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G蛋白在亮啡肽诱导心肌细胞内钙释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振宇  谈世进 《生理学报》1995,47(2):173-178
本实验采用分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以Fura-2AM荧光指示剂负载,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变化。探讨亮啡肽(LEK)对(Ca^2+)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LEK(60μmol/L)能升高(Ca^2+)移去细胞外液钙此效应仍能出现,用caffeine (5mmol/L)耗竭细胞内钙池的钙,该效应消失,纳洛酮(100μmol/L),百日咳毒素(200ng/L)处理8-10h及pr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的细胞活性及底侧膜处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离体外毛细胞悬液保存在4℃时,可延长存活时间达7h以上。(2)外毛细胞的静息电位:应用电流钳方法,在刚形成全细胞方式时其细胞内静息电位为-73.7±6.9mV,2min后为-94.8±4.1mV(x±s,n=10)。(3)全细胞方式记录到的电压依赖性外向K+电流是由快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部分组成,快钾电流的激活电位为-60~-50mV,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电位为-40~-30mV,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呈“S形上升”趋势。外向K+电流被TEA(20mmol/L)阻断后,可观察到一种电压依赖性内向电流  相似文献   

3.
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自发内向阳离子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片箝技术的细胞贴附式(cel-atached),在酶法分离的大鼠尾动脉平滑肌细胞上记录到一种自发的内向阳离子通道。结果发现:1、在实验条件下(池子液:Krebs,电极液:高钾),该通道电导为26.5±4.1pS,且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时间依赖和Ca2+依赖的特性;2、该电流具有极显著的内向整流特性;3、离子替换实验表明,该通道对Na+和K+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对Cl-的通透则很差;4、胞外加入4-AP(2mmol/L或5mmol/L),BaCl2(1mmol/L)和CsCl(20mmol/L)均不能抑制该电流;5、内向阳离子电流可与Ca2+-激活K+电流在同一细胞上交替活动,提示这两种电流可能在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基本活动方面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胰腺β细胞离子通道的一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eng XH  Lou XL  Qu AL  Wu HX  Zhou Z 《生理学报》2000,52(2):98-102
实验以单个Wistar大鼠胰腺β细胞为对象,用穿孔膜片箝和细胞贴附式记录技术研究ATP敏感K^+通道(KATP)、延迟整流型K^+通道(KDR)、Ca^2+通道和Na^+通道的有关特性。结果表明:⑴KATP通道的内流电导约65pS,外流电导约31pS,反转电位在-60mV左右;⑵KDR通道在延迟20ms后达到最大激活,KDR电流约为KATP的1/3;⑶钙电流在0mV左右达到40-60pA的峰值,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腺苷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用相对荧光强度((FI-FI0)/FI0,%;FI0:对照;FI:给药)表示。结果:①在正常台氏液和无钙台氏液中,腺苷(10,50,10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降低[Ca^2+];。②含30mmol/L KCl的台氏液(高钾台氏液)能够增加[Ca^2+]i。腺苷(10,50,100μmol/L)能够显著抑制KCl引起的[Ca^2+]i的增加。③预先应用选择性腺苷AI受体拮抗剂DPCPX(1μmol/L),可大部分取消腺苷(100μmol/L)在高钾台氏液中的作用。腺苷(100μmol/L)在高钾台氏液的作用也可被预先应用一氧化氮(No)合酶抑制剂L-NAME(1mmol/L)所部分减弱。④腺苷(100μmol/L)能明显抑制无钙台氏液中由低浓度ryanodine引起的[Ca^2+];增加。⑤当细胞外液钙浓度由1mmol/L增加到10mmol/L而诱发心室肌细胞钙超载时,部分心室肌细胞产生可传播的钙波,腺苷(100μmol/L)可降低钙波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最终阻断钙波并降低[Ca^2+];。结论:腺苷可通过抑制外钙内流和减少肌浆网内钙释放从而降低[Ca^2+],其减少外钙内流可能是由于腺苷A1受体介导的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抑制,NO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方式在小鼠腹腔渗出巨噬细胞(PEM)中记录到一种不完全失活的外向K+电流(Io),该电流在膜电位正于-10mV时激活,对K+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半值电导电位V1/2为79.5mV,在膜电位正于30mV时,该电流失活,在60-120mV的膜电位范围内,其失活时间常数τi与膜电位无关.随着胞外K+离子浓度([K+]o)升高,该电流的失活过程减慢。在生理电压范围内(-80-0mV),该电流缺乏稳态失活,且其失活不具有频率依赖性。胞外4-AP(3mmol/L)、Ba2+(3mmol/L)及TEA(5mmol/L)可抑制该电流,抑制率分别为85%,66%及31%。胞外Zn2+(1mmol/L)可影响该电流活性,对该电流的抑制具有电压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可应用药物9-(1,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ganciclovir,GCV)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将HyTK基因替换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中的neo基因,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TK,转染混合包装细胞(双噬性PA317细胞和单噬性GP+E-86细胞),通过“乒乓效应”获得高滴度重组病毒.用该重组病毒转染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用hygromycinB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HyTK+),经PCR方法检测证明HyTK基因已成功地导入肿瘤细胞中,且不含可复制的辅助病毒.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CV作用于HyTK-及HyTK+的B16细胞,光镜下观察24h和48h后细胞形态及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表明,GCV浓度大于0.1μmol/L时即对B16/HyTK+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fura-2 荧光技术研究离体鼠心缺氧期间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增加的机制。实验结果为:(1)Krebs-Henseleit(K-H)液缺氧灌流离体鼠心脏引起(Ca^2+)先慢后快地增国(2)无钙液氧灌流,仍能引起(Ca蓿玻黾印#ǎ常┖ǎǎ保薄粒保埃蓿担恚铮欤蹋┑模耍纫喝毖豕嗔鳎ǎ茫幔蓿玻┑谋浠嗨莆薷埔喝毖豕嗔鳎伊秸咭鸬模ǎ茫幔蓿玻┰黾樱飨缘陀?  相似文献   

9.
Ni^2+对心肌细胞Na^+,K^+活度及膜钠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应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方法,动态监测了Ni2+对心肌细胞Na+、K+活度的影响,并以细胞内Na+逐出速率[d(aiNa)/dt]作为膜钠泵活动度的指标,观察了Ni2+对膜钠泵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本实验浓度下Ni2+对静息及活动(自律或电刺激)的细胞内Na+、K+活度无明显影响;(2)可使细胞外K+活度升高;(3)便刺激停止即刻细胞内Na+逐出速率下降;(4)减小无钠无钙液引起的细胞外K+活度下降幅度。结果提示:Ni2+对处于高水平活动的心肌细胞膜钠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处于一般活动状态的膜钠泵则未见有明显影响;在Ni2+存在下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克隆系NG108-15细胞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whole-cellrecording)下,观察了丹皮酚(Paeonol,PA)对钾、钠和钙流的作用。结果表明,PA对延迟整流钾电流(IK)、钠电流(INa)、T型和L型钙电流(ICa,T;ICa,L)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作用迅速(1min起效),呈量一效关系,有相当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