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世界各国(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估计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已超过两亿人。有大量证据表明,HBV携带者不仅可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而且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了控制HBV感染,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制乙型肝炎疫苗,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乙肝病毒(HBV)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HBV标志物检测提供了灵敏的方法,从而使临床评价HBV标志物的工作得到广泛开展[1]。本文报告90份HBeAg( )和56份抗HBe( )病人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1检测血清本文检测血清标本均为我院住院病人,HBeAg( )病人9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急肝)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迁肝)3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31例,肝硬化7例。抗Hbe( )病人56例,其中急肝5例,慢活肝13例,慢迁肝29例,肝硬化9例。肝炎诊断依据1990年第六次全国肝炎会议修订标准,肝硬化诊断依据内科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抗人C_(?)的羊IgG为包被抗体,以HRP-HBs抗体为指示抗体,建立了可检测激活补体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C3-CIC)的C_3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36例六种类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病人血清标本,其阳性率分别为:无症状携带者(ASC)12.9%(4/31),急性肝炎(AH)36.7%(22/60),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3.3%(7/21),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9.6%(34/57),重型肝炎(SH)77.8%(14/18),肝炎后肝硬化(PLC)67.3%(33/49),阳性率与肝损严重程度明显相关(P<0.01)。认为HBs-Ag/C3-CIC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报告34例抗-HR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占同期住院抗-HBe阳性者的38%。这些患者于3—9年内肝炎再活动2—4次,累计80次。肝炎再活动时的临床表现及肝功损害与同期住院的HBeAg阳性CHB相似,但抗-HBe阳性CHB者肝硬化及肝癌发生比例显著高于HBeAg阳性者(P<0.05)。血清乙肝病毒标志(HBVM)检测发现,80次肝炎再活动中,38次(47.5%)有HBV活跃复制,提示HBV活跃复制是部分抗-HBe阳性CHB肝炎再活动的根本原因,另一部要考虑是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年,慢性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有较大进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虽然有了应用广泛、历史较久、且效果较好的疫苗,但迄今仍是世界范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传染途径可经产道、性接触和非肠道途径(包括静脉吸毒、血制品等)。成年病人有少有变慢性,但一岁以下患儿90%变成慢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轻微的炎症重到晚期肝硬化,程度不等。α干扰素(IFNα)是治疗活动性肝炎的产宰药物,单核苷酸类药物(lamivudine和adefovir)也具有同样的疗效。晚期肝病和肝癌患者可进行移植,但异常伴发移植物的感染。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新型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降低移植物感染的严重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在20世纪后期感染了大约1%的世界人口。这中RNA病毒非经口传播,绝大多数病人变成慢性肝炎,约20%逐渐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用IFNα和病毒唑(Ribavirin)联合治疗,约40%病人的病理表现有所改善。肝移植对某些病例是适宜的,但移植物感染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新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和TT病毒目前认为并不引起严重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7.
梁世寅 《蛇志》2003,15(4):23-23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HBV在体内持续复制 ,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及发展的病因 ,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癌。因此 ,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主要的关键治疗措施 ,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 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抗 HBV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免疫调节剂。1 干扰素  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我科自 1 994~ 1 997年应用较多 ,共 83例 ,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ALT升高 (3~ 5倍常值上限 ) HBe Ag阳性 ,干扰素α 3~ 5mu肌注 ,每周 3次 ,疗程 3~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仍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肝病中心在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7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规范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6例,HCV感染1例;慢性肝炎2例,肝硬化5例;HBeAg阴性5例;3例合并糖尿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均处于低度复制或不可测状态。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消除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风险,病毒载量、HBeAg阴性、糖尿病、肝硬化等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在发达国家某些特定人群和许多非发达国家的普通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颇高,故迫切需要有效的乙肝疫苗。乙肝可发展成慢性肝病,包括慢性持续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急性感染后有5~15%成人发生持续感染。如感染在幼年期,则持续感染在90%以上。估计全球有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需根据流行病学类型、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性别和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受检的196例病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149例,女47例,年龄15~82岁,其中慢性肝炎(CH)患者139例,肝硬化(LC)患者42例,肝癌(HCC)患者15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12.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最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全球大约有2.5亿HBV慢性携带者。我国大约有7500万HBV慢性携带者,位列全球各国之首。HBV感染后可能引发一系列肝脏疾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因此,预防和治疗HBV慢性感染意义重大。成年个体感染HBV后,绝大多数个体可以清除病毒,只有少部分个体(~10%)会发展成为慢性感染者。病毒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这种个体化差异。病毒因素和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活性(以△cpm值表示)。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与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体外感染组与体内感染组IL-I和IL-2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细胞中HBcAg检出阳性者较阴性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和IL-2诱生活性降低与HBV侵染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有密切关系,从而提示,IL-1和IL-2降低可能影响HBV的清除而引起慢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染性比HIV高100倍。HBV主要是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它感染肝细胞。慢性HBV感染能够导致诸如肝硬化和肝癌之类的严重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在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影响将近2.4亿人,每年杀死将近80万人。已有药物用来治疗HBV,但是它们很少能够治愈这种感染,因此,在治疗结束后,这种病毒通常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5.
部分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HBV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确定了内蒙古海拉尔地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 38例无症状HBV携带者 ,3例急性肝炎 ,41例慢性肝炎 ,3例肝硬化 ,3例肝癌患者和38例健康人血清中HBV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2 6例中有 91例检测到HBVDNA ,其中 ,HBVB型 ,C型分别为 11例 ( 12 .1% )和 6 8例 ( 74.7% ) ,同时检测到B型和C型者有 8例 ( 8.8% ) ,有 4例 ( 4.4% )尚未确定基因型别。可见 ,在海拉尔地区HBV感染同时存在HBVB型和C型 ,而且C型是这一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作探针,对129例肝病患者肝组织作原位杂交研究。发现HBV DNA主要存在肝细胞浆内,可分为胞浆致密型、疏松型和包涵体型。HBV DNA阳性肝细胞在肝实质中分为三种型:小叶型、局灶型与散在点状分布。HBV DNA在慢性活动型肝炎中检出率最高(81%),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小叶型肝炎、急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组。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患者肝细胞内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复制组;并观察到HBV 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多数紧紧毗邻肝细胞坏死灶/或和位于坏死灶中间,尤以局灶型分布的HBV DNA阳性肝细胞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院在郝文学和曲锦辉教授的指导下,应用蛇毒制剂“蛇毒抗栓酶Ⅲ号(Svate)”和“S冲剂(主要成份是蛇毒)”治疗病毒性肝炎。病例选择根据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胆型2例,慢性活动型2例,急性黄疸型合并早期肝硬化1例,慢性活动型合并混合性肝硬化腹水1例。均为24~55岁的男性病例。治疗方法:Svate每日一次,每次一支(含精氨酸酯酶0.25单位),用生理盐水25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S冲剂每日二次,每次口服一包,开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调节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子。X蛋白(HBx)被认为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X基因是HBV基因组最小的开放读码框,它编码的X蛋白含15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6.5kD。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和病毒的转录活性、信号传导途径、基因毒性压力反应、蛋白质降解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HBV的复制和增殖。HBx亦可影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程中起到起始肿瘤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是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慢性肝脏疾患,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可以使90%的接种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对慢性HBV携带,由于其机体对HBsAg蛋白产生耐受,不能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疫苗。DNA疫苗(基因疫苗)是一种新的疫苗技术,通过向体内递送编码抗原的细菌质粒,刺激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小鼠和其他的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HBV DNA疫苗可以特异性地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清除HBV转基因动物血循环中的HBsAg颗粒和HBV DNA。如果加入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基因,可以进一步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它不仅可作为预防性疫苗,也可作为治疗型疫苗。  相似文献   

20.
<正>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能HBV会复活。而HBV的再次激将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命。不过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篇review文章发表在近期的Hepatology杂志上。乙型肝炎由体液接触传播,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接种疫苗有助于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医学统计估计,全球人口有10%感染有慢性HBV。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曾于2013年9月签署了一份药物安全沟通书,表示警告免疫抑制和抗癌药物奥法木单抗(Arzerra ofatumumab)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