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雁  梁春英 《生物学通报》2005,40(12):30-31
1实验考试背景 1)本实验考试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7年级下册第2章“人体的营养”第1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内容中“进一步探究”栏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配方奶粉中维生素C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实验中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及试剂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列举样品预处理和测定两个方面的步骤措施,最后还针对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以期能为在配方奶粉中更易检测维生素C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了解维生素C溶液的有关化学性质,掌握影响药物氧化速度的因素,了解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及处方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3个不同杂交猕猴桃(Actinidia)群体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维生素C(V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PCR法分析猕猴桃Vc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发掘的关键基因GGP开展蛋白结构、理化性质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分析,并在杂交群体中验证GGP基因对于后代果实Vc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当高Vc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时,杂交子代Vc含量在早期(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降低;当中低Vc含量的猕猴桃物种作为亲本,其后代果实Vc含量一直较低且发育规律与母本相似。Vc合成相关基因中,仅有GGP基因在高Vc杂交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Vc杂交群体。在GGP的3个同源基因中,GGP1和GGP3的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亲、疏水性高度相似;但GGP2与前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3个杂交群体后代果实中采用关联分析验证GGP1和GGP3的功能发现,GGP3基因对杂交后代果实的Vc合成可能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杂交群体Vc含量的合成规律存在差异,GGP3基因可能对不同杂交群体后代果实的Vc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小鼠早期发育中的调节作用,运用超排卵和体外受精技术,采用体外磷酸化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鉴定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中PKC的底物。经特殊的反复冻融处理,消除卵中内源性蛋白激酶活性。55个受精卵的样品中加入部分纯化的PKC,结合应用较强的PKC抑制剂H-7和星形孢菌素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098059作为对照,观察到12条PKC底物蛋白的放射自显影带,根据标准蛋白质对值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这些磷酸化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分别约为120kDa、100kDa、79kDa、63kDa、59kDa、47kDa、40kDa、34kDa、32kDa、26kDa、24kDa和22kDa。实验结果表明,PKC可通过底物蛋白活性的调节,在小鼠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方案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多次实验,从提取DNA的实验材料、提取方法、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C含量对长吻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维生素C含量为38、364 和 630 mg /kg 的三种饲料饲喂初体重为23.19±0.58g的长吻鮠8个月,实验结果表明,38mg/kg Vc饲料组饲喂的长吻鮠表现出了典型的Vc缺乏症状:体色发黑,脊椎侧弯,鳍边由开始的萎缩直到腐烂;贫血;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38mg/kg Vc饲料组长吻鮠的生理指标也受到影响: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脏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处理组长吻鮠肝脏中均未检测到诱导型HSP70的存在。因此,相对于皮质醇和HSP70,血清溶菌酶、肝脏SOD活性、肝脏MDA含量以及血液理化指标(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更能反映出Vc缺乏下长吻鮠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方法去除J26发酵液中杂蛋白,通过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去除发酵液中杂质,最后蒸发浓缩获得无色透明结晶。通过对所获晶体的红外光谱分析、熔点测定、纸层析鉴定,证明所获晶体确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基本的微量营养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多个酶促反应,同时还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内稳态主要由两种钠离子依赖的维生素C转运蛋白(sodium-dependent vitamin C transporter,SVCT)——SVCT1和SVCT2来保持。SVCT1在内皮系统表达,介导了维生素C的肠吸收和肾脏重吸收;而SVCT2表达广泛,表达于脑、骨骼和其他组织,保护这些组织免遭氧化损伤。SVCT的遗传多态性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SVCT介导的维生素C内稳态的保持机制的研究,可使维生素C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研究(利用工程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光琳 《工业微生物》1991,21(1):29-37,41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接碘量法测量维生素C,研究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不同滴加量、耗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OH溶液,碘的用量在基本范围内变化;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消耗碘量增多;NaOH溶液应该使用5~20 mg/mL范围内的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12.
野蔷薇果富含维生素C(Vc),发育过程中Vc的含量一般在29.1-2485.2毫克/百克果之间.从发育状态上看,自座果到成熟,果中Vc的含量逐渐增加,至完全成熟时果中Vc的含量最高;过熟后Vc含量下降.从形态上看,野蔷薇果变红前后为Vc积累的高峰期.从季节上看,八月份为Vc积累的高峰期.白昼研究表明:每日早晚温度较低时,有利于Vc的积累与保存.  相似文献   

13.
沙棘(Hippophse rhamnoides)以其果实中高含维生素C和E及多种氮基酸等营养成分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对沙棘生长不同时期的各器官中V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目的一是探讨生长期中各器官中Vc代谢动态;二是推断Vc合成的主要器官;三是确定Vc在各器官中的最高含量期,从而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VCT1和SVCT2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SVCT1和SVC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SVCT1表达缺失,SVCT2蛋白表达强度为0.481±0.056,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325±0.085和0.971±0.140)(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肝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存在SVCT1和SVCT2蛋白表达低下或缺失;SVCT1和SVCT2蛋白表达低下或缺失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冰冻人血浆37℃融化后,经钡盐吸附沉淀、硫酸铵分步盐析、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制备性PAGE和肝素亲和层析分离,得到蛋白C。经鉴定,所得蛋白C分子量约为62kD,pI为4.69,PAGE分析高度均一,KPTT法证实其延长凝血时间,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16.
高等植物中维生素C 的功能、合成及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合成的维生素C在植物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光合作用和光保护、细胞生长和分裂以及一些重要次生代谢物和乙烯的合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研究最近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7.
高等植物中维生素C的功能、合成及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植物体内合成的维生素C在植物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光合作用和光保护、细胞生长和分裂以及一些重要次生代谢物和乙烯的合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研究最近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第二步发酵混合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第二步发酵混合菌关系的研究马成新,杨凤玫,焦鹏,薛德林,王书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产品,不但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饲料产品中,随着维生素C应用范围的增...  相似文献   

19.
1.1对教材的认识“血液循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江苏科技出版社)8年级上册的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课题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安排了血管、心脏和血液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心脏和部分血管的跳动,已经感受到血液的流动离不开心脏和血管,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更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不同Vc的人工配合饲料 ,研究了Vc对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的影响。实验分为 5组 ,其添加量分别为 0mg 1 0 0g饲料 (实验 1组 )、2 0 0mg 1 0 0g饲料 (实验 2组 )、40 0mg 1 0 0g饲料 (实验 3组 )、60 0mg 1 0 0g饲料 (实验 4组 )和 80 0mg 1 0 0g饲料 (实验 5组 ) ,实验为期 5 0d。结果如下 :1 )肝胰腺、精巢和副性腺中Vc的积累量以实验 3组最高 ,分别为 2 2 61 μg mgprot、1 0 2 1 7μg mgprot、7 661 μg mgprot;2 )肝体指数和性腺指数以实验 3组最高 ,分别为 0 0 5 2 3和 0 0 2 68;3 )增重率同样以实验 3组最高 ,实验 1组最低 ,分别为 3 1 3 3 %和 2 1 2 %;4)睾酮含量以实验 2组最高 ,为 1 2 5 7ng ml,但实验 3组的睾酮含量与实验 2组接近 ;5 )SOD酶活性与其Vc含量呈负相关 ,且精巢和副性腺的酶活性高于肝胰腺。结果表明 :适量添加Vc可促进雄蟹肝胰腺、精巢和副性腺对Vc的积累 ,同时可促进精巢的发育及睾酮的分泌 ,而过量添加可能会对精巢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河蟹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协调和平衡 ,生殖期性腺对其自身的抗氧化保护需求要高于其它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