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世界上重要的有害生物-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结果表明,该螺的致互最低和最高温度,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浊分别为:0.2,41.2,12.0℃和2422.6日度。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越冬越夏界限,有效积温法则和生物相似距方法,用QUICK BASIC计算机语言建立了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区划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实验室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以麦麸、玉米面粉及鸭跖草为饲料对褐云玛瑙螺进行室内饲养。实验表明: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 ̄90%的条件下,每个成螺平均产卵234.4粒;卵孵化率为90.72%;幼螺成活率为94.3%;从初孵幼螺长至体重为35.6g的成螺需196天/26℃,173天/28℃;从2克重的幼螺长至35.6克重的成螺,每个螺平均累积取食混合饲料229.7g。饲养密度会影响螺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褐云玛瑙螺蛋白腺中糖蛋白分离纯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云玛瑙螺蛋白腺用pH7.2的PBS提取,50%饱和度的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1.蛋白腺50%级分的蛋白质呈六条带,并证明其中五条为糖蛋白。2.比较了两种葡聚糖凝胶的分离效果及四种洗脱液的洗脱效果,其中Sephadex G-150,1号洗脱液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有害植物孪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的扩张对我国西沙群岛原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但陆生软体动物如何响应该扩张却未见报道。本文调查了西沙群岛永兴岛孪花蟛蜞菊不同扩张程度下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钻头螺科、坚齿螺科和拟阿勇蛞蝓科等主要陆生软体动物的残体分布情况, 测定了残体的分布密度和壳高、壳宽、壳重等可量化性状指标, 研究了孪花蟛蜞菊扩张对陆生软体动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孪花蟛蜞菊扩张程度增加, 钻头螺科和褐云玛瑙螺的种群密度增加, 坚齿螺科种群密度减小, 拟阿勇蛞蝓科种群密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2)陆生软体动物类群的体型分布频率随孪花蟛蜞菊扩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褐云玛瑙螺较小个体数量增加, 其他陆生软体动物体型分布变化不明显或较大体型残体分布增加; (3)孪花蟛蜞菊扩张对褐云玛瑙螺体型特征产生抑制作用, 褐云玛瑙螺主要采用r策略来响应有害植物扩张的影响。综上, 有害植物孪花蟛蜞菊在热带珊瑚岛屿植被中的扩张改变了陆生软体动物的形态、密度与种群结构, 不同的软体生物类群表现出不同响应策略, 在海岛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过程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贵州省罗甸地区进行野外调查时获得陆生软体动物标本一批,经整理鉴定,得1新种,即罗甸倍唇螺Diplommatina luodiannensis sp.nov.。隶属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倍唇螺科、倍唇螺属。我国已记载倍唇螺属的种类有34种和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及长江流域一带地区。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管螺属的研究(肺螺亚纲:柄眼目:烟管螺科:管螺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系统整理了中国管螺属Phaedusa的标本和有关资料,已知我国管螺属计有22种,其中发现有3新种,即峨嵋管螺Phaedusa emeiensis sp.nov.、丹巴管螺Phaedusa danbaensis sp.nov.和三门管螺Phaedusa sanmenensis sp.nov.。本文对旧有的种进行了整理和甄别,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花螺,为华南地区危害农作物的一种陆栖贝类。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及其胚后发育问题的研究尚缺乏。作者近年来在从事褐云玛瑙螺的生态研究过程中,注意观察了它的繁殖习性及其胚后发育时外壳的变化,除在野外现场观察外,并采集标本回室内从事生殖器官、螺体测量及室内饲养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后。 一、繁殖习性的观察 在广州地区褐云玛瑙螺的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4种陆生贝类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云南省4种陆生贝类即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金平坚螺(Camaena jinpingensis)、勐仑隐带螺(Cryptozona menglunensis)、勐仑环口螺(Cyclophorus menglunensis)的营养成分,并与猪肉、牛肉、鸡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4种陆生贝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糖类含量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无机元素,可作为优质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褐云玛瑙螺胚胎发育不同时间的酯酶(EST)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在25℃控温条件下胚胎发育早期EST同工酶谱带显示较弱;到初孵幼螺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的EST同工酶谱带呈逐渐递增趋势;初孵幼螺EST同工酶谱带增多。两种不同温度(在30℃控温条件下进行了胚胎发育三个不同时间的EST同工酶分析)下胚胎发育至8小时的EST 同工酶谱带差异显著。初孵幼螺前24小时的胚胎发育ES  相似文献   

10.
褐云玛瑙螺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在闽粤一些地区俗称花螺、菜螺、东风螺、非洲蜗牛等。原产地为东非大陆,上世纪中期,传入印度,以后逐渐扩及东南亚与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美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口螺科二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7年8月作者在贵州南部地区考察,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两新种,即荔波倍唇螺Diplommatinaliboensissp.nov和小七孔倍唇螺Diplommatinaxiaoqikongensis.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倍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对其近似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金丝螺属9种和5亚种进行了整理和厘订,对德钦金丝螺新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我国金丝螺属9种和5亚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无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甘肃陆生贝类二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4-5月作者在甘肃省南部地区考察,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2新种,即大河腹皱螺Gastroptychia dahensis sp.nov。和清河倍唇螺Diplommatina qinghensis 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腹皱螺属,倍唇螺属。文中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小豆螺是一种微小的淡水螺类,属于 螺科(Hydrobiidae),小豆螺属(Bythinella)。该属首次报道于欧洲(Ehrmann,1933),后曾在日本发现,近年又在我国湖南(刘月英等,1979)、湖北(康在彬,1983)等省发现。其中有些种类是并殖吸虫(Paragonimus)的第一中间宿主,因此,引起了寄生虫学家和医学贝类学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校地处福建南部漳州市紫芝山下,这里气候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蜗牛的一种),外壳漂亮、肉质丰满、既惹人喜爱,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两年以前,我们生物组的老师,组织同学成立了一个饲养蜗牛的兴趣小组,通过饲养、观察和各种实验活动,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对生物的兴趣,促进了各有关课程的学习,而且还把饲养的蜗牛制品卖给国家,支援了四化。这项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省团委还在我们这里召开了课外兴趣小组现场会。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分别于1993年8月8日和1994年5月23日,在云南省获得一批陆生贝类标本;经鉴定发现砂螺属一新种,即石林砂螺Gastrocopta shilinensis sp.nov.,隶属于肺螺亚纲:柄眼目:虹蛹螺科:砂螺属。本文对新种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对其近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作者整理和记忆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年来所保存的中国喇叭螺属的标本,共计有14种,其中有6新种,即五齿喇叭螺,凤悬喇叭螺,,西山喇叭螺,太白喇叭螺,双片贝喇叭螺,石林贝喇叭螺,文中对中国喇叭螺属的种类进行了整理和鉴别,并对6新种的形态特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92年3月至5月,作用在陕西省考察,获得陆生贝类一批,经鉴定发现2新种,即双片喇叭螺Boysidia dilamellaris sp.nov.和凤县喇叭螺Boysidia fengxianensis sp.nov.,隶于肺螺亚纲、柄眼目、虹蛹螺科、喇叭螺属。文内对2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地描述,并对其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沿海蛾螺科5属10种28S rRNA基因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报道在我国分布的蛾螺科种类有13个属,约31个种,系统学和分类地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28S rRNA的部分序列对我国辽宁、山东、福建沿海蛾螺科5属10个种的系统发生进行了分析.通过PCR获得了大约1400 bp的片段,测序之后,通过遗传分析软件对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以骨螺科的脉红螺作为外群,利用Neighbor-Joining (NJ)法和Minimum Evolution (ME)法建立了系统树.结果显示,所研究的蛾螺科5属10个种可以被分为5个亚群:第一大分支为香螺亚群,包括Neptunea属的香螺、新英格兰蛾螺、Neptunea eulimata Dall、和一个未知种以及Siphonalia属的略胀管蛾螺;第二个分支为侧平肩螺亚群;第三个分支为荻曷莺突坪6曷菅侨海坏谒母龇种止芏曷菅群;第五个分支为方斑东风螺亚群.由系统学分析可知,香螺是较为进化的种;未知种为香螺属内的种;略胀管蛾螺与Neptunea属的种类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系数为0.9%-1.4%,已经达到了属内水平,建议将略胀管蛾螺归为Neptunea属.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生贝类一新种(柄眼目:坚螺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至1986年间作者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考察,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一新种,即金平坚螺Camaena jinpingensis、隶于肺螺亚纲、柄眼目、坚螺科、坚螺属。本文对其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近似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