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R/FR值对温室切花菊发育进程和品质的影响,以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cv.‘Jingba’)为试材,设计不同红光(R:660nm!10nm)与远红光(FR:730nm!10nm)比值(R/FR)为0.5、2.5、4.5、6.5的LED灯照射处理试验,以自然光为对照(CK),观测不同处理的菊花发育阶段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R/FR=2.5处理显著加快菊花的发育进程(P<0.05),R/FR=2.5处理下短日照处理到现蕾、现蕾到破蕾及破蕾到收获3个发育阶段分别比CK提前4d、8d和5d,R/FR=0.5处理发育速度最慢,3个阶段分别比CK晚4d、2d和2d;不同R/FR值处理下菊花株高、单株叶龄、单株叶面积、茎粗、花径和花梗长度均随温光效应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并在R/FR=2.5时取得最大值;收获时切花菊达到A级和B级产品等级的比例分别以R/FR=2.5和4.5处理最高。本研究发现,R/FR为2.5能够显著促进菊花发育进程和提高菊花的外观品质和A级切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Jinba’)为试材,于2010-2011年设计不同红光(R: (660 ±10) nm)与远红光(FR: (730±10)nm)比值(R/FR分别为0.5、2.5、4.5、6.5)的LED灯照射处理,研究不同R/FR值对温室切花菊形态指标、叶面积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R/FR=2.5处理的植株叶片数、株高、茎粗、花径、叶面积及总干重均为各个处理中最高,R/FR=0.5处理的节间最长。所有R/FR处理的单株地上干物质重量与光质处理天数呈指数-线性模型。随处理天数的增加不同R/FR值处理菊花植株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干物质分配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叶片和花的干物质分配指数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分别呈降低和升高的趋势,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R/FR=2.5处理下,菊花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和花干物质分配指数最高,而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却为最低;R/FR=6.5处理茎干物质分配指数最高,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最低;0.5处理花朵干物质分配指数最低,说明远红光比例增加能够促进干物质向茎中分配,R/FR=2.5处理利于干物质向花朵中分配。  相似文献   

3.
‘神马’菊花花芽分化与内源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薄层层析-荧光法测定菊花'神马'花芽分化期间顶芽和叶片中多胺的动态变化,分析了菊花花芽分化与多胺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起始期顶芽中的腐胺(Put)含量急剧下降,此后在低水平上波动;叶片内Put则于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大幅上升,其后各阶段处于较低的水平.顶芽中精胺(Spm)与亚精胺(Spd)含量呈平行波动上升趋势,顶芽中Spin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直到花冠分化中期处于优势地位,而顶芽中Spd并无明显变化.顶芽、叶片中的Spin变化趋势相反,顶芽中Spm、Spd的含量变化趋势十分相似,但叶片中却呈交替性变化.结果显示,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Put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启动菊花花芽分化,后期Spm的增加有利于小花的分化,叶片可能向顶芽提供Spm,顶芽和叶片中的Spd与小花原基分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R∶FR值对菊花叶片气孔特征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为试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采用不同Red (660±10) nm: Far-red (730±10) nm值的LED光源短日处理,研究了温室切花菊叶片气孔特征和气孔导度对不同R∶FR值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R∶FR值短日处理35d菊花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直径分别以R∶FR值4.5和6.5处理最大,均以R∶FR值2.5处理最小,气孔密度和气孔开度均以R∶FR=2.5处理最高,以R∶FR值6.5处理最低,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明显高于上表皮;不同R∶FR值处理叶片的气孔开张比和气孔指数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光强下,菊花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由大到小的R∶FR值顺序依次为2.5、4.5、0.5、6.5。叶片气孔导度与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开度成正相关,与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呈负相关;R∶FR值在2.5-6.5范围内,随光质中红光成分增加,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开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在植物中的超量表达能够提高植株对低温、干旱、盐渍、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从菊花中克隆得到DgDREB1A基因,构建了转基因表达载体pBIG-DREB1A,并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在建立了菊花高效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优化受体再生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DgDREB1A基因转入切花菊‘神马’品种。PCR结果显示,在获得的38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中有8株为阳性,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基因组中,转化效率为3‰。本研究为培育综合抗逆性良好的菊花新品种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切花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品种‘神马’为试材,外源喷施0.1mmol·L-1的亚精胺(Spd)与多胺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转入昼10h/夜14h的短日条件下进行开花诱导,测定不同花芽分化时期顶芽内源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和几种激素[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多胺对激素和花芽分化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源多胺和多胺合成抑制剂能够显著影响顶芽内源多胺(Put、Spd、Spm)和激素(IAA、ZR、iPA、GA)的含量,顶芽内高水平多胺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的启动和保持;外源多胺及多胺合成抑制剂可能通过影响内源多胺含量从而影响内源激素或者直接影响内源激素和内源多胺,进而调控花芽分化:内源Put与IAA关系密切,高水平的内源Put不利于IAA的积累;ZR和iPA含量与内源多胺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外源多胺及多胺合成抑制剂对GA的影响主要在花序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且高水平的内源Spd和Put不利于GA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对切花菊‘神马’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在40 ℃/35 ℃(昼/夜)与33 ℃/28 ℃高温下分别胁迫11 d,然后转入23 ℃/18 ℃恢复5 d,研究不同高温强度及恢复对菊花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3 ℃/28 ℃下净光合速率(Pn)逐渐降低,气孔导度(Gs)5 d后明显降低,两参数均可在23 ℃/18 ℃下恢复到对照的80%以上;40 ℃/35 ℃高温下Pn与Gs大幅度持续降低,胁迫前期,胞间CO2浓度(Ci)上升,Pn的降低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导致;9 d后Ci与Pn同时降低,气孔限制成为Pn 降低的主要因素.高温使菊花叶片的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效率(ΦPSⅡ)与天线转换效率 (Fv′/Fm′)降低,天线热耗散(D)增加,表明高温胁迫下菊花通过降低光能的捕获与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效率来保护反应中心免受伤害.33 ℃/28 ℃下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推测此温度下受体端电子传递首先受到抑制;40 ℃/35 ℃下qP持续增加,表明放氧复合体(OEC)可能是菊花光合系统中极端高温伤害的原初位点.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有机肥及杀菌剂对切花菊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切花菊‘优香’长期连作导致的枯萎病不仅严重降低了切花菊的品质及产量,而且致使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种群失调.本文采用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切花菊‘优香’连作土壤中分别施用杀菌剂多菌灵(MBC)、添加有拮抗微生物的有机肥(BOF)及二者的联合施用(MBC+BOF)对切花菊‘优香’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施用微生物有机肥(BOF)或多菌灵(MBC)均能有效防控切花菊连作枯萎病的发生;微生物有机肥(BOF)在增强切花菊‘优香’的根系活力、提高切花菊的主要品质(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舌状花数、植株鲜质量)及切花菊土壤酶活性方面效果显著高于多菌灵(MBC);多菌灵对土壤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处理(MBC+BOF) 对提高切花菊主要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菊花C029花芽分化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切花型菊花‘C029'为试材,以沈阳地区自然光周期为对照,研究了3种光周期(昼/夜8 h/16 h、10 h/14 h、12 h/12 h)处理下‘C029'花芽分化进程、开花时间和开花性状.结果显示:(1)‘C029'花芽分化进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序原基分化期、总苞鳞片分化初期、总苞鳞片分化末期、舌状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舌状小花原基分化末期、筒状小花分化初期、筒状小花分化盛期和花芽分化完成期9个时期.(2)8 h/16 h处理到开花所需时间为42 d,比10 h/14 h处理和12 h/12 h处理分别提前4 d和7 d,较对照提前13 d.(3)随光照时数的缩短,‘C029'花芽分化进程提前,但是株高、平均节间长度、可见叶数、茎粗和花径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除8 h/16 h处理外,均适宜作切花应用.研究表明,日照时数可影响菊花‘C029'开花,缩短日照时数有助于加快其花芽分化进程和提前开花,并以10 h/14 h光周期处理最适宜沈阳地区应用,其开花时间适宜、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干、湿贮藏方式及其贮藏期对三种不同发育程度切花菊贮后品质的影响。两种湿藏能促进切花发育,贮藏6周后切花花径分别增大了2.54cm(清水)和3.29cm(S+AgNO_3),但不能延长贮藏期;干藏能延长贮藏期,可贮期达4~6周,提高切花催开后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德国鸢尾‘Royal touc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光周期对其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日照加速了植株花芽分化的进程,而长日照促进了单花序上花芽数目的增加;(2)长日照下植株单位叶面积的光合能力较强(;3)植株的花芽分化与其叶面积、叶干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比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光周期对德国鸢尾‘Royal touch’花芽分化时间和数量的影响与光周期对其植株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喷施GA3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花菜的花芽分化进程,因而使花球的现蕾期、膨大期和采收始期相应提前,50mg·L-1GA3处理的最佳,产量和花球紧实度也增加,喷施100 mg·L-1 GA3的青花菜花球维生素C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馥郁滇丁香品种‘香妃’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设置不同的光周期及采用迁光法对其进行处理,探讨不同光周期下馥郁滇丁香‘香妃’的成花反应,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以期为馥郁滇丁香‘香妃’的花期调控及商品化盆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馥郁滇丁香‘香妃’属于质性或专性短日照植物,临界日长约为14 h,适宜成花的日照长度为10~12 h,限界性诱导光周期为30 d短日照。(2)在诱导光周期下,花芽形态分化包括未分化期、总苞原基分化期、花序或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在诱导光周期下处理16 d后,植株全部完成了成花转变;处理30 d后,所有植株的花芽分化处于花被原基发育形成期,并且成花决定达到稳定状态,移入非诱导光周期下不会发生成花逆转。(3)在4 h暗中断的非诱导光周期下,所有植株的芽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的未分化期。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以‘Money Maker’野生型(CK)和以‘Money Maker’为背景的光敏色素B1突变体(phyB1)番茄植株为试材,分析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分别为7.4、1.2和0.8的光环境下,受盐胁迫(100mmol·L-1 NaCl)的番茄幼苗根系形态指标及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以解释不同R∶FR值对番茄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光敏色素B1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盐胁迫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体phyB1番茄幼苗的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叉数)比对照显著降低,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活性氧(O-·2和H2O2)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均比对照显著升高。(2)在盐胁迫条件下降低植株生长光环境中的R∶FR值,野生型番茄植株的根系形态指标以及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比盐胁迫下显著升高,叶和根中活性氧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均比盐胁迫下显著降低,而在phyB1突变体番茄植株中,以上指标在不同R∶FR值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变化。研究发现,低R∶FR值能够促进野生型番茄根系的生长,提高叶和根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和根中活性氧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增强野生型番茄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且当R∶FR值为0.8时整体效果最优;光敏色素B1在低R∶FR值促进番茄幼苗抗氧化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对菊花花芽分化及其叶片和芽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宪芝  梁芳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7):1349-1353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16h昼/8h夜;12h昼/12h夜;8h昼/16h夜)对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和芽内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6h/8h处理植株始终没有花芽分化,8h/16h处理的花芽分化开始和完成分别在处理后第13.9天和第23.1天出现,比12h/12h处理的分别提前1.7d和2.8d.(2)16h/8h处理叶片和芽中Put、Spd和Spm含量始终都没有明显变化,而8h/16h和12h/12h处理的叶片和芽中Put、Spd、Spm含量都比16h/8h处理的明显增加,而且8h/16h和12h/12h处理的叶片Put和Spd含量在处理第10天和第20天时出现2个高峰,芽中Put和Spd含量在处理第15天时出现一个高峰;另外,8h/16h处理的叶片和芽中Put、Spd含量比12h/12h处理的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菊花神马是质型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神马叶片和芽内合成多胺,而且日照时数越短,越有利于叶片和芽内Put、Spd、Spm的积累和促进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6.
由链格孢菌引起的菊花黑斑病严重降低了菊花的品质和产量.链格孢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粗毒素是菊花黑斑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从菊花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筛选出致病真菌链格孢菌1株,研究其粗毒素对菊花幼苗‘神马’生长的影响以及测定盆栽幼苗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抗性物质含量、诱导酶活性及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链格孢菌粗毒素对菊花‘神马’幼苗的株高、茎粗、根长均有抑制作用,毒素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且粗毒素原液处理14 d后,菊花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受到显著抑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8.9%、21.4%和23.3%;链格孢菌粗毒素处理菊花‘神马’幼苗后,根系组织细胞膜透性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毒素浓度处理下,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毒素原液处理菊花幼苗后,菊花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链格孢菌10倍稀释液处理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链格孢菌粗毒素对切花菊‘神马’幼苗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菊花幼苗根、茎的正常生长,增加菊花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切花菊幼苗叶片中抗性物质代谢以及提高叶片保护酶活性而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7.
单位面积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研究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该研究以独本菊品种‘神马’为试验材料, 于2005年10月~2006年7月在北京日光温室内进行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氮素水平的栽培试验, 以生理辐热积为发育尺度, 定量分析了氮素对独本菊品种‘神马’干物质分配指数动态的影响, 建立了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品种‘神马’干物质分配影响的模拟模型, 并用与建立模型相独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独本菊品种‘神马’叶片累积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现蕾期, 现蕾期叶片累积氮含量适宜值为1.62 g&#8226;m–2。模型对日光温室独本菊品种‘神马’各器官干重预测结果较好, 茎、叶和花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97和0.94, 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10.3%、5.76%和4.02%。该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根据温室内的气温、太阳辐射、日长和现蕾期叶片累积氮含量预测日光温室独本菊品种‘神马’各个器官干重随生育时期的动态变化, 从而为日光温室独本菊品种‘神马’生产中氮素的优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当归果翅对其种子吸水及发芽进程的影响,旨在为当归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当归的双悬果果实和去翅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千粒重、含水量、体积、容重和吸水率进行测定,并在自然室温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①当归双悬果去除果翅后,其千粒重减少了46.87%(P<0.01),体积减少了90.78%(P<0.01),容重增加了475.92%(P<0.01),含水量增加了20.15%(P<0.05);②当归果翅抑制了种子吸水吸胀的能力,果翅去除后能在2.48 h内进入稳定期,较去翅前提前了3.38 h,且吸水过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③当归果翅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果翅去除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未去翅种子分别提高了256.7%、12.28%和27.77%,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归双悬果去除果翅后,减小了种子体积和重量,并促进了种子吸水吸胀能力,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质量。建议在生产中以去翅种子作为播种材料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20.
以‘金魁’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Jinkui’)组培苗及2年生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qRT-PCR技术对0.1 mmol·L-1水杨酸(SA)、0.05 mmol·L-1茉莉酸甲酯(MeJA)、0.01 mmol·L-1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0.01 mmol·L-1脱落酸(ABA)4种植物激素处理后0、4、12和48 h,低温(4℃)和0.2 mol·L-1 NaCl胁迫0、4、12和48 h,高温(48℃)胁迫0、2和4 h及恢复培养6 h,以及干旱胁迫14 d后叶片中AdRAV1、AdRAV2和AdRAV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条件下3个AdRAV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 SA、MeJA和ACC处理后4和12 h,AdRAV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但ABA处理后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SA、MeJA、ACC和ABA处理后48 h,AdRAV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4种植物激素处理后4、12和48 h,AdRAV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AdRAV1和AdRAV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胁迫48 h时AdRAV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升高。 NaCl胁迫12 h时,AdRAV1和AdRAV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AdRAV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降低。高温胁迫4 h时, AdRAV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 AdRAV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胁迫2 h时,AdRAV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恢复培养6 h时,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法恢复至起始水平。干旱胁迫14 d后,AdRAV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正常浇水);AdRAV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而AdRAV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低于对照,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胁迫条件对‘金魁’猕猴桃AdRAVs基因的表达特性有不同诱导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dRAV1、AdRAV2和AdRAV3基因可能参与SA、MeJA、ACC和ABA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耐盐和耐高温过程;并且,AdRAV1基因还可能参与耐旱过程,而AdRAV3基因则可能参与耐寒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