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Xuan营巢生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省洋县境内调查了13个朱Xuan巢的生境,分12个属性记载,并做定量统计分析。由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样点分成了近湿地类型区和远湿地类型区;由主分量分析证明,树型高大、隐蔽度和周围植被条件好、离居民点较近的马尾松或栓皮栎树是朱Xuan营巢的优选条件。  相似文献   

2.
朱鹮营巢生境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陕西省洋县境内调查了 1 3个朱巢的生境 ,分 1 2个属性记载 ,并做定量统计分析。由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样点分成了近湿地类型区和远湿地类型区 ;由主分量分析证明 ,树型高大、隐蔽度和周围植被条件好、离居民点较近的马尾松或栓皮栎树是朱营巢的优选条件。  相似文献   

3.
朱Xuan的营巢、产卵、孵化和育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总结了1981-200年朱Xuan筑巢、产卵、孵化和育雏的情况,对朱Xuan的繁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在此期间,朱Xuan野生群体共计营巢123窝,产卵363枚,出壳276只,离巢出飞幼鸟216只。朱Xuan的平均窝卵数为3.04枚,窝卵数在年际间无显著差异,孵化期为28天,育雏期为40-45天。在孵化过程中朱Xuan的每日晾卵次数和时间逐渐增加,在育幼过程中亲鸟的喂食量在育雏中期最多,雌雄亲鸟对后代的贡献没有显著差异。近年来朱Xuan营巢地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极危物种(CR),现只有一个野生种群,数量60只左右,生活在我国陕西省洋县境内,分布范围极其狭小.  相似文献   

5.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营巢生境的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多元统计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对动物的栖息地进行适宜性分析,是近年动物栖息地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十分感兴趣的方面。本研究采用马氏距离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甘肃雉鸡的营巢生境。模拟结果表明,与已知营巢生境相似水平为0.95的区域面积,仅占整个研究区的0.68%,而与已知营巢生境迥然不同(P<0.05)的区域面积占79.08%。营巢生境与非营巢生境在生境类型组成和地形因素上存在多方差异,营巢生境中农田和草坡占有极大比例,用于营巢的区域总是更接近生境的边缘。特别是接近于农田、草坡和白桦阔叶林等生境,表明倾向于在这几种生境的边缘附近营巢。营巢生境的平均海拔比非营巢生境低,坡度也较缓,坡向则更偏于东南方。在同一生境类型内部,用于营巢的区域和不利用的区域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营巢区域总是更接近生境的边缘。某一生境周围的其它生境类型也会影响雉鸡的营巢选择。  相似文献   

6.
虎纹伯劳的巢生境选择与繁殖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3~7月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完全记录法(all-occur rencerecording)对四川南充地区虎纹伯劳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喜在5~12m的高大阔叶乔木的冠部分叉处营巢。对15个巢址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高达83.15%,说明前5个主成分已经基本包含了所有参数的总信息量。4月下旬开始陆续有虎纹伯劳迁到,初到时并未配对。5月上旬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并伴有递食行为。5月中旬首次见到营巢,两性参与营巢,营巢期5~7d。营巢结束一两天后开始产卵,一天一枚,窝卵数4~6枚。营巢期和产卵期都有求偶和交配行为。产完最后1枚卵后即开始由雌鸟单独孵卵,孵卵期13~14d。两性育雏,育雏期13~15d。  相似文献   

7.
2007年3~7月,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个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3对朱鹮在同一棵树上集群营巢(communal breeding),并繁殖成功。这是自1981年野生朱鹮种群重新发现以来,首次记录到朱鹮集群营巢的现象。3对朱鹮营巢的地点位于洋县华阳镇中学附近,经纬度为107°54′204E,33°59′670N,海拔1113m。营巢树种为油松,树高25m,胸径82cm,据当地村民说已有近百年树龄。3巢的详细信息见表1。表1朱鹮集群繁殖信息巢编号亲鸟环号雄鸟♂雌鸟♀巢高(m)产卵数(枚)出壳数(只)出飞数(只)1红色09红色10162222红色06无环14222…  相似文献   

8.
红尾伯劳的巢址选择与营巢行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2003年4-9月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animal sampling)和完全记录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对红尾伯劳的营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凌晨选巢,巢多位于7—15m的高大乔木冠部分叉处。对19个巢址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3.74%,基本包含了16个参数的总信息量。营巢活动自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两性参与筑巢,营巢期间有求偶交配行为,营巢期6~8d。衔材主由雄鸟担任,达72.16%,衔材高峰出现于营巢第2d和第4d,每日高峰在7~8时和15-17时。理巢基本全由雄鸟承担。护巢性强。  相似文献   

9.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工繁殖区内扬子鳄的营巢生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许建  潘洪唐 《四川动物》1989,8(4):16-18
本文观察了扬子鳄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的营巢生态:一、30条产卵雌鳄的巢有28个建在人工投放的芒草上,2个自行取草建巢。二、六月中旬至下旬末为营巢期,周期为14.17±5.21天。营巢夜间进行,雌鳄单独完成。三、巢材除人工投放芒草外,随周围环境而异。四、巢体积、产卵数与雌鳄体长无相关性。五、卵堆温度恒定35℃,日温差仅1.4℃。六、每窝卵数为26.2±3.9枚。七、30条产卵鳄中的11条是抢巢产卵。  相似文献   

11.
朱鹮( Nipponia nippon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红鹤、朱鹭,属鹳形目(鸟)科,体型比白鹭略大,嘴长而下弯.通体白色,头顶具冠羽,脸朱红色,腿绯红,颈后饰羽长.繁殖期头、颈、背部深灰色.从空中飞过时,下体及两翼呈淡朱红色,故名朱(鸟).  相似文献   

12.
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鹮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鹮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鹮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鹮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 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前的朱鹮种群对意外死亡和生存环境的波动较为敏感。保护工作的优先项目是对猎杀和天敌的控制以及从各个方面提高朱鹮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朱■(Nipponianippon)种群生存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前的朱种群对意外死亡和生存环境的波动较为敏感。保护工作的优先项目是对猎杀和天敌的控制以及从各个方面提高朱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进一步扩大其种群分布范围,2018年7月将20只朱鹮从陕西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引入到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野化饲养。为了解朱鹮对该地模拟自然环境的野化适应效果,于2018年7—10月对朱鹮在大网笼中的行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观察。野化训练过程中,朱鹮在训练笼中快速获得良好的飞行技巧,飞行中能够避免碰撞野化网笼软网。持续飞行时间从观察初期的(106.8±93.4) s,增长至后期的(145.8±118.1) s。野化训练第1天,有70%个体在树上夜宿,其他个体在地面及栖杠上夜宿; 30 d时间内,朱鹮全部获得树上夜宿能力。野化训练后期和前期相比,觅食时间从55.4%提高至58.3%,并显著提高了对浅水觅食地的利用率。后期显著提高了警戒行为的时间比例,并表现出对猛禽等天敌的防御反应。通过87d的野化训练,试验个体的行为和生境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并趋于稳定,表明其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新环境。为了进一步适应放飞后的野外环境多样性,建议在今后的野化训练中改变朱鹮的投食策略,增加觅食难度,并开展当地特有食物的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16.
陕西洋县朱鹮活动区的鸟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在陕西省洋县进行朱研究过程中 ,对当地鸟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 ,记录到鸟类 1 6目 48科 1 1 6属 ,共 2 0 1种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鸟类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活状态有显著的影响,鸟类往往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适应温度的变化。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东亚特有的濒危鸟类,2018年从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引入到河北北戴河,建立了全球纬度最高的野化种群。本文以北戴河和洋县两个野化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分析了季节和温度等因素对朱鹮休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腿站立露喙是朱鹮在游荡期最常见的休息行为(70.9%),但在越冬期显著降低(55.6%),而单腿站立和隐喙行为比例相应升高。温度对双腿站立隐喙、单腿站立露喙和单腿站立隐喙3种行为的比例有显著影响。可见,朱鹮在冬季通过增加保护裸露部位的行为比例来适应低温。在冬季,随着温度的下降,朱鹮趴卧在树干上的夜宿行为比例逐渐增加,而这一行为在白天没有记录到。温度对成鸟和幼鸟冬季的休息行为有显著影响。由此表明,趴卧行为很可能是朱鹮对极端耐受低温的一种应对,在保护监测过程中需警惕。朱鹮在北戴河越冬过程中没有使用网笼中的遮挡伞棚和庇护场所,表明其能够自主适应-20℃的低温。为了确保野化朱鹮顺利越冬,建议在野化网笼中增加一些松科等常绿树种,为朱鹮提供更加优良的夜宿环境,并用稻草搭建风挡,减少夜间大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鹮自然育雏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北京动物园自 1 986年对朱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 ,已繁殖了 2 0多只 ,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 2 0 0 1年试行朱自然育雏 ,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 ,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坐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朱鹮是我国四大国宝之一,世界极濒危级鸟类。朱鹮的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朱在蛋白质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微卫星多态性、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和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朱群体遗传多态性的贫乏,并据此阐述了DNA多态性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朱鹮游荡期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学红  蒋琳  王强  张伟  程鲲  丁海华 《生态学报》2009,29(10):5176-5184
随着野生动物旅游业的发展,野生动物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研究在科学管理野生动物旅游业,提高游客体验,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07年10~11月应用可操纵试验法在陕西汉中朱鹮(Nipponia 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朱鹮游荡期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朱鹮游荡期对人类干扰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朱鹮的警戒距离为(38.57±14.01)m,惊飞距离为(23.84±9.45)m,警戒距离是惊飞距离的1.6倍左右,两者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干扰者的衣着颜色是影响朱鹮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的主要因子,朱鹮对鲜艳衣物敏感.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减小,朱鹮对人类干扰的耐受性逐渐增强,但朱鹮对道路有一定回避效应.建议最小接近区域的面积应该是以警戒距离(AD)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朱鹮最小接近区域的面积=∏×38.572≈4700m2,该区域范围内限制游客进入,并禁止游客穿着鲜艳色衣物进入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