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收治的458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菌株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分析仪,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458例VAP患者共检出5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96%,革兰阳性球菌占15.98%,真菌占13.06%。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VAP患者的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对100例呼吸机患者的呼吸机管路、下呼吸道感染病菌的菌种种类、呼吸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因素。结果呼吸机管路和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比具有同源性表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6%,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使用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ICU病房37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1株(73.06%),前四位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70株(16.99%),前三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41株(9.95%),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90%,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G-杆菌是ICU中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应以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分布特征,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中对抗生素停药的指导价值。方法以在ICU行机械通气并被诊断为VA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组日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采集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分离与药敏试验。观察组患者依据PCT水平决定抗生素停用时间,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医师经验决定抗生素停用时间。观察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PCT水平、肺部感染复发率及二重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72例患者累计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12株为革兰阳性菌(14.33%),72株为革兰阴性菌(85.7%)。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检出率分别为34.5%与31.0%,二者多重耐药率分别为44.8%与57.6%。抗生素治疗第8天时检测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CT0.5ng/mL的比例分别为72.9%与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885)。观察组患者VAP抗生素治疗平均时间为(9.8±3.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3±3.6)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依据PCT水平停药是VAP抗生素治疗开始后28d内抗生素使用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β=-8.24,95%CI:-11.37~-5.11,P0.001)。结论 VAP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高发,且二者多重耐药比例较高。PCT水平可作为VAP患者抗生素治疗停药判断标准,可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4月-2017年8月于我院ICU住院治疗的58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痰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八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结果:58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共培养204株病原菌,204株病原菌中根据占比分别为革兰氏阴性菌69.61%(142/204)、真菌15.20%(31/204)以及革兰氏阳性菌15.20%(31/204),且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均明显高于真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P0.0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21.08%(43/204)、铜绿假单胞菌占比18.14%(37/204)、鲍氏不动杆菌占比10.78%(22/204)、产气肠杆菌占比9.31%(19/204)。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低于其他七种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奈替米星的耐药性均低于其他七种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均较高。结论:ICU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发,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针对VAP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N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确诊为VAP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并对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为100.00%,未检出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前3位的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6.36%,16/44),铜绿假单胞菌(25.00%,11/44),肺炎克雷伯杆菌(20.45%,9/4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唑啉等均耐药,且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的药物敏感性明显下降。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插管次数、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胎龄、母亲年龄、原发疾病为新生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新生儿VA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8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8例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外,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等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较常见,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艳青  黄德斌 《蛇志》2016,(4):494-49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于机械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一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常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推迟、ICU留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VAP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增加了呼吸机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在我国VAP的发病率可达31.4%~36.10%,而VAP导致的死亡率则高达29.2%~40.1%[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感染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15例患者中,18例经确诊出现肺部感染,占15.65%。感染者中7例死亡,病死率为38.89%。1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35株病原菌,主要包括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恶臭假单胞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和APACHEII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及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冲洗式导管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 下吸引方法.结果 常规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5.8%,而采用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实验组患者予以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患者不添加负压吸引装置。观察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气道滞留物的菌落培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肠杆菌、非发酵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发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术能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原因及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52例和撤机困难组28例,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分析撤机困难的原因及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撤机困难组年龄、心功能不全比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比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比例、肝功能不全比例、肾功能不全比例、血尿素氮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显著长于撤机成功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死亡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心功能不全比例、MODS比例、VAP比例、肝功能不全比例、肾功能不全比例、血尿素氮显著高于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MODS、VAP、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是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治疗期间发生脏器功能不全或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气管切开时间较长、营养状态较差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主要原因,年龄、合并糖尿病、MODS、VAP、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是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该疾病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机械通气后的病死率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率为29.17%,经回归分析后,病死率与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肝功能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循环衰竭、胃肠损害(消化道出血异常)以及气胸等因素无关(P〉0.05);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高急性生理学评分(APS)、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低白蛋白水平。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能够引起心力衰竭等症状,影响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治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的86例ICU烧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等情况,分析1CU烧伤感染患者脓...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对比传统有创机械通气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并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源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根据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n=60,传统有创机械通气)和序贯组(n=60,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心功能指标。120例患者根据院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89),统计死亡组和存活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多因素Logistic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序贯组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均短于常规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常规组(P<0.05)。序贯组治疗后氧分压(PaO2)、pH值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常规组(P<0.05)。序贯组治疗后白介素-10(IL-10)高于常规组,肌钙蛋白I(cTnI)、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常规组(P<0.05)。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院内死亡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 、多重耐药菌感染、白蛋白(Alb)、合并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评分)、年龄、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红细胞比容(Hct)、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CURB-65)、空腹血糖(FBG)有关(P<0.05)。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高CURB-65评分、高PSI评分、高MODS评分、低Alb、高APACHEⅡ评分是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缩短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降低院内死亡率,调节血气分析指标、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院内死亡受到高MODS评分、低Alb、高PSI评分、合并基础疾病、高APACHEⅡ评分、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高CURB-65评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常见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3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8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5株(占73.77%),革兰氏阳性细菌33株(占18.03%),真菌15株(占8.20%)。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35.52%,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84%,革兰阳性菌无一对万古霉素耐药,除了米诺环素总耐药率为42.42%外,其余病原菌对于常用的药物总耐药率均大于60.0%,革兰阴性菌普遍存在多药耐药现象。结论:引起VAP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群,且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在临床上应加强对VAP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7例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第28h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34例)和存活组(n=63例),同时按照肺炎严重指数(PSI)和CURB-65评分将患者分为Ⅳ级组(90~130分)(n=29例)和V级组(130分)(n=68例);CURB-65评分2分组(n=31例)和CURB-65评分3~5分组(n=66例);比较各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CURB-65评分、PSI、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PSI中V级组,CURB-65评分3~5分组中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亦高于Ⅳ级组和CURB-65评分2分组。血清hs-CRP水平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第1 d、3 d、7 d的血清hs-CRP水平患者死亡的ROCAUC分别为0.844、0.914、0.772,最佳诊断截点分别为51.76 mg/L、92.56 mg/L及49.38 mg/L。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老年重症肺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血清hs-CRP变化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炎(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神经科住院的160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脑卒中不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SAP患者入院第1、2天行痰培养实验及药敏实验,分析其病原菌特点、耐药性及S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56.2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1株(67.78%),革兰氏阳性菌29株(32.22%)。SAP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有克林霉素和头孢唑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GCS评分、WBC高于10×10~9/L、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均与SAP发生有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GCS评分≤8分、WBC高于10×10~9/L、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均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患者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需多关注高龄、GCS评分较低、WBC水平较高、机械通气和吞咽困难的患者,以预防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