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值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采用种群积累培养法,实验观察了 pH在3.5~11.5之间(间隔 1)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的增长及繁殖.结果表明,该轮虫种群在PH6.5~8.5之间增 长较快, 8. 5时增长最快,即瞬时增长率 r和种群密度较大和最大; pH在 3. 5~4. 5和 9. 5 ~10. 5之间,种群为负增长,即 r为负值; pH在 5. 5~9. 5之间种群为正增长,即正为正 值.该轮虫存活的pH上限为11.5,下限为3.5.在种群增长最适pH(8.5)条件下,该轮虫 的繁殖最快,即绝对带卵量最高(132个·ml-1);pH在9.5时,其相对带卵量最高.为其它 pH值条件下的2~4倍.本研究结果可为淡水轮虫的大批量培养提供可靠的pH值技术指 标.  相似文献   

2.
手工分离激素体外诱发成熟的中华大蟾蜍长足卵母细胞质膜和卵黄膜,以及未经激素处理的卵母细胞质膜和透明带,通过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进行膜蛋白质组份比较分析。考马斯蓝染色显示:未经激素处理的卵母细胞,其质膜主要有六条蛋白带子,分子量范围为25K—250K道尔顿;透明带有四条主要蛋白质带,分子量范围为43K—250K道尔顿。激素作用后的成熟卵球质膜蛋白质组份与处理前相同;由透明带衍生形成的卵黄膜,显著增加一种分子量为20K道尔顿的蛋白质组份。卵母细胞膜表面的碘(~(125)I)化反应和电泳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不论透明带还是质膜,它们的不同分子量蛋白质带都能强烈地标记上~(125)I;去膜卵球部分的蛋白质成份,没有测出任何~(125)I标记峰。证明以上分析的蛋白质组份确是存在于膜的表面。  相似文献   

3.
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体内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美清  林辉环 《动物学报》1996,42(2):113-118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体内的发育。大量球形虫体镶嵌于气管和法氏囊微绒毛丛中。气管纤毛消失,微绒毛生发生融合。法氏囊粘膜表面可观察到宿主细胞突起,在突起的表面有数个虫体寄生。滋养体呈球状,平均大小为1.7μm。裂殖体拥有4个或8个香蕉状裂殖子。成熟大配子体大小为 4.2 × 3.3μm,在其侧面可观察到锯齿状突起。偶尔能观察到卵囊,其表 面有一明显裂缝。虫体逸出后所留下的带虫空泡似弹坑状,根据其结构可将其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裂殖子或小配子的形成场所,另一类为卵囊的形成场所。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贵州大鲵群体与中国其他大鲵群体的遗传关系,探究贵州大鲵种群遗传背景,本研究测定了贵州、陕西、湖南共82条大鲵的mt 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82条序列中共检出7种单倍型序列,贵州大鲵群体有6个单倍型、陕西群体3个单倍型、湖南群体只有1个单倍型。综合动物遗传多样性指数,得出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排序为贵州陕西湖南,但均处于低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状态。由于地理隔离的原因,种群间基因流Nm1,遗传分化显著,但没有达到种群分化的水平。贵州种群与湖南种群在14~35万年前发生分歧,与陕西种群在12~30万年前发生遗传分歧;陕西与湖南种群发生分歧的时间则短得多,约在2~5万年前。贵州大鲵种群中可能出现隐种。  相似文献   

5.
何俊琳  王喜忠 《动物学报》1995,41(4):407-413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含3.0%牛血清白蛋白的BWW培养基和2·0mol/L最终浓度的二甲基 亚砜(DMSO)冷冻保护剂配制成冷冻液,将金黄仓鼠卵以0.3-1·0℃/min的冷冻速率分别降温至 -40℃和-80℃,再浸入液氮中冷冻保存(3~31天)。结果表明:冷冻降温速率以0·3℃-0·5℃/min 为宜,降温到一80℃浸入液氮的冻卵存活率(63%)比-40℃(46%)的高。将解冻后存活卵去除 透明带,与人获能精子进行体外穿透试验,穿卵率达34. 4%,与新鲜卵对照组(50%)相比,无统 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压片光镜观察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旱田间作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缨  雷慰慈 《生态学报》1998,18(4):426-432
总结报道了1988~1992年小麦-西瓜-棉花-萝卜,小麦-西瓜-玉米-萝卜,小麦-西瓜-辣椒-萝卜,小麦-棉花(CK)等4个处理,3个重要的随机区组试验及一系旬对对比示范田的产量,收益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比传统模式在复种指数上提高了1倍以上;在亩产量上提高了3.26~5.20倍,在每亩净收益上提高了4.37~8.24倍,在每工作日创收上提高了2.11~3.69倍,在产出/投入比上提  相似文献   

7.
稻蝗属一新种及其染色体C带核型分析: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陕西省安康地区采到稻蝗属一新种,端带稻蝗Oxyaapicocingulasp.nvo.。该种近似于小稻蝗Oxyahylaintricata(Stal),主要区别为:1)雄性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极,长为宽的9倍;2)雄性尾须圆锥形,略斜截;3)雄性阳茎基背片外冠突中部膨大,顶端内弯,钩状;4)雌性瓣基骨片外缘具两对齿突;5)染色体C带核型居间带1-2,端带7-8对,异染色质总含量3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大鲵仿生态繁育池进水量模拟旅游干扰下的水质溶解氧特征,采用红外数字监控系统研究大鲵繁殖行为(产卵与护卵)及繁殖力(相对产卵量、受精率与孵化率)特点,分析它们与水质的关系,探讨旅游干扰导致的水质变化对大鲵繁殖行为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旅游干扰下大鲵的产卵行为与繁殖力未受到显著影响,但雄鲵护卵行为中的扇尾与搅动时间显著延长,以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满足大鲵胚胎发育需求;此外,旅游干扰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显著延长,但孵化率未受到显著影响。雄鲵护卵行为变化与受精卵孵化时间延长可能是大鲵对旅游干扰导致的水质变化的一种主动响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鲵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研究:I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大鲵1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后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鲵体内只有H4和M4两种同工酶,红细胞只有M4一种同工酶;大鲵体内LDH同工酶中,以M4占绝对优势;除生殖腺及脑外,在幼体至成体的发育过程中,LDH同工酶未见变化;大鲵体内各组织LDH含量及前述两种同工酶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广西亚热带主要林型的树干茎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0~1991年对广西亚热带主要林型的树干茎流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广西亚热带主要林型的年树干茎流量为6.2~66.7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0.5~3.3%;不同林型的年树干茎流率显示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占1.7~3.3%)大于针叶林(占0.5~1.4%)。树干茎流的大小主要受树皮的吸水性能、树木胸径、树干枝角与冠型结构、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影响。杉木林树干茎流营养元素的年平均浓度为8.707~14.848ppm,是林外雨年平均浓度(2.453~3.753ppm)的3.0~6.0倍;是林内穿透雨年平均浓度(5.861~10.454ppm)的1.4~2.0倍。说明树干茎流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鲵的自然受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时,关于受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交配、自然产卵、自然受精;另一种是人工采精、人工采卵、人工授精。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各有各的优点,不能相互取代,各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已的生产条件选用。在进行大鲵人工繁殖时,关于受精的方法,也应该有两种。目前全国有30余所科研院所和院校进行研究(见“大鲵成熟精、卵的形态学观察及受精卵孵化中的形态变化”《淡水渔业》1999年第3期),迄今然仍未见大鲵的自然受精方面的报道。我们做了一点工作,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大鲵1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后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鲵体内只有H4和M4两种同工酶,红细胞只有M4一种同工酶;大鲵体内LDH同工酶中,以M4占绝对优势;除生殖腺及脑外,在幼体至成体的发育过程中,LDH同工酶未见变化;大鲵体内各组织LDH含量及前述两种同工酶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鲵的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描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刚  吴峰 《动物学杂志》2010,45(1):77-82
采用定时定点观察法,对仿生态条件下养殖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鲵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隐藏在洞穴中不活动,每天20:30时部分大鲵开始出洞活动,21:00时至次日凌晨1:00时为活动高峰期,1:00时后部分大鲵开始陆续回到洞穴,3:00时后又全部隐藏在洞穴中;大鲵的夜间活动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8~9月出洞活动的大鲵数量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大鲵尤其是雄鲵在繁殖季节表现出明显多样的繁殖行为:①推沙行为;②求偶行为,包括聚集、露头、巡视、追随、尾阴探究、亲吻、邀请和爬跨8种行为型;③冲凉行为;④护卵行为;⑤婚配行为。  相似文献   

14.
王问学 《昆虫学报》1981,(4):384-389
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is Wilcox是茶毒蛾卵的主要寄生蜂,它以一龄幼虫在寄主卵内过冬。雌蜂寿命平均为11.6—15.2天,单雌产仔数平均38.6头。蜂群产卵期为10—20天,80%以上的卵在前半期产下且多为雌蜂。一粒寄生卵育出一蜂。母蜂食蜂蜜比食清水者寿命长10倍,产仔数多11.8倍,子代雌性比高1.8倍。在日均温21.1℃时,完成一代需21—22天:30.1—30.9℃时10—12天。雌蜂羽化2日内交尾所得精子可供其一生受精之用。盗毒蛾、幻带黄毒蛾、乌桕毒蛾、戟盗毒蛾及一种黄毒蛾的卵是此蜂良好的补充寄主。幻带黄毒蛾卵期为9—10天,第8天的卵仍可寄生。在林间,对寄主卵块外层的卵粒寄生率较高;树冠各部位的卵块均可寄生。  相似文献   

15.
榧属(红豆杉科)一新种——四川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同培  杨林  隆廷伦 《植物研究》2006,26(5):513-515
本新种在种子形态上与云南榧Torreya yunnanensis Cheng et L.K. Fu 相似,不同在于体态为小乔木,高4~5 m,直径10~15 cm;叶较小,长(1.2)1.5~2 cm,宽2.2~3 mm,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圆楔形,上面仅下部有2条不明显的纵槽,下面2条灰白色气孔带较宽,其宽度与中脉和绿色边带近相等;带假种皮种子倒卵球形或稀近圆球形,较小,直径1.6~2 cm(云南榧2~2.5 cm),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6.
山地麻晰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3月至1998年8月,在徐州市近郊的牛头山对山地麻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3~7月为繁殖期,其中4~5月为交配产卵盛期。雌雄性比为11.6。从交配到产卵为26天,卵白色、革质、椭圆形。长径平均为1.37(1.23~1.53)cm,短径平均为0.86(0.7~1.06)cm,卵重平均为0.6(0.4~0.85)g,每窝平均产卵4.1(3~5)枚。孵化期为50天。初孵出的小麻晰尾端为蓝绿色,  相似文献   

17.
奇异球蛛的核型分析(蜘蛛目:球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次报道奇异球蛛的核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奇异球蛛染色体数目是:雄体细胞为2n=21,雌体细胞2n=22,性决定机制为XO系统,X染色体为最短的1个(对)。对C-带标本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均为端或亚端丝粒,各染色体有其识别特点。  相似文献   

18.
损伤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整数倍节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验采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动物模型,记录术后3~10天背根节的自发放电,在156根纤维中观察到17根(11%)出现的动作电位峰峰间期以某一基础间期的整数倍出现的时间节律形式,其回归映射图为晶格状点阵结构。同时观察到Na^+通道特异阻剂TTX和K^+通道阻断剂4-AP能对整数倍放电节律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看似不规则的整倍数放电时间序列是有着内在的结构和规律性的, 膜上通道和环境的状态决定。建立针对本  相似文献   

19.
油茶枯叶蛾 Lebeda nobilis Walker的卵上,近年来发现有黑卵蜂寄生,经鉴定为一新种,现记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油茶枯叶蛾黑卵蜂 Telenomus(Aholcus)lebedae,新种 体长0.95—1.20毫米。体黑色,触角1—6节为棕黄色,7—10节为褐色,足为黄褐色,但第5跗节为褐色。头宽于胸,约为头长的2.6倍,复眼具细毛。触角(图2)10节,第1节长为宽的5倍.以2.8倍长于第2节;第2节以2.4倍长于宽,以1.3倍长于第3  相似文献   

20.
用付里埃变换红外(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阴离子结合和通过时,脂蛋白体膜带Ⅲ蛋白有结构的变化,发现:有Cl、NO3、SO4^2-结合和通过时,膜带Ⅲ蛋白α螺旋均为升高趋势,其中Cl结合和通过时,带Ⅲ蛋白α螺旋增加较少:NO3、SO4^2-结合和通过时,带Ⅲ蛋白α螺旋增加较多,阴离子的结合和通过时,带Ⅲ蛋白α螺旋的增国可能与带Ⅲ所形成的阴离子通道扩张有闫,扩张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阴离子的体积,基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