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球藻的优化培养及胞内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球藻细胞中所含有的多糖和糖蛋白等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首先考察了几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环境条件为:光照17h,培养温度15℃,营养盐KNO3浓度为2mmol/L。在此优化条件下,大批量培养小球藻至平衡期,离心收集藻细胞,再经过冻融与超声波破碎,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最后通过SephadexG-75凝胶柱分离得到了两种分子量不同的多糖,并结合醋酸纤维素膜电泳证明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真菌多糖水提及化学辅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李青连  魏磊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3):0426-0432
真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 有较高的食、药用和商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实例的总结, 介绍热水浸提法、稀酸提取法、碱提取法、酶消化提取法等真菌多糖提取技术。通过比较阐述其优缺点、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 为类似试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近年来成为生命科学、医药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即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等活性作了介绍,阐述了真菌多糖的提取方法即热水浸提法、酸提法、碱提法、酶法、超声波辅助法等6种方法,以及分离纯化方法即膜分离技术和色谱技术,最后对真菌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树舌胞内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凌  潘景芝  张文婷  王琦 《菌物研究》2010,8(2):85-89,10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微波辅助法提取树舌胞内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对多糖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极差分析确定了微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0 min、液料比40∶1、提取2次。按此工艺多糖提取率为24.92%,多糖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88.3 mg/g和78.47%。抗炎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16%、37.80%、27.97%,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树舌胞内多糖高、中、低剂量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真菌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李师鹏  安利国 《菌物系统》2001,20(4):581-587
  相似文献   

6.
灵芝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活性物质灵芝多糖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利用液态发酵技术获取灵芝多糖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关于灵芝多糖液态发酵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灵芝多糖的生物合成代谢及调控、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工艺优化等方面对近期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为灵芝液态发酵制备胞内外多糖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 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 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菌已成为研究植物-病原物互作模式的病菌。要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人们面临着其胞内蛋白提取和有效分离方法尚未建立的问题。本文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裂解液沉淀法提取白叶枯病菌胞内蛋白,利用两种等点聚焦程序(IEFⅠ,IEFⅡ)进行一向等电聚焦,用三种蛋白上样浓度(400μg,600μg,800μg)进行双向电泳,G-250烤染后,通过Imagemaster软件对双向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液沉淀法、等电聚焦程序Ⅱ(IEFⅡ)、600μg上样浓度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是提取和分离白叶枯病菌胞内蛋白的理想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该方法的建立为白叶枯病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粗柄羊肚菌菌丝体多糖及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提取菌丝体多糖、菌丝体发酵液浓缩提取胞外多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二者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0(g∶m L),超声波处理温度7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提取次数2次;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浓缩倍数1∶5,浓缩温度50℃,醇沉浓度95%,p H为6。该项工艺研究得到菌丝体粗多糖平均含量56.761 2 mg/g,胞外多糖平均含量1.275 4 mg/m L,多糖产量稳定,且此试验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真菌多糖的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真菌多糖是一类从真菌的子实体或菌丝体分离出来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研究表明,真菌多糖具有抗病毒、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现已被开发成多种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随着天然药物化学、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真菌多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其重要生物学效应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真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目前正成为国内外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真菌子实体多糖、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真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真菌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真菌多糖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新资源之一,对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也是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中最为炽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真菌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热水浸提法提取紫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粗多糖进一步分离,并测定红外光谱图。实验表明: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的多糖产率在0.87%-2.55%之间,且多糖浸提液毫无凝固性。当料液比为1:30(g/mL),温度为95℃,pH值为7,浸提时间为1.5h时提取的效果最好,得率可达2.546%。从紫菜粗多糖中可分离出两种多糖PP1和PP2,其中PP2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琼脂糖样品相类似,而PP1的红外光谱图与PP2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多糖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多糖具有提高免疫、抑制肿瘤、延缓衰老和保护肝脏等重要生理作用,多糖的高纯度分离提取是多糖产业中极其关键的环节.本文对植物多糖的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植物多糖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更有益的指导.对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真菌孢子三种计数方法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对数期生长旺盛的黑曲霉、白地霉和康宁木霉孢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血球计数法、比浊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计数,用所测得的孢子数分别与其对应的OD值建立回归方程,方程分别为y=2.193×10-2 8.714×10-8x、y=6.472×10-2 7.251×10-8x和y=5.571×10-2 7.163×10-8x。3种真菌孢子计数方法所测得的孢子数与其对应OD值均有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P<0.01),计数真菌孢子时用比浊法测得OD值带入方程便可快速准确地得出孢子数目。因此,可用比浊法替代血球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作为实验室计数真菌孢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条件.结果表明,以净多糖得率为指标,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并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灰树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0 min,微波功率为80%(全功率为800 W),液料比为25∶1.创立了一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时排除蛋白质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密枝瑚菌多糖的测定方法和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密枝瑚菌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得到密枝瑚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