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胸痛来我院检查并收治的185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是否为CHD分为CHD组(120例)和对照组(65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狭窄亚组36例、中度狭窄亚组55例、重度狭窄亚组29例。入院后检测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及AL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HD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ALP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及ALP水平对CH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和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ALP水平升高,HDL-C、ApoA1水平降低(P<0.05)。轻度、中度、重度狭窄亚组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及ALP水平依次升高(P<0.05)。CHD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AL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ALP水平升高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及ALP水平联合预测CHD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ApoB/ApoA1比值、TG/HDL-C比值、LDH、ALP水平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且联合预测CHD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358例T2DM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指标、CTA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未合并冠脉病变组(190例)和合并冠脉病变组(168例),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分析CTA与CAG诊断冠脉狭窄结果的一致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对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未合并冠脉病变组比较,合并冠脉病变组血清HCY、Cys-C、ApoB、ApoB/ApoA1比值水平明显更高(P<0.05),ApoA1明显更低(P<0.05)。以CAG为金标准,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与CAG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48)。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0.802、74.40%、83.71%、79.11%。三项血清指标联合AUC、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一诊断或三项血清指标联合诊断(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较高,相较各项指标单一应用而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查,获得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计算MPV/PC比值、NLR。出院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MPV/PC比值、NLR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MPV/PC比值、NLR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710、0.693、0.769、0.771,联合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PV/PC比值、NLR在AIS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铁调素25(Hepc25)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AIS患者(AIS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6例健康者(对照组),根据入院当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组进一步分为轻症组(NIHSS评分<6分,21例)、中症组(6分≤NIHSS评分<13分,38例)、重症组(NIHSS评分≥13分,14例)。根据患者出院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0~2分,55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分析PRDX1、FGF4、Hepc25与NIHSS、mRS评分相关性,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S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中症组和轻度症组(P<0.05),且中症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均与NHI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0.636、0.794、0.682;0.619、0.705、0.71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与AIS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血清PRDX1、FGF4、Hepc25水平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RDX1、FGF4、Hepc25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RDX1、FGF4、Hepc25与AIS患者严重神经缺损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AIS预后评估的辅助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HBV-ACLF患者,均成功实施人工肝治疗,作为人工肝治疗组。将人工肝治疗组的患者根据入院后90 d是否生存分为生存组69例和死亡组28例。同期选取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AFP、FT3、NLR。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AFP、FT3、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预测概率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FP、FT3联合NLR比值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工肝治疗组AFP、NLR高于对照组,FT3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FP、NLR高于生存组,FT3低于生存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与感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钠、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AFP、INR、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而FT3则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AFP、FT3、NLR联合预测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FP、FT3、NLR的单独预测。结论:RDW、AFP、INR、FT3、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且AFP、FT3、NLR联合预测此类患者短期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初发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LSA)法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差异。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AIS患者入院14 d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BP4、Lp-PLA2、MCP-1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RBP4、Lp-PLA2、MCP-1三项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775、0.799、0.781。结论:AIS患者血清RBP4、Lp-PLA2、MCP-1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AIS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QRS-T夹角联合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褪黑素(Melatonin)、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56例HFpEF患者,入院当日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QRS-T夹角,检测血清NT-proBNP、Melatonin、galectin-3水平,出院后随访至2022年6月,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pEF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QRS-T夹角联合血清NT-proBNP、Melatonin、galectin-3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QRS-T夹角大于预后良好组、血清NT-proBNP、galectin-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elatoni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QRS-T夹角增大、NT-proBNP、galectin-3升高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elatonin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四项指标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高于单独预测。结论:QRS-T夹角增大,血清NT-proBNP、galectin-3水平升高,血清Melatonin水平降低与HFpEF预后不良有关,联合四项指标有助于预测HFpEF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半乳糖缺陷免疫球蛋白A1(Gd-IgA1)、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l(sFlt-1)、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C3)比值与肾损伤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确诊为HSPN的151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Gd-IgA1、sFlt-1、IgA/C3比值、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UP)定量(24hUPE)和UP/Scr]。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Gd-IgA1、sFlt-1、IgA/C3比值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对比不同肾脏病理分级和不同疗效患儿的血清Gd-IgA1、sFlt-1、IgA/C3比值。结果:病例组的Gd-IgA1、sFlt-1、IgA/C3比值、BUN、Scr、24hUPE、UP/Scr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IgA1、sFlt-1、IgA/C3比值与BUN、Scr、24hUPE、UP/Scr均呈正相关(P<0.05)。随着肾脏病理分级的升高,HSPN患儿的血清Gd-IgA1、sFlt-1、IgA/C3比值不断升高(P<0.05)。无效组的Gd-IgA1、sFlt-1、IgA/C3比值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Gd-IgA1、sFlt-1、IgA/C3比值升高参与了HSPN患儿的疾病进展,可导致肾损伤,加重肾脏病理改变,临床可根据上述指标变化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改良的Graeb评分(mGS评分)联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正五聚蛋白3(PTX3)对脑室出血(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的109例IVH患者,出院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根据GOS评分将IVH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51例)和预后良好组(58例)。术前评估mGS评分,并检测血清FGFR-1、PTX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GS评分联合血清 FGFR-1、PTX3预测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前mGS评分、血清PTX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FGFR-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并发脑疝、高mGS评分、高PTX3是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FGFR-1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mGS评分和血清 FGFR-1、PTX3预测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高于以上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IVH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患者mGS评分和血清PTX3水平增高,血清FGFR-1水平降低,联合mGS评分、血清FGFR-1和PTX3对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24例ANSTEMI患者为ANSTEMI组,PCI术后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6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对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NSTEMI组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224例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6.07%(36/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KILLIP分级≥Ⅱ级、S100A4、S100A12水平升高为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联合预测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S100A4、S100A12单独预测。结论: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升高与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S100A4、S100A12水平联合预测AN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2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90天改良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63例,m 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79例,m RS 3-6分),比较其入院时一般人口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根据入院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计算出LM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LMR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LMR水平对急性脑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伴随房颤、尿素氮、白细胞、CRP较高,而LMR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MR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3.48±2.23 vs. 4.39±1.84,P0.05),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与低水平LMR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66、0.835,95%可信区间为1.668-2.559、0.759-0.946,P0.05)。入院时LMR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 0.692-0.832),Youden法计算出LMR低于2.633(最佳临界值)预示预后不良,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47%。结论:入院时LM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负相关,低水平LMR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趋化因子(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组(25例)、中度组(32例)和轻度组(3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疾病梗死部位、治疗方式、发病至入院时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无关(P>0.05)。而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IHSS评分有关(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Th17/Treg比值及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下降是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比值、CXCL9、CXCL12、CXCL16随着ACI病情进展呈升高现象,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曾义  喻良  王曦  赵戈  黄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39-394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AIS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n=42,4分),中症组(n=61,4~15分),重症组(n=35,15分),根据改良RAB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82)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分析不同NIHSS得分、不同预后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症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高于中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指数(RCI)、淋巴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Ⅱ型呼吸衰竭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3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Ⅱ型呼吸衰竭分为呼吸衰竭组(n=47)和无呼吸衰竭组(n=92),随访以上患者出院90天内的预后情况,剔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分为预后不良组(n=26)与预后良好组(n=101),计算RCI、LHR以及NLR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I、LHR以及NLR比值在AECOPD患者短期内预后不良中的研究价值。结果:呼吸衰竭组NLR、RCI高于无呼吸衰竭组,LHR低于无呼吸衰竭组(P<0.05)。预后不良组COPD病程长于预后良好组,NLR、RCI高于预后良好组,BMI、LHR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RCI升高与LHR降低均是AECOPD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I、LHR与NLR预测AECOPD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681、0.770,三者联合的AUC为0.863,联合预测时的AUC最大。结论:RCI、LHR及NLR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AECOPD患者严重程度,为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预测短期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外周血分化簇(CD)4+T/CD8+T比例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LN患者137例(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52例)、中度活动组(45例)、重度活动组(40例)。随访1年,根据肾脏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94例),另选取同期76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Ts、TWEAK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比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LN患者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与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对LN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组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NETs、TWEAK依次升高,外周血CD4+T/CD8+T依次降低(P<0.05)。LN患者SLEDAI-2000评分与血清NETs、TWEAK呈正相关,与外周血CD4+T/CD8+T呈负相关(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4期、SLEDAI-2000评分升高、NETs升高、TWEAK升高为L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D4+T/CD8+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联合预测LN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大于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单独预测的0.790、0.788、0.799(P<0.05)。结论:LN患者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NETs、TWEAK联合外周血CD4+T/CD8+T预测LN患者肾脏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7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疾病组,另取同期3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PLR、NLR、CRP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PLR、NLR、CRP水平,并分析PLR、NLR、CRP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疾病组PLR、NL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PLR、NLR、CRP水平依次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PLR、NLR、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NLR、CRP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AUC为0.943,高于单项评估(P<0.05)。结论:PLR、NLR、CRP水平变化均可以反映老年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可以用来评估预后,联合评估其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