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鼠疫曾给人类带来3次世界性灾难,剥夺了上亿人的生命。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鼠疫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开展鼠疫防控工作,开展流行病调查,制定各项防控措施。虽然全国范围在较短的时间内遏制了鼠疫流行的猛烈势头,但在西部地区人间鼠疫时有发生。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就其鼠疫流行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地鼠疫的防控模式。本文就“青海模式”的工作机制、调查监测、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隐患排查等进行介绍,阐述青海省鼠疫防控工作的成效,为中国传染病防控策略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抗原检测试剂用国家参考品。方法通过对5株鼠疫耶尔森菌和10株非鼠疫耶尔森菌的菌种检定、培养及灭活、抗原检测,组建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检测试剂用国家参考品。对参考品进行样品均匀性以及稳定性评估,组织5家实验室协作标定。结果参考品由5份阳性、10份阴性、1份最低检出量以及1份重复性样品组成,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协作标定结果显示:①5份阳性参考品阳性率100%;②10份阴性参考品阴性率100%;③最低检出量参考品的检出量不高于1.0×10~6个菌/mL;④重复性参考品检测反应结果应一致(酶联免疫法、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等CV<5%)。结论建立的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检测试剂用国家参考品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可用于相关试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效价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细菌接种浓度、孵育吸附时间及培养温度等参数,建立鼠疫菌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并分析其精密性;建立鼠疫活疫苗鉴别及纯菌检查用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结果经优化后确定细菌接种浓度为7×108/mL,不需孵育吸附,培养温度为29℃,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精密性较好,用于鼠疫活疫苗鉴别及纯菌检查用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应不低于1×106PFU/mL。结论建立了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效价测定方法,为鼠疫菌噬菌体及疫苗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疾病传播动力学模型描述鼠疫的流行特征,为科学地制定鼠疫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微分方程建立鼠间鼠疫和人间鼠疫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参数与疫情发展变化的关系。结果:使用基本繁殖率,平均鼠密度,感染者平均病死率,感染者平均治愈率等参数描述感染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论:根据鼠间传播期、疫区传播期和人群扩散期的传播特点,分别开展各项防控工作,能够更好地控制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动物法则",探索被动免疫小鼠对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为间接评价鼠疫组分疫苗临床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鼠为观察对象,依据小鼠耐受正常人血清剂量和小鼠体内异源动物血清代谢动力学研究,确定小鼠耐受正常人血清剂量和攻击时间,基于此对小鼠进行鼠疫组分疫苗免疫人血清被动免疫,观察小鼠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判定小鼠被动保护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结果 BALB/c小鼠对正常人血清耐受量为1.0 m L,3~4 h间抗体滴度最高。小鼠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试验显示,在14 d的观察期内,经2MLD、6 MLD和10 MLD鼠疫强毒菌攻击的被动免疫小鼠,存活率分别为57%、25%和42%,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11.2 d、8.7 d和9.8 d;1 MLD攻击非免对照小鼠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5.3 d。结论初步证实利用被动免疫小鼠可间接评价鼠疫组分疫苗临床有效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重组毒力因子rV抗原含量。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疫菌rV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对抗原表位和单抗特异性进行分析及鉴定,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结果成功组建了鼠疫菌rV抗原诊断试剂,灵敏度最低检测值为10 ng/mL。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免疫学检测鼠疫组分疫苗原液rV抗原含量及制备过程中抗原活性,是鼠疫组分疫苗制备中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鼠疫诊断试剂盒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λDE3的表达系统,表达出有活性的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调控子蛋白H-NS,为进一步研究H-NS的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鼠疫菌201株hns基因的编码区,将其直接克隆入pET28a质粒中,再将pET28a-hns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λDE3菌株中,所得菌株经IPTG诱导后能表达出鼠疫菌His-H-NS蛋白;通过体外的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DNaseⅠ足迹实验对His-H-NS蛋白与DNA的结合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成功表达出有活性的鼠疫菌His-H-NS蛋白,该蛋白对鼠疫菌pH6抗原基因(psaA、psaE)及rovA基因均有结合活性。【结论】鼠疫菌His-H-NS具有DNA结合活性,说明H-NS能调控鼠疫菌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由提取的鼠疫F1抗原和重组鼠疫V(rV)抗原组成的鼠疫候选疫苗免疫豚鼠,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豚鼠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血进行抗体检测、MTT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以及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检测。结果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双组分鼠疫候选疫苗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MTT细胞增殖结果显示,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不明显;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针对F1和rV抗原DTH阳转率均为100%。结论双组分鼠疫候选疫苗能诱导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该疫苗有希望成为我国新一代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9.
旨在分析微量法抽提鼠疫菌质粒DNA的效果,探讨其在鼠疫菌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微量法分别提取鼠疫菌EV7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PstII株及大肠杆菌V517株质粒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质粒DNA抽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量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开环较少的闭合环状鼠疫菌质粒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示其电泳条带清晰、亮度均一.微量法鼠疫菌质粒DNA抽提效率和纯度较好,抽提结果稳定,重复性良好.经微量法抽提的质粒DNA符合多数鼠疫菌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鼠疫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载体,将鼠疫抗原LcrV基因导入乳酸乳球菌内,构建重组肠道微生态菌株,作为黏膜免疫疫苗的先期探索和尝试。方法采用酸诱导P170启动子,乳酸乳球菌本身的SP310mut2信号肽,将鼠疫杆菌LcrV抗原结构基因克隆到质粒pAM J397上,电转化感受态Lactococcus lactis PSM565。结果经重组子PCR鉴定,SDS-PAGE检测,W estern-b lot鉴定,在Lactococcus lactisPSM565/pAM J397-V培养基上清中获得了38 kD的鼠疫抗原LcrV蛋白。结论在乳酸乳球菌中成功表达了鼠疫V抗原,为下一步鼠疫黏膜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行不同生长时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野生株和fis突变株转录谱的比较分析。方法:基于Red重组系统缺失替换鼠疫菌的fis基因;用鼠疫菌全基因组DNA芯片转录谱技术,比较不同生长时期鼠疫菌野生株和fis突变株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用实时定量RT-PCR对转录谱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构建了鼠疫菌fis::Km突变株,芯片杂交数据与RT-PCR验证的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结论:无论生长对数期还是稳定期,Fis都能够激活或抑制鼠疫菌一些重要基因的转录,如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编码基因、psaAB、pla、rovA等,表明Fis可能与其他调控子一起,在鼠疫菌的代谢及毒力因子转录的协调控制上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鼠疫耶尔森菌能导致致病性极强的鼠疫,可作为生物武器使用。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组全长4.65Mb,GC含量为47.6%,含有3个重要质粒pFra/pMT1,pPst/pPCP1和pYV1/pCD1,其中质粒pFra/pMT1和pPst/pPCP1为鼠疫耶尔森菌独有。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富含大量的插入序列和假基因,存在频繁的基因内重组,以水平转移的方式获得外源基因。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鼠疫的发生、流行、暴发、致病机制研究和筛选鼠疫耶尔森菌治疗药物、研制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λDE3)的表达系统,表达7个有活性的、与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传播及致病密切相关的调控子蛋白,并对这些蛋白与DNA的结合活性进行分析,为构建鼠疫菌毒力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建立分子生化实验平台。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鼠疫菌调控子蛋白的表达菌株,所得菌株经IPTG诱导后能分别表达鼠疫菌CRP、Fur、PhoP、OxyR、OmpR、RcsB和RovA带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对这些蛋白与DNA的结合基序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体外凝胶迁移实验验证上述蛋白与靶DNA的结合活性。结果:表达了7种有活性的鼠疫菌调控子蛋白,这些蛋白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具有体外结合活性。结论:表达的7种调控子蛋白在鼠疫菌的传播致病中有重要作用,这些调控子蛋白与DNA体外结合实验平台的建立,是构建鼠疫菌毒力基因转录调控网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it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造成约2亿人的死亡,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由于鼠疫菌具有高度致病性、传染性,被列为最具潜力的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剂。在面临鼠疫威胁时,疫苗是最为有力的武器。鼠疫疫苗研究中,减毒活疫苗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现就鼠疫减毒活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媒介群落结构及其种群动态,为提出针对性的鼠疫防控策略与机制提供依据.云南省剑川县属于齐氏姬鼠和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核心区,该区域小型兽类种类丰富,存在2种类型鼠疫菌,为进一步研究疫源地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现场模型.本文对剑川县1976-2019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该疫源地室内共捕...  相似文献   

16.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Y. pestis)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鼠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过3次大流行,均引起致命的瘟疫。由于自然疫源面积不断扩大和人口流动愈加频繁,我国的鼠疫防治形势依旧严峻。本文就鼠疫耶尔森菌的毒力因子、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胞内繁殖、宿主内播散等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揭示鼠疫独特的致病和传播机制,为精准防治鼠疫提供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7.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a pestis,Y. pestis)(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过去的鼠疫大流行中近2亿感染者死亡。疫苗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方法。现就鼠疫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鼠疫菌的研究多围绕致病机制、疫苗效果评价及鼠疫治疗方案选择展开,而合理有效的鼠疫动物模型正是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与前提。研究者构建了包括小鼠、豚鼠及非人灵长类模型在内的多种动物模型,而这些模型也为人类认识、防御及治疗鼠疫菌提供了帮助,特别是一些经典动物模型沿用至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动物模型由于存在某种问题而逐渐被淘汰。本文就鼠疫菌动物模型构建以来,不同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肽核酸探针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特异的肽核酸(PNA)探针、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和cy5纳米颗粒,通过荧光扫描技术,建立一种特异、快速、准确地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方法:针对鼠疫耶尔森氏菌pMT1质粒上的caf1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PNA探针,经生物素标记后,分别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和cy5纳米颗粒结合;将探针与待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基因组DNA杂交后,利用荧光扫描技术进行检测。探讨了多个实验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并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建立并优化了利用PNA探针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方法,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灵敏度为0.9μg/mL(待测DNA)。结论:PNA探针与靶基因的结合不易受杂交液离子强度的影响,结合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灵敏、特异、稳定地对鼠疫耶尔森氏菌进行定量检测,为鼠疫的监控、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0.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鼠疫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的一般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并对国内、外鼠疫疫情现状进行总结。目前鼠疫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进入新的活跃期,世界卫生组织将鼠疫列为近20年来重新流行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当前,全球疫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我国人间鼠疫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处于明显回升势态,近10年流行逐渐下降,但防控形势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