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声治疗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声效应选择性破坏癌细胞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叶酸作为肿瘤靶向分子,以聚乙二醇包裹吲哚菁绿形成纳米粒子(ICG-PL-PEG-FA),利用此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的光吸收特性,开展光声治疗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叶酸标记的纳米探针对高表达叶酸的EMT6细胞具有高靶向选择性和靶向光杀伤性。这种基于包含吲哚菁绿纳米探针的光声治疗将有潜力发展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癌症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布美他尼对PDT诱导加剧的大鼠C6胶质瘤瘤周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大鼠胶质瘤模型,分成:A:空白对照组,B:光动力治疗组,C:布美他尼治疗组,D:光动力和布美他尼联合治疗组。荷瘤21天后取材测量瘤重,瘤周水含量,微血管密度,NKCC-1和ZO-1的表达。另外MRI监测肿瘤生长,记录大鼠生存时间。结果:PDT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杀伤肿瘤细胞,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下调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打开紧密连接,从而延长生存期,同时诱使NKCC-1过表达引起瘤周水肿加剧。结论:应用布美他尼联合治疗能抑制PDT单独应用引起的NKCC-1过表达,减轻PDT加重的瘤周水肿,增强PDT的杀肿瘤作用,而不减少Z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6.
7.
本实验选用经腹股沟皮下接种W256瘤细胞株形成实验性荷瘤大鼠40只,采用光动力学疗法对患有移植瘤大鼠进行治疗,并同时检测血浆、肝脏及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及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如下:(1)大鼠输入经紫外光照射之血后,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大鼠输入注有血卟啉衍生物的血后,其肿瘤生长亦显著减慢(P〈0.01);大鼠输入经紫外光照射并含有血卟淋衍生物之血后,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食物中含有的天然抗氧化剂对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在常规培养的K562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染料木素、鞣花酸、山竹黄酮这几种天然抗氧剂,用戊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作用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研究发现染料木素、鞣花酸、山竹黄酮均可以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疗法和光动力疗法相互结合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s,CSCs)是在肿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它具有正常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能够无限增值和自主分化为各种具有异质性的肿瘤细胞。CSCs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CSCs对目前大多数治疗如化疗、放疗不敏感,甚至具有耐药性,这也就导致了恶性肿瘤在治疗后容易复发。鉴于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日益受到关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由于其微创性,不良反应少,靶向性强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不断得到发展。本文将从CSCs的特性入手,结合PDT治疗的最新进展,探讨PDT治疗在肿瘤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藻蓝蛋白色素肽光动力学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色素肽的理化特性及光动力疗法(PDT)抗肿瘤效果。方法:用柱层析法从螺旋藻藻蛋白酶介产物中分离色素肽,并用MTT法及吖啶橙染色法检测色素肽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肉瘤细胞S180及荷瘤小鼠PD。结果:分离出三种色素肽的分子量分别为17.4KD,7.72KD及6.6KD,它们的吸收光谱峰值分别位于618nm,580nm,605nm,荧光发射峰均在685nm处。MTT法检测证明,在浓度100μg/ml,用波长为580nm,600nm,照射剂量为28.8J/cm^2染料激光(氩离子为激光光源)照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达69.2%-80.2%;在色素肽CCP1,CCP3介导的PDT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影响的实验发现,色素肽易被瘤细胞吸收,当激光照射剂量为120J/cm^2,肿瘤直径在0.5-0.7cm范围内,瘤体旁注射剂量为50μg的CPP1及CCP3光敏剂时,藻胆蛋白酶介产的的抑瘤率可达46%-81%,且被PDT作用后的细胞表现了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