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7):I0002-I0003
这是给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一个好消息:《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服用维生素E可有效减缓早老性痴呆症的病情恶化。美国芒特西奈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招募了613名轻度至中度的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成四组,每天分别服用2000国际单位的α-生育酚、20毫克的另一种痴呆症药物美金刚胺、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以及服用安慰剂。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通报》2009,44(6):44-44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希曼特·鲍德尔等人对一种在早老性痴呆症中起重要作用的TAU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在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脑中.这种蛋白质数量会无限制增加.并纠结在一起。此前研究表明,正常TAU蛋白质仅吸附3-4个磷酸盐.而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不正常TAU蛋白质能吸附21~25个磷酸盐。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I0003-I0003
<正>日本和德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脑内的一种蛋白质能够发挥"清洁工"的作用,扫除并分解β淀粉样蛋白,防止它们堆积,从而降低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风险。早老性痴呆症是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堆积所致。曾有研究报告显示,一种名为"sorLA"的蛋白质通常在脑内含量很高,但是在早老性痴呆患者脑内则出现减少,而研究人员通过特殊方法使实验鼠脑内这种蛋白质含量降低后,发现其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会增加并堆积。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通报》2010,(11):48-48
瑞典与芬兰研究人员最新公布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证实,维生素B12具有预防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功能。研究人员对270名老年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那些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人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明显小于那些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低的人,即便只是含量稍稍高一点,其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也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医学》:新血检法可提前三年预判早老痴呆症风险英国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一种新方法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脂类含量,来判断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新方法最多可提前三年预判这一风险,准确率约为90%。早老性痴呆症会引发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但患者往往只能在这些症状出现后才能确诊,医学界一直在探索能够提前预判患病风险的方法。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血液中有10种脂类的水平与脑细胞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而后者则可作  相似文献   

6.
光照对蛇足石杉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 (Thunb.ex Murray) Trev.]是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杉属(Huperzia Bernh.)植物,其含有的药用成分石杉碱甲是一种高效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老年人记忆减退、早老性痴呆症及重症肌无力症等[1],目前,已有学者将石杉碱甲开发成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一类新药.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13,(9):37-37
保持口腔卫生不只对牙齿健康有好处。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口腔内一种与牙龈疾病有关的细菌会增加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抗体能减少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的脑内异常Tau蛋白,并且成功改善了实验鼠的记忆力。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相关研究表明,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脑内会出现两种病理变化,其中一种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后,会在细胞内堆积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纤维缠结与神经细胞死亡和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出能够与磷酸化Tau蛋白结合后将其清除的抗体,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0,(18):3603-3603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MEC-17的蛋白质帮助维持大脑细胞内的”交通秩序”,“指挥”细胞内营养物质和废弃物何去何从。这一发现有助研究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09,(4):802-802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神经元》(Neuron)杂志上报告说,大脑血糖含量长期缓慢降低,可能诱发早老性痴呆症。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由于BCG预防效果不佳,研制新型结核病疫苗迫在眉睫。研究开发新型结核病疫苗应根据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特点、结合BCG的不足来开展。新型结核病疫苗主要分为三类:重组BCG或重组结核菌;重组痘病毒或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蛋白抗原亚单位或重组融合蛋白抗原亚单位疫苗。由于蛋白亚单位疫苗可以不受机体已被分枝杆菌刺激的影响,能特异性地诱导CD4+Th1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并且使用安全性好,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目前主要是以BCG或重组BCG初次免疫,然后选择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作为结核病疫苗序贯免疫策略。然而,单个蛋白制成亚单位疫苗,其免疫效果有限,因此将多个具有保护效果的抗原或多肽表达成融合蛋白,联合适当的佐剂,制成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已有一些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多的融合蛋白正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2.
DNA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而且与传统疫苗相比具备诸多优点。DNA疫苗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但是其效力在灵长类动物和人体内却不尽人意。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用于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本文就增强DNA疫苗免疫效应常用方法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免疫系统的反常调节和抑制作用往往会诱发癌症的产生,很多治疗性策略旨在重新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癌细胞并且靶向杀灭癌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非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够靶向作用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蛋白的树突细胞疫苗,这种新型疫苗能够安全有效地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效逆转早期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力的"门卫",其能够帮助机体有效检测并且开启抵御外来病原体或异物的免疫力,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者认为树突细胞的亚型是从一种共同的祖细胞分化而来;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的免疫细胞或许是从特殊的祖细胞衍生而来,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疫苗并且优化疫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正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力的"门卫",其能够帮助机体有效检测并且开启抵御外来病原体或异物的免疫力,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者认为树突细胞的亚型是从一种共同的祖细胞分化而来;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的免疫细胞或许是从特殊的祖细胞衍生而来,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疫苗并且优化疫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年来依然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的致病特点是可在体内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形成潜伏感染。本文就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尤其是潜伏感染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公共卫生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BCG预防效果不佳,研究和开发新型结核病疫苗显得必须且急迫。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开发路径和观念也经历了变迁,当前主流的研发路径有重组BCG或重组结核菌、重组痘病毒或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蛋白质亚单位或重组融合蛋白质亚单位疫苗三类,它们在疫苗效力前景,抗原选型、配方、剂型,免疫应答,疫苗生产,疫苗质量控制,临床前研究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和使用,对结核病公共卫生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各有优劣。新型结核病疫苗的成功研发,还需要病原学、发病机制、免疫学和疫苗研发科学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1)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2)从恐龙到鸟的转变:一系列论文揭示了恐龙如何进化成鸟类,以及这些鸟类祖先如何在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3)年轻血液有"返老还童"功效:研究表明,高龄小鼠体内注射年轻小鼠的血液可以"返老还童",而原因可能在于血液中一种叫GDF11的蛋白。科学家据此启动一项临床试验,给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注射年轻捐赠者的血液。4)机器人"自主"  相似文献   

19.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NA疫苗是最近几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能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够抗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作用。但与传统的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效价还比较低,最近的研究表明:联合使用DNA疫苗和疫苗佐剂如细胞因子,协同刺激分子等有助于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价,这一发现有利于研制更有效的DNA疫苗,本文就通过使用免疫佐剂提高DNA免疫效价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CpG免疫刺激DNA序列(ISS)是一种新型疫苗佐剂,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多种类型疫苗的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按照结构特点的不同,可将CpGISS分为3种类型。CpGISS能够刺激B细胞和浆样树突状细胞,促进机体产生Th1和前炎症细胞因子,且促进抗原呈递细胞的激活和成熟。目前已完成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CpG作为人用佐剂安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疫苗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