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蛾复眼转化速度与光暗适应的时间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慰曾 《昆虫学报》1989,32(3):306-310
夜行蛾类的复眼,随光、暗适应时间而逐步转化,这种转化是可逆的.以屏蔽色素分布范围的大小为指标来判断复眼的转化速度得以下结果:1.从亮眼到暗眼:亮眼进入暗适应后其屏蔽色素随暗适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向远心端方向集中.屏蔽色素的移动是减速进行的.暗适应开始后的前3分钟,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10.7,当暗到10—15分钟时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4.6,再暗到60—150分钟时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0.7.屏蔽色素移动的速度个体间差异较大,完成全过程大多数个体需150分钟,少数个体只需60分钟,另有个别个体经过270分钟暗适应仍尚未完成全过程.2.从暗眼到亮眼:暗眼受光后,其屏蔽色素随光适应时间的增加而向近心端方向扩散,色素移动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缓.转化全过程约需60分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包皮组织中表皮干细胞Integrinβ1的表达,为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ispaseⅡ和BSA共同作用,分散表皮和真皮组织部分。对不同年龄组分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Integrinβ1免疫荧光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年龄组Integrinβ1表达的阳性率。结果:不同年龄组分离得到的表皮干细胞形态一致。细胞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以7岁年龄组为最佳,其次是16岁年龄组,最后是30岁年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年龄组Integrinβ1的表达,7岁组阳性率为93%,16岁组阳性率为56%,30岁组阳性率仅为3.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含量降低,低年龄段皮肤组织是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手腕部与膝部骨龄之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用Fels和RWT法评定了4902对2—17岁儿童青少年的手腕部和膝部骨龄。男女各年龄组骨龄的平均绝对差值为0.34—0.87岁,标准差为0.31—0.68岁。8—11岁前,这两个值往往随年龄增加;14岁前,男性一般大于女性。最大差值范围为1.45—2.99岁,其年龄变化往往不规律,但11岁前(男)和9岁前(女)常常增加。手腕部和膝部骨龄之间所存在的较大的绝对差值不能完全用观察误差加以解释。两部位的骨龄不能互相替代。所以,用骨龄预测成人身高和确定干骺固定术的时间,至少在5%的儿童中明显地受到骨龄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包皮组织中表皮干细胞Integrin beta1 的表达,为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ispaseⅡ 和BSA 共同作用,分散表皮和真皮组织部分。对不同年龄组分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Integrin beta1 免疫荧光染色,利用流式细 胞仪检测不同年龄组Integrin beta1表达的阳性率。结果:不同年龄组分离得到的表皮干细胞形态一致。细胞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以 7 岁年龄组为最佳,其次是16 岁年龄组,最后是30 岁年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年龄组Integrin beta1 的表达,7 岁组阳性率为 93 %,16 岁组阳性率为56 %,30 岁组阳性率仅为3.5 %。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含量降低,低年龄段皮 肤组织是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及缺乏情况,为孕妇合理地补充血清微量元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提高孕期保健,减少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的目的.方法:将255例观察组孕妇按妊娠时间分成早孕组(≤12周),中孕组(>12~<28周),晚孕组(≥28周),同时选取45例的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并且根据年龄将观察组孕妇分为30岁以上组(年龄≥30岁)和30岁以下组(年龄<30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血清铁、钙、锌、镁、铜5种元素的含量,并统计出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5种元素的缺乏情况.结果: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各种微量元素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微量元素的失衡程度与年龄和孕期有关.各孕期铁锌钙的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以上组中铁、钙、锌与30岁以下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湘潭地区妊娠期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间微量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差异,孕妇应根据孕周和年龄的不同合理加强对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以避免孕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6.
(一)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視网膜的結构特征和一般树松鼠相同,它的感受細胞层也有两行,形态上类似圓錐細胞。 (二)研究視网膜电图(ERG)所用的光有两种:弥散光(照射全视城)和呈40°的Maxwell投射光。弱光只引起一个单純的b波,强光引起的ERG为典型明视型的,a波和撤光反应很大。 (三)弥散光引起的ERG的光譜敏感(S_λ)曲綫:暗适应情况下,根据50μVb波所测定的曲綫和視紫紅(λ_(max)502mμ)的吸收光譜比較起来,大体上向长波位移5—10mμ。明适应时(45—145Td,ERG阈上3—3.5对数单位),长波段的相对S_λ升高,藍光段則几无变化。总的Purkinje位移,还沒有符合一般昼間活动松鼠的明視曲綫(λ_(max)525—530 mμ)。在暗适应情况下,用400μVb波为指标所测定的S_λ曲綫却又和在明适应时用慣例的50μV指标所测定的S_1曲綫符合。 (四)Maxwell投射光所引起的ERG的光譜敏感曲綫:在24,000—42,000 Td明适应下所测定的S_λ曲綫,和用弥散光在远較弱(45—145Td)的明适应下所测定的S_λ曲綫基本符合。但是同样在暗适应情况下,用投射光所测得的曲綫比用弥散光所测得的曲綫略向长波位移。 (五)在ERG阈上1—3.5对数单位的弥散光适应下,弥散藍光的log(辨增阈)按log(适应光强度)呈綫性增加,关系綫的斜率0.5—0.6;紅光辨增阈关系线的斜率较小,但变化較大,約从0.25增至0.5。用投射光所作的辨墳阈曲綫的斜率比用弥散光的稍大,紅光和藍光基本上沒有差别。 (六)視网膜照度为340,000Td的Maxwell投射光前曝光2分钟,暗适应曲綫表明ERG阈值下降約3.3对数单位。阈值下降有两个相,第一个相很大(約3单位),16—18分钟时基本上达到平衡值,此后阈值下降又稍加速,但一般不超过0.3单位。前曝光的程度,只影响第一个相的下降速度和大小。 (七)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b波上的3个小波。暗适应过程中,潜伏期愈短的小b波恢复得愈早。明适应时,潜伏期愈长的小b波,愈容易被压抑;墳强刺激,又可以把压抑了的小波重新激发出来。单色光也可以引起各个小b波。窒息时,潜伏期长的小b波先消失。  相似文献   

7.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成虫复眼暗适应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电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粘虫成虫复眼在暗适应过程中感受性的变化,及暗适应后感觉反应与闪光刺激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复眼的光感受性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暗适应第15秒钟时与暗适应完成后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强度相差4倍。完成暗适应的时间大约为30—45分钟。暗适应后的感受器电位与闪光强度的对数(LogI)之间的关系,在闪光强度LogI=-0.5到3.0的范围内,几乎为正比例的直线相关。网膜电流图一般包含四种成分:①开光反应,表现为短暂的正电位变化:③主要的、起源于感受器的负电位变化:③发生于负电位升起端的正相电位;及④表现为负电位的闭光效应。它们彼此间能相互影响,使视网膜电流图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外形,其中占优势的为感受器产生的负电位。本工作表明雌雄个体之间在视网膜电位的反应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羊种群结构及动态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机抽取1988年12月猎于内蒙古西旗的1026只黄羊,对其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1988年黄羊种群可划分成8个年龄组,当年出生的幼体比重较大,占39.7%;具繁殖能力的雌体数占24.95%;4.5岁以上年龄组个体数占12.7%;是典型的增长型年龄结构。种群全体、2.5、3.5、5.5岁以上年龄组的性比((?)/♀♀)与1:1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与1979年差异较大。生命表和死亡率曲线表明:种群有3个死亡高峰,分别发生在0.5、3.5和6.5岁以上年龄组。1979年和1988年黄羊种群的净生殖率(R。)分别为1.1335和0.864;1988年雌性开始繁殖的年龄有比1979年提前的趋势。30年来黄羊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分布区迅速缩小。由于黄羊的繁殖能力强和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只要加强保护和管理,恢复扩大种群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一)本工作测定了利用52°域的Maxwell投射光引起的視网膜电图α波的光譜敏感性(S_λ)。受試者四人,色觉均正常。这样引起的α波的波峰,决定于一般所鉴別的“明視”α波(α_p)。实驗是在1mL的明适应下和在完全暗适应下进行的。 (二)在1mL明适应下所测定的α_p波的S_λ曲綫,曾与Weale在0.95 e.f.c.明适应下所测得的視网膜周边10°的明視S_λ曲綫以及Wald的8°位置的圓錐細胞S_λ曲綫相比較,使各曲綫在632mμ处相重合。α_p的S_λ度比Wald的測定高,从632mμ到458mμ,逐漸增高到約1对数单位。在1mL的明适应下,α_p波实际上还有圓柱細胞的反应成分。 (三)暗适应下,α_p波对藍光的相对敏感性增高約1对数单位,Purkinje位移不完全。 (四)在不超过30μV振幅的α_p波中,可以分辨出一个峰潜伏期約15—20毫秒和一个峰潜伏期約20—28毫秒的部分,它們分別对长波段和对短波段的光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佟金龙  王凯  刘放  刘芳  王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2):6369-6374,6361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人体多脏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对50例健康志愿者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20.30岁、30.40岁、40—50、50.60、60岁以上各二十例,每组内男女各十例。所得图像均经nDeMR后处理工作站(AW4.3)行MIP重建和黑白反转显示技术,并重建ADC图,观察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人体多脏器弥散加权图像的特点,并测定不同部位的ADC值,测量的部位主要包括脑灰质、脑白质、尾状核头、丘脑、桥脑、腮腺、肝脏、脾脏、T8椎体、T8—9椎间盘、L2椎体、L2.3椎间盘、前列腺、乳腺、子宫颈等,每个部位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单位为×10^-3mm^2/S。结果:1、WB-DWI的正常表现。2、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各组织器官ADC值的统计学分析脑白质、T8椎体ADC值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8.9椎间盘、L2.3椎间盘及女性乳腺ADC值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2椎体ADC值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部位ADC值平均值。结论:正常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弥散加权图像特点及ADC值受到性别、年龄的影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正常WB-DWI表现存在差异。了解健康成人正常WB-DWI的表现对于准确判断各组织器官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70例颈椎病的T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是否引起椎动脉(VA)的血液动力学异常。材料与方法:用TCD仪对7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指标:频谱、Vs、Vd、Vm、PI,与正常人组50人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40岁年龄组的指标与正常人相应年龄组差异显著(P<0.01~0.05),<40岁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改变主要为单侧的VA,颈椎病组异常的VA通常有频谱的相应改变。结论:颈椎病患者TCD的改变一般为单侧的V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松嫩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植物个体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嫩草原不同时间火烧后,羊原高度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晚烧地最低但羊草个体重量这间无显著差异,产量的差异主要来自密度影响,火烧后,羊草叶片数增多、增宽,早烧地增长,晚烧地缩短,芦苇和寸草苔高生长也受火烧影响,但寸草苔高度后期差异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一)对于完全暗适应的眼,强度約为絕对阈10~3倍的弥散光照射全部視域,卽足以引起可被察觉的b波。刺激强度再增加2—10倍所引起的b波,按照ERG标准来判断仍然是属于暗視b波的。然而,在这样一个暗視b波中可以辨认出两个成分。較迟出現的一个成分能够为从藍到紅的各种单色光所引起。这个成分可被鉴別为有些工作者描述过的所謂迟正相。另一个較小的成分比迟正相早出現30—40msec,在藍光刺激时最显著,紅光刺激时則不出現。用52°的Maxwell投射光刺激也能引起对藍光敏感的成分,但是这种刺激还引起一个比“藍”b波出現更早(峰潜伏朔70—80msec)的b波部分(不純粹是一个暗視α波),这两者有相当程度的混合。用Maxwell投射紅光刺激时,由于对藍光敏感的波不出現,因此迟正相看起来变得比較突出。 (二)对藍光敏感的成分的阈值比迟正相的阈值約高0.3 log_(10)单位。虽然这个差別很小,但是迟正相已可为适应光有选擇地先被压抑。对紅光和藍光所引起的相同大小的b波,增加明适应到一定的强度,当由紅光引起的迟正相完全消失时,对藍光敏感的成分的一部分仍然保留下来。 (三)用弥散光刺激引起的迟正相的光譜敏感曲綫与ICI暗視标准曲綫符合,用Maxwell投射光刺激所测定的曲綫,在藍波段則显示出一个不超过0.1 log_(10)单位高于ICI标准的敏感性,这是由于在眼內产生的散射光所引起的。 (四)对于b波不同成分的意义,曾結合心理物理和神經生理学方面的資料加以討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查不同孕期孕妇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对其中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孕妇96例为观察组,其中早孕期与晚孕期孕妇各48例,并选择健康检查的生育年龄孕妇24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的BV、VVC检出率情况,并对早孕期与晚孕期孕妇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BV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VVC检出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早孕组和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早孕期与晚孕期孕妇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药物均有高的敏感性。结论阴道炎已是一种常见孕妇感染性疾病,而孕期阴道炎更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进行分泌物培养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与儿童先心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先天性心脏病2个年龄组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及hTERT mRNA(端粒酶催化亚基).比较相同年龄的先天性心脏病与健康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及hTERT mRNA差异,并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外周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及hTERT mRNA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组3-6岁组的受检者及健康受试者3-6岁组平均外周血白细胞端粒(1.63± 0.61)长于先天性心脏组7-10岁组的受检者及健康受试者7-10岁组(1.36± 0.46)(t=1 1.37,P<0.05);各组均无端粒酶表达.结论:外周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端粒酶活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并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本地区CA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81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013修订)诊断标准的CAP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非重症CAP患儿812例,CAP占10.2%;感染病原体例数481例,阳性检出率为59.2%;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龄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喘息、固定湿啰音发生率集中在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且高于5-14岁龄组发生率(P0.0);肺部影像学改变的患儿共657例,占80.9%。三个年龄组;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一点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世居3 200 m高原环境下20~40岁健康人群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测试(Conconi)心率拐点(HRDP)与乳酸恢复能力、肺功能关联性。方法:以225名世居3 200 m高原的20~40岁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区分为20~25岁组(男26,女25)、26~30岁组(男32,女28)、31~35岁组(男29,女33)及36~40岁组(男22,女30),通过改良后Conconi测试前、测试中及测试后恢复期心率、血乳酸变化规律评价机体HRDP强度、心率恢复能力及血乳酸恢复能力。结果:①受试者心率水平随运动强度提高呈上升趋势,且运动后恢复期心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世居高原男性Conconi测试中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女性(P<0.05);同年龄阶段下,男性HRDP出现较晚,女性HRDP出现较早;同性别阶段下,男性组随年龄上升HRDP出现时间提前,女性组该现象不显著;HRDPspeed随年龄上升存在下降趋势。②随年龄上升,受试者血乳酸拐点浓度逐渐降低,但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男性Conconi测试中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女性(P<0.05)。③随年龄上升各性别组FVC、MVV、FEV1及FEV1/FVC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男性组以上各数据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女性组(P<0.05)。④负荷-心率曲线及心率-血乳酸拟合曲线显示,男性组相关系数依次为0.8345、0.8954、0.8680及0.8892;女性组相关系数依次为 0.9318、0.9661、0.9663及0.9599。各性别、年龄组HRDP值均与其MVV水平存在显著关联(P<0.05),除男性组36-40岁受试者外,其余各性别、年龄组肺功能与乳酸消除速率亦存在显著关联(P<0.05)。结论:世居3 200 m高原20~40岁健康人群运动心率反应规律及呼吸系统机能存在年龄及性别差异,HRDP与乳酸恢复能力、肺功能间存在显著关联,上述指标可以作为评估世居高原健康成人有氧运动耐力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密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完善乙肝疫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密市1~<5岁、5~<15岁、15~<30岁和30~<60岁常住人口497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 Ag和抗-HBe)检测。结果共采集血清494份,HBV流行率为12.55%、HBsAg阳性率为1.42%、抗-HBs阳性率为52.02%、抗-HBc阳性率为12.5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组HBV流行率和抗-HBc阳性率均最低,且随年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流行率、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在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HBc阳性率乡镇高于城市(P<0.05);7名HBsAg阳性患者中,15~<30岁组和30~<60岁组HBe Ag阳性各1人;15~<30岁组和30~<30岁组抗-HBe阳性分别为1人和4人。结论高密市为乙肝中度流行区,青少年和成人中HBV流行强度高于儿童,高密市实施以"新生儿Hep B接种"为主的乙肝控制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和霉菌、滴虫、纤毛菌、线索细胞检出情况。方法对2 295例女性阴道炎患者按照年龄分组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结果 2 295例中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占66.19%,霉菌、线索细胞、滴虫和纤毛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22%、15.69%、0.74%和0.48%;50岁以上年龄组阴道清洁度Ⅲ度检出率较高;20岁以下年龄组Ⅳ度检出率较高;21~30年龄组霉菌检出率较高,41~50年龄组线索细胞和滴虫检出率较高,纤毛菌检出率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原因及个人行为因素导致不同年龄组患者阴道感染病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Fels追踪研究中8—17岁男性青少年的相对骨龄与脂肪分布类型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按体重/身高~2调整后,如用每个年龄的三种皮褶厚度(ST)指数的均值表示脂肪分布类型的话,8—12岁时,脂肪分布类型呈外周型分布,但13岁后开始朝向心型发展呈全身性分布。如用肩胛下ST/(肩胛下ST+肱三头肌区ST)的比例表示的话,那么14—17岁时,相对骨龄早者(简称早组)与相对骨龄晚者(简称晚组)相比,前者有较明显的向心型分布倾向。13—14岁时,早组的上述比值的年增长明显大于晚组。但是,按脂肪分布类型指数等级的基线和体重/身高~2调整之后,7、11或14岁时的相对骨龄不能预测17岁时的脂肪分布类型指数的等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按本文的比例指数加以定量的话,脂肪分布类型与男性青少年的相对骨龄只有微弱的关系。他们的脂肪分布类型可能与其它成熟指征(如男性青春期的第二性征)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