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是珍贵的毛皮动物,也是我国天山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研究该动物的生态学,对于阐明自然疫源地的动物流行病规律及指导制订消灭疫源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标记动物进行动物生态学研究,国外于五十年代即已作了大量工作(PendletonR.C.1956)。一些苏联学者为解决鼠疫动物流行病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许多旱獭生态学研究。例如,Bn6n~os(1961,1962)用染色标记方法对灰旱獭的移动性进行了观察,把旱獭移动分为迁出式移动和种群内移动,Kn3nJios(1964)用染色标记法对红旱獭(Marmota caudata)的活动性和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bepcuⅡgena(1966)用放射性同位素及染色标记法对灰旱獭的种群内接触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研究方法,对中国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11种蚤的宿主特异性及宿主选择进行了研究。宿主特异性用Levins生态位宽度进行测定。宿主选择用夹角余弦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形病蚤普洱亚种及印鼠客蚤的生态位宽度最窄、宿主特异性最高,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及斯氏新蚤滇川亚种的生态位最宽、宿主特异性最低。印鼠客蚤(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的主要鼠疫媒介)的优势宿主是黄胸鼠。印鼠客蚤较高的宿主特异性意味着该蚤可能主要在其优势宿主的不同个体间保存或传播鼠疫病原体。短突栉眼蚤及端凹栉眼蚤在宿主选择上较接近,而其它蚤种在宿主选择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在甘肃、青海一带称为“哈拉”,藏族牧民称为“獭拉”。旱獭是一种毛皮兽,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毛皮出口;它的脂肪可以点灯、制药和用于工业:另一方面,它又是高山草原牧场的严重破坏者;并被怀疑是鼠疫的重要传播者;而其数量又相当大,所以,须认真加以重视。 我在1973—1974年在甘南夏河县甘加公社一带  相似文献   

4.
喜马拉雅旱獭(Mermota himalayana)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广泛栖息的野生哺乳动物,研究其饲养与繁殖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种啮齿动物的生态,并且提供实验条件。国内虽有饲养但未见繁殖的报道,美国成功的把室内饲养的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提供医学实验研究。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也在室内饲养成功,且能繁衍后代。现报道如下。 (一)动物来源 于1982年青海湖东北岸热水滩地区的草甸草原捕获活旱獭45只,在现  相似文献   

5.
<正> 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Wagner)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Hodgson)的主要寄生蚤之一,是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媒介昆虫。该蚤在獭体和窝巢数量之多,仅次于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Jordan &Rothschild)占第二位。对此蚤的野外调查已有较多的报告,但室内人工养殖未见有成功的报  相似文献   

6.
正鼠疫(plague),也叫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流行于鼠、旱獭等动物,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因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都将其列为A(甲)类传染病(仅两种,另一种是霍乱)。临床以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等较为常见,人们一度谈鼠色变,可怕之处或许在于它的高病死率及易传播性。清代诗人师道南曾写道:"四面八方横死鼠,俨然像虎阻人行,人皆惊恐绕道行。老鼠死后不几日,人死就如墙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属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旱獭属Marmota的大型地栖性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2008年8月和2009年7月作者分别在青海海西乌兰县和青海海北门源县进行鼠疫监测工作时发现两个白化喜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部的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a rabusta(Milen-Edwards)(下称旱獭)据现有资料,仅分布于德钦及中甸。现将1965年5—10月在德钦地区所获生态观察资料整理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鼠疫宿主鼠类丰富度格局及疫区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等媒介疾病地理分布规律的认识对于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影响疾病地理分布的因素进而预测疾病发生趋势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鼠间鼠疫及其宿主鼠类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相关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鼠疫宿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影响鼠间鼠疫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我国的鼠疫宿主鼠类在干旱区和季风区过渡带的县级行政单元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物种丰富度与高度差正相关性最高。发生鼠间鼠疫的地区,宿主鼠类丰富度较高,未发生鼠间鼠疫的地区,宿主鼠类丰富度较低。影响鼠间鼠疫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蚤类物种数、年均气温、年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和年日照时数和气候因子,其次是包括高度差、植被类型数、土壤类型数和地貌类型数的景观因子,以及反映海拔和宿主鼠类物种数的地形和宿主鼠类因子。在未来全国气候变干变暖条件下,我国鼠间鼠疫发病区可能随宿主鼠类的迁移而扩展。  相似文献   

10.
应用32P标记喜马拉雅旱獭研究其寄生蚤的散布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学良 《昆虫学报》1983,(2):179-184
1973年7—8月和1974年4—9月在甘肃南部肃南县皇城区草原上,应用32P标记喜马拉雅旱獭,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确定跳蚤的散布情况。共获得五种跳蚤,其中 Callopsylla dolabrisOropsyllasilantiewi是旱獭的主要寄生蚤。旱獭和跳蚤种群间接触的频度取决于旱獭本身在栖息地内的分布、被旱獭所占用洞穴的数量以及媒介跳蚤的数量。在旱獭密度不高而蚤指数较高的情况下,以及存在大量隐蔽所的条件下,其交在比较频繁,标记蚤分布的范围较大,跳蚤的交换也较多。我们于标记后的第14天就发现距原洞口470米的标记蚤。艾鼬和草原鸟由于经常窜旱獭洞或洒居于旱獭洞内,所以它们的寄生蚤同旱獭蚤亦经常发生交换,并被标记,这在旱獭鼠疫病流行期间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成活率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元清  王忠东 《四川动物》2006,25(4):889-890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ana)属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旱獭属(Marmnota)的大型地栖性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是我国和青海省哺乳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对象之一。近年来应用旱獭制作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国旱獭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170)正在进行,对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动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二种蚤幼虫形态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Laboulbene(1872)开始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形态进行描述以后,我国王敦清(1956)、柳支英(1957)、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等(1982)先后共描述过18种蚤幼形态。本文描述作者曾养殖过未见报道的斧形盖蚤Callopsylladolabris(Jordan & Rothschild,1911)和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 (Wagner,1898)两种蚤幼虫形态。此两种蚤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Hodgson的主要寄生蚤,也是我省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媒介昆虫,其寄生数量之多,前者占第一位,后者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内蒙西部地区啮齿动物种类较多,分布亦广,如草原黄鼠(Citellus dauricus)即为北方常见鼠类,过去是鼠间鼠疫发生率较高者。其寄生蚤类作为鼠疫媒介已有记载,为了进一步了解蚤类的季节变化及黄鼠的出现季节作为灭鼠及控制或消灭媒介蚤种提供依据。我们在某牧区选点,每旬放鼠夹收回后登记鼠只,固定蚤类标本。按月记录采集的黄鼠只数及其寄生蚤的数目,视其季节变化,为蚤类传播鼠疫及其他动物源疾病的传播提供分类与生态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旱獭类动物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旱獭类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同属嗜肝DNA病毒科(Hepdnaviridae)。1977年Summers等在美国一种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中首先发现了WHV,形态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WHV与HBV有密切关系。感染WHV的旱獭,可发生急性肝炎,也可长期携带病毒并伴慢性肝炎,有些可发生肝细胞肝癌。因此,旱獭是研究人  相似文献   

15.
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我国西北草原上的一种体形较大的冬眠啮齿动物,分布广、数量多,是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但它又是一种经济动物,人们有狩猎习惯,目前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和人工捕打,使旱獭密度不断下降,分布面积亦逐渐缩小。因此,掌握旱獭年龄和繁殖数量,对今后有计划、有防护的组织群众狩猎,进行综合利用,变害为益,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灰旱獭年龄鉴定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的年龄鉴定,等(1973)曾以臼齿磨损度作过描述,并划分出6个年龄组,但缺少年龄与个体发育关系的资料。国内以牙齿磨损度鉴定灰旱獭年龄与种群年龄组成尚未见报道。 灰旱獭为天山山地的优势鼠种,分布广,数量多,既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又是重要的毛皮兽。我们于1983年6-8月对该旱獭的年龄鉴定方法及其年龄组成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于1996年开始对旱獭油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用家兔30只做烧伤动物模型复制及疗效观察旱獭油治疗烧伤的疗效,结果表明,旱獭油治疗动物烧伤创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京万红和美宝湿润膏。对于一、二、三度烧伤的治愈时间,旱獭油分别为5.5、31.1和39.9天,明显短于对照药物的7.9、41.6、51.7和7.4、38.6、49.2天(P〈0.01或P〈0.05)。旱獭油治疗烧伤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鼠疫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鼠疫 ,由于其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 ,使得人们在应对它时 ,必须侧重于早期的防治。传统疫苗存在安全隐患 ,且存在效率低 ,接种反应率高以及不能保护人体免受肺鼠疫侵害等缺陷。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开展对鼠疫传统疫苗的改进和新疫苗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而这些研究当中 ,成果最为丰富的当属亚单位疫苗。目前鼠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大多围绕对鼠疫杆菌免疫原性起决定作用的两种主要抗原成分 (F1抗原和V抗原 )展开 ,按此研究方向浅谈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至12月,以玉龙鼠疫疫源地的核心区域文笔山为样区,在2 400 m以上海拔区间划分4个垂直生态带,采用夹夜法进行四个季节的小型兽类调查.根据生态位宽度指数(B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Cih)对该地区小型兽类垂直空间与季节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调查共布鼠夹8 028次,捕获小型兽类1 583只,包括4目6科12属...  相似文献   

20.
鼠疫传统疫苗包括死疫苗和活疫苗存在不少缺陷,特别是安全和效果不够理想,接种反应率高,对肺鼠疫不能保护。近些年来开展的鼠疫亚单位疫苗研究,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并且对鼠疫毒菌皮下注射和气溶胶攻击均有较好保护效果。本文综述了鼠疫当前流行态势,传统疫苗再评价和鼠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