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9月,对广东省惠州市新墟镇白云嶂进行植物学考察时,在一个斜坡上的一片次生阔叶林的潮湿林缘,发现了兰科植物细裂玉凤花Habenaria leptoloba Benth.。此植物的模式产地为香港,第一次采集时间为1857年,后来虽在香港仍有发现,但事隔150年后才在广东发现。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植物区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两年多的野外考察,对收集到的3500号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香港植物区系的研究历史、自然条件与植被。对香港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特有现象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区系比较,并对香港的濒危植物和最近两年多发现的新记录植物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不受欢迎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香港早在19世纪中叶开始就有外来植物入侵的记录,迄今为止,已发现多达238种已归化的外来或怀疑为外来的植物,其中又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大黍(Panicum maximum)等最常见,外来植物最常见于受人为干扰的生境,例如荒废农田及路旁等,而较少在天然林地生境及贫瘠的灌草丛中发现,外来植物的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低地生境,它们常形成单优种群,减少了生境及贫瘠的灌草丛中发现,外来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低地生境,它们常形成单优种群,减少少了生境及动植物的多样性,外来动物对香港原生植物影响最大的是于20世纪70年代入侵的松树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外来的脊椎动物也有可能对香港的植物被演替产生影响,目前香港的外来植物当中,有些在大陆较少分布或没有记录,作为华南最大的港口,香港对外来物种的引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制定控制外来种在香港及华南地区的引入及传播的政策及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香港次生林下植物菌根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香港64种野生植物根系天然感染菌根菌的状况:98.4%的植物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上了菌根菌,98.1%的根样发现受内生菌根(VAM)的感染,其中小叶青冈(Quercusmyrsinaefolia)同时受外生菌根(ECM)和内生菌根的感染。该研究揭示了香港次生林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受菌根菌感染的普遍性,为进一步探讨华南地区菌根与退化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香港桃金娘科蒲桃属一新种,凹脉赤楠Syzygium impressum N.H.Xia,Y.F.Deng & K.L.Yip作了描述,它与赤楠S.buxifolium Hook. & Am.近似,区别在于叶倒卵形,中脉下凹,果直径约4mm。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的方法,对香港的公园和主要街道展开植物资源调查和编目,共记载香港观赏植物约70科260种,分析其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探讨观赏植物园林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香港地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为香港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景观改良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香港特有植物香港鹅耳枥,基于典型样地调查,对香港鹅耳枥所在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25 m2的样地内,有维管植物37科66属68种。建群种为香港鹅耳枥,个体高度最高3 m,所在群落植株平均高度0.92 m,分层不明显。位于中国香港岛的香港鹅耳枥处于衰退状态,小个体极少。因此,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以重建种群。  相似文献   

8.
香港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及保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一批共388种中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中,有14种分布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10种。此14种珍稀濒危植物,除了狭叶瓶尔小草外,亦分布于广东省。而其中被列为国家级渐危种类的土沉香及白桂木,在香港则较为常见。本文阐述了此14种珍稀濒危植物在香港的分布情况及其保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力  周锦超 《广西植物》1998,18(2):97-99
研究了部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无于1995年两次联合采 标本,本文报道了绒苔科和拟平藓属为香港苔藓植物新记录,分别基于绒苔和钝叶拟平藓。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93种,隶属于27科72属,其中种类最多的菊科植物达21种,草本植物有81种,它们分别占广东省入侵植物总数的22.6%和87.1%.依据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在野外的生长和扩散状况等分析,发现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4种,危害中等的有23种,危害较轻的有46种.广东省外来入侵植物中有76种来自于美洲地区,占入侵植物总数的81.7%.比较发现,广东与邻近的香港、厦门、广西在外来入侵植物的数量上以及在各自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种类上比较接近,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上相毗邻而利于物种之间的传播造成的.本文还提出了对广东省外来植物入侵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香港的两栖和爬行动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乐宓 《四川动物》1997,16(2):51-60
香港及其附近水域已有纪录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共4目23科70属107种。本文着重分析陆地与淡水产种类,计有4目21科63属98种,其中目前仅见于香港的特有种4种,物种密度高达897.4/104km2,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其中主要为南中国成分,其次为印度支那成分和印度马来成分,香港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相似值(>0.4),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南区东南沿海亚区。香港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但由于面积不大、地貌较不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它们生存的地域越来越缩小,再加以人为的干扰,物种和数量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入侵我国红火蚁的三种单倍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芳  陆永跃  张维球  曾玲 《昆虫学报》2006,49(6):1046-104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重要的经济害虫,特别是在农业和生态系统危害方面。2004年底在广东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发现红火蚁入侵。本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 Ⅰ)基因对境内的13个种群进行了入侵蚁巢是否独立传入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共计28个蚁巢56个体的包含904个碱基的CO Ⅰ基因分析,发现入侵中国的红火蚁中存在3种单倍型。基于未修正的配对序列变异分析表明,单倍型Ⅱ与单倍型Ⅲ之间的变异最小。而香港种群同时具有这三种单倍型,是入侵中国的红火蚁种群中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这三种单倍型都分别在阿根廷红火蚁种群中有记录。同源性分析显示,中国的红火蚁可能起源于阿根廷或南美洲,而香港可能是所研究种群的第一入侵地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献和多个网络资源数据库(植物志、标本、图像库等)分析考证,及赴部分产地野外实地考察,对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分类学地位、研究进展、标本记录、产地与生境、濒危因素及保护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保护物种的生存、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四药门花自1857年在香港采到标本和1861年被命名以来,其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分布区范围从最初的香港,扩展至广西、贵州和广东。2019年1月作者等在广东台山上川岛发现的四药门花种群,是迄今发现的分布最南、海拔相对较低的野生种群。四药门花濒危的主要原因是间断分布、自身繁殖力低、生境的人为干扰等,文中就其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2% of all colorectal cancer (CRC) cases and is the most common hereditary CRC syndrome.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a high incidence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germline mismatch repair (MMR) gene mutations in young Hong Kong Chinese with CRC. Ongoing studies at the Hereditar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Registry in Hong Kong have revealed a unique germline MSH2 c.1452-1455delAATG mutation tha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other ethnic groups. Detail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is specific MSH2 mutation constituted 21% of all germline MMR gene mutations and 36% of all MSH2 germline mutations identified. We designed a specific PCR-based diagnostic test o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and identified this germline mutation in 2 (1.5%) of 13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CRC (<46 years of age at diagnosis). Haplotyp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11 microsatellite markers located between D2S391 and D2S123. All 10 families had the same disease haplotype, suggesting a founder effect. These 10 families all originated from the Chinese province of Guangdong, which historically included Hong Kong. It is the most populous of the Chinese provinces, with a population of >93 million.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is founder mutation may date back to between 22 and 103 generations ag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is MSH2 founder mutatio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mutation-dete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Since there were major emigrations from Hong Ko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this finding is also significant for Chinese communit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6.
A new species, Prosopistoma sinense (Ephemeroptera: Prosopistomatidae),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based on egg and larval material from Hong Ko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相似文献   

17.
Qi  Yuzao  Chen  Jufang  Wang  Zhaohui  Xu  Ning  Wang  Yan  Shen  Pingping  Lu  Songhui  Hodgkiss  I.J. 《Hydrobiologia》2004,512(1-3):209-214
The year 1998 was an unusual year for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ong Kong, both in southern China, as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 were much higher than usu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usative organisms found associated with these blooms and speculates on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se bloom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reduced salinity, eutrophic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and oceanographic events on the initiation and spread of these blooms.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热带黏菌的已知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4省区的南部及海南、香港和澳门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地理上的热带。为了全面系统地开展我国热带地区黏菌资源的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文中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和复核以及文献考证研究了已知的发生于中国热带地区的黏菌种类,对一些物种分类地位和名称变化进行了更新,同时记述了每个物种的生境和在我国热带地区的分布。结果表明:中国热带地区现知黏菌6目13科35属160种,其中,广东南部为23种,广西南部为61种,海南为33种,云南南部为67种,台湾南部为26种,香港为66种,澳门为10种。从黏菌的目级水平来看,中国热带地区现知黏菌鹅绒菌目1种,刺轴菌目5种,无丝菌目22种,团毛菌目32种,绒泡菌目73种,发网菌目2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