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琳珂  谢锦忠  张玮  卢鹏  张磊 《生态学报》2016,36(23):7624-7634
植物光合碳同化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目前,对植物有机碳分布虽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竹类植物出笋期有机碳转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测定了分株数量为单株、双株和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以期进一步了解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转移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雷竹分株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且在出笋期发生显著变化,出笋前:枝(52.64%)叶(47.18%)秆(40.98%)鞭(40.13%)根(35.14%),出笋完成后:枝(48.20%)秆(47.84%)叶(45.53%)鞭(45.52%)根(44.29%),枝、叶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秆、鞭有机碳含量呈"N"型变化规律;单株、多株系统雷竹分株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与出笋量成反比,随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而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减小;双株系统中1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2年生竹,三株系统中3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1年、2年生竹。这些结果表明:出笋影响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分配格局,出笋时各器官间有机碳资源发生转移,其中枝、叶有机碳含量降低而根、秆、鞭有机碳含量增加;各器官间源-汇关系发生变化,分株间有机碳资源存在共享,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且系统内分株的损耗减小;分株年龄是影响雷竹不同器官出笋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调整雷竹林年龄结构对提高雷竹林出笋量及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种群的有性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中,大叶藻种群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进入生殖枝始现期,5月上旬进入始花期,6月下旬进入种子散落高峰期,7月上旬进入生殖枝死亡始期,7月下旬生殖期结束,其有性生殖物候进程与水温密切相关,15℃是其开花适宜水温;生殖枝的侧枝数和扇状聚伞花序数在进入始花期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4和4.9个·株-1,佛焰苞数和生殖枝高度均在种子散落始期最大,分别为18.6个·株-1和96.2 cm,种子败育率较高,平均为40%,成熟种子产量为44.8粒·株-1;生殖枝密度在始花期时达到最大,为64株·m-2,生殖枝分化率平均仅有12.6%,有性生殖期间营养枝密度和种群总密度的下降幅度超过40%;生殖枝生物量在初果期达到最大(27.9 g·m-2),从始花期至种子散落高峰期平均种群生物量分配格局为地下部38.4%,营养枝52.4%,生殖枝9.2%,生殖分配较低,成熟种子产量为1859粒·m-2。  相似文献   

3.
核桃小吉丁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小吉丁虫足陕西省核桃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枯枝中过冬,极少数在活枝上越冬。4月中旬至6月底为化蛹期,盛期为4月底至5月初。蛹期平均27.7天,最短16天,最长39天。成虫羽化后在蛹室中停留4—20天才咬破皮层钻出枝外。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出现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化蛹结束时亦即成虫出现高峰。成虫出枝后取食核桃叶,约经半个月补充营养期开始产卵。产卵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强光,卵多产在伸出树冠外围的长枝条上叶痕附近。成虫生活期平均35.3天,最长可达83天。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卵出现期。卵期多为10天。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多在二、三年生枝条皮层中串圈为害。受害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开始钻入木质部,做一蛹室,在蛹室中过冬,至10月底大部幼虫进入了越冬阶段。  相似文献   

4.
Ailanthus tryphysa是一种软木树,它生长在印度南部的人造林中,这种树上有两种主要害虫:臭椿皮蛾(EIigma narcissus鳞翅目,夜蛾科)。和乔椿巢蛾(Atteva fabriciella鳞翅目,巢蛾科)1983年9—12月间,当这个地区的害虫大。量集聚时,发现有许多E.narcissus死幼虫挂在树叶上,感染幼虫的肠溶物和分泌物中都有一种杆状菌。我们怀疑这些幼虫是受该菌寄生而死,为了证实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没食子为没食子蜂幼虫寄生在没食子树幼枝所产生的虫瘿(Gall),它是植物体受到昆虫的刺激而生成的不正常构造。此类昆虫在昆虫学上统称为“产瘿昆虫”或“虫瘿制造者”。没食子蜂是植食性昆虫(Phytophagous insect)中的一种产瘿昆虫。虫瘿的形状、位置常因造瘿昆虫的不同而各有特征。昆虫产卵于植物内,就在产卵的部位开始长出不寻常的生长组织来。昆虫卵在这异常的组织内孵化、成长。虫瘿随着幼虫的发育而膨大,幼虫以虫瘿所生出来的某些特别物质为食(通常昆虫很少吃虫瘿本身的组织),至羽化时,成虫始脱瘿而出。  相似文献   

6.
吉安樟筒天牛(Oberea sp.)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是危害樟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幼虫蛀食樟树的一、二年生侧枝或主梢,严重为害樟树幼林(但也为害数年生的大树),被害幼林林分外貌呈灌丛状,甚至死亡。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咬断落地的枝条内越冬,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平均需364天。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湿度较小的晴朗天气,幼虫生长最快在4龄至5龄,约8月上旬至10月中旬之间。 防治方法可采用越冬期搜集幼虫越冬咬掉的枝条,集中烧毁或结合幼林抚育,剪去枯梢虫害枝。  相似文献   

7.
1965年4月,瓜种蝇(Hylemyia platura Meigen)在山西大同城区人民公社和平生产大队的11个黄瓜阳蛙普遍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 幼虫有避光性,终身栖居土中,多从瓜苗根茎部蛀入,由下向上为害,使子叶枯萎倒伏而死。随后,幼虫转株为害,造成瓜苗成片死亡。被害瓜苗一般每苗有虫一、二头。 幼虫猖獗为害与温、湿度有关。如1964年4月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是新发现的叶蜂科(Tenthredinidae)枝膜叶蜂属Cladiucha种类,以幼虫取食危害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叶片,虫口密度大, 严重影响乳源木莲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为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基础和生物防治资源。【方法】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黄氏枝膜叶蜂的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和生活史);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筛选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结果】林间和室内观察结果表明,黄氏枝膜叶蜂幼虫取食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在福建永安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预蛹)在土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为雌虫产卵高峰期,4月中旬幼虫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做土室,入土深度30~150 mm。室内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以1×107孢子/mL悬浮液喷雾11 d后,不同菌株对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其中MaQZ-01, MaYTTR-04-05, Ma3和MaFZ-13 4个菌株感染的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为100%。菌株MaFZ-08感染引起的黄氏枝膜叶蜂僵虫率最高,为60%;其次是MaYTTR-04-05,引起的僵虫率为50%。金龟子绿僵菌各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相差不大,在6 d左右,其中MaYTTR-04-05菌株的LT50最短,为5.090 d。【结论】黄氏枝膜叶蜂在福建永安一年发生1代,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化为预蛹越夏越冬。本研究筛选出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强的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05菌株,在其防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翻桩夜侧幼虫与利彼虫砚鑫精报如下裹诊盔}“‘时周禾苗生长期积水淹浸时简陇砚盛发时简为害程度重众夏.严严等等较甚中中叙教夜盗峨幼虫 同上剃枝虫 同上·晚稻分孽末期早稻拨节孕粗期晚褶分节末期早稻拔节孕摘期 32小时10一35天以上 沙2小时10‘35天以上次日不杜口斗8小时后在开始秒期质,拭次日下午即铭小时后在开始积水期后2天虫口密度条/严方尺~.,尸-~ 卜一68~10Zse31一2斜纹夜蛾幼虫和剃枝虫並行盛发与积水淹浸关系的观察@谢子震  相似文献   

10.
1965年5月19日我们在调查麦类黑穗病时,曾在小麦上发现有“白穗团”,当即取其白穗进行剥查研究,确定其为大螟为害所致,日后又先后在阜宁地区的阜城、施庄等地也有发现,这就表明大螟不仅为害小麦,也为害大麦。 初步调查,大螟为害麦类有以下的规律: 1.初孵幼虫集聚叶鞘内取食为害。 2.幼虫到二龄即分散,分散后90%左右的白穗是一株一头幼虫,10%左右的是一株两头,二头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12.
李娜  周荣汉  蒋建勤   《广西植物》1992,12(1):33-35
本文对中国球子蕨科2属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纸层和薄层析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科、属、种的分类有一定相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分类问题提供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潘小军 《昆虫学报》1993,36(3):347-35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 calceatus (Rothochild)、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 (Jordan et Rothschiold)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echild)的阳茎体侧面、背面和腹面。其中三种蚤阳茎体的背、腹面和无值大锥蚤阳茎体的侧面形态结构是首次报道。鞋形共系蚤有一对明显的阳茎囊突和一对与其相连的"c-骨片", 首次报道该蚤具有前距。无值大锥蚤具一对“茄形骨片”,阳茎钩突末端分为长而宽的腹叶和短而末端尖的背叶,阳茎内突后半部分特化为“后阳茎内突”。三种蚤的钩突桩略呈牛角形,由后弯向前。三种蚤阳茎体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指出了它们是分类上值得注意的特征。认为交配时阳茎杆只在一定范围内作定向滑动。将阳茎体从蚤体内解剖出来,并且观察其背腹面,有助于清晰、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黑曲霉G2.1.1.1.4菌株在产生植酸酶时受无机磷的反馈阻遏,并且植酸酶的产生与淀粉酶的产生存在相互抑制。对植酸酶固体发酵进行调控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植酸酶产量。最适发酵条件下,植酸酶(PhytA)的产量可达62.1u/g.干基。  相似文献   

18.
19.
论地生态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陈昌笃 《生态学报》1986,6(4):289-294
生态学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一系列的分科,它已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一组学科-学科的体系。名称中包含“生态”二字的学科至少在一百个以上,因而,产生了如何对大量生态学科进行分类的问题。 我们认为,如果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尺度(规模)以及相应地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并考虑当前发展的趋势,可以把生态学概括为3类:生物生态学、地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从当前趋势看,至少下列8个问题是地生态学注意的核心:(1)人工生态系统;(2)生物(主要是植物)指示现象;(3)地生态制图;(4)生态监测;(5)生态预测;(6)生态区划;(7)生态规划与设计;(8)生态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0.
ON GOITRE     
《CMAJ》1927,17(3):344-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