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马鸡属三种的生态调查暨亲缘关系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on和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是我国雉科鸟类中的特有属。其中褐马鸡和藏马鸡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褐马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两者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2—85年在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等省进行三种马鸡的野外考察。现就其生态学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及垂直分布一、地理分布(图1)褐马鸡见于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分布范围狭小,且与其他两种马鸡间断分布。蓝…  相似文献   

2.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栖息地破坏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濒危物种的生存也构成严重威胁。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作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目前仅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北京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样线法进行野外调查,使用存在点与伪不存在点数据,结合海拔、坡度、坡向、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和植被类型作为变量,运用CART、Random Forest、Tree Net三个机器学习模型对褐马鸡的上述6种栖息地因子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褐马鸡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植被类型、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根据AUC值选择Tree Net模型为最适宜模型,划分褐马鸡的适宜栖息地类型,并计算适宜面积。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重点栖息因子对北京地区褐马鸡的影响状况,利于褐马鸡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就铁矿开采对褐马鸡(Ca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将铁矿周围的栖息环境分为<50 m、50-100 m和>100 m 3个分布带。开采前期,3个分布带中都可以遇见褐马鸡;开采初期,在<50 m分布带中已经看不到褐马鸡的踪迹,50-100 m分布带中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而在>100 m的分布带中褐马鸡的数量却有所增加,这表明由于铁矿开采的影响,褐马鸡从距铁矿较近的<50 m和50-100 m的分布带中,被迫转移到>100 m的分布带中活动。在铁矿开采3年以后,<50 m和50-100 m分布带中的遇见数都降至0,而>100m分布带中遇见的个体与开采初期相比,也有所下降。在开采初期,由于铁矿的数量较少,对褐马鸡种群活动综合影响并不显著,其种群密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铁矿数量的增多和开采时间的延长,原来许多的觅食地,如林缘灌丛和地表草本都遭到破坏,而且铁矿开采的嘈杂声和爆破声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褐马鸡正常的觅食活动。与开采初期相比,这种限制作用愈益显著,褐马鸡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褐马鸡已不能适应铁矿开采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些铁矿开采时间较长和数量较多的局部区域,褐马鸡已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4.
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三种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用0.5mm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三种马鸡的卵清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电泳谱和扫描结果表明,藏马鸡和蓝马鸡的亲缘关系比褐马鸡更近些。而且地理分布、骨骼和化石材料方面的分析结果和等电聚焦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一种利用推论性模型预测陆地脊椎动物分布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君 《动物学研究》2000,21(3):231-237
对用于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新技术进行了叙述。这种预测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地理基础资料库(database)、收集被预测物种的地理分布点以及使用生物多样性的附件--Genetic Algorthm for Rule-set Predicion来建立被预测物种的位模型。为了能清楚地理解这一预测过程,以濒危特种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为例进行了叙述。这项新技术是用于生态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沙蜥     
简要概括地介绍了中国沙蜥的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起源与进化以及沙蜥对栖息环境的适应。中国沙蜥据记载有18个种,分为荒漠和高寒两大种组,分别分布在中国广大荒漠地区和青藏高原。约从晚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促使了中国沙蜥祖先卵生和胎生的早期分化。高原隆升造成的环境演变促使中国沙蜥卵生和胎生物种分别进化出一系列的适应荒漠或高寒环境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2014年4—10月,利用焦点个体取样法与连续记录法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饲养的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繁殖期以及非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统计了不同性别与不同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在繁殖期,雌性褐马鸡的取食时间大于雄性,而雄性褐马鸡的移动、警戒行为时间大于雌性。在非繁殖期,雌雄褐马鸡行为差异变小,但雄性褐马鸡的警戒行为仍然较多。  相似文献   

8.
世界珍禽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其产地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已获得成功。但羽虱的寄生,对人工饲养褐马鸡幼体的成活率有很大影响。1987—1988年,我们先后对人工饲养的褐马鸡进行了体外寄生羽虱  相似文献   

9.
2010年4—5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8月,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进行了环境丰容、投食丰容和无任何丰容的实验。采用焦点取样法、瞬时扫描取样法以及全事件取样法对每个实验组内褐马鸡的行为进行观察,探讨不同丰容措施对褐马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丰容组探索行为整体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取食相关行为在各个丰容阶段没有明显的规律;2个丰容组异常行为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将整个丰容阶段综合起来分析,发现环境丰容组在取食、运动、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显著高于对照组,警戒行为和异常行为显著低于对照组;投食丰容组取食行为和停歇行为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警戒行为与异常行为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丰容的进行,环境丰容组的实际行为多样性逐渐升高,投食丰容组先升高后降低,对照组的实际行为多样性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988年对昆明按蚊(Anopheles kunmingensis Dong et Wang.)在云南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传疟作用等进行了研究。从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嗜血习性、栖息习性、季节消长、自然感染率以及防治试验证实,昆明按蚊是云南省北纬24°以北,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用常规的化学杀虫剂滞留喷洒,可有效地控制该蚊的密度及有关疟疾流行病学指数。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养褐马鸡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许  徐新杰 《四川动物》1995,14(4):181-182
人工饲养褐马鸡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刘冰许,徐新杰郑州市动物园450002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属鸡形目雉科,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刘焕金等曾对褐马鸡的野外生态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2],而人工饲养褐马鸡的繁殖生...  相似文献   

12.
陕西黄龙山林区褐马鸡繁殖季节中午卧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6月,在陕西黄龙山腹地北寺山林区采取样线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中午卧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28个褐马鸡的卧息地。褐马鸡对林型、坡向和地理特征有明显的选择性,多偏向针叶林、山脊和半阴半阳坡,回避阔叶林、山坡、阴坡和阳坡。对中午卧息地坡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褐马鸡中午卧息地具有坡度小、与林间道路与居民点的距离远、灌丛平均高度较低、灌木密度较小、草本均高较小、乔木层植物盖度以及草本层植物盖度较大等特征。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4.05%,可较好地反映褐马鸡中午卧息地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将褐马鸡中午休息地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地理因子、隐蔽度因子、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和灌丛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五鹿山褐马鸡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与栖息地选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7~1998年在山西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内对世界珍禽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越冬期与繁殖期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种群空间分布模式与栖息地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经Pois—son函数和χ^2检验,发现褐马鸡在越冬期和繁殖期均为聚集分布,但越冬期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通过对栖息地可利用率与实际利用率的比较,发现褐马鸡在越冬期与繁殖期对栖息地的利用存在显著性差异:越冬期褐马鸡对阔叶林具有明显的负选择性;进入繁殖期后,褐马鸡对落叶阔叶林和灌丛的利用率显著增加,而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有所减少。对两个时期的栖息地样方进行判别分析,发现草本植物数量、草本植物平均高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是影响褐马鸡越冬期与繁殖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褐马鸡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与栖息地结构以及空间资源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在越冬期,由于温度、降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草本植物都已枯萎,落叶阔叶林的郁闭度较低,隐蔽条件较差,褐马鸡活动的区域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褐马鸡常常在郁闭度较高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并聚集形成较大的群体,共同取食,聚集分布的程度较高;进入繁殖期后,随着落叶阔叶林郁闭度增大以及林下、灌草丛中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褐马鸡群体逐渐变小,多以配偶对的形式活动,空间聚集程度降低。但由于褐马鸡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许多配偶对主要集中在质量较好的区域内占区和营巢,因此在大尺度上褐马鸡种群的空间分布仍为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中国涧黾属的研究进展和概况。阐述和纠正了过去在种类鉴定和研究中的错误和混乱状况。提供了完整的中国涧黾16个种的检索表及其地理分布。介绍了涧黾属昆虫的典型栖息环境。描述了分别采自湖北和广东的三个新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经鉴定有12种和1待定种,隶属于6科7属。依据现生蜗牛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相比较,划分蜗牛化石2个组合,即琥珀螺Sucinea属组合和华蜗牛Cathaica属组合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讨论了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6.
笼养褐马鸡的繁殖行为与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年、1985年、1990年对褐马鸡在人工饲养下的发情、交配、产卵、繁殖等进行了观察,6只褐马鸡平均产卵为22.5(15—28)枚。14枚褐马鸡卵孵化天数为26.17(26.13—27.00)天,1—7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9克,8—14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15—21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3克,22—26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8克,褐马鸡卵从孵化到出雏平均水分散失为6.9克,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褐马鸡卵在人工孵化期间,卵重的变化以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经鉴定有12种和1待定种,隶属于6科7属。依据现生蜗牛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相比较,划分蜗牛化石2个组合,即琥珀螺Succinea属组合和华蜗牛Cathaica属组合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讨论了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层形成时期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8.
贵州洞穴淡水、陆生贝类区系及新种记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首次报道了贵州省安龙县、贵阳市、独山县、荔波县、安顺市、开阳县、息烽县、盘县、兴义市、大方县、普定县等39个洞穴内不同生境的淡水、陆生贝类,经鉴定得淡水、陆生螺类共计71种,分隶于15科,36属,其中淡水螺类3科4属5种;陆生螺类66种,12科32属;1新种,即荔波双边凹螺Chamalycaeus libonensis sp.nov.附有种类名录,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并对洞穴中的淡水、陆生贝类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每种动物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和适宜其栖息的生活环境,其生态环境中有热、光、水等物理因子,还有植物等生物因子,但对动物来讲,起决定作用的是水、植物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动物,其中一个因子发生变化,就可能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环境的改变,终将引起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迁移或死亡。对于东北虎来说,红松算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褐马鸡(Brown eared pheasant)属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之一,是我国特产的世界珍禽。我们在开展褐马鸡的保护和繁殖的有关研究中,对褐马鸡的蛋进行了化学成份及物理性质的初步分析。 褐马鸡蛋系1988年取自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蛋壳呈灰白色,而蛋儿内壁呈浅绿色。蛋呈长椭圆形,两端大小稍有差异,蛋壳薄,表面光滑,略带光泽,比通常鸡蛋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