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联合血清转位蛋白(TSPO)、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2例接受DC的sTBI患者,根据30 d(短期)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计算GCS评分和检测血清TSPO、RANTES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CS评分和血清TSPO、RANTES水平对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sTBI患者DC后30 d死亡率为30.39%(31/102)。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GCS评分降低,血清TSPO、RANTES水平升高(P<0.05)。死亡组合并多发伤、受伤至手术时间≥6 h、瞳孔散大、颅内血肿量≥40 mL、中线移位≥5 mm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6 h、瞳孔散大、中线移位≥5 mm、TSPO和RANTES升高为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联合血清TSPO、RANTES预测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GCS评分和血清TSPO、RANTES单独预测(P<0.05)。结论:GCS评分和血清TSPO、RANTES水平与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独立相关,GCS评分联合血清TSPO、RANTES预测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4(ANGPTL4)联合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9例ASTEMI患者,根据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0~2级,61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血流3级,27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ANGPTL4和Nesfatin-1水平、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Nesfatin-1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效能。结果:无复流组年龄、PCI术前心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休克指数、冠脉痉挛、血糖、冠脉病变长度、冠脉病变支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ANGPTL4和Nesfatin-1水平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低水平Nesfatin-1、低水平ANGPTL4、高休克指数、冠脉痉挛是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ANGPTL4、Nesfatin-1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ANGPTL4、Nesfatin-1单独预测的0.751、0.725。结论:PCI术后无复流ASTEMI患者血清ANGPTL4、Nesfatin-1水平降低,且血清Nesfatin-1、ANGPTL4水平降低与A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Ⅱ(Ang II)及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心脏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4例作为合并感染组,同期收治的CHF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 II、MCP-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PCT、Ang II、MCP-1水平及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HR),分析合并感染组血清PCT、Ang II、MCP-1水平与LVEF、LVESD、LVEDD、HR的相关性。合并感染组患者积极治疗后根据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感染组血清PCT、Ang II、MCP-1水平及LVESD、LVEDD、HR高于对照组(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Ang II、MCP-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SD、LVEDD、HR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与心力衰竭病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PCT、Ang II、MCP-1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病程>6年、NYHA心功能III级和IV级、NT-proBNP>570 ng/L、PCT>3.27 μg/L、Ang II>68.47 ng/L及MCP-1>267.65 ng/L是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Ang II、MCP-1水平异常升高,与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患者心脏功能和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1q对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5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无效组(32例)和有效组(153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5-HT、TNF-α、补体C1q水平,收集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TNF-α、补体C1q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价值。结果: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TNF-α、补体C1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5-HT较治疗前增高(P<0.05),TNF-α、补体C1q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低于有效组,血清TNF-α、补体C1q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高TNF-α、高补体C1q是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高5-HT是其保护因素(P<0.05)。联合5-HT、TNF-α、补体C1q三项指标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32、0.658、0.677。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抗抑郁治疗后无效患者血清5-HT偏低,TNF-α和补体C1q偏高,且与抗郁治疗无效有关,联合检测血清5-HT、TNF-α和补体C1q可预测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查其生命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31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采用中文版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结果:31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有66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组年龄≥35岁、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中专)及以下、无经济收入、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有妊娠并发症、分娩孕周<36周、无导乐陪产、新生儿疾病、伤口剧烈疼痛、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血压控制差的比例高于无抑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疾病、分娩孕周<36周、产后血压控制差、无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抑郁组SF-36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组(P<0.05)。结论:新生儿疾病、分娩孕周<36周、产后血压控制差、无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产后抑郁患者生命质量较低,临床应加强产后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载脂蛋白M(APOM)、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185例(脓毒症组),根据28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7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OM、sTREM-1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APOM、sTREM-1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185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28d死亡死亡率为32.97%(61/18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性休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增加、血清PCT升高和sTREM-1升高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POM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预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大于血清PCT、APOM、sTREM-1单独检测预测的0.785、0.779、0.783。结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和APOM水平降低与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磷(P)、降钙素原(PCT)、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n=91)和撤机失败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主呼吸测试(SBT)前的血清P、PCT、25(OH)D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CT、25(OH)D3水平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T前撤机成功组血清25(OH)D3、P水平高于撤机失败组,PCT水平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25(OH)D3、P、机械通气时间均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25(OH)D3、P水平预测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802、0.751,均低于三者联合应用的0.846。结论:血清P、PCT、25(OH)D3均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检测以上指标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糖原磷酸化酶脑型(GPB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指标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收治的271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伤组)和同期收治的227例脓毒症感染性疾病但未发生心肌损伤患儿(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以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PCT、CRP、GPBB、HMGB1与心肌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心肌损伤组患儿28d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肌损伤组血清PCT、肌红蛋白(Mb)、CRP、GPBB、心肌肌钙蛋白I(cTnI)、HMGB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均与血清Mb、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脓毒症休克比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尿素氮、血肌酐、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前白蛋白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PACHE Ⅱ评分、存在脓毒症休克、高PCT、高CRP、高GPBB、高HMGB1、高cTnI是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儿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以及心肌损伤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叶酸(F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的关系,分析联合SAA、TSP-1、FA检测对URSA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URSA患者(URSA组)和同期于我院产科产检的102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检测血清SAA、TSP-1、FA水平,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AA、TSP-1、FA联合对URS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URSA组血清SAA、TSP-1水平高于对照组,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RSA组年龄≥35岁、有吸烟史、饮酒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生殖道感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URSA家族遗传史、职业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饮酒史、生殖道感染以及血清SAA、TSP-1水平较高是URS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FA水平较高是URS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TSP-1、FA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9、0.670,而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URSA患者血清SAA、TSP-1水平增高,FA水平降低,且与URSA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血清SAA、TSP-1和FA对URSA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R)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Ο医院接受治疗的CTD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间质性肺炎(ILD)分为ILD组、无ILD组。ILD组患者根据不同影像分型分为寻常型ILD(UILD)组、非特异型ILD(NSILD)组、未定型组,根据病变范围分级情况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根据病情状况分为活动组、非活动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NLR、PLR、LDH、纤维蛋白原(Fib)、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比值。结果:ILD组的血清NLR、PLR、LDH及Fib水平较无ILD组及对照组明显更高,而FVC、FEV1%及FEV1/FVC水平较无ILD组及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无ILD组的血清NLR、PLR、LDH及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FVC、FEV1%及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不同影像分型患者血清NLR、PLR、LDH、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Ⅱ级组及Ⅲ级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Ⅰ级组更高,且Ⅲ级组较Ⅱ级组更高(P<0.05),而三组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非活动组更高(P<0.05),而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LR、PLR以及LDH水平较存活组更高(P<0.05),而Fib、FVC、FEV1%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LR、PLR以及LDH水平在CTD-ILD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且这三项指标有助于较好地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胎盘早剥的危影响因素,并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管生成素-2(Ang2)联合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对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SPE患者34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胎盘早剥分组,分为胎盘早剥组(n=75)和无胎盘早剥组(n=273)。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PLGF、Ang2及Sestrin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PE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GF、Ang2联合Sestrin2对SPE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结果:胎盘早剥组的PLGF、Ang2低于无胎盘早剥组,Sestrin2高于无胎盘早剥组(P<0.05)。SPE并发胎盘早剥与剖宫产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小板、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血肌酐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BP偏高、DBP偏高、纤维蛋白原偏低、血肌酐偏高是SPE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Sestrin2水平下降,PLGF、Ang2水平升高则是SPE并发胎盘早剥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LGF、Ang2联合Sestrin2检测对SPE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SPE并发胎盘早剥患者中Sestrin2水平升高,PLGF、Ang2水平下降,联合检测可以辅助预测SPE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SBP偏高、DBP偏高、纤维蛋白原偏低、血肌酐偏高是SPE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Sestrin2水平下降,PLGF、Ang2水平升高是SPE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QRS-T夹角联合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褪黑素(Melatonin)、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56例HFpEF患者,入院当日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QRS-T夹角,检测血清NT-proBNP、Melatonin、galectin-3水平,出院后随访至2022年6月,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pEF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QRS-T夹角联合血清NT-proBNP、Melatonin、galectin-3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QRS-T夹角大于预后良好组、血清NT-proBNP、galectin-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elatoni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QRS-T夹角增大、NT-proBNP、galectin-3升高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elatonin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四项指标预测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高于单独预测。结论:QRS-T夹角增大,血清NT-proBNP、galectin-3水平升高,血清Melatonin水平降低与HFpEF预后不良有关,联合四项指标有助于预测HFpEF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P53和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水平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9例SCLC患者为SCLC组和9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SCLC患者均接受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至少2个周期,化疗前检测血清P53和Wip1水平,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SCLC患者总生存(OS)情况。分析血清Wip1和P53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CLC组血清P5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Wip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为广泛期、远处转移患者血清P53水平低于临床分期为局限期、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血清Wip1表达高于临床分期为局限期、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无效组血清P53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血清Wip1表达高于有效组(P<0.05)。低水平P53组、高表达Wip1组5年OS生存率低于高水平P53组和低表达Wip1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耐药、远处转移、高表达Wip1是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P53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SCLC患者血清P53水平降低,Wip1表达增高与化疗效果较差和不良预后有关,检测血清P53表达和Wip1水平有助于辅助评估SCLC化疗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改良的Graeb评分(mGS评分)联合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正五聚蛋白3(PTX3)对脑室出血(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的109例IVH患者,出院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根据GOS评分将IVH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51例)和预后良好组(58例)。术前评估mGS评分,并检测血清FGFR-1、PTX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GS评分联合血清 FGFR-1、PTX3预测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前mGS评分、血清PTX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FGFR-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并发脑疝、高mGS评分、高PTX3是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FGFR-1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mGS评分和血清 FGFR-1、PTX3预测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高于以上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IVH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不良患者mGS评分和血清PTX3水平增高,血清FGFR-1水平降低,联合mGS评分、血清FGFR-1和PTX3对IVH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内蒙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5-HT、Obestatin和APRIL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血清5-HT、Obestatin、APRI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5-HT、Obestatin、APRIL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Obestatin联合APRIL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的预测价值。结果:PSD组血清5-HT低于非PSD组(P<0.05),血清Obestatin、APRIL和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P<0.05)。血清5-HT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Obestatin、APRIL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与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bestatin、APRIL及NIHSS评分升高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发生PSD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5-HT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5-HT、Obestatin、APRIL及联合检测对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0.483~0.978)、0.765(0.595~0.918)、0.707(0.464~0.954)、0.867(0.742~0.972),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5-HT水平降低、Obestatin、APRIL水平及NIHSS评分升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血清5-HT、Obestatin和APRIL可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丛生蛋白(sCLU)、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7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复苏后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80例)和无脑损伤组(92例),复苏治疗前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脑损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高水平CyPA、高水平sCLU、高水平HO-1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0.832、0.779,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CyPA升高、sCLU升高、HO-1升高,联合检测血清CyPA、sCLU和HO-1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PaO2/FiO2≤300 mmHg,38例)、中度组(100 mmHg<PaO2/FiO2≤200 mmHg,42例)、重度组(≤100 mmHg,29例)。检测所有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死亡组(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高SOFA评分、高PAR及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升高是 ARDS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三项指标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75、0.727、0.776。结论: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增高与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在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CAL组(n=31)和无CAL组(n=67),对比两组血清NT-proBNP、SAA、CRP、Cysc水平差异。收集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CAL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SAA、CRP、Cysc联合检测对CAL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CAL组患儿的血清NT-proBNP、SAA、CRP、Cysc水平均高于无CAL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D患儿并发CAL与年龄、治疗前发热时间、是否为典型K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SAA、CRP、Cysc、WBC水平较高、年龄<3岁、治疗前发热时间>6 d、非典型KD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T-proBNP、SAA、CRP、Cysc预测CAL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59、0.753、0.746,四项联合检测预测CAL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NT-proBNP、SAA、CRP、Cysc、WBC、年龄、治疗前发热时间、非典型KD是KD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SAA、CRP、Cysc对CAL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56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Ⅲ~Ⅳ期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Ⅰ~Ⅱ期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中低分化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高分化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P<0.05);子宫肌层浸润≥1/2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P<0.05);在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术前检测两者表达水平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