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豚鼠听皮层的调频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均技术在豚鼠记录了持续纯音调频时所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并测定了反应阈(⊿F_m)。调频信号为50毫秒的矩形波,每秒一次。纯音的声压通过声反馈压缩系统维持恒定。调频诱发电位的一般特性与声音诱发电位的相似。80—100dB SPL 是记录调频诱发电位的最佳强度。调频诱发反应可以分别是“给”、“撤”或“给-撤”型,与频率变化的方向有一些关系。当频率F>1000赫时⊿F_m 随 F 的增加而增大,⊿Fm/F略小于1%。当F<1000赫时⊿Fm 在12赫上下。此分辨精度大致与人对短时程纯音的频率辨别精度相近。文中对所用新研究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刺激不同节段水平神经在皮层所引起的电位作为指标,观察了兔皮层兴奋性的恢复过程。皮层为一次感觉传入冲动激活后,最初出现的为不应期,随卽为与后发放相应的兴奋性周期变化。这些兴奋性波动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在反应的中心区域,波动强烈而有绝对不应期;在边缘区域,波动逐渐減弱而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波动的强弱与空間分布的大小,决定于感觉神经在皮层投射的强度,与感觉性质无关。加深麻醉,兴奋性波动減弱,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本工作承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张香桐教授指导,特此志谢。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记录和分析了豚鼠内膝体调频诱发电位的反应特性、反应类型及反应阈,并与听皮层的反应作了比较。和听皮层的一样,内膝体调频诱发电位也有“给”、“撤”和“给—撤”等反应类型,平行记录表明,同侧听皮层的反应类型和内膝体的有严格的一致性变化。内膝体调频诱发反应阈△Fm随载波F(250Hz—16kHz)的变化而变,其趋势也和听皮层的相似,但阈值较听皮层的为高。当F小于 2kHz左右时,内膝体的 △Fm没有随F而增大的明显趋势,一般分布在30Hz上下,比听皮层的约高15Hz。当F大于 2kHz时,△Fm随F的增高而相应地增大,和听皮层的△Fm差值也随之而渐次增大(差15—33Hz)。这说明对精确的频率分辨,内膝体不是最高级中枢。在内膝体分析的基础上,听皮层可进一步提高分辨精度。  相似文献   

4.
豚鼠的耳周围声音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用 BDP 型生物数据处理机记录了豚鼠耳周围的短声诱发电位。较佳的刺激条件为每秒1次、时程为5ms、包含5个脉冲的重复短声。该电位与听皮层的诱发电位波形相似,为一先正后负、以正相为主的电位。此电位的反应阈值比皮层诱发电位的高60—70dB,潜伏期最大6—7ms,振幅500μV。它与耳廓反射的肌肉活动密切相关。电反应是双侧性的,同侧和对侧的电位振幅和阈值甚为接近。全身麻醉和局部麻痹能使耳廓反射和耳周围电位同时消失。本文对该电位的来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刺激一侧体表的感受器或周边神经可在对侧大脑半球皮层第一感觉区和两侧第二感觉区引出诱发电位;在这方面已有许多研究者采用各种动物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到一致的证实。但是关于在大脑皮层第一感觉区是否有同侧传入投射的问题则有分岐意见。Woolsey和Fairmant等人曾经指出只有来自面部皮肤的传入冲动可以到达同侧皮层第一感觉区。但是Mickle和Ades,Gardner和Haddadt以及Nakahama等用  相似文献   

6.
用计算机叠加平均和脑干神经核团立体定位技术记录10只豚鼠耳蜗核内听觉诱发电位(CN-AEP)。对CN-AEP时域波形中主波的潜伏期、振幅进行分析,并与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时域波形进行比较,认为CN-AEP是BAEPⅡ波的主要成分。用自回归模型谱(AR谱)估计及数字滤波技术对CN-AEP行频域分析,发现豚鼠CN-AEP的频谱成分主要在1000Hz以下,在AR谱图上有3个峰,F0、F1和F2,谱峰分别位于180、710、1200Hz左右,略高于豚鼠BAEP的相应谱峰频率,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家兔6只,用氨基甲酸乙酯和氯醛糖麻醉,电刺激牙髓,在对侧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引导其诱发电位,观察诱发电位各成分与痛的关系。结果观察到,在P1、N1、P2和 N2 4个波中,P1和 P2波相对稳定。其中,P2波(波峰潜伏期:66.1±1.9ms)具有较高的阈值,且不受无镇痛作用的中枢抑制剂安定的影响,而受小剂量镇痛剂度冷丁的抑制,提示 P2波与痛有关。以 P2波的波幅为指标,进一步在12只家兔上观察了 L-THP 和电针及两者合用对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L-THP 和电针对诱发电位均有抑制作用,且两者在作用强度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协同,提示 L-THP 具有加强电针对兔大脑皮层牙髓诱发电位中痛相关成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钢  姜建伟 《生理学报》1990,42(4):385-389
Cortical potentials evoked by stimula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tooth-pulp were recorded epidurally from the SI cortex of rabbits anesthetized with urethane and chloralose. It was found that nociceptive components of the evoked potential consisted of P1 and P2 wavelets with a relative stable peak latency of 22.5 +/- 1.2 ms and 66.1 +/- 1.9 ms respectively. Higher intensity of tooth pulp stimulation was required for appearance of P2 than P1. Diazepam, a non-analgesic sedative, reduced P1 but not P2 amplitude. On the contrary, dolantin, an analgesic, suppressed P2 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2, but not P1 might be related to pain. The effects of l-tetrahydropalmatine (1-TH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on P2 were observed on 12 anim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iv l-THP 8mg/kg and electroacupuncture brought forth a decrease in P2 amplitude by 40.3 +/- 14% and 59.3 +/- 10% respectively, while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THP produce a further decrease in P2 amplitude by 92.8 +/- 7%. Furthermore, the inhibitory periods of P2 amplitude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TH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THP enhanced the suppression of P2 by electro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9.
赵树润  魏保龄 《生理学报》1989,41(3):308-312
将豚鼠大脑皮层划分为五个区,采用大脑皮层吸除破坏与海人酸局部浸润破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MLR的起源以及皮层各区域与MLR的关系。结果表明,破坏听区以外各区域,对MLR影响不大,一旦破坏听区皮层,MLR主波Pa立即消失,并且不再恢复。海人酸局部浸润破坏不仅进一步证明Pa波来源于听区皮层,而且还表明Pa波主要来源于听区皮层内神经无电活动,与皮层下听觉中枢及其向听区皮层投射的纤维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的目的是研究急性高原低氧对豚鼠听觉传入功能的影响。20只豚鼠分为4组,分别接受模拟海拔高度为5000、6000、7000和800om的急性低氧暴露,于不同时间测定听觉脑干诱发反应各波的潜伏期、峰间期、振幅和III波的电反应阈(听阈)。结果如下:当升至预定的海拔高度和在低氧维持阶段,6000m以上组各波潜伏期延长,其中II波变化更明显;回到海平面高度后逐渐恢复,1h内基本可恢复正常;潜伏期变化的程度与海拔高度有关。在低氧阶段各波振幅普遍下降,回到海平面高度后逐渐回升,但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较长。在升至预定的海拔高度和其后低氧维持阶段,各组动物的听阈均上升,脱离低氧后即可迅速恢复,1h内可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急性高原低氧使听觉脑干传导时间延长,传入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听敏度下降,因而可以推测它能影响声信号的传入。  相似文献   

11.
豚鼠螺旋器强声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强声致伤后豚鼠耳蜗螺旋器的形态变化。强声为125dB SPL 连续2小时的白噪声。在暴露后一月制作的标本上观察到豚鼠耳螺旋器的损伤情况比暴露后即时制作的标本重,但在后者已可清楚地观察到听毛散乱、倒伏和脱落等早期变化,而这些早期变化用一般铺片技术检查是不容易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在麻醉和麻痹的猫上用微电极记录到的原发听皮层神经单位对简单声和调频声的反应。从89个单位测得的调谐曲线可分为四类:宽型、段型、点型及无调谐曲线型(对恒定的纯音不起反应)。前三型单位在皮层的垂直分布上没有差异。对皮层单位调谐曲线的类型和它们对白噪声及短声反应之间的关系,文中作了统计分析。纯音的调频(f±⊿f,调制信号为方波)可以在不同的皮层单位分别引起易化或压抑反应,这二种反应的产生和调频声的强度有关。皮层细胞对调频声的反应与声强度之间存在非单调性的关系。皮层细胞对调频声的反应与频率变化的方向也有关,但在不同的频段,反应的方向敏感性是不同的.未观察到只对频率增加或只对频率减少起反应的神经单位,也未发现在不同频段中调频的反应敏感方向都指向最佳频率。  相似文献   

13.
脊椎动物的大脑皮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动物的大脑皮层历经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简要概述了脊椎动物的大脑皮层的发生,以及在各类群的差异和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前庭刺激对兔听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正弦旋转方式的前庭刺激对兔听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旋转刺激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这与运动病时的一些表现十分吻合,提示运动病的发生可能与前庭刺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听阈测定是电反应测听术的主要检查项目,目前耳科临床以脑干电位为最常用的指标。叠加平均技术的应用使反映听觉系统各水平活动的声音诱发电位都可从体表记录到。究竟哪一种电位对听阈的测定最为灵敏和方便,这是电反应测听术应用中的一个较基本的问题。豚鼠是听觉研究的常用动物,在清醒豚鼠较易记录各种听觉诱发电位并对其反应阈进行对比。本工作报导一些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倪宏  王守彪  徐珞  唐明 《动物学报》2001,47(2):179-181,T001
本实验用原位杂交法,对听源性遗传癫痫易感大鼠(P77PMC)癫痫发作前,单次癫痫发作和多次发作时大脑颞皮层CCK mRNA阳性信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单次和多次癫痫发作后颞皮层CCK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2)多次癫痫发作者上述脑区CCK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单次癫痫发作有明显的下降(P<0.01),大脑颞皮层CCK mRNA增高表明,CCK mRNA在癫痫发作过程中起了某种作用,多次癫痫发作大鼠CCK mRNA表达降低提示,单次和多次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CCK mRNAl转录的调控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临床脑电图的飞跃发展,与生理学对大脑电活动及其机能意义尚无确切解释,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有关脑“波”的电生理性质,其节律性的复杂机制,其同侧和双侧同步的决定机制(déter-minisme)以及它们的机能意义等基本问题,均有了一系列的进展。在这些不同的因和果的问题中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将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人为地加以区分常是困难的,但对分析和数学目的而言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豚鼠急性缺氧窒息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姜伟张敬人江平汪磊(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3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ion,DPOAE)是诱发性耳声发射中的一种,其来源于耳蜗已被研究者证实,为...  相似文献   

20.
尽管人类与猿类的基因存在高相似性,但却只有人类能拥有高等智能,这一直是科学界的重大问题。最近,美国杜克大学学者Debra L.Silver等发表在《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成果,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切近了这一奥秘。目前已知,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数量巨大的非翻译区,而这些非翻译区的功能,并未被充分揭示。该论文作者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在人类基因组非翻译区,筛选出一个与大脑新皮层发育密切相关的特殊区域——HARE5。研究发现,人类HARE5虽与黑猩猩同源,但两者基因之间却有16处不同编码。随后,研究人员大胆地利用小鼠作为研究模型,将"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