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海德氏突触的电生理特性,建立用amphotericinB穿孔的膜片钳技术。方法:本文应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在小鼠脑干的calyx细胞上进行穿孔膜片钳技术的研究。结果:应用amphotericinB进行穿孔后,通道电流衰减现象显著变慢。AmphotericinB的最适浓度为400tc/ml。结论:本研究摸索出了一种稳定的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可以更有效,更真实的反应神经元通道电流的电生理特性。为穿孔膜片钳技术在听觉信息传导和调控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美洲大蠊中枢DUM神经元的分离和电压门控Na+电流的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鹏  孙芹  陈超  程洁  高蓉  姜志宽  肖杭 《昆虫学报》2009,52(4):380-385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系统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orsal unpaired median neurons, DUM neurons)的分离方法和DUM神经元电生理实验模型。【方法】IA型胶原酶法消化美洲大蠊末端腹神经节, 机械吹打得到DUM神经元细胞, 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录DUM神经元细胞电压门控Na+电流。【结果】分离得到的DUM神经元细胞状态良好, 具有DUN神经元典型的梨状形态和表面特征。以膜片钳全细胞方式记录到的Na+电流符合钠通道电流特征。【结论】IA型胶原酶消化得到美洲大蠊DUM神经元细胞的方法可靠, 能稳定地记录到Na+电流。本文描述的方法为昆虫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用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B)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GB诱导的大鼠MSCs进行诱导前后的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较诱导前细胞的膜特性有了显著改变(P<0.05)。结论:大鼠MSCs经过GB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膜片钳研究的新生大鼠骨骼肌细胞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较低温度下长时间搅拌及粗口径滴管分次吹打等改进方法进行新生大鼠骨骼肌细胞分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的细胞产率。经10nmol/L秋水仙碱处理3d后可得到肌球,能够适合于进行膜片钳记录,并不改变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肌球膜上有正常的Na^+、K^+和N型乙酰胆碱受体离子通道活动。本方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适用于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冰冻切片和脑片培养方式比较获得更适合脑片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分别运用急性切片和脑片培养方法,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比较两种脑片处理方法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细胞膜封接难易程度、细胞电生理特性等的差异,获得更适合细胞研究的脑片获取方法。结果:冰冻切片方法切断部分神经纤维,脑片表层出现肿胀或坏死细胞,2-3层细胞可用于膜片钳记录,但不易封接破膜。脑片培养后可使纤维再生,整个脑片细胞形态清晰可见,容易封接破膜,电生理记录波形及基本特性与冰冻切片一致,但脑片培养方法的细胞突触后电流幅度更大、频率更高。结论:脑片培养可修复受损纤维和细胞膜柔韧性,且不改变膜特性,但脑片培养重建了一定数量的细胞间信号连接,使细胞反应性增强,脑片培养方法更适合脑片神经元研究。  相似文献   

6.
机械分离的果蝇幼虫中枢神经元全细胞钾电流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u TX  Lu H  Wang Q  Wu LJ  Liu J  Zhou Z  Xu TL 《生理学报》2002,54(5):411-416
培养的果蝇胚胎及幼虫中枢神经元已被广泛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突触传递和胞内信使调节等电生理学研究,在本实验中,利用机械震荡分离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果蝇幼虫中枢神经元,其中大部分为Ⅱ型神经元,运用膜片钳技术,鉴定了Ⅱ型神经元上五种具有不同动力学特性的全细胞钾电流,其中E型电流表型表现出与其它四种电流完全不同的“钟形”激活特性,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该类型电流具有明显的钙依赖性,而且它具有与其它四种电流不同的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SD大鼠乳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培养效果,以期建立一种生物学功能良好的体外细胞实验模型。方法:取出生24 h的SD大鼠乳鼠,分离出大脑皮层,在胰酶消化之前先进行离心,然后将胰酶消化后多次离心得到的细胞悬液接种于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皿和共聚焦皿中,以加B27的Neurobasal-A培养基进行神经元细胞的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免疫荧光组化的方法采用神经元标记物MAP-2进行神经元纯度的鉴定;在导入Fluo4-AM的原代神经元细胞,观察电刺激后胞内钙离子信号的变化,以验证神经元细胞的生理状态。结果:采用此方法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紧密贴壁、分散均匀、状态良好,神经元细胞周围突起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经MAP-2免疫荧光组化技术鉴定神经元的纯度达到95%以上;胞内钙离子信号的变化提示所培养的神经元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结论:该方法能获得纯度较高并且生物学功能良好的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皮层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8.
Tu YL  Liu YB  Zhang L  Zhao YJ  Wang L  Hu ZA 《生理学报》2003,55(2):206-212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家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记录4—28d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synaptic currents,PSCs)。共记录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中无反应型细胞数量,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细胞的输入阻抗有显著性差异。成功标记23例神经元,不同年龄的神经元的形态学成熟度不同。低输入阻抗神经元在形态学上属成熟型,高输入阻抗神经元属幼稚型。该结果表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的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大于皮层下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Neuritin诱导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前后的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较诱导前细胞的膜特性[静息膜电位(RMP)膜电容(Cm)串联电阻值(RS)]有了显著改变(p<0.01).分化后细胞记录到K+电流,包括两种成分: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和内向整流K+电流.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经过Neuritin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在体大鼠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ZW  Yang S  Zhang YX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3,19(3):277-277,285,305
目的:建立在体大鼠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方法:固定麻醉大鼠后对其顶叶皮层锥体神经元行全细胞记录。结果:成功记录到顶叶内锥体层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电流及自发突触活动电流。结论:初步建立了在体大鼠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但对记录的稳定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细菌自动培养仪厌氧培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用细菌自动培养仪作厌氧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 mini VITAL 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检测常见临床标本 5472份 (其中血液 4869瓶、胸腹水 2 40瓶、脓腔及组织穿刺液 175瓶、脑脊液12 2瓶、骨髓液 2 3瓶、胆汁及其引流液 2 1瓶、其他 2 2瓶 )厌氧培养结果 ,对其阳性检出率、检出细菌种类和时间、假阳性以及药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 :设定收瓶时间为 5d,厌氧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为2 5.51% (其中胆汁 76.19% ,脓汁 57.14 % ,血液 2 5.2 8% ,胸腹水 14 .17% ,骨髓 13 .0 4% ,脑脊液 5.74% ) ;共检出各种感染菌 3 3属 77种 ,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比例为 4.8∶ 1.0∶ 94.2 ;专性厌氧菌的平均检出时间为 (2 6.13± 2 0 .59) h;兼性厌氧菌的检出时间厌氧株比需氧株平均延长 -0 .54~ 4.7h;假阳性率 0 .16% ;药敏结果厌氧株的耐药率普遍较需氧株低。结论 :仪器厌氧培养简便、快速、安全、有效 ,是临床常见标本检测厌氧菌值得推荐使用的方法 ;与需氧培养配对应用可提高培养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TISSUE CULTURE NUTRI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我省淡水养鱼生产迅速发展,群众性科学养鱼实验活动广泛开展,先进的养鱼经验和优良鱼类品种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大面积淡水养鱼稳产高产基地相继建立,淡水养鱼生产形势一派大好。    相似文献   

16.
17.
18.
《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34,36(1):141-142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