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良.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华神州始祖鸟"的第一次飞翔,而且"海天青"的"朝贡鹰道"亦曾成就了胡汉融容的社会和谐,就连"哈尔滨"的名字,据说也不乏与鸟类有着某些关联.毋庸质疑,东北是鸟的天堂,自然也吸引了无数学者关注该地区的鸟类研究.然而,诸多的原因,使得该地区有关鸟类研究的最新成果未能及时地被整理跟进,有关鸟类在东北的分布缺乏有力的参照.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庆伟教授、张凤江同志编撰的<东北鸟类大图鉴>应运而生,填补了学术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在"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指导下,清华附中标本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展陈设计理念重新改建。标本馆通过精美的人文生态环境,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态情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习得相关的生态学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是愉快的,在这一年里,我们曾插上飞翔的翅膀,前往江西井冈山和福建《采茶灯》故里,关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也曾巡礼全国,制作了"生态旅游在中国"和"水生态之美——水利风景区"专题,呼吁人们在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还走进夏令营,分享青少年的视角,与他们一起"探秘白头叶猴的家园"……杂志全新的面貌收获了巨大的好评,我们与读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和保护伴随人类的发展持续到今天,然而越来越壮大的人类与自然界的冲突也在快速升级。森林减少的速度让自然保护人士感到窒息。保护的努力越来越多,但成效却远未达到目标。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首席科学家皮特·卡瑞瓦将数学家的逻辑带到了关于人与自然问题的辩论中:"世界上已经没有纯粹的自然了,一旦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在完全不同的框架内考虑自然保护。"他这样说可不是意味着"放下武器,承认失败"。他强调:"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前提下服务于自然,并让自然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5.
直接从自然索取,采摘、狩猎、捕鱼、放牧等等,是人类在地球上成本最低的生存方式,以致在一切可能地方至今还在延续着。可悲的是.这样的方式在许多地方因为过度地索取而没能持久下去。人们怎样才能在失去这种方式之前就能够意识到从自然的索取是有限度的,成了能否低成本地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现代植物园起源于16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后期自然科学与园林艺术的崛起,兴盛于18世纪西方殖民地对全世界的植物考察与收集鉴定、研究与发掘利用。植物园500余年的发展史充满着人类对自然奥秘、奇特植物的好奇与探索,是一部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渐进认知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对植物世界从混沌无序到分门别类有序认知的过程史。本文尝试从科学与艺术两个层面,分析世界植物园500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与承担社会功能的变迁,以史为鉴,思考我国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及承接的历史担当。本篇先从"艺术的外貌"综述世界植物园500年的发展历程,限于篇幅,仅聚焦里程碑式大事件的分析归纳,以期为我国植物园界同行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当工业发展的雾霾掩盖了蔚蓝的天空,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正走在一条与自然疏离的路上,这种疏离不仅阻滞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人们的普遍焦躁和失落感。这种疏离与焦躁使得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寻找与自然相和谐的思维行为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美丽中国"这一生态概念的提出,其根本指向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强调"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学校不仅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未来社会的雏形,这就需要重视和谐的校园建设。和谐的同伴互助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和谐是同伴互助的最高境界,但是,目前教师间同伴互助行为中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出台一些管理措施促进同伴互助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自设计伊始就一直在探索:目前国内同类型展馆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避免对已有场馆的复刻改造,将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打造成"唯一"而不是"其一"?我们将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与长江文明馆联立,作为一个遥相呼应的自然类博物馆群,从大河生命这一命题出发,提出"大河之旅·生命之歌"的主题。以更高的视野,放眼世界大河,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9,(4):F0003-F0003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包文美,与资深苔藓植物学家们,对百余种苔藓植物在自然界和显微镜下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生动地描述,并以此为素材,制成音像教学片。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重要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概念模型,并尝试运用计算机建模、创设真实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逻辑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正>"各位,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这回要拍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制作!"艾森导演信誓旦旦地说着这句听起来有点儿耳熟的话,"我们要着重突出‘天人同乐,人畜共欢'的伟大畅想,体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艾森导演充分利用人脉,为本片请了很多大腕,拍了许多难得的场面,比如武松打虎,杨过戏雕,田忌赛马……以及托尼养鸭。对,我又作为压轴出镜了,这次我的表演听起来很简单:"只需要你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几只刚出生的绿头鸭就好了!"  相似文献   

13.
王绍增  象伟宁  彭震伟 《生态学报》2016,36(16):4919-4920
正近年来,以"生态智慧引导下的生态实践"为核心议题的讨论在国内外学界和业界频频出台,反映了在现代性和技术文明大当其道并凸显弊端的当下,学者、实践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摆脱人类发展困境、寻求生态和谐的渴求和探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就率先成立了"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中心",探讨如何通过"知行合一"的城乡生态实践(包括了规划、设计、营造和管理四项内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世界》2009,(6):F0003-F0003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包文美,与资深苔藓植物学家们,对百余种苔藓植物在自然界和显微镜下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生动地描述,并以此为素材,制成音像教学片。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生物课程与以往的生物课程已经大不一样了,课程的设置从科学过渡到了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此,对教师的新的挑战也产生了,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重新发现自己在教育学生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因此,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一些固定的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体会着不同的自然,更加原生态的自然,指导学生做一些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知识并掌握一些人与人合作交流"、吾日三省吾身"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出学生不为人知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成玉宁  袁旸洋 《生态学报》2016,36(16):4943-4945
"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其核心在于正确且充分利用"自然力"。从自然降水规律与城市下垫面的特异性研究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与方法,以保护、利用、恢复和完善城市水系为主,人工优化与补充为辅,是"三个自然"的精髓。结合案例研究,从天然海绵体的保护与人工优化、海绵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因地制宜的人工海绵体建构三个方面阐述了正确理解"三个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转基因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很长时间,取得的成果和实效有目共睹。然而,似乎新的事物总是要经受更多的考验和磨砺,随着大众媒体日趋发达,众多不和谐乃至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屡屡发出,质疑与忧虑齐飞,惶惑与无语一色,在公众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转基因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中没有跨物种的转基因!随意融合不同物种的基因会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8.
自然公园功能分区方法研究——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冰然  曾维华  解钰茜 《生态学报》2019,39(22):8286-8298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提出"国家公园体制"并要求对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功能分区作为保护地规划与管理中最相关的过程,是保护地体系优化的重要方面。自然公园作为多类型保护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分区还存在着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考虑不充分,缺乏综合性的分区研究等问题,不利于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推进保护地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从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基于不可替代性、生态脆弱性、景观资源评价和经济建设的适宜性等方面提出了自然公园的功能分区方法,并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分区研究。本研究认为,自然公园的功能分区可包括生态保育区、景观保护区和经济发展区三个一级区,生态保育区可以分为核心生态保育区和重要生态保育区,景观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景观保护区和重要景观保护区,经济发展区可以分为游憩区、农业区和居住区。  相似文献   

19.
山水在行动     
《植物杂志》2011,(8):78-85
“山水”语出《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学与绘画中广为使用,代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在现代语境中,“山水”是自然的形象和代言,是“城外”的景观、野生动物及乡村生活的集合。  相似文献   

20.
段舜山 《生态科学》1997,16(2):76-80
论述了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特征、生命有机体为核心特征、物质循环作用、能量流动过程、信息交换网络等个别特征.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动过程中更加普遍意义上的规律.最后讨论了和谐规律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并期望在今后的生态学研究中自觉应用自然和谐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