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07,42(10):29-29
巴曲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雨蛙科巴西小绿蛙的皮肤分泌物中所含的成分,可能具有治疗疟疾的功效据当地媒体8月29日报道,巴西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从2001年开始对这种小绿蛙的分泌物进行研究,日前已从中提取出6种蛋白质。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蛋白质对疟疾、利什曼病和其他一些病症具有治疗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六种常见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6种常见两栖类动物皮肤水溶性分泌物的生物学尖性与酶学活性进行了研究,其中,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华西蟾蜍(Bufo andrewsi)皮肤分泌物对小白鼠具有致死毒性,对小白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11.5,18.8和264mg/kg。而沼蛙(Rana nigromaculata),泽蛙(Rana guentheri),黑斑蛙(Rana limnocharis)的皮肤分泌物在小白鼠腹腔注射剂量达到500mg/kg时,仍不显示致死毒性。红瘰疣螈,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的毒性成分为3-60kDa的多态与蛋白质。6种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都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与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红瘰疣螈,大蹼铃蟾和华西蟾蜍皮肤分泌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大蹼铃蟾,华西蟾蜍皮肤分泌的具有肿瘤细胞细胞毒活性。6种皮肤分泌物对哺乳类血液凝固系统无显著影响。仅发现红瘰疣螈皮肤分泌物具有磷脂酶A2活性。6种皮肤分泌的均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葡聚糖凝胶层析、酶联免疫等实验方法,对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的皮肤分泌物进行初步的成分分离,并对其不同时期皮肤分泌物成分中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进行了免疫检测和定量比较.结果 表明:多疣狭口蛙皮肤分泌物中FSH的含量在其繁殖前期处于三个时期中的最高,繁殖期次之,繁殖后期最低;而LH则是在繁殖期含量最高,繁殖前期含量略偏低,到繁殖后期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易受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各种损伤,且创面具有愈合慢、易感染等特点,这种特点在下肢皮肤创伤中表现尤为突出,常伴有高截肢风险,故糖尿病皮肤损伤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能干细胞,其具有易分离、易培养、多向分化和免疫源性低等特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研究。对于糖尿病皮肤损伤,MSCs的临床移植治疗已成为继药物、手术之后的又一种治疗新技术。本文结合MSC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应用在糖尿病皮肤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当J.Alan Pounds等人报告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中的金蟾蜍和多色蟾蜍(斑蟾)出现了消失,科学家逐渐意识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各种青蛙物种消失的事情,直道20世8E90年代末期,研究人员才发现令全球青蛙神秘消失的可疑元凶:一种传染性疾病,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的壶菌病。  相似文献   

6.
7.
《生物磁学》2014,(30):I0004-I0004
近日,来自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治疗常见皮肤障碍,比如湿疹和特应性皮炎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该研究或为开发治疗密集型瘙痒及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希望。  相似文献   

8.
新华网报道: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又发现有6种基因会增加人们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使迄今发现的糖尿病基因数量增加到16种。  相似文献   

9.
一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进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DEAE纤维素层析法直接用于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富集浓缩,并与旋转蒸发浓缩的回收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EAE纤维素柱层析有较高的回收率,可用于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富集浓缩,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确定了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草酸、酒石酸、马来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等7种有机酸的条件.玉米根系分泌物样品中可检出苹果酸等5种有机酸.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9-I0009
甲福明(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现在,来自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能杀死缺失重要抑癌基因p53的癌细胞。这项研究的发现可能为治疗人类癌症提供了可能的候选药物。该研究的结果刊登在近期的《Cancer Reseamch》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造模方法致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形态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皮肤缺损组(QS组:剪皮),糖尿病组(DM组:STZ+剪皮),糖尿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MJJ组:STZ+剪皮+金葡菌),糖尿病加激素组(DMJS组:STZ+剪皮+激素注射),糖尿病加激素加异物组(DMYW组:STZ+剪皮+激素注射+异物埋置)。糖尿病模型稳定后每周测量血糖1次,每日称量体重、观察疮面情况、测量创面面积。12 d后处死,石蜡包埋肉芽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DMJJ组前5d愈合速度快于其余组(P0.01);DMYW组的愈合时间延长,DMYW组愈合率显著偏低,与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2 d其余组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DMYW组愈合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结论注射激素大鼠表现出中医"阴证"证型特点,糖尿病加激素注射加异物埋置复合因素造模法能使大鼠创面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阴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生物磁学》2009,(18):I0003-I0003
欧洲研究人员9月13日在英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两种蛋白质能控制皮肤干细胞转化成皮肤细胞。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皮肤生成机理及皮肤癌的致病原因等。  相似文献   

13.
《生物磁学》2010,(18):3604-3604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雅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Omega-3脂肪酸的新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甚至能改善肥胖小鼠的糖尿病症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代谢性疾病,而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显著特征和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之一,贯穿于 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传统中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难完全阐明,因此,明确其中 活性单体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并能为此类中药的现代化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分类综述主要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胰岛 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11,(15):I0001-I0002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说。在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培养(iPS细胞)时,很可能只有混在其中的一种特定细胞才能发育成iPS细胞,而这种细胞本身就具有万能性。这一发现有可能颠覆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提出的原有学说。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11,(20):I0003-I0003
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说,在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培养(iPS细胞)时,很可能只有混在其中的一种特定细胞才能发育成iPS细胞,而这种细胞本身就具有万能性。这一发现有可能颠覆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提出的原有学说。  相似文献   

17.
皮肤瘢痕的治疗是临床难题,近年开展的干细胞移植为皮肤瘢痕的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评估干细胞对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探索皮肤疤痕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对干细胞对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综述。已报道的临床多种干细胞治疗皮肤疤痕,均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治疗效果,但从整体水平观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积极开展不同种类干细胞对不同种类皮肤瘢痕类型的治疗效果,给药途径、干细胞浓度、剂量和安全性等多中心系统的规范研究,及治疗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力促进干细胞治疗皮肤瘢痕的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青蛙蝌蚪微核试验——一种水体诱变剂检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青蛙蝌蚪为实验生物,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和亚硝基胍(MNNG)探讨其化合物浓度、暴露时间和蝌蚪发育阶段等因素对诱发青蛙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不同统计单位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提出了青蛙蝌蚪微核试验作为一种水体诱变剂检测系统的基本实验程序和一般原则。此外,还描述了“小体M”——一种特殊的细胞学现象,并初步讨论了微核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生物磁学》2013,(12):I0004-I0004
近日,日本佳丽宝化妆品公司的研究人员与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发现,透明质酸的一种全新代谢机制对保持皮肤的物理性质及机能极为重要。并确定基因“KIAA1199”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13,(9):I0002-I0003
近日,日本佳丽宝化妆品公司的研究人员与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发现,透明质酸的一种全新代谢机制对保持皮肤的物理性质及机能极为重要。并确定基因"KIAA1199"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