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主要是隔离分化学派的进展。对隔离分化学派的几个分支学派,特别是分支生物地理学和泛生物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回顾和介绍。最近十年来分子手段广泛应用于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快速崛起是历史生物地理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对本学科的发展做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学说与麦克阿瑟-威尔逊理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邬建国 《生态学报》1990,10(2):187-191
全球正两临着一场物种灭绝的大危机,自然保护己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减缓物种灭绝速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岛屿生物地理学为自然保护区理论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该学科尚未成熟,尤其在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应用颇为有限,无疑,现代自然保护区理论应是多学科研究的综合产物。本文概述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影响,并对种群脆性分析和景观生态学途径在自然保护区理论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学说与麦克阿瑟-威尔逊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建国 《生态学报》1990,10(2):187-191
全球正两临着一场物种灭绝的大危机,自然保护己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减缓物种灭绝速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岛屿生物地理学为自然保护区理论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研究表明,该学科尚未成熟,尤其在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应用颇为有限,无疑,现代自然保护区理论应是多学科研究的综合产物。本文概述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影响,并对种群脆性分析和景观生态学途径在自然保护区理论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集合种群理论的本质与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生物多样性保育所依赖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人们通常强调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关联却很少注意到。事实上,这两种理论是同根同源的。以经典集合种群理论的创始者R.Levim对他与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创始者R.H.MaeArthur的合作过程以及岛屿生物地理学对他提出集合种群理论的影响的回顾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经典集合种群理论、以Hanski为代表的现代集合种群理论的基本假设、研究范式和核心思想的异同,简要介绍了多物种集合种群与集合群落研究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生物地理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地理学研究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历史生物地理学重建生物区系历史。分替理论的复兴动摇了散布理论的上百年统治。最近10年主要是分替理论推动了历史生物地理学,出现了多个途径——种系发生物地理学、分支分替生物地理学、特有性的俭吝分析和泛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有了改进和严格的实验检验;庇所学说产生了新的模型。最后就我国如何发展生物地理学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淑清  方精云  雷光春 《生态学报》2001,21(7):1171-1179
全球面临着生境破碎化的危机,物种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并不是所有的人对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产生及其关注的海洋岛屿都很熟悉,但是越来越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都是有目共睹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理论是目前物种保护的两个基本理论,物种迁入率和绝灭率的动态变化决策岛屿上的物种丰富度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而集合种群理论关注的是局部种群之间个体迁移的动态以及物种的续存条件,在概述两个理论形成、发展及其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在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并论述物种保护理论范式从岛屿生物地理学向集合种群理论转变的基本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属热带季风岛屿.近些年,随着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海南岛的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描述生物地理学和解释生物地理学两方面,对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展望了一些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前言岛屿有许多显著特征,如地理隔离,生物类群简单。这些特点为重复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利于许多深入而细致的生物学研究。因此,岛屿为发展和检验自然选择、物种形成及演化,以及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诸领域的理论和假设,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实验室。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MacArthurwilson学说)即为岛屿生物学研究中所产生的著名理论之一。该理论发展之  相似文献   

9.
<正>演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演化的科学,探究生物演化的历史、原因和规律等. 1859年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提出,为现代演化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与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行为学和生物地理学等许多学科形成了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最近十年来,随着各类组学技术及非传统模式生物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演化生物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可以回答该学科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要难题,更使得演化生物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生物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在互联网时代借力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将分散的分类学名称处理和空间分布的信息集成起来,在更大的尺度上(全球或者区域水平)进行整合分析,开展宏观研究,促进了经典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应运而生(许哲平等,2014)。无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有效管理,还是宏生态学(macroecology)和大尺度生物地理学研究,都离不  相似文献   

11.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梁士楚 《生态学报》1992,12(1):53-60
  相似文献   

12.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高校培养植物医生的核心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该课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并从理论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面等探讨了农业植物病理学对培养植物医生的作用,以期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新型植物医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仍有增无减,但是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生物柴油应运而生且已发展到了第三代,而微藻作为第三代生物柴油的主角因为具有生长速度快,不占用耕地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能源原料,所以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综述针对微藻容易进行基因改造的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对微藻油脂代谢通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讨论了目前的基因改造方法对通路中关键酶产生的影响,以求找到能有效并稳定增强微藻油脂代谢途径的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琦 《生态学报》2014,34(21):6058-6066
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是调整利益相关者因资源开采引发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并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制度安排。从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标准,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四方面对我国生态补偿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仍以政府主导;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在补偿主体、客体、途径、期限、内容等研究结论仍不明晰;现有补偿主要以经济补偿为主,补偿模式单一、补偿资金不足;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方法各有侧重点,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方法。今后应加强以下研究:强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从市场产权交易和政府监督出发,构建科学生态补偿机制,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科学合理评估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结合生态补偿理论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分析,根据矿产资源开发阶段,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框架体系,明确生态补偿主客体、标准、方式、期限等;提炼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类型与模式,并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推导出以着色导管数计算导管长度的关系式,为注入颜料法测定植物导管长度分布规律了理论基础,并推导了导管长度分布规律,以及着色导管数与样品长度关系。以香梓、梧桐为试材,研究了导管长主工分布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完全一致,表明理论推导和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Presented here i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thermal pulse decay (TPD) method for a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local tissue conductivity and blood perfusion rat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upon which the TPD method is based and details its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that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asurement protocol are also discus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with an experimental example which compares the measurements of local kidney blood perfusion rates made using the TPD method with the total renal blood flow obtained coincidentally using a blood flowmeter, in an anesthetized dog.  相似文献   

17.
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p.)是海产品中常见的优势腐败菌,易在食品加工设备表面形成生物被膜而难以清除。生物被膜的存在不仅会造成食品的持续污染和交叉污染,也会影响加工设备的使用,从而对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威胁。目前,针对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研究上,对其生物被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总结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重点论述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并对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控制方法进行简要概括,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vitro evolution is a new, important laboratory method to evolve molecules with desired properties. It has been used in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studies and drug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e important mutagenesis method used in in vitro evolution experiments called DNA shuffling. We construct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NA shuffling and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molecules after DNA shuffling experiments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model for DNA shuffling consists of two parts. First we apply the Lander-Waterman model for physical mapping by fingerprinting random clones to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s that can be reassembled through DNA shuffling. Then we present a model for recomb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NA species with different mutations. We compare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we propose novel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to the optimal design of DNA shuffling experiments and to physical mapping using DNA shuffling.  相似文献   

19.
Peculiar to Konrad Lorenz’s view of instinctive behavior is his strong innate-learned dichotomy. He claimed that there are neither ontogenetic nor phylogenetic transitions between instinctive and experience-based behavior components, thus contradicting all former accounts of instinct. The present study discusses how Lorenz came to hold this controversial position by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Lorenz’s early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crucial period from 1931 to 1937, taking relevant influences into account. Lorenz’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s viewed as being guided by fou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mitments as to how to study and explain behavior. These four factors, which were part of the general approach of Lorenz but not of other animal psychologists, were crucial in bringing about his specific position on instinctive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
中药渣是药效成分在提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药废弃物,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应用于其他领域,不仅能充分利用其中残留的有效成分,还能解决传统药渣处理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围绕不同种类药渣的降解特性,综述其养分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探讨药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论可行的处理方法,从而为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