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缺血皮层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年大鼠永久性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烧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并暂时夹闭左侧颈总动脉,造成右侧皮层局灶性缺血模型。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右侧皮层组织的自由基水平;同时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发现动物缺血后12h右侧皮层的自由基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术中一次注射混合型神经节苷脂(GM,50mg/kg,ip)的动物,脑缺血后12h,自由基和MDA含量与正常对照动物比较无明显差别。阻断脑血流可导致皮层自由基增加,伴有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增多。GM通过抑制缺血皮层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对缺血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纯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ls)的分离与纯化是研究组织细胞Gls组成、含量及代谢的基本手段。由于Gls在神经以外组织中含量甚微,而且因组织、细胞的不同,影响Gls纯化的因素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常常由于方法选择不当致使实验失敗.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方法,它操作简单,适用于大鼠多种组织,因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的结构,合成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节苷脂的结构、合成和功能唐向东(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神经节苷脂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脂质双层,根据脂类骨架结构的不同,可将这些脂类分为脂肪、磷酸甘油酯、鞘磷脂、糖脂和类固醇五大类。糖脂约占外层脂类的5%,又可根据脂肪链...  相似文献   

4.
5.
成人正常大肠神经节苷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脂对细胞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神经节苷脂对去垢剂Triton—X—100损伤大鼠红细胞膜的影响。适量的红细胞与16μg/ml至5×104μg/ml范围内不同浓度的神经节苷脂于37℃孵育1小时后,加入TritonX-100在室温下作用3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在540nm测溶液透光率,取沉淀部分的红细胞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及其膜的形态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神经节苷脂浓度为104μ/ml时,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最好,上清液透光率为正常值的85.4%;细胞形态虽有改变,但仍的部分接近正常的细胞存在。而损伤对照组上清透光度仅为正常值的13.4%,红细胞胞体缩小,成为棘形红细胞。结果表明,神经节苷脂对红细胞膜化学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种微量神经节苷脂纯化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神经节苷脂对细胞信号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节苷脂对细胞信号传递的影响唐向东,佟振清,杨文俊(第一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神经节苷脂,信号传递神经节苷脂是由唾液酸和己糖苷组成的一组鞘糖脂类,主要包括含单唾液酸的GM(GM1a,GM1b,GM2,GM3)、含二唾液酸的G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源性神经节苷脂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PS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改变、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D(D-PDMP)耗竭内源性神经节苷脂时LPS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改变以及添加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后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保护作用;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RT-PCR检测NF-κB的相对表达含量。结果:LPS能导致PC12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存活率下降,且随着LPS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神经节苷脂GM1能明显改善LPS所致的细胞形态学以及存活率的改变;工具药D-PDMP耗竭内源性神经节苷脂后,LPS对PC12细胞的损伤更严重,添加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细胞形态学及存活率得到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上升;LPS损伤时细胞内NF-κB含量增加;D-PDMP预先耗竭内源性神经节苷脂时NF-κB含量增加更多;添加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后NF-κB含量降低。结论:内源性神经节苷脂对PC12细胞LP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总神经节苷脂的简便纯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者先后提出了多种分离纯化神经节苷脂(Gls)的方法,其中Yu等建立的相继用离子交换剂、吸附剂分别层析的方法在国内较为常用,但其周期较长、步骤较繁。本文将离子交换剂与吸附剂装入同一柱内一次完成Gls的层析纯化,并用含盐氯仿(C)-甲醇(M)混合液(C/M=2/7,V/V,含0.1mol/L NaAc)代替Yu法B液进行洗脱,用国产硅胶代替价格昂贵的Iatrobead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法的优点是能节省时间及有机溶媒。  相似文献   

11.
金丝桃甙,槲皮素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金丝桃甙(Hyp)、槲皮素(Que)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上,Hyp(50、100mg·kg~(-1))和Que(100mg·kg~(-1))能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100mg·kg~(-1)Hyp和Que能显著改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50、100mg·kg~(-1)Hyp及100mg·kg~(-1)Que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增高。结果提示:Hyp和Que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脑中NO、MDA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及顶叶皮质中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和Wnt通路中pCatenin的表达作用的影响,以探讨Wnt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法检测海马及顶叶皮质CA1区神经元β-Catenin和DKK-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sham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少,β-Catenin阳性产物在细胞质内有所表达;I/R组,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多,β-Catenin在胞质内表达明显减少;bFGF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而海马细胞质内β-Catenin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DKK-1 mRNA和β-Catenin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化学法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12h,损伤侧皮层缺血区内凋亡细胞数及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一直持续至缺血后72h;并呈现下列时程变化:在缺血后3h每张切片上几乎无凋亡细胞出现,以后逐渐增加,缺血后12h达到峰值,缺血后24h和缺血后72h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在缺血后3h以前不明显,缺血后12h逐渐增加,缺血后24h最多,以后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缺血后凋亡细胞的时程变化可能与缺血后梗塞灶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bcl-2表达的变化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内源性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海马hsp70及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中选择性易损伤的分子机制,采用大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动物模型,应用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hsp70及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组织学分布。发现易损伤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出现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BCL-2蛋白合成受抑制;而耐受缺血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则明显地持续表达BCL-2蛋白,却未见明显的hsp70基因表达。因此提示,hsp70基因的表达是神经元缺血的应激指征,也可能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BCL-2蛋白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生后14天Wistar大鼠缺血缺氧(HI)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I复苏(HI/R0后前脑一氧化氮合酶动态表达。结果显示;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的Ⅲ-Ⅳ层。尾状核,隔核及嗅结节,HI/R早期其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复苏48小时及5天后,可分别在右侧大脑顶皮层或右侧大脑顶皮层和尾状核区出现梗塞灶,该区n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在HI/R后12小时始现于损伤侧的侧脑室;随时间的推移在损伤侧缰核,皮层,尾状核以及丘脑背外侧核,丘脑腹侧核可见iNOS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并染色加深,用识别单核巨噬细胞的克隆ED1单克隆抗体检测可见ED1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和在脑区的分布与iNOS阳性细胞相似,本实验提示,在局灶性脑缺血缺氧早期,脑内NO的释放不依赖于nNOS阳性神经元或iNOS阳性细胞,而在局灶性脑缺血缺氧晚期,iNOS阳性细胞产生的NO可能参与了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 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局灶性脑缺血的早期无创诊断在临床实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SD(Sparague-Dawley)大鼠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实验模型,记录了缺血前后缺血区域和正常区域的脑电信号EEG。由于近似熵复杂度算法所需时间序列长度较短,大大减少了脑电信号非平稳所带来的困难,且无需粗粒化,采用近似熵对局灶性缺血动物实验模型的脑电信号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缺血前后缺血与非缺血区域的近似熵均有着易于区分的特征,因此EEG信号的近似熵分析可以用于对局灶性缺血的脑损伤程度进行诊断,并区分损伤区域和非损伤区域,有望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内侧隔核BDNF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人参皂甙的保护作用,为人参皂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0只,分成青年组(3个月)、老龄组(26个月)、给药组(自17个月始给予人参皂甙至2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内侧隔核BDN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老龄组内侧隔核BDNF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与青年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而给药组与老龄组相比其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老龄大鼠内侧隔核BDNF含量明显低于青年组,给药组BDNF含量较老龄组明显增加.说明人参皂甙具有保护BDNF,防止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凋亡有拮抗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特异性受体——trkA实现。为了探讨针刺对内源性抗凋亡因素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时trkA的变化及针刺对trkA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对照侧大脑皮层偶见散在trkA免疫阳性神经元,缺血侧大脑皮层trkA阳性神经元与对照侧相比,显微镜下见无显著性差异。电针组缺血侧大脑皮层见大量trk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半影区,与对照侧及未电针的缺血侧相比,显微镜下见阳性神经元数目有差异。结果提示:电针可以诱导脑缺血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调动机体内抗凋亡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