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丝状真菌异核体的产生机制,从新疆地区患枯萎病的棉杆中分离出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X515,并自其菌落出现的不同角变处分离出三个不同表型的分离子,X515-I、X515-Ⅱ和X515-Ⅲ。选用200种随机引物对它们进行核.DNA的RAPD分析,只在OPB-16引物对致病力强的分离子X515-I核DNA的PCR扩增产物中出现了一条354bp的差异片段,其部分碱基序列与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的短散布序列(Foxy)末端序列的相似性达88%。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所采用引物数量的增加,可有望找出异核体及其不同分离子之间核DNA的差异,为最终阐明异核体形成的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丝状真菌异核体的产生机制,从新疆地区患枯萎病的棉杆中分离出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X515,并自其菌落出现的不同角变处分离出三个不同表型的分离子,X515-Ⅰ、X515-Ⅱ和X515-Ⅲ。选用200种随机引物对它们进行核DNA的RAPD分析,只在OPB-16引物对致病力强的分离子X515-Ⅰ核DNA的PCR扩增产物中出现了一条354bp的差异片段,其部分碱基序列与Fusariumoxysporumf.sp.lycopersici的短散布序列(Foxy)末端序列的相似性达88%。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所采用引物数量的增加,可有望找出异核体及其不同分离子之间核DNA的差异,为最终阐明异核体形成的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关国华  李颖 《菌物系统》2000,19(4):504-508
切割野生型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irum f.sp.vasinfectum菌落的菌丝尖端,得到菌株Ag149,该菌株是一个异核体,其菌落出现明显角变,自角变处经单孢分离和继代培养,得到三种表观性状稳定的分离了:Ag149-Ⅰ、Ag149-Ⅱ和Ag149-Ⅲ。它们在色素产生、菌落质地、孢子产量以及致病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对这三种核型分离子核DNA进行RAPD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切割野生型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菌落的菌丝尖端,得到菌株Ag149,该菌株是一个异核体,其菌落出现明显角变,自角变处经单孢分离和继代培养,得到三种表观性状稳定的分离子Ag149-I、Ag149-II和Ag149-III。它们在色素产生、菌落质地、孢子产量以及致病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对这三种核型分离子核DNA进行RAPD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切割野生型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菌落的菌丝尖端,得到菌株Ag149,该菌株是一个异核体,其菌落出现明显角变,自角变处经单孢分离和继代培养,得到三种表观性状稳定的分离子:Ag149-I、Ag149-II和Ag149-III。它们在色素产生、菌落质地、孢子产量以及致病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对这三种核型分离子核DNA进行RAPD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杨红  李颖  关国华  李秀玉 《遗传学报》2004,31(2):166-170
采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了棉花枯萎病菌异核体菌株(Ag149)及其两个不同表型分离子(Ag149-Ⅰ和Ag149-Ⅲ)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观察到在300~700bp之间出现了19个差异条带,经反向RNA印迹,证实其中2条差异带为阳性:编号为C6的差异条带在Ag149和Ag149-Ⅰ菌株中呈高表达,而编号为G5的差异条带在菌株Ag149和Ag149-Ⅲ中呈高表达。这两条差异片段经测序后在GenBank中分别进行同源比较,发现由C6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NADH脱氢酶的第6个亚基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30%~70%);而编码G5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OtrB(tetracycline efflux protein)蛋白有35%的同源性。首次证明在异核体菌株及其不同表型分离子之间存在基因转录水平差异,为深入研究丝状真菌异核体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从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Ag149的菌落我变处分离得到3个培养特征和致病性差异明显的单孢分离子。分别测定了这3个分离子的总DNA和核DNA的碱基组成,以及它们的18S rDNA的部分序列(1477个碱基对)。它们的总DNA(G+C)mol%差异在0.1%-0.4%之间;核DNA(G+C)mol%的差异在0.4%-0.8%范围内;而18S rDNA的部分序列则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稻恶苗菌异核体三种核型核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稻恶苗菌TJ47-26异核体的紫、红、白三种核型(同核体)核DNA进行比较,用80种10bp长的随机引物进行DNA扩增,共检测了基因组中近400个位点,未发现三种核型的基因组间有明显差异,表明紫、红、白三种核型的DNA碱基序列高度相似。由此推测TJ47-26异核体的三种不同核型是来自同一个核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9.
从棉花枯萎病菌 (Fusarium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Ag1 49的菌落角变处分离得到 3个培养特征和致病性差异明显的单孢分离子。分别测定了这 3个分离子的总DNA和核DNA的碱基组成 ,以及它们的 1 8SrDNA的部分序列 ( 1 477个碱基对 )。它们的总DNA (G +C)mol%差异在 0.1 %~ 0.4%之间 ;核DNA (G +C)mol%的差异在0.4%~ 0.8%范围内 ;而 1 8SrDNA的部分序列则完全相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棉花内生细菌数量动态,从棉花中获得拮抗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资源【方法】对棉花根、茎、叶表面灭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棉花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体外鉴定分离的棉花内生细菌对棉花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并对拮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棉花根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茎、叶;根的苗期总体内生细菌数量低于开花期、吐絮期,茎、叶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在不同生育期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趋势性不明显;6个棉花品种根中内生细菌平均数量差异并不显著,但茎、叶中内生细菌数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一定程度差异。平板对峙鉴定显示:棉花根中具有较高比例的拮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拮抗强致病落叶型黄萎病菌(V107)的内生细菌比例不仅低于枯萎病菌(F108),而且低于非落叶型黄萎病菌(V396)。同时拮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有44株,16S rDNA分子序列分析表明:这些拮抗内生细菌的类群包括了两个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8个属,其中10个菌株与已报道菌株相似性<97%,可能是新的种(属),优势种群为肠杆菌属(18株)、泛菌属(15株)。【结论】棉花的品种、生育期与器官影响棉花内生细菌数量;棉花拮抗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具有优势种群,且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在含有儿茶素的培养液中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裂解酶(PL)活性明显降低。儿茶素可明显抑制初步纯化的PG和PL活性以及它们对棉苗组织的浸软作用。对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较高;氟乐灵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同时也提高棉苗组织中的儿茶素的含量;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明显升高,以抗病品种棉苗和氟乐灵诱发处理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的增加更为明显。棉苗组织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可抑制PG和PL的活性,且证明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儿茶素引起。提取液对PG和PL活性的抑制作用与棉苗组织中儿茶素的含量呈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作者认为棉苗组织中的儿茶素可能通过对病菌PG和PL等胞壁降解酶的抑制而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及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香蕉枯萎菌生理小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海南省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小种1和小种4)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5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发病蕉区的分别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的16个代表菌株及广东省2个1号和4号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产生97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76条,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1、4号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条带,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提供更为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和西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对西瓜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西瓜根系中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先接种G. versiforme,后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处理的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只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 的处理,且酶的活性峰值出现较早。表明接种G. versiforme 能预先诱导这4种酶的产生,提高其活性,从而提高西瓜对F. oxysporum f.sp. niveum侵染的抗性。接种G. versiforme的感枯萎病西瓜品种“郑杂5号”酶的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京欣1号”的接种处理,说明G. versiforme对提高感病西瓜品种酶活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4.
李敏  刘润进  赵洪海 《菌物学报》2001,20(4):547-55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和西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对西瓜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西瓜根系中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先接种G. versiforme,后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处理的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只接种F. oxysporum f.sp. niveum 的处理,且酶的活性峰值出现较早。表明接种G. versiforme 能预先诱导这4种酶的产生,提高其活性,从而提高西瓜对F. oxysporum f.sp. niveum侵染的抗性。接种G. versiforme的感枯萎病西瓜品种“郑杂5号”酶的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京欣1号”的接种处理,说明G. versiforme对提高感病西瓜品种酶活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3、7、8号)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个不同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增,共产生了140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87.8%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我国3、7、8号小种的特异条带,为确立我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在国际上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3、7、8号)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个不同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增,共产生了140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87.8%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我国3、7、8号小种的特异条带,为确立我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在国际上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0个西瓜枯萎病菌株,(其中46个来自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唐山等12个西瓜种植区的代表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RAMS(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s)扩增和致病类型与RAMS类群的相关性分析。根据鉴别寄主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将50个菌株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即0号、1号和2号生理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18%、64%和18%;21个RAMS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18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34条,占总带数的71%。基于RAMS标记聚类分析,50个菌株被划分为3个类群(RAMSGroups,RGs)。RGI包含来自不同地区的41个菌株,以1号生理小种为主(32个),占该类群的78.1%;RGII包括来自保定、唐山和新疆的3个菌株,均为0号生理小种;RGIII包括张家口、石家庄、保定等地的6个2号生理小种菌株。RAMS类群与生理小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