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汉果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天山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84,(2):177-179
<正>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植物,果实营养价值高,用途广。广西为罗汉果之乡,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广西罗汉果生产发展较快,害虫也随之发生。部分害虫如罗汉果实蝇、白蚁、蟀蟋等分布广为害严重,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而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于罗汉果害虫方面的报道。为了有利于生产,我们曾到广西主要产区调查、采集罗汉果害虫。部分害虫还作了饲养观察。现将初步采集到的7个目15个科25种罗汉果害虫名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和利用意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良才  张碧玉  覃良  李峰   《广西植物》1981,(3):29-33
<正> 罗汉果是我国广西特有珍贵的果品。广西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广西的永福县、临桂县为世界罗汉果栽培起源中心,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引种栽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系、品种和类型。进行罗汉果的源资调查研究是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选育新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罗汉果原产地永福和临桂两县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原有长潍果、拉江果、冬瓜汉和青皮果四个品种在果型、果色、果毛上形成了有明显差别而分布较广并相对稳定的品种群外,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某种特性和特殊经济性状的栽培优良品种和野生类型。本文介绍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部分优良单株和野生类型的形态特征,简单的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3.
无籽(少籽)罗汉果培育成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植物研究所和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共同的研究,对桂林特色植物罗汉果进行了品种资源调查、多倍体诱导、不同倍性配子杂交与品种选育,成功研究出无籽(少籽)罗汉果.通过栽培试验研究表明,该无籽(少籽)罗汉果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家德  张厚瑞  李才华   《广西植物》1996,16(2):195-196
罗汉果的开发利用黄家德,张厚瑞,李才华(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罗汉果(Siraitiagrosvenirii)为我区永福、临桂、龙胜等县栽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该果性温味甜,具有清热、润肺、去痰、止咳的功效,民间常用作清凉饮料的原料或...  相似文献   

5.
罗汉果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位坤  孟丽珊   《广西植物》1981,(2):50-51
<正> 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在广西有栽培的,也有野生的。栽培的有青皮果、拉江果和长滩果等品种。长期以来,人们的习惯认为长滩果比拉江果好,拉江果又比青皮果强。 据文献报道,一个干燥的罗汉果,平均以15克计,约含有相当于500克砂糖的甜味。日本学者竹本常松说,中国药学证明,罗汉果对各种疾病有效果的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那种果中所含的比砂糖甜300倍的新物质,新物质是属于三萜系的砂糖以外的甜味物质之一,糖尿  相似文献   

6.
罗汉果试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名中外的广西特产药材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果实富含葡萄糖、果糖、三萜类的甜味素[1]和我种维生素,广泛应用于医药、饮料、调味等方面。近年来,福建东南部试种了罗汉果,初获成效。本文针对罗汉果试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建的自然条件,结合产区经验和我们的工作体会,就如何发展我省罗汉果生产,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1植物名称翅子罗汉果[Siraitia siamensis(Craib)C.Jeffrey ex Zhang et D.Fang]。2材料类别野生翅子罗汉果植株(由广西药用植物园仲仕强采自广西大新县)的新生藤蔓。3培养条件原始外植体腋芽启动培养基:(1)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组培苗的栽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锋  蒋汉明  江新能  林荣   《广西植物》1990,10(4):359-363
本文报道罗汉果组培苗的栽培研究结果,为罗汉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组培苗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锋  蒋汉明  江新能   《广西植物》1990,10(3):261-267
本文报道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的结果,为罗汉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生苗栽培,提供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里个别植物有时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现象,即“畸态变化”。研究这种现象对解决形态演化上的问题,具有一定意义。罗汉果通常为单性花,且为雌雄异株。但我们在野外曾发现如下畸态变化现象。1.两性花1983年5月,我们在广西百色县泮水公社山冲里,发现个别翅子罗汉果(Siraitia Siamensis)的植株上有两性  相似文献   

11.
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7,自引:10,他引:57  
李典鹏  张厚瑞   《广西植物》2000,20(3):269-275
综述了广西特产药用植物罗汉果的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研究 ,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临桂罗汉果花叶畸形病株上获得了一个线状病毒分离物LGL-1,寄主范围、蚜传能力测定、病毒粒子形态和细胞病理特征研究表明,它是马铃薯Y病毒科成员.采用马铃薯Y病毒科特异性简并引物做PCR扩增,并测定了分离物LGL-1的基因组3′-末端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它是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世界范围内的ZYMV分离物主要可分为3大群体,分离物LGL-1为中国特有群体Group Ⅲ成员.原核表达制备了分离物LGL-1的外壳蛋白抗血清,明确了ZYMV是引起广西罗汉果病害的主要病毒,并且比较了原核表达法和提纯病毒法制备的抗血清,在病样的间接ELISA法检测中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广西特产药用植物罗汉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其甜味成分的甜度与结构关系及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栽培试验,探讨生育后期不同遮荫处理(遮荫率0、30%、50%和70%)对罗汉果净光合速率和罗汉果品质的影响。经过遮荫处理,罗汉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对照组(遮荫率为0)的双峰型转变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时。遮荫率50%处理的曲线峰值、罗汉果苷Ⅴ含量和干果重比其它遮荫处理和对照组的高。结果表明,在桂南种植的罗汉果,生育后期给予遮荫率50%的处理对增加罗汉果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罗汉果苷Ⅴ含量和干果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全基因组Survey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汉果是广西特有药用及甜料植物,其主要成分之一甜苷V作为天然、非糖甜味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罗汉果目前完全来自于栽培,适生区狭窄,连作障碍严重,加之含量低导致甜苷V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减少盲目性,在大规模全基因组深度测序之前,先做低覆盖度的基因组Survey测序,评价基因组的大小及复杂程度,以确定适合该植物全基因组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 2000)首次测定了罗汉果基因组大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估计罗汉果杂合率、重复序列和GC含量等基因组信息。结果表明:(1)获得了18.1 Gb罗汉果基因组测序数据,基因组大小估计为344.95 Mb左右,测序深度为52×;(2)从K-mer分布曲线发现罗汉果基因组有明显的杂合峰,杂合率达1.5%,基因组高杂合导致组装的结果中Contig N50和Scaffold N50的长度比预期的要短很多,还造成GC平均深度及含量分布明显异常,存在一个低深度分布区域。基因组主峰后面有微弱的重复峰,说明罗汉果存在较多的重复序列;(3)由于罗汉果存在高杂合率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该基因组测序分析仅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WGS)策略不合适,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结合采用Fosmid-to-Fosmid或BAC-to-BAC策略。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罗汉果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发育及抗病虫的分子机制,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来提高甜苷V含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基因组测序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籽罗汉果选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倍体诱导、不同倍性配子杂交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方法,培育出三倍体无籽罗汉果新种质类型。通过与当前罗汉果主要品种的对比栽培实验和观测,表明无籽罗汉果优良株系花、叶等器官形体较大,植株长势健旺,现蕾开花较早,果实无籽或极少籽,甜苷Ⅴ含量比其母本提高36.28%。其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尤其是甜甙含量的提高和抗性的增强,表现出了重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就无籽罗汉果的生育周期、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果实品质进行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7.
烘烤罗汉果的适宜温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保证罗汉果的质量,我们对烘烤罗汉果的适宜温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用50—75℃温度进行加工,罗汉果的质量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中三萜甙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新鲜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Jeffery ex L u et Z.Y.Zhang)中分得罗汉果新甙 (neomogroside,5)和已知的葫芦烷三萜甙 :罗汉果甙 E(mogroside E,1 )、罗汉果甙 (mogroside ,2 )、罗汉果甙 (mogroside ,3)和罗汉果甙 (mogroside ,4)。化合物 3~ 5具有高甜度 ,化合物4是罗汉果的主要成分 ,约占鲜果的 0 .5% ,化合物 5是罗汉果中的微量成分 ,为新的天然甜味剂。通过分析各种光谱 (1 H- NMR、1 3 C- NMR、1 H- 1 H COSY、1 3 C- 1 H COSY和 NOE差谱等 )辅以化学反应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天山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85,(3):307-310
<正> 我们曾报道罗汉果害虫名录7目15科52种,现再报道6目26科51种。 一.等翅目ISOPTERA (一)白蚁科Termltidae 1.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us(Shiralki) 为害部位及时间:薯块和根。全年均可为害。 广西分布:全州、桂林雁山。 2.镇江土白蚁O.fontonelles kemmer 为害部位及时间同黑翅土白蚁。 广西分布:桂林雁山。 3.黄翅大白蚁Macrotesmes barneyi Light 为害部位及时间同黑翅土白蚁。 广西分布:全州。 4.长头大白蚁Macrotesmes longiceps  相似文献   

20.
方振名  胡兴华  刘长秋  黄仕训 《广西植物》2018,38(11):1505-1511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是葫芦科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广泛种植于广西桂林地区,其开花后传粉不良现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为了探讨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与传粉者访花频率的关系以及查明传粉不良产生的原因,该文选择罗汉果雄花为材料,研究了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的量化分析方法。实验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新鲜花朵的气味物质,经过洗脱、洗脱液吹氮和GC-MS分析等步骤,先后完成了花朵气味物质的收集、浓缩、分离和鉴定,最后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供试花朵中检测到挥发性组分(包括萜烯类物质) 5种,以及芳香烃类、烷烃类、酯类物质各1种,其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达71.07%,是供试花朵最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该结果高度符合葫芦科植物花朵气味的化学组分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表明该实验体系是收集和鉴定罗汉果花朵气味组分的理想方法,为后续开展罗汉果花气味物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通过与葫芦科多种植物比较,发现罗汉果的花朵气味物质可能存在雌雄二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