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制品对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从正常健康鲤的肠道中分离、筛选出无毒无害正常菌群Jy10、Jy31制成生态制品,作为鲤的饲料添加剂,用以饲养鲤,其应用结果表明,鲤生态制品饲养组的增重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K_1),组织生长效率(K_2)以及多项生理生化指标(Rbc、Hb、血糖量、血浆总蛋白量、红细胞脆性、肌肉含蛋白质率等)均高于或优于对照组。本文对生态制品的促长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调节剂对提高中国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从健康中国对虾肠道中分离筛选出的无毒、无害菌群(JX5、JX6)制成微生态调节剂,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中国对虾,对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的抗病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态调节剂能够明显地提高中国对虾感染后的成活率,使死亡高峰时间延迟;(2)感染后的血液病理指标显示,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下降,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上升;(3)投喂微生态调节剂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感染致病后,其血液指标与健康虾比较变化幅度不同,试验组虾血液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本文同时对微生态调节剂抗病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41-248
对41尾感病和22尾抗病兴国红鲤的308个有效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71条不同的MHC Ⅱ类基因编码序列,分属26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Cyca-DXA24Cyca-DXA36为新发现的13个等位基因。MHCⅡ类基因片段的长度为624 bp,包括第14个外显子,分别编码信号肽、1和2结构域及连接肽/跨膜区。1结构域的变异明显大于2结构域,表现在1结构域中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位点比例(55.16%和79.76%)明显高于2结构域的变异位点比例(45.96%和68.42%)。1结构域的PBR区的非同义碱基替换率(dN)与同义碱基替换率(dS)的比值 (=dN/dS)为5.742,远远高于非抗原结合位点(non-PBR)及2结构域的0.755、0.592,揭示兴国红鲤MHC Ⅱ类基因的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等位基因Cyca-DXA24 (P0.01)与兴国红鲤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相关,等位基因Cyca-DXA3 (P0.05)、Cyca-DXA4 (P0.01)、Cyca-DXA6 (P0.05)、Cyca-DXA33 (P0.05)与兴国红鲤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易感性相关。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HCⅡ类基因在健康兴国红鲤的肾、肝、鳃等10个组织均能普遍表达。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肾、肝、脾3个组织中的MHCⅡ类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MHCⅡ类分子在兴国红鲤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微生态平衡原理,应用三种微生物菌群(系从中国对虾成虾消化道中分离筛选出来的)制成生态制品作为饲料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出池仔虾进行投喂,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生态制品不汉都能显著地提高仔虾的成活率,而且对仔虾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出池仔虾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微生态制剂的促生长机理,以及直接利用出池仔虾进行养成或放流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41尾感病和22尾抗病兴国红鲤的308个有效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71条不同的MHCⅡ类α基因编码序列,分属26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Cyca-DXA24—Cyca-DXA36为新发现的13个等位基因。MHCⅡ类α基因片段的长度为624 bp,包括第1—4个外显子,分别编码信号肽、α1和α2结构域及连接肽/跨膜区。α1结构域的变异明显大于α2结构域,表现在α1结构域中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位点比例(55.16%和79.76%)明显高于α2结构域的变异位点比例(45.96%和68.42%)。α1结构域的PBR区的非同义碱基替换率(dN)与同义碱基替换率(dS)的比值ω(ω=dN/dS)为5.742,远远高于非抗原结合位点(non-PBR)及α2结构域的0.755、0.592,揭示兴国红鲤MHCⅡ类α基因的α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等位基因Cyca-DXA24(P0.01)与兴国红鲤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性相关,等位基因Cyca-DXA3(P0.05)、Cyca-DXA4(P0.01)、Cyca-DXA6(P0.05)、Cyca-DXA33(P0.05)与兴国红鲤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易感性相关。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HCⅡ类α基因在健康兴国红鲤的肾、肝、鳃等10个组织均能普遍表达。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肾、肝、脾3个组织中的MHCⅡ类α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MHCⅡ类α分子在兴国红鲤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调节剂对鲤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JY10、JY31复合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鲤后,进行肠道菌群定位,定量及定性分析,并以投喂常规饵料的鲤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调节剂饲养后鲤肠道中JY10、JY31制品菌群量明显增加,大肠菌群量明显减少,定植效果良好;同时其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微生态调节剂对鲤肠道菌群的调整查和促进新陈代谢及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添加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为(6.80±0.00)g左右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其抗病力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mg/kg的甘草酸,共配制4种实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甘草酸对刺参的成活率没有影响,各处理组均为100%。饲料中添加200mg/kg甘草酸可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进行刺参攻毒实验,攻毒后14d内对照组与50mg/kg添加组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8.3%和36.7%)显著高于100和200mg/kg添加组(分别为30.0%和26.7%)(P<0.05)。实验可得到以下结论:(1)饲料中添加200mg/kg甘草酸可以提高刺参养殖的产量,同时可以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2)在研究中,全周期养殖期间投喂甘草酸不会产生免疫疲劳或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微生态制剂人用双歧杆菌相关制品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日本微生态制剂人用双歧杆菌相关制品的现状日本森下仁丹株式会社客座研究员李雪驼日本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邱华指导康白,光罔知足1.前言日本是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对双歧杆菌有所认识的。早期的研究者主要是光罔知足和越智先生。60年代,小儿科医生本道间先...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对鲤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一种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总称,近年来,光合细菌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一方面由于它是研究光合作用的理想材料,另一方面,它又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水产养殖和禽畜饲养,改善植物营养状况等方面已有不少报道1-4,本文研究了光合细菌在鲤养殖水体中的增殖和分布规律以及它对水体中异养细菌、浮游动物及水质的影响,以阐明光合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11.
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导法定量测定了中国东南沿海红树植物叶片的抗寒力变化。结果表明;(1)海南琼山东寨港主要红树种类冬季抗寒力(半致死温度)介于-2.3~-6.8℃之间,其中红树科植物抗寒力较强,多数种类属于低温敏感性相对较弱的L类型;海桑科和楝科红树种类抗寒力较弱,属于低温敏感性较强的H类型。(2)随纬度升高(个别地点除外),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红海榄(Rhizophors,stylosa)抗寒力增强,呈现种群分化趋势。(3)同一地点,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有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最低,秋冬两季高于春季。(4)同一群落内,生长于中潮区滩面的秋茄抗寒力强于高潮区,但桐花树抗寒力在各个滩面相差木大。(5)秋茄和桐花树树冠上不同部位叶片的抗寒力不同,由表及里,由上至下,呈降低趋势。红树叶片抗寒力的种群分化、季节变化和部位差异是其趋异适应的结果,有益于红树植物的生存和繁育。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学科起源与发展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植物生理生态学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用生理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生态学现象。从现有的资料看,该门学科的创始人当为德国学者辛泊尔(A. F. W. Schimper);但近代最早建议将植物生理生态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的为比林斯(W. D. Billings);拉夏埃尔(W. Larcher)为该门学科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应归功于李继侗先生;然而,李博先生对拉夏埃尔《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翻译出版促进了该门学科在中国的传播。植物生理生态学目前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它能够对一些生态学现象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给以机理上的解释,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桃儿七分布格局与生态适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云南产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它的分布格局及生态适应。指出桃儿七是一个分布范围较广、生态适应幅度大的物种;在分布区内它主要出现在具有次生植被的山谷中,个体在居群内的分布格局,由于受到放牧活动的影响而呈聚群式分布,植株常出现在灌木丛下和树根附近。它适应夏秋湿润凉爽,冬季及早春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并具有相应的生长与发育节律。人类  相似文献   

14.
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多鳞铲颔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栖居河段的生态环境等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分布成因等问题。做为对北方寒冷气候的适应,多鳞铲颌鱼有蛰伏泉穴越冬的习性,越冬期近6个月;推测多鳞铲颌鱼是由原始鲃类演化来的,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现代分布状况可能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抗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药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ifampin resistance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n 236 clinical isolat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thesis. It has found that 99.4% of the strains with rifampin resistance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and 89% of the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rifampin.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ifampin resistance of Tuberculosis baccilli could be used as the marker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完了药用植物绞股蓝在野生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讨其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复合制剂(三株口服液)消除氧自由基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双歧杆菌复合制剂对清除氧自由基的动物实验,小鼠内服三株口服春血清中SOD对连苯三酚的自氧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碉丙二醛浓度低于对照组。表明内服三株口服液后能激活血清中SOD的活性,能降低自由基的分解产物丙二醛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宏观植物生态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3种主要植物生态模型的发展现状1)种群动态模型,主要模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单个种的植物个体发芽、成长和死亡过程,及其种内竞争和种间相互作用,是研究开发最早的一类生态模型之一.该类模型主要应用于分析植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2)演替模型,主要模拟植物种类(动物与此相伴)在整个生态系统发展过程的变化,包括植被类型的转变和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改变.可用于研究生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生态系统模型,是把生态系统当作一个功能整体来模拟的一类模型,主要有以下3类(1)SVAT模型,主要模拟地表生态系统过程,以BATS、SiB、SiB2和LEAF为代表,多用于气候研究;(2)BGC模型,主要模拟3个关键循环碳,水和营养物质循环.常用的BGC模型有FOREST-BGC、BIOME-BGC、CENTURY、TEM、DOLY以及由它们衍生而来的整合模型组;(3)BG模型,模拟群落、生物群区中植物分布,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BGMs包括BIOME2和MAPSS,它们主要用于研究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生物分布的变迁.最后,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展望了生态模型在未来几年内的几个发展方向1)与基础学科相结合,比如把物候学引入生态模型研究中来,以寻求新的支撑点;2)与现代非线性理论相结合,重新评价模型的假设基础;3)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模型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4)在研究方法上,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尽可能地把生态系统当作一个功能整体来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对黄河的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调查了2008年春、秋两季干流14个河段和4座水库,并选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群落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生物评价结果既有效反映了水质和基质的空间格局,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总体来说,上游的兰州以下河段及下游各河段的健康状况较差,中游各河段相对较好。回归分析表明了各种水文和泥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发展和生态健康的重要影响。文章最后就黄河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