管率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后,留置胃管时间、适时拔管率、再次插管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留置胃管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并根据饮水试验的结果适时拔管,可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吞咽障碍治疗仪的作用原理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吞咽障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吞咽障碍治疗仪是通过电刺激方式来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病人吞咽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吞咽功能和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30例)和观察组(给予小脑rTM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30例),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吞咽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波潜伏期(Ⅰ、Ⅲ、Ⅳ)、波峰间潜伏期(Ⅰ~Ⅲ,Ⅲ~Ⅳ,Ⅰ~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扣针蛋白5(Fibulin-5)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rTM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神经损伤,缩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性呼吸肌训练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92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长程放疗方案及放疗剂量,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间歇性呼吸肌训练,两组均训练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肺功能、运动耐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高于对照组(P<0.05),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H&N35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间歇性呼吸肌训练能改善其吞咽功能、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3.
咽鼓管是连接在人的咽部与鼓室之间的一条扁平的肌性管道,其作用在于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以保证鼓膜的正常功能。咽鼓管平时关闭,只有当人打哈欠或吞咽时才张开。实验时,将双唇闭紧,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子,切断口腔、鼻咽部与外界的空气联系,然后做吞咽动作。此时即可感觉到鼓膜紧张(向内凹),同时、听到外界的声音也似乎变小了。这是因为吞咽时,口腔及鼻咽部的气  相似文献   

14.
王志英  肖燕  邝文萍  肖微  颜贞贞 《蛇志》2013,(4):438-439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胃食管返流物等进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能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有吞咽障碍,而误吸是吞咽障碍导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现将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观察治疗后2个月皮瓣成活率、并发症情况及吞咽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及唾液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个月,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4.44%(34/36)。并发瘙痒10例(27.78%),瘢痕6例(16.67%),色素沉着17例(47.22%),皮区感觉异常20例(55.56%)。吞咽功能2级7例(19.44%),3级29例(80.56%),无1级和4级患者。治疗后IL-2与唾液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效果较好,皮瓣成活率较高,能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 RNA)是一类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它们大量稳定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并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circ RNA分子具有微RNA海绵、RNA结合蛋白海绵和转录调节等作用,在生物应用领域潜力巨大。头颈部肿瘤患者呼吸、吞咽和发音均可受到严重影响,患者“有苦难言”、生活质量不高。为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circ RNA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2021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98例)和吞咽障碍组(9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 92例吞咽障碍组患者发病期间SAP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患者分为 SAP组和非 SA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发生 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吞咽障碍组与吞咽良好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梗死面积、梗死部位脑干比例均高于吞咽功能良好组(P<0.05)。92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中有 34例患者发生 SAP,发生率为 36.9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与非 SAP组患者的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病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SAP组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吸烟史患者比例、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高于非 SAP组(P<0.05)。经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 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并发 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梗死面积大以及脑干部位梗死患者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且有部分患者会出现 SAP,而高龄、高 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诱发 SAP发生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舌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位于口底上方、上腭之下、口咽的前方,其前面和两侧与牙齿、牙槽骨相邻。它对参与语言,协助咀嚼,感受味觉和吞咽等功能起重要作用。演化和发育鱼类的舌仅是口腔内的一个粘膜皱襞,能感受触觉和味觉。两栖类动物由于登陆后的环境改变,舌粘膜出现了腺体和肌肉,因而不但能分泌粘液、湿润口腔、粘住昆虫,而且通过肌肉的收缩运动,能自由伸缩,捕捉昆虫。哺乳类动物的舌肌肉更多,腺体更大,还有各种乳头,有的乳头并生有味蕾,能舐取食物,帮助吸吮和吞咽,并能感受味觉和一般的感觉。人的舌除了有以上机能外,还是参与语言功能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9.
舌是参与咀嚼、吸允、吞咽、发音等功能的重要器官。舌发育异常会导致无舌、小舌、舌裂、结舌、巨舌症、腭裂等严重的先天舌发育缺陷疾病。发育完全的舌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黏膜组织及血管组成。调控舌发育的基因有Pax3/Pax7、Dlx基因家族、TGF-β家族和FGF等,同时还受Shh与Wnt等信号通路调控。舌发育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对相关舌发育畸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入院第1天和第14天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同时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第1天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水平下降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传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阻止患者营养不良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