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显达  郭玉民 《四川动物》2006,25(3):605-605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2002年5月28日环志时,捕到一只伯劳,其大小、羽色、形态酷似红尾伯劳,但它具白色翅斑,尾羽橙棕色(锈红色)至棕褐色(图版,封4)。2006年1月,经郑光美院士鉴定,该鸟为棕尾伯劳Lanius isabellious。量度见表1。表1棕尾伯劳的环志号码和量度环志号码性别鸟体量度(mm)头喙喙长翅长体长尾长跗C06-2953♂40·0 15·0 87·0 188·0 85·0 28·0棕尾伯劳,又名荒漠伯劳。隶属雀形目伯劳科。本次捕到的是一只雄鸟,上体灰褐,尾羽棕红色,翼上有白斑,飞行时很明显。过眼纹黑色(但无眼先带);眉纹白;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灰。鸣声丰富多变…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17日上午7:20时许,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竹林坡村(26°38′42.26″N,101°31′34.61″E,海拔1 991 m)的山坡农田边缘低矮灌丛中,观察并拍摄到一只伯劳(图1)。该鸟头顶黑灰色,到枕部转为灰色,前额、眼先、眼周和耳覆羽深黑色,形成粗而明显的贯眼纹。喉、胸及下体白色。肩、背为深栗色。尾羽黑色,但外侧尾羽为白色。飞羽为黑色,但具有褐色羽缘,且在大覆羽下方有一白色翅斑。确认为雄性栗背伯劳(Lanius  相似文献   

3.
2011年5~7月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40°21'~40°22',E96°13'~96°14',海拔1 306 m)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巢址选择和繁殖成功进行研究。调查了58巢的巢址因子,巢主要位于营巢树主枝上,巢距地面高度多为2.0~2.5 m。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距地面高度、营巢树高度、营巢树胸径和营巢处树干直径是影响荒漠伯劳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荒漠伯劳适应繁殖地大风天气的结果。既调查巢址数据又明确繁殖情况的49个巢中,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5棵)上巢的繁殖成功率明显高于沙枣(Elaeagnus angusifolia)(43棵)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1棵)上的巢,原因可能是红柳郁闭度大。已知窝卵数和繁殖情况的30个巢中,窝卵数分别为2(1巢)、4(7巢)、5(18巢)、6(4巢)。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窝卵数和繁殖成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χ2=3.921,df=3,P0.05)。发现的63个巢中跟踪监测了54个巢(包括调查巢址数据的和未调查巢址数据的)的繁殖情况,54巢中37巢繁殖成功,成功率为68.52%。所有繁殖失败的巢均为产卵阶段或育雏早期阶段由于同类的破坏而导致繁殖失败,繁殖失败巢的数量随着相邻最近巢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因而,繁殖失败可能与种群密度以及种内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4.
棕背伯劳两种色型繁殖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 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及发育上皆无显著差异(P>0.05);2) 两色型雏鸟在15日龄前的体长、翼长及体重等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除尾长渐进值参数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 据14日龄的雏鸟测量值表明,两色型在身体外部器官各项生长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易卵易雏实验表明,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两种色型棕背伯劳亲鸟之间皆可相互接受对方同一时期的卵和雏鸟,但不接受对方的异期卵;5)易雏后亲子和义子索食、站立、理羽、休息等行为差异不明显。因此认为黑伯劳只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而非独立种。  相似文献   

5.
2018年12月31日,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河湿地观鸟时,在一鱼塘(110°12’15. 69″E,34°56’43. 99″N,海拔339 m)内观察到1只鸻鹬(图1)在泥滩上与鹤鹬Tringa erythr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和绿翅鸭Anas crecca等水鸟一同觅食。使用单反相机(NIKON D810与SIGMA S150-600变焦镜头)拍照,观察到其嘴黑褐色,长且直,基部偏黄绿色,虹膜褐色,全身呈灰色,具淡色的眉纹和深色的贯眼纹,背、肩和两翼覆羽具深色羽轴,尾及尾下覆羽具黑色横斑,腹部白色,脚黄绿色。  相似文献   

6.
不同色型棕背伯劳的冬季家域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于2008年11月14日至12月24日,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利用GPS存取地理坐标点信息,对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公平保护站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进行对比研究,所得数据利用Arcview3.2和SPSS13.0软件技术分析,以探讨不同色型间在家域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黑、棕两种色型棕背伯劳家域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270.96 m2±1807.72 m2、13425.83 m2±3038.82 m2,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被调查个体的家域形状均不规则,相邻家域间的重叠幅度均<1%;(3)不同色型棕背伯劳日平均活动时间区间和时间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据此认为,棕背伯劳两种色型在家域行为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2019年8月11日6:59时,超强台风“利奇马”刚刚离开杭州,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水域靠近钱王祠的水域(120°09′05″E,30°14′52″N,海拔约10 m)发现1只海燕。该海燕体型较小,腰部羽毛明显为白色,不似我国东海有分布的黑叉尾海燕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其腰部白色延伸到尾下覆羽,跗跖较长.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6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壶瓶山保护区)南坪分局壶瓶山(110°47’25″E,30°06’44″N,海拔1 566 m)发现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2只。2011年2月18日,在江坪分局石碾子沟(110°33’35″E,30°0’50″N,海拔439 m)再次发现褐灰雀9只(图1)。该鸟为中等体型的灰色雀,嘴绿灰色,嘴端黑色,眼先及  相似文献   

9.
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灰背伯劳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6月,在云南省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对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背伯劳对树种具有极强的偏好性,有78.48%(n=62)的巢位于火棘Pyracantha sp.灌丛中,枝条具刺是影响灰背伯劳选择筑巢树的首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灰背伯劳巢址选择的因素有5类:距离因子(巢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安全性因子(刺数量、刺长度)、觅食生境因子(耕地占比)、隐蔽度因子(树冠幅、树高)以及巢生境因子(灌木占比)。总之,灰背伯劳喜好营巢于距离居民点较近、巢周围耕地面积较大的多刺灌丛。房屋和道路修建对灌丛的侵占是威胁灰背伯劳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15日夜间,云南省南涧县凤凰山鸟类环志站(地理坐标24°53’57.65″N,100°19’47.98″E)的环志工作人员用粘网通过灯光诱捕到一只鹤形目Gruiformes秧鸡科Rallidae鸟类——长脚秧鸡Crexcrex,身体测量值为喙长20mm,翅长140mm,体长255mm,尾长49mm,跗蹠42mm。  相似文献   

11.
4种生态类群中10种鸟消化系统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类群角度,对游禽(绿头鸭、秋沙鸭、鹊鸭、斑嘴鸭)、鸣禽(红尾伯劳、白头鹀、白眉鹀)、猛禽(雕鸮、金雕)和涉禽(苍鹭)这4种生态类群中10种鸟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获得各项基础数据,通过比较表明,4种生态类群10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多处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来说,食性、食物的质量及活动特点等是影响消化系统形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首次记载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蚋科Simuliidae14种,并记述其中3新种,包括遵义蚋Simulium(Simulium)zunyiense sp.nov.和新尖板蚋Simulium(Simulium)neoacontum sp.nov.以及隶属于山蚋亚属Simulium(Montisimulium)的离板山蚋Simulium(Montisimulium)separatum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遵义蚋,新种S.(S.)zunyiense sp.nov.(图1~13)隶属于蚋亚属杂色蚋组variegatum group,与本组已知近缘种主要区别在雄尾结构,如生殖肢端节,生殖腹板和中骨的形状特殊。正模♂,贵州遵义市宽阔水自然保护区(28°12’N,107°18’E;海拔1483m),2010-09-20,修江帆,陈黔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产地。新尖板蚋,新种S.(S.)neoacontum sp.nov.(图14~19)隶属于蚋亚属淡足蚋组malyschevi group,与尖板蚋S.(S.)acontum Clen et al.,近似,但雄虫生殖肢端节,生殖腹板和中骨的形状迥异,此外,其呼吸丝排列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正模♂,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让水(28°17’N,107°08’E;海拔682m),2010-08-13,修江帆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其形态极似尖板蚋S.(S.)acontum,冠以"neo"以示区别。离板山蚋,新种S.(Montisimulium)separatum sp.nov.(图20~28)隶属于山蚋亚属Subgenus Montimulium与绒丝山蚋S.(M.)nemoriragum(Datta,1973)近似,主要区别是雌虫生殖板内缘远离,蛹呼吸丝背对具短茎。此外,幼虫头扇毛和肛鳃次生叶数目也有明显差异。正模♀,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大洞(28°12’N,107°18’E;海拔1483m),2010-08-20,修江帆,陈黔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其雌虫生殖板内缘分离。  相似文献   

13.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1 receptor, 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 鸟类羽色的变异与MC1R基因的变异有密切关系。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在我国东部沿海多地存在羽色多态现象, 有棕色型、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的分化。为了探究MC1R基因与棕背伯劳色型分化的关系, 本研究对分布于广东省的3种色型共计11只棕背伯劳的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和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1) 11个实验个体的MC1R基因序列共有4种单倍型, 其中黑色型和黑色白边型共享单倍型H3。(2) 3种色型棕背伯劳MC1R基因编码区的第34-931位的899个碱基中共有47个碱基变异位点, 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共有18个变异位点, 这些变异位点与黑色表型无对应关系。(3)黑色型与黑色白边型个体基因型在第268-303位编码区出现了36个碱基的缺失, 对应着12个氨基酸的缺失, 该缺失与黑色表型相对应。因此推测棕背伯劳的黑化与MC1R基因碱基片段的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宏  马鸣 《动物学研究》2013,(5):507-508
2012年12月22日—2013年1月9日,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市区(N39°28’,E76°00’,海拔1 260 m)观察到中国鸟类新纪录种——黑顶林莺(Sylvia atricapilla)。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短期和长期高温处理后葡萄生理应答反应,本研究在人工气候室环境中模拟夏季高温发生时间段(10:00~16:00)对一年生盆栽葡萄‘夏黑’进行25°C、35°C、45°C温度处理,测定处理6 h时(短期)和150 h时(长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在35°C处理6 h时‘夏黑’叶片ΨEo、ΦEo、ETo/RC显著上升;45°C处理6 h时‘夏黑’各荧光参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150 h时主要荧光参数恢复至原初水平;高温处理下‘夏黑’的叶绿素含量和SOD酶活增长趋势较不明显;35°C/45°C处理均导致抗氧化酶活性POD和CAT以及过氧化物产物MDA(丙二醇)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综上可知,短期高温处理(6 h)‘夏黑’叶片PSII活性遭到破坏,但是长期高温处理(150 h)‘夏黑’的PSII活性得到恢复,推测‘夏黑’有较强高温逆境适应能力;高温逆境打破‘夏黑’氧化还原平衡,MDA含量增加。这些结果对于了解葡萄在高温胁迫下的耐受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锋  李大江  王广龙  王渊  陈越 《四川动物》2020,39(2):129-129
2019年10月31日和11月3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达木乡(95°27′48.39″E,29°29′39.22″N,海拔1 577 m)观察到1只椋鸟科 Sturnidae鸟类在民房屋顶活动,该鸟头黑色,身体褐色,喙黄色,眼周有明显的黄色裸皮区域,脚黄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图1),经鉴定为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  相似文献   

17.
西藏墨脱发现棕腹隼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2019年4月15日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墨崩公路段(95°13′23″E,29°16′02″N,海拔800 m)、4月18日在波墨公路80k附近(95°29′28″E,29°39′33″N,海拔2 097 m)分别发现1只棕腹隼雕(Lophotriorchis kienerii)亚成体,并拍摄到其中1只的照片(图1)。该鸟具有白色的眉纹,深色的过眼纹向后延伸至后颈,脸颊、颈侧和喉部白色,翅形宽大,初级飞羽基部腹面有较明显的深色条带,尾黑褐色具黑色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著者在进行金堂地区鸟类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下列5种另1亚种是四川鸟类新纪录。量度单位:体重(克),长度(毫米)。1.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Gmelin)1985年9月13日采于金堂盐井乡三岔村,海拔约850米。1986年10月4日又在盐井乡老牛坡采得1只。两地均属龙泉山脉,该鸟在金堂属旅鸟。2♀,体重580、540,体长430、410,翼长333、317,嘴峰30、28,尾长205、191,跗蹠60、52。头顶及后颈均棕褐色,各羽有黑色干纹。眼先灰白,耳羽、颊暗灰。尾上复羽灰褐具白端,尾下复羽纯白,尾羽灰褐具四道较宽阔的黑色横斑,末端灰白。2.长尾灰伯劳(指名亚种)…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7月15日,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自然保护区内(39.74°N,115.49°E,海拔728 m)调查时听到1只强脚树莺Cettia fortipes鸣唱。该鸟隐匿于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灌丛中,经仔细观察,发现其上嘴褐色,下嘴黄色,具长而明显的皮黄色眉纹,下体羽色偏白,两胁及尾下覆羽褐黄色,均与强脚树莺的体征相符(图1)。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4月7至2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千亩塘(30°26'48″N,114°24'27″E)观测到长嘴半蹼鹬(Limnodromus scolopaceus)1只,隶属于鸻形目鹬科半蹼鹬属。该鹬被发现于一大型荷塘内,同域分布有扇尾沙锥(Gallinago gallinago)、林鹬(Tringa glareola)、鹤鹬(T.erythropus)、泽鹬(T.stagnatilis)等鹬科鸟种。借助蔡司60倍单筒望远镜观察,并拍摄下图片及视频后发现,该鹬中等体型,与扇尾沙锥近似,但比鹤鹬小。具长而粗的嘴,全嘴色深。白色眉纹明显。上体体羽深褐色,具浅色羽缘。尾上覆羽具横斑。下体色浅,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