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工作以放射自显术观察了18-甲基三烯炔诺酮对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1)正常怀孕大鼠胚泡在子宫内膜着床前后(2—7天),~3H-胸腺嘧啶核苷大量参入内膜间质细胞核。但交配后第1天注射18-甲基三烯炔诺酮,~3H-胸腺嘧啶核苷则只参入内膜上皮细胞核内,间质细胞DNA 的合成受到抑制,使间质细胞不能转化为蜕膜细胞,因而阻止了胚泡着床。(2)正常怀孕2—7天大白鼠,注射~(35)S-硫酸钠后在子宫内膜中未观察到银颗粒,证明不合成硫酸粘多糖。但交配后第1天注射18-甲基三烯炔诺酮,由第3天开始,在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边缘和腔内都出现了大量的银颗粒。结果指出,药物促进了硫酸粘多糖的合成。(3)18-甲基三烯炔诺酮对间质细胞DNA 合成的抑制和促进内膜硫酸粘多糖的合成,很可能是通过抑制孕酮的生理效应而实现的。(4)孕酮的生理效应被抑制,可能是由于18-甲基三烯炔诺酮竞争占据了内膜靶细胞中的孕酮受体,使孕酮不能与其结合以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产生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大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孕酮及其受体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早期妊娠大鼠(D_1—D_7)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和孕酮受体含量;对着床点和未着床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和受体含量作了比较;分析了血清和子宫组织中孕酮与雌二醇-17β含量的比值。初步结果表明:(1)血清孕酮含量在 D_4明显升高,达到44.13±5.69ng/ml,但子宫组织中的孕酮含量一般随妊娠时间逐渐升高;(2)胞质受体在 D_1最高(45304±1008分子/细胞),在 D_6最低(1121±149分子/细胞),而核受体含量在 D_6比 D_5和 D_7显著升高;(3)孕酮与雌二醇-17β的比值无论在血清和子宫组织中都是在 D_5和 D_7为最高;(4)在 D_6着床点子宫组织孕酮含量明显高于非着床部位,在 D_7两者无异;(5)在 D_6着床点中核受体含量要比未着床点部位高4倍;在 D_7着床点中胞质受体含量明显高于 D_6,也明显高于 D_7中非着床部位子宫胞质受体量。上述资料表明,(1)在 D_5(大鼠胚泡着床时间)子宫贮留更多的孕酮,这可能有利于子宫处于一种“静态”环境,以利于胚泡着床;(2)在 D_6着床点孕酮核受体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着床的胚泡局部分泌一种或一些因子,发动或加强激素受体复合体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转入,(3)在 D_7子宫组织中,孕酮水平明显上升,这说明胚泡至少在 D_7已能合成孕酮。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中大鼠妊娠第三天(D_3)出现血浆孕酮含量和子宫细胞胞核中孕酮受体含量显著同步升高和胞质中孕酮受体含量明显下降的现象,为D_5胚泡着床准备了必要的条件。D_6时血浆孕酮,胞质和胞核中孕酮受体以及子宫重量均升高,标志胚泡着床后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了6S(α-氨基丙酸)-异硫氰酸荧光素-孕酮(简称:6NHPF),对鸡的输卵管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观察。发现PR存在于腔上皮细胞核,在平滑肌肌细胞及输卵管近泄殖腔端不存在PR。在输卵管相邻的组织切片上用孕酮或6NHPF的中间体化合物抑制剂,发现对合成的荧光孕酮都能够竞争性抑制,证实了这种新的,亲水性的小分子荧光孕酮能与PR特异性地结合。  相似文献   

5.
孕酮作为一种甾体激素,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活动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孕酮的生理功能依赖于核孕酮受体介导的基因组效应和膜孕酮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这两种效应共同介导了孕酮在各种雌性生殖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包括排卵、胚胎植入、妊娠维持、分娩启动和乳腺发育等。近年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大量的孕酮下游靶基因,但至今未能在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上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孕酮响应元件,故推测核孕酮受体调节下游靶基因转录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于传统的类固醇核受体。基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文章综述了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活动中,孕酮受体介导各种生理效应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细胞化学LSAB法,兔抗人孕酮受体抗体(适用于小鼠)显示小鼠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中的孕酮受体。结果显示:未注射RU486的动物的子宫与阴道内孕酮受体丰富,输卵管中含量较少,卵巢中未见阳性反应物质。RU486注射4天后,子宫与阴道中孕酮受体明显减少;注射后7天,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都为阴性反应。该结果显示了孕酮受体在雌性小鼠生殖系统内的分布特点,提示RU486封闭孕酮受体的最佳时间为用药后第7天。  相似文献   

7.
孕酮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宝云  狄冉  储明星  王凭青  鲁浪 《遗传》2008,30(12):1536-1544
摘要: 孕酮作为一种甾体激素, 在各种雌性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中, 孕酮的生物活性主要是通过两个孕酮受体PGR-A和PGR-B转录活性的调节来介导。文章介绍了孕酮受体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和多态性, 并讨论了该基因与哺乳动物生殖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应用氚标记配基交换法测定了早孕大鼠子宫细胞核雌二醇与孕酮-受体复合物水平,同时也观察了外周血浆这两种甾体激素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早孕期间子宫细胞核中雌二醇和孕酮受体水平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分别在受孕第3天和第4天出现雌二醇和孕酮受体高峰(均为~20,000结合位点/细胞);同时也分别在这两天观测到血浆雌二醇和孕酮浓度高峰(0.08毫微克/毫升和29毫微克/毫升)。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其他研究工作者报道的一致,即血循环中卵巢甾体激素水平的升高导致子宫细胞核大量集聚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加速基因表达,刺激子宫的生长和细胞分化,为胚泡的着床造成适当的子宫环境。  相似文献   

9.
孕酮(progesterone,PROG)不仅存在于生殖系统,而且在神经系统也有合成。孕酮受体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均有分布,参与神经系统的各项功能,其中包括对疼痛的调节。孕酮及其代谢产物对生理性痛和炎性痛均有抑制效应,孕酮对雌激素介导的外周痛觉增敏也有抑制效应。另一方面,孕酮增强神经病理性痛的痛觉异常和痛觉过敏。孕酮可以通过调节某些痛觉相关的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以及影响疼痛下行抑制通路,从而完成对痛觉调节。  相似文献   

10.
2月龄的Wistar大鼠,经颈静脉注射~3H—Ru486(~3H—R)或~3H—孕酮(~3H—P)后,可见自显影银粒在子宫肌层细胞核内有明显的聚集,而腔上皮和腺上皮内银粒分布相对较少。在阴道、输卵管肌层细胞核内也有聚集。垂体前叶细胞的核、浆以及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等核团内神经元的胞核内都有相似的银粒聚集。所有动物的隔肌内均未见自显影银粒定位。用非标记Ru486,孕酮或地塞米松竞争的结果表明,Ru486在下匠脑、垂体、子宫等水平均和孕酮竞争特异性结合部位,很可能是孕酮受体结合部位。这提示Ru486在体情况下对上述各个水平的生理机能均可能产生影响,其抗早孕和诱导月经可能是通过多个环节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脑内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以及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注射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中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脑组织匀浆及脑脊液内孕酮含量的变化。结果ACM组大鼠在注射ACM后30min出现癫痫行为,2h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CM作用后2h,P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4h达最低(P<0.05),12h恢复正常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显示ACM组大鼠在侧脑室注射ACM后2h,脑脊液中孕酮含量明显升高;而海马组织和大脑皮质中孕酮含量则在注药后4h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上实验结果提示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通过降低大鼠脑内孕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参与癫痫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2.
孕酮对小鼠全脑切片积聚3H-γ-氨基丁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孕酮对离体培养的小鼠全脑切片积聚^3H-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孕酮降低小鼠全脑切片对^3H-氨基丁酸的积聚作用。该作用可被氨基酸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加强,被氨基丁酸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和印防己毒素以及氨基丁酸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阻断,而且孕酮的效应以及各药物对其的影响均集中在0.01-0.05μmol/L孕酮浓度中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配雌紫貂妊娠期间(9月至翌年2月)的血清孕酮水平。结果表明:其中产仔雌貂在9月至翌年1 月的血清孕酮呈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平均1.45±0.23毫微克/毫升),2月下旬急剧升高至本试验的最高值(平均3.72±1.67毫微克/毫升,P<0.01),空怀雌貂在妊娠前期内的血清孕酮水平均为0.70±0.14毫微克/毫升的低水平,与产仔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作者认为血清孕酮水平的变化与日照和胚泡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缺钙处理的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在孕酮作用下,仍能显示与恢复成熟分裂有关的早期启动变化,即卵内cAMP含量下降。但在缺钙条件下,孕酮不能促使卵母细胞进一步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促成熟因子,这可能与缺钙条件下卵母细胞内蛋白质磷酸化反应普遍低下有关。在外环境中有足量钙离子的条件下,即使无孕酮刺激,二价阳离子载体A_(23187)亦能诱发卵母细胞GVBD。这些结果无疑证明外源钙离子内流,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卵内游离钙离子增加,与卵母细胞恢复和完成成熟分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1对大鼠排卵前卵泡颗粒细胞产生孕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离体细胞体外孵育法研究了内皮素-1(ET)对大鼠排卵前卵泡颗粒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ET能显著抑制hCG刺激下的孕酮产生,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8mol/L时,即有显著意义(P<0.05,n=6),至10-7mol/L时则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n=6);不同浓度ET(10-7—10-7mol/L),对颗粒细胞基础孕酮的产生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ET对hCG刺激下孕酮生成的抑制作用,在用免抗人内皮素抗血清(ET-A)1:1000及cAMP后能明显被逆转。实验中还观察到,ET使颗粒细胞LH/hCG受体数下降,亲和力降低。本文结果提示,ET可能为卵巢内的一种局部调节肽,通过作用于ET受体,干扰LH/hCG受体功能和cAMP生成而抑制颗粒细胞孕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给幼龄小鼠(21-23日龄)注射8IUPMSG促滤泡生长。48h后给一组动物只注射8IUhCG,另一组注射8IUhCG加100μg促乳素(PRL)。3,12和24h后杀死动物,取血和卵巢,从后者分离颗粒细胞(GC)作离体培养。测定血清和培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表明,PRL显著增强hCG所致血中孕酮含量上升,但抑制hCG所致雌激素的产生;对GC离体培养的测定结果也完全相同,上述结果表明,PRL抑制H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雌性小鼠甲状腺C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降钙素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 ,观察了雌、孕激素对雌性小鼠甲状腺 C细胞的影响。去卵巢小鼠 (OVX)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FB)、己烯孕酮 (HPC)和苯甲酸雌二醇加乙烯孕酮 (EB+HPC)两个月。用药剂量根据小鼠口龄和体重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降钙素 (CT)阳性细胞并对其进行细胞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 :(1)去卵巢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甲状腺 C细胞数目剧增 ,给予 EB、HPC、EB+HPC治疗的各组小鼠甲状腺C细胞数目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近。 (2 )各组小鼠甲状腺 C细胞的大小无明显改变 ,平均直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雌、孕激素缺乏可引起雌性小鼠甲状腺 C细胞增生。 C细胞增生也可能是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脱氢表雄酮对人早期胎盘孕酮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祖平  郑祥建 《动物学报》1998,44(3):341-346
采用绒毛组织体外卵育模型,观察了脱氢表雄酮对人早期胎盘滋养层组织孕酮分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6mol/L以上)的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盐可以显著地抑制体外卵育的人早期胎盘滋养层组织的孕酮分泌(P〈0.001),低浓度则无效应。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盐抑制孕酮分泌的影响不依赖于其芳香化产物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4-羟基雄烯二酮也能抑制孕酮分泌(P〈0.001),但其作用可被17β-雌二醇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