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房棘球绦虫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甘肃漳县草滩乡家犬小肠所获检的棘球绦虫,做了光镜及扫描电镜(SEM)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初步认定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cularis)。对扫描电镜所记述的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不同部位的表面微毛的形态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此外还观察了成熟节片侧缘生殖孔及孕节片内虫卵表面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特有鱼类斑重唇鱼(Distychus maculates)种质资源,探究斑重唇鱼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规律。2021年5月,对斑重唇鱼开展人工繁殖,观察其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记录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水温15.0~16.0℃条件下,斑重唇鱼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出膜7个阶段,经过2969.830℃·h破膜而出。斑重唇鱼成熟卵子淡黄色,卵径(2.75±0.24)mm(n=20),卵受精35 min后卵周隙最大,为(3.46±0.16)mm(n=20),其中卵黄约占体积的3/5。胚后发育过程中,仔鱼全长(L_(T),mm)和出膜天数(D)关系式:L_(T)=0.50D+9.15(R^(2)=0.90);卵黄囊全长(L_(Y))和出膜天数(D)关系式:L_(Y)=﹣0.11D^(2)+7.61(R^(2)=0.76);仔鱼全长(LT)和卵黄囊体积(L_(P))关系式:LT=﹣2.35LP+19.96(R2=0.88);卵黄囊全长(LY)和卵黄囊体积(L_(P))关系式:L_(Y)=0.49LP+5.34(R^(2)=0.68);卵黄囊体积(L_(P))和出膜天数(D)关系式:L_(P)=0.002D^(2)﹣0.24D+4.67(R^(2)=0.98)。本研究通过特克斯河斑重唇鱼人工繁殖实验,观察其胚胎和胚后发育特征,丰富斑重唇鱼早期生活史资料,为特有鱼类苗种培育提供理论数据,进一步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观察鸡卵的结构和鸡胚的发育"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实验观察鸡胚的完整发育过程,有助于理解鸡卵的结构和鸡胚的发育,帮助学生构建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水蕨卵膜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类植物成熟卵的周围有一层卵膜,但其细微结构和形成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ilictroides)卵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的形成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蕨卵细胞在发育中期开始形成卵膜,卵上方的卵膜十分显著,是由多层嗜锇性内质网片层附着于质膜内表面形成的,成熟时卵上方的卵膜中心部分厚,向边缘逐渐变薄,在嗜锇性片层之间填充有嗜锇性物质.比较而言,卵下方及侧面的卵膜薄,由两层紧密连接的嗜锇性膜构成.首次阐明了蕨类植物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并对卵膜的一些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野外树鼩和驯养树鼩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驱虫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野外捕获3 d和已驯1个月(未驱虫)、F1代、F2代、F3代树鼩,各五笼,每笼3~4只,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样虫卵或卵囊,根据形态学鉴定虫种。结果粪样共检获两种寄生性线虫虫卵(毛尾线虫和奇口线虫)、膜壳绦虫卵、一种球虫卵囊。野外捕获3 d和驯养1个月树鼩的线虫卵检出率最高,达100%;绦虫卵检出率分别达60%和20%;球虫卵囊检出率分别达40%和20%。驯养F1代、F2代、F3代树鼩,仅F2代1笼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20%。驱虫当天粪样检出的线虫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囊与驱虫前检出结果比例一致,并收集到39条奇口线虫、3条毛尾线虫、18条长膜壳绦虫。驱虫后第2天和第3天均未收集到虫体,粪样中也未检测到线虫卵和绦虫卵,仅检测到球虫卵囊。结论为树鼩实验动物化的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及卵母细胞凋亡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卵子发生过程和卵母细胞凋亡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可明显分为3个时期10个阶段,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和卵壳形成期。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经历减数第一次分裂;第2阶段,卵母细胞核内染色体解体成网状,滤泡细胞稀疏地排列在卵母细胞周围;第3阶段,滤泡细胞扁平状,在卵母细胞周围排成一层;第4阶段,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排在卵母细胞周围;第5阶段,滤泡细胞呈长柱形排在卵母细胞周围,滤泡细胞之间、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出现空隙;第6阶段,卵母细胞边缘开始出现卵黄颗粒;第7阶段,卵母细胞中沉积大量卵黄,胚泡破裂;第8阶段,滤泡细胞分泌卵黄膜包围卵黄物质;第9阶段,滤泡细胞分泌卵壳;第10阶段,卵壳分泌结束,卵子发育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凋亡发生在卵黄发生前期,主要表现为滤泡细胞向卵母细胞内折叠,胞质呈团块状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卵在动物组织内的发育和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日本血吸虫卵在小白鼠、家兔组织内发育和演变的情况。 自然地死亡的虫卵,或因宿主组织反应以及某些药物作用引起死亡的虫卵。其形态上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卵壳增厚,表面粗糙不平,胚膜不清楚,卵内的胚胎或幼虫萎缩成块状或结构模糊呈网状。但大部分颗粒性虫卵虽死亡已久,其卵壳始终很薄,部分胚膜清楚,色泽金黄,然而卵内的结构紊乱,表现为颗粒大小不一,折光不均匀,有空隙。一般,虫卵死亡时间越长,这种变化越明显。但其变化的速度相当缓慢,宿主体内虫子死亡后,大部分虫卵可以逐渐被组织吸收,还有部分虫卵可在组织内保留相当长的时间。 介绍了一种鉴别组织内虫卵死活的吖啶橙萤光染色法:活虫卵发橙红色或红绿相嵌色彩的萤光,虫卵死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虫卵由橙黄色、黄绿色,继之转为发蓝色的萤光。此法虽需仪器设备,但方法敏感,对于科研工作是有价值的。 对某些虫卵的特点,吖啶橙萤光染色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胚胎发育中期,半滑舌鳎胚胎由胚体、卵黄囊和卵周液构成.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中后期的卵黄囊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黄囊是由卵黄囊膜和包裹其内的卵黄物质组成.在半滑舌鳎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内的卵黄物质逐渐消耗产生低分子量的卵黄磷蛋白分裂小泡.分裂小泡转移到卵黄囊内部消黄细胞中,在消黄细胞的作用下分裂小泡转化成卵黄颗粒.随后卵黄颗粒在卵黄囊内表面聚集成囊状结构并转移运输到卵黄囊膜内部,最后把卵黄物质从卵黄囊膜转移并释放到卵周液中,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9.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7,53(3):470-480
研究了寄生于鲤鱼及草(鲩)鱼的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hathi)的多样性.作者在1986-2000年收集材料,遍及中国19个省及自治区.在江苏等5省只收集到其它寄生虫的材料,故结果未列入附录1和2.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的地理分布截然不同.寄生于鲤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黄河水系的西北地区及黑龙江水系的东北各省及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南方各省的鲤鱼不感染这种绦虫.寄生于草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沿珠江水系的广东、广西及闽江水系的福建,感染池塘的幼龄草鱼,天然水体中未发现感染阳性的草鱼.交义感染试验表明,寄生在这两种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草鱼感染的头槽绦虫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排出发育完全的胚胎卵,而鲤鱼感染的头槽绦虫排出的虫卵多为早期分裂卵,甚至在盛夏,水温在28℃-30℃的情况下也无例外.虫卵发育程度不同,卵的孵化期也有差异.在同等温度28℃-29℃时,草鱼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1.69±0.17 d;鲤鱼的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3.98±0.3 d.此外,种群结构也有明显区别,草鱼的头槽绦虫在繁殖季节,体长<1 cm的幼虫占种群的主体,年终时绦虫全部从宿主体内消失,生活周期从初染至消敛约1年;鲤鱼的头槽绦虫主体全年皆为孕节成虫,在Ⅱ龄商品鱼中继续繁殖.本研究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显示的多样性是因长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演化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动物学报 53(3):470-480,2007].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卵形成的生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应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日本血吸虫卵形成的过程,并进行了硫脲化合物对虫卵形成影响的实验。 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系统是由发生卵细胞的卵巢和发生卵黄细胞的卵黄腺这两个腺体及其连接管道所组成。连接管道包括输卵管、卵黄管和卵-卵黄会合管,分别将卵细胞和卵黄细胞运送至卵形成部位——卵模及其周围的梅氏腺,在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虫卵,再通过子官将此新形成的虫卵送经生殖孔而排出。 一个完整的虫卵系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及约20个卵黄细胞以及包在它们外面的一种硬化蛋白质的卵壳所构成。卵细胞含有丰富的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芳香族氨基酸、磷酸酶和若干糖原。卵黄细胞含有许多脂类物质,其细胞质中的卵黄颗粒球是制造卵壳的原料,含有蛋白质、酚类物质和酸酶,它们是卵壳的前身物。卵壳形成的化学性质可能是酚类物质受酚酶的氧化作用变成醌,再与邻近的蛋白质结合成醌鞣蛋白,而成为一种硬化的卵壳物质。 日本血吸虫卵形成部位系在雌虫体中段的卵模及梅氏腺区域。卵模腔内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所构成,它是一种顶浆分泌腺细胞,含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芳香族氨基酸蛋白质。在形态上可分为静止相和分泌相,它的分泌机能呈现周期性并似与卵模腔内卵壳的形成有节奏地相配合。在卵模周围分布着一种单细  相似文献   

11.
东方杯叶吸虫卵黄腺和卵巢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佩锋  郎所 《动物学报》1993,39(2):113-117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东方杯叶吸虫卵黄腺和卵巢的超微结构,并与体外培养成虫进行比较。根据形态特征和内含物的存在情况,将卵黄细胞和卵母细胞的发育均分为不同时期,详细描述了各期的形态特征,探讨了卵黄球和皮质颗粒等内含物的生理功能。体外培养成虫成熟卵黄细胞中有散在的卵黄物质,成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囊泡化,这些可作为体外培养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二耀  于洋  李雪梅  焦丽红  周琪  王柳 《遗传》2007,29(2):218-224
利用显微注射和电融合的方法都可以成功地获得体细胞克隆小鼠, 由于电融合法操作耗时, 融合率低, 因而大多数克隆小鼠是采用注射方法。而注射法需要将供体细胞核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此分离操作有可能导致对DNA的损伤, 曾有人使用直径较粗的注射管进行完整的供体细胞注射,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而且对供体核没有损伤。为了研究这种方法在小鼠核移植中是否适用, 本实验使用完整的小鼠卵丘细胞作供体, 进行显微注射, 结果显示, 完整的卵丘细胞注入卵母细胞后, 无论在1小时或者6小时激活, 大部分的重构胚在2细胞期碎裂, 而去掉细胞膜的供体体细胞核注入卵母细胞后, 重构胚可以卵裂并进一步发育。卵母细胞去核后不注射供体也发生碎裂, 大部分的孤雌胚(不去核)在完整的卵丘细胞被注入后同样发生碎裂。在供体卵丘细胞刚破膜后即被注入卵胞质和供核被充分剥离后注入两种情况下获得的重构胚的体外发育中, 前者发育各期的比率显著低于后者。这些结果说明完整的卵丘细胞膜阻碍了卵胞质对体细胞核的重编程作用, 造成碎裂; 注入卵胞质的供体质膜和胞质成分影响了克隆胚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鱼矞)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原尾蚴皮层的超微结构.(鱼矞)头槽绦虫原尾蚴的皮层为典型的合胞体结构.皮层表面有浓密的微毛与少量的突起.与成虫相比,原尾蚴的微毛长而且粗,呈现单态性,推测在进入终末宿主的过程中有脱落和再生现象.突起分布在头部与体侧,含有较少的电子致密颗粒.在原尾蚴皮层细胞质中观察到三种腺细胞的分泌过程,即顶分泌、外分泌和微分泌过程.原尾蚴身体后部观察到尾钩和穿刺腺管道的开口.在核周区和纤维层下可见发育较好的环肌与纵肌.本文还对原尾蚴皮层突起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卵巢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发生高峰期、 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和田间防治适期的确定与种群雌虫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 本研究利用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对棉铃虫成虫卵巢管和卵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确定了发育级别划分标准。结果表明: 根据卵巢的形状、 卵的产生过程、 卵黄沉积情况等将棉铃虫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 即发育初期(0级)、 卵黄沉积前期(Ⅰ级)、 卵黄沉积期(Ⅱ级)、 成熟待产期(Ⅲ级)、 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根据卵子发生过程中滋养细胞、 卵母细胞的变化, 将卵子发生期分为3个阶段: 卵黄发生前期、 卵黄发生期和卵黄成熟期。本研究首次对棉铃虫的卵子发生进行电子显微观察, 并完善了棉铃虫卵巢发育的分级标准, 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的生殖发育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对田间棉铃虫种群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也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生殖器官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日本血吸虫成虫于851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对其生殖器官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观察结果显示,雌虫卵巢内卵母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成熟卵黄细胞的卵黄小滴融合,脂质小滴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培养后期卵壳形成发生障碍,最终导致无活性、无卵壳的畸形卵形成。超微结构观察首次显示,体外初产期虫卵卵壳中有条带状低电子密度区和高电子密度区相间排列。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学农学院畜产学系(所)科研人员对早期猪胚表达其胚源性基因及时间的特异性作了研究,发现多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虽可合成大量讯息核糖核酸,以提供胚在早期发育所需,但随着胚发育的进展,这些卵源性的讯息核糖核酸的质与量均有逐渐降解和减少的趋势,同时胚源性基因组的基因则开  相似文献   

18.
孙承铣 《昆虫学报》1980,(4):445-446
卵裂在胚胎学上有一定的规律,Wilson(1892)曾从几何学的角度,说明卵裂面对于卵轴或胚轴的位置关系,裂球对于正体位置关系的卵裂类型,主要取决于成胚原形质和卵黄的分配。家蚕卵的类型属于中黄卵,在卵黄膜内几乎全是卵黄集中分配的地方,只有在动物极的漏斗状范围内,卵黄分配稀少。卵的成熟分裂、受精和卵裂都开始在卵的动物极内(图1),然后引向植物极。  相似文献   

1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卵黄细胞发育的全过程。扩张莫尼茨绦虫卵黄细胞发育的规律为:(1)细胞体积不断增大;(2)质、核比不断增加而核体积几乎不发生改变,核表面从规则变为不规则,再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成小块再分散的发育变化过程;(3)线粒体逐渐增多,发育不断完善;(4)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出现由少到多,发育不断完善,再由多到少不断退化的变化;(5)由高尔基复合体组装的电子致密的小卵黄囊不断融合,至卵黄细胞成熟时仅有一卵黄囊,占据细胞大部分体积[动物学报49(2):256—261,2003]。  相似文献   

20.
1.用甘油明胶改良的方法,制作一般寄生虫卵玻片标本,可供教学及示教之用,且可经久保留,虫卵尚属完好。2.用上法对十二指肠钩虫卵 Ancylostoma duode-nale 及短膜壳绦虫卵 Hymenolepis nana 制成的玻片标本,尚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