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易同培 《植物研究》1992,12(4):335-337
本文发表了四川鹅耳枥属一新种,即冕宁鹅耳枥Carpinus mian-ningensis Yi,sp.nov.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 L.)一新种——香港鹅耳枥(C.insularis N.H.Xia,K.S.PangY.H.Tong)。香港鹅耳枥与太鲁阁鹅耳枥(C.hebestroma Yamamoto)及多脉鹅耳枥(C.polyneura Franch.)相似,但习性灌木状,叶具13~16对侧脉,先端锐尖,边缘锯齿的芒尖较短,果苞宽半卵形或半卵形,长8~14 mm,小坚果顶端密被长柔毛且疏具树脂状腺体,与后两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香港特有植物香港鹅耳枥,基于典型样地调查,对香港鹅耳枥所在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25 m2的样地内,有维管植物37科66属68种。建群种为香港鹅耳枥,个体高度最高3 m,所在群落植株平均高度0.92 m,分层不明显。位于中国香港岛的香港鹅耳枥处于衰退状态,小个体极少。因此,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以重建种群。  相似文献   

4.
桦木科两种濒危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桦木科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的间期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均分别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普陀鹅耳枥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112,染色体大小介于0.230pm至0.920μm之间。天目铁木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大小为0.468μm至1.150μm。以上研究结果为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的物种生物学及其濒危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大鹿岛9个鹅耳枥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植物区系成分、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径级结构等指标表征群落特征,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维管植物共计110种,隶属46科84属,包括种子植物44科82属107种和蕨类植物2科2属3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大部分具有温带分布性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和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重要值分别为52.84%、34.49%和21.54%。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少,而灌、草层植物种较为丰富,群落尚未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鹅耳枥种群径级结构反映出该群落由增长型种群构成。(2)聚类分析将鹅耳枥群落划分为4类群丛,排序分析结果在验证前述聚类分析结果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佐证土层厚度、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是影响鹅耳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环...  相似文献   

6.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云贵鹅耳枥种群大小结构分初始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中衰型、老衰型和偏途顶极型等7种类型,并呈现由初始增长型过渡到老衰型的变化;(2)云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型和随机型,分布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其散布和发展阶段多趋于集群型,而在其衰退阶段趋于随机型;(3)云贵鹅耳枥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呈现负增长;(4)云贵鹅耳枥种群是先锋种群,但在裸岩陡坡等特殊生境中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7.
黔灵山云贵鹅耳枥群落乔木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群落是贵州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的主要类型之一。研究其种群分布格局,除具有种群生态学意义外,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群落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廉敏  铁军 《生态学报》2020,40(7):2267-2276
分析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可以探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情况。以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鹅耳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分别从不同径级和不同坡向对鹅耳枥群落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净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earest taxon index,NTI)进行研究,探讨了鹅耳枥群落沿着径级梯度形成群落谱系结构特征,进而分析了鹅耳枥群落构建的历史进程。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鹅耳枥群落乔木层(26种)、灌木层(32种)和草本层(39种)谱系结构树可分为5个类群、5个类群和4个类群;乔木层(86.67%的样地,下同)和灌木层(73.33%)物种群落谱系结构呈谱系发散格局(NRI0,NTI0),但草本层(86.67%)物种群落谱系结构呈谱系聚集格局(NRI0,NTI0)。(2)鹅耳枥群落乔木层中,DBH在Ⅰ级至Ⅱ级间,NRI指数随着DBH的增大而减小,NTI指数随着DBH的增大而增大;在Ⅱ级至Ⅴ级之间,随着植物DBH增大NRI指数和NTI指数值均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不同DBH水平上群落NRI和NTI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随着径级的增大,群落谱系结构由谱系聚集变为谱系发散。(3)灌木层物种谱系结构在阴坡和阳坡均呈聚集型,乔木层阴坡物种的谱系结构呈发散型(NRI0,NTI0),乔木层阳坡和草本层阴阳坡群落均无法判定群落谱系结构是聚集还是发散。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欧洲鹅耳枥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飒  周琦  祝遵凌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2):2459-2466
以一年生欧洲鹅耳枥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5个土壤含水量梯度,研究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对其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欧洲鹅耳枥的耐旱特性。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欧洲鹅耳枥幼苗受到损害程度逐渐加重,形态表现出明显的缺水特征,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总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胁迫强度越强、时间越久其变化幅度越大。(2)幼苗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干旱时间持续,幼苗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并在干旱末期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欧洲鹅耳枥幼苗在短期和轻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中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5%)干旱胁迫下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造成的危害;而在重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干旱胁迫下,幼苗自我调节能力受影响,极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5%)干旱胁迫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害。研究认为,欧洲鹅耳枥具有一定的抗干旱特性,可在园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去除法控制竹丛密度,人为设置4种竹丛密度梯度[密度1:(3.83±0.53)株/m~2;密度2:(16±1.80)株/m~2;密度3:(39±1.69)株/m~2;密度4:(69±2.15)株/m~2],测定不同密度竹丛下的微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电导率、凋落物厚度),研究竹丛密度及微环境对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 Wall.)幼苗数量、存活动态、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竹丛密度对环境有显著影响,随着竹丛密度的增加,竹丛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温度升高明显;雷公鹅耳枥幼苗萌生量显著减少,4组密度梯度中幼苗数量分布依次排序为:密度1(28.53±3.14)株/m~2密度2(17.36±1.45)株/m~2密度3(12.36±0.93)株/m~2密度4(8.92±0.93)株/m~2,表明随着小径竹密度增加,其对雷公鹅耳枥幼苗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小径竹的密集生长可对雷公鹅耳枥幼苗的存活率产生影响,且对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径竹密集生长的环境不仅抑制了雷公鹅耳枥新生幼苗的分布和幼苗生长,还对种群的更新以及森林群落的演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